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282

  就在佩尔森干掉暗哨的时候,瓦尔德内尔又用弩箭干掉了那个明哨。而另外的几个人也成功的干掉了那两个流动哨。
  干掉了大门口的明哨后,瓦尔德内尔来到大门口,将铁栅门拉开来。另外两个游击队员跟着他控制住了门口的那挺重机枪。瓦尔德内尔看看几个人都已经到达了位置,就向着外面吹了三声口哨,于是更多的全副武装的游击队员开始进入车站,而在他们身后,还有人牵着不少的马匹走了进来。
  “什么人!”突然,营房那边传来了喊声,一个晚上出来起夜的英国士兵突然推开了营房的门,正好看到不远处有人进入车站,就喊了起来。
  不过这个警告晚了一些,下一秒钟,一串子弹将把他打倒在地上。这个士兵还能挣扎着坐起来,但就在这时,一条火龙却迎面直扑了过来……
  战斗在英国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打响了。很多英国人根本没来得及从床上爬起来,就被从外面射进来的子弹击中(营房薄薄的砖墙根本挡不住重机枪射出的子弹),或则被喷火器喷出的火龙烧成了焦炭。更多的人带着燃烧的火焰哀嚎着试图从大门,从窗户逃出去,然后就被守在这里的游击队员们用水管枪或者是战斗霰弹枪打成了筛子。
  营房里的战斗大局已定,这个时候瓦尔德内尔已经带着一些游击队员们来到了仓库,厂库门口的哨兵早就被干掉了,砸开仓库的门,用手电往里面一扫,瓦尔德内尔发现,仓库里堆放着不少木箱。佩尔森走过去,拿起一个撬棍,撬开了一个,里面果然都是防毒面具。这么多箱子,算算恐怕要有上千个了。不过瓦尔德内尔明白,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他赶紧下令:“快把这些东西搬到马背上,我们马上转移!”
第492章
伏击
  车站熊熊燃烧的火焰当然引起了附近的英军的注意,于是驻扎在附近的那一个营的英军赶忙拿起武器向着车站方向赶过去。
  指挥官杰里科知道再这样漆黑的夜晚,出去救援,恐怕会遇到敌人的阻击,所以他将自己的部队分成了两队。A连在前面打头阵,B连和C连拖在后面大约两百多米远的距离上。这样一般来说,如果敌人有伏击的准备,那么也不至于大家都掉进伏击圈里去,这样就还有相互增援的机会。
  ……
  普里莫拉茨转过头,看着熊熊燃烧的车站,知道瓦尔德内尔那边已经获得手了。不过他知道,要把那些东西都运出来,还需要时间,而这些物资对于布尔人非常的重要。
  “副队长,那边英国人过来了!”一个游击队员猫着腰跑过来对普里莫拉茨说。
  “好,做好准备!”普里莫拉茨说。
  不一会儿,英国人的部队就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最前面的是几个骑兵,都打着手电,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搜索。不过普里莫拉茨并不担心他们能发现什么。这一来是因为天太黑,二来也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时间细细的搜索。真的细细的一路搜索过去,等他们走到车站,瓦尔德内尔他们恐怕都已经回去开庆功会了。所以这些骑兵的搜索侦察只是聊胜于无的形式而已。在现在的环境下,他们基本上不可能发现那些隐蔽的很好的伏击者。
  不过另一个情况却让普里莫拉茨皱起了眉头,英国人居然将队伍分成了两部分,前后还相距了这样大的距离,这使得他无法同时将两支队伍同时放进伏击圈里。这样一来,他就必须选择是攻击前面的英国佬呢还是先把前面那批放过去,先攻击后面的那帮子。虽然黑乎乎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前后那一队的人更多,但是一般来说,后面那帮子更应该是主力,所以从打击敌人的角度讲,应该把线头部队放过去,重点攻击后面的那些敌人。但是这一次的作战性质上是阻击战。先不说后面部队遇袭后,前面的不会回过头来前后夹击如何应对,万一前面过去的那些家伙不管后面,直接朝着车站直扑过去,那又该怎么办?所以,普里莫拉茨稍微想了想,还是下令,攻击在前面的那一组,把所有的敌人都挡在这里。只不过为了对付后面的那一组敌人,他还需要对战术做一些调整。
  “你去通知一下哈里斯,让他不要忙着把那东西打出去了,听我的命令再打!”
  这时候英国人的前队的A连已经进入到伏击圈了。
  普里莫拉茨瞄准了走在前面的一个拿着手电的英国士兵,首先开了第一枪,同时大喊一声:“打!”于是枪声和爆炸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游击队首先拉响了连环雷,十多颗地雷一起炸响,又将十多颗防御手雷抛在了空中。当那些受到爆炸袭击的英军士兵们习惯性的卧倒在地上,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动作能让他们迎着弹片和子弹的面积变得更小,从而大幅度减少中弹的几率。不过在这个时候,这种动作却是非常致命的,因为被连环雷抛到半空中的防御型手雷是在空中炸开的,这个时候,卧倒的动作不但没能减少迎弹面积,反而将这个面积放大了。这十多枚在空中炸开的防御型手雷带来的伤亡甚至比此前爆炸的地雷和枪支的射击带来的伤亡更多。A连几乎一眨眼功夫就丧失了一大半的战斗力。
  不过英国人还是从慌乱中稳定了下来,开始慢慢地发起了反击。同时第二队的英军也干了上来,加入到了战斗中,普里莫拉茨的战斗压力立刻就变大了。
  英军开始用迫击炮向着普里莫拉茨他们的防御阵地上空发射照明弹,接着迫击炮弹像雨点一样的落了下来。然后英国人开始组织起来,挺着刺刀朝着普里莫拉茨的防御阵地猛冲过来。
  “等的就是现在!”普里莫拉茨想着,他借着照明弹的光亮,估算着英国人的距离,然后下令:“起爆!”
  顿时四枚阔剑炸开来,立刻就放倒了一大排的英国人,英国人的攻击再次被压制了下去。
  普里莫拉茨看了看时间,美国人给于它们提供了一种带夜光的手表,在夜晚用起来格外的方便。已经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了。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阻击,他估计瓦尔德内尔那边的也已经完事了,于是他想起他的游击队员们示意:“我们可以撤退了。”
  ……
  “你看,我就说化学武器不会导致布尔人迅速失败吧。”史高治拿着新得到的情报,得意洋洋的对大家说。
  “布尔人快不快速失败,现在好像已经没什么更多的意义了吧。”卡罗尔说,“反正最后的一船黄金已经出发了,最重要的收益已经到手了。而且,英国陆军在正面作战中的无能也暴露得相当的充分了,至少,如今德国人对英国的军事力量的敬畏感也明显下降了,我们事实上已经获胜了,不是吗?”
  “是这样。不过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但要让德国人相信,英国陆军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还要让他们相信,英国海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那个瘸子向英国人挑衅起来绝对会更起劲。”史高治说。
  “挑战英国海军?这可不容易。布尔人连海军都没有。”卡罗尔说。
  “这样的事情,单靠布尔人当然办不到,但是,在我们的帮助下也不是不可能。嗯,凯瑟琳,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我想对于黄金市场的扰动绝对是非常大的。另外,你们现在就可以放出谣言,其实也不是谣言,就说布尔人成功的突破了英国人的封锁,得到了全新的防毒面具,以及其他武器。甚至于,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布尔人戴着防毒面具的照片。”史高治笑着说,“这样一来英国海军的效率也会被人怀疑的。瘸子受这个鼓舞,说不定就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
  在英国人利用化学武器攻下约翰内斯堡之后,英国人的进攻就变得相当的顺利了,在剩下的城市里,布尔人几乎都没有做出任何像样的抵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非就安定团结了,相反,各种袭击反而原来越多了。英国军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袭击,有时候是狙击步枪,有时候是迫击炮,有时候是手雷,总之,很多英国士兵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还有难过了。
  相比士兵们的郁闷,罗伯茨勋爵最近心情倒是不错。因为依据上面的命令,他很快就可以回国了,他将回国接任英军总司令的职务,而他现在的职务将由基钦纳勋爵来接任。
  罗伯茨知道,短时间内消灭布尔游击队是非常困难的。前几天,在一次战斗中,英国人打死了几个游击队,从一个游击队员身上,他们搜出了一本叫做《游击战战术指导》的小册子。罗伯茨勋爵认真的研读了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然后发现这本小册子上面提到的那些作战手段,他几乎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
  这部小册子里面提到,游击战又想获得胜利,必须坚持长期作战的原则,积小胜为大胜。既要保存自己,又要消灭敌人。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游击战融入民众之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而在谈到战术问题的时候,这本小册子里更是指出“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因而游击队应该在敌人的警惕性下降,准备不足的时候发起攻击,这样才能以弱胜强。为此这本小册子中提出了一个原则:敌人进攻,我们不要和他们硬拼,可以先行撤退,让他们找不到我们,打不着我们;敌人驻扎在某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要不断地袭扰他,让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等到敌人疲惫至极,放松了警惕,露出了破绽之后,我们就可以狠狠的打击他们;而敌人一旦无法坚持,被迫撤退的时候,我们就要一路追击他们,就像库图佐夫追击拿破仑一样。这样敌人打我们的时候想打打不到,我们打敌人的时候,就能打到他们的痛处,打得他们无处可逃……
  在认真研究了这本小册子之后,罗伯茨勋爵意识到,如果布尔人游击队真的是按照这本小册子的原则来进行战斗,那要剿灭他们就绝非一日之功。而在这个过程中,只会有不断地小规模的战斗,绝不会有能给他带去光荣的大胜利,相反弄得不好,丢人的事情却会很多。所以罗伯茨勋爵立刻就发电报给国内,宣称身体不好,要求被调回国内。他并不担心没人愿意来接替他,因为现在,很多家伙都会觉得这里大局已定,可以来镀镀金了。
第493章
提尔皮兹的野望(一)
  1898年11月,史高治又很难得的离开了鸭堡,陪同一个德国人去参观了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这个能让史高治屈尊陪同的人当然不简单,他就是德国的海军大臣提尔皮兹。
  提尔皮兹在后来的历史上,被称作是德国公海舰队之父,庞大的公海舰队就是在提尔皮兹担任海军大臣的期间建设起来的。当然,也就是在他的时期,德国和英国搞起了无畏舰竞赛,使得德国和英国正式翻脸,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后站到了英国人这边,但是至少目前,美国和德国的关系还很不错,因为两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尤其在自由贸易的问题上都有着相同或者是相近的观点。当然,最为新兴的工业国家,虽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时候很多,但是合作的机会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德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其实是有很多的弱点的,除了缺乏足够大的国外市场之外,还有一个大缺陷就是缺乏原材料了。
  作为工业大国,德国缺少一系列重要的原材料,比如石油,比如橡胶。就以船只为例,在这个时空里的美国船只,因为史高治的缘故,都已经在使用重油锅炉了,虽然单单算燃料价格,重油的价格还是要比煤炭更高,但是考虑到重油的燃烧值更高,所以使用重油锅炉的船只航程更远,而且燃料舱也更小。而且重油的加注是机械化的,需要的工人也更少,不像燃煤锅炉,需要一大堆的工人人工往炉膛里面加煤。再加上在可维护性方面,重油锅炉也好过燃煤锅炉,所以综合算起来,无论是性能还是成本,相比燃煤锅炉,重油锅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现在全球新建的船只大多数都装上了重油锅炉。但是德国却很奇怪,德国人的商船,尤其是出口的商船,都用上了先进的重油锅炉,但是自己用的商船,甚至是军舰却还在使用燃煤锅炉。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德国没有石油,担心一旦发生战争,得不到石油供给。
  至于橡胶,那同样是极度重要,没有这个东西,汽车什么的就完全是笑话。还有各种稀有金属,德国都相当稀缺。而在获得古巴之后,美国就相当于占据了整个的南美市场,以及南美的原材料产地。比如古巴的世界最大的镍矿,虽然表面上的老板是古巴人,但是通过控股一转弯之后,就是麦克唐纳。因而德国人在采购橡胶呀,稀有金属呀什么的时候,经常就需要找到美国来。所以两国的经济来往还是不少的。
  不过提尔皮兹到美国来可不是为了买这些东西的,而是为了在造舰技术上相互交流,这样一来,自然就要和拥有美国最大的造船厂的摩根和史高治打交道了。
  摩根当然知道,虽然德国人不会向美国大规模订购军舰,最多不过是订购一些部件而已。但是他也明白,如果德国人开始大规模加强海军,那么英国绝对也会开始大规模加强海军的,而英国人的做法绝对也会刺激到美国政府的,然后美国也会跟着爆海军,然后整个世界都跟跟上,然后——这画面太美……
  不过摩根虽然喜欢船,但是在技术上其实并不太懂,尤其是涉及到海军的玩意儿。所以虽然在船厂拥有高于史高治的股份,但是接待提尔皮兹的事情还是要由史高治出面的。
  “海军大臣阁下,您看,这就是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最大的一个干船坞了。上面的那个龙门吊一次可以起吊超过五百吨的物品,是目前美国最大的龙门吊了。”史高治指着一个大龙门吊对提尔皮兹说,“有了这个,造船的效率就能大大的提升了。啊,大臣阁下,前面是我们的船型展厅,您要不要进去看看?”
  对于“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的大名,提尔皮兹也是久仰了。他知道,这个船厂的规模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但是在技术上,却几乎可以算是世界第一了。虽然自我感觉良好的英国人不会承认。
  最近一些年来,海军的而一些革命性的技术,都是源自于这家造船厂,比如燃气轮机,比如中央背负式火炮。所以提尔皮兹对于这家造船厂自然是相当的有兴趣。
  “麦克唐纳先生,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提尔皮兹回答说。
  一行人一起进入到了船型展厅里面。一进门,就看到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摆着一条邮轮的模型。
  “这是我们为白星航运公司设计的邮轮的模型。”史高治解释说,“这条船现在还没有铺龙骨。不过一旦建成,就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这条船有四万吨重,装有26台锅炉,6台大型的燃气轮机,动力上达到了15万马力,根据我们的计算,这可以让这条奇迹之船达到高达32节左右的速度,将这个时代的一切的其他船只都抛在后面。可惜现在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船只,要不然……”
  “要不然就可以在英国人的眼皮之低下,把人道主义的援助物资送到布尔人手上是不是?”提尔皮兹笑了起来,在布尔战争的问题上,史高治的态度一向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支持布尔人最求独立自由的斗争,而德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那就是一边倒的支持布尔人。所以提尔皮兹才会说出这样的玩笑话来。
  “啊,海军大臣阁下,这个可真的不行,您知道这条船摆脱英国人的军舰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无论是速度还是高海况下的适航性能,它都能压倒任何英国军舰。只要一眨眼功夫,它就可以跑得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但是,它还是干不了给布尔人运输物资的任务,因为它太大了,整个非洲都没有能够让它停靠的码头。”史高治也以开玩笑似的语气回答说,“如果有一天,英国人封锁了丹麦海峡和北海,这条船到是真可以试着穿越英国人的封锁,将那些重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运输到汉堡去。”
  “这怎么可能,”提尔皮兹也笑了,“没人能封锁丹麦海峡,如果有人敢这么干,帝国陆军完全有能力直接接管丹麦海峡。”
  “那就更方便了,不是吗?”史高治笑道,“这样一来英国人就只能封锁北海了,然后要穿越他们的封锁的难度就更低了。”
  提尔皮兹也笑了,他当然知道史高治的话里面的挑拨的意味,不过如今德意志帝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挑拨吗?再说了,如果德国永远会和英国友好,永远会做英国的跟班,那他的这个海军大臣还有什么意思?一直以来,德国的军事力量就是个瘸子,它拥有如今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这一点几乎是无可置疑的),以及一个在规模上比丹麦稍微大一点的海军。如果继续这种状态,那皇帝陛下提拔他提尔皮兹来当海军大臣干什么呢?而且作为在德国的极少的海外殖民地干过的人,提尔皮兹也非常明白殖民地在经济上的意义。然而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拿什么去取得殖民地,拿什么去维护海外利益?而如果没有殖民地,没有海外利益,德国国内,甚至欧洲的市场都已经饱和了,经济还怎么发展?到时候恐怕就是一场接一场的经济危机,一场接一场的罢工、起义、革命。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对这个威胁最有感触的欧洲国家恐怕就是德国了。如今德国发生的罢工的次数和密度,德国的左倾的共产主义团体以及无政府主义团体的力量都明显的超过了产生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英国,以及以喜欢造反,喜欢革命而出名的法国。有了殖民地,英国人能搞出工联主义这样的玩意儿,但是没有殖民地的德国却几乎没有任何调和国内阶级矛盾的空间。殖民地的有无,对于德国,不是小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整个的德国上层实际上早就达成了共识。
  在后世很多人一提到一战,提到德国和英国的造舰竞赛,就习惯性的觉得全是威廉一世这个瘸子胡搞瞎搞,才导致了英国和德国的对立,最后才搞出了世界大战这档子事情。这其实未必正确。威廉一世是有点喜欢胡搞瞎搞,比如说,如果不是他瞎胡闹,俄国未必会被搞得一头倒向了法国。这样的话,德国的形势也许会更好一点。但是和英国闹翻,最后兵戎相见这件事情却绝不是瘸子一个人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因为除非击败英国,否则德国就绝无出路。
  “我听说你们正在为巴西海军建造一条战列舰,这里有这条船的模型吗?”提尔皮兹问道。
第494章
提尔皮兹的野望(二)
  “你的消息很灵通呀。”史高治笑了笑说,“这个也算是有点商业秘密,但是德国政府一直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对于朋友一向是没有秘密的。这条船的模型就在那边,一会儿您还可以去看看正在建造中的这条战列舰呢。”
  麦克唐纳财团和德国的关系的确曾经相当好过,但即使是最好的时候,也不会说没有任何需要保密的东西。这当然只是一句好听的话。另外提尔皮兹也知道,史高治这样说,其实还有隐含着的意思,那就是他并不把德国人视为造舰行业上的竞争对手。这个意思让提尔皮兹很有些不太舒服,但他也知道,这就是现在的现实,在军舰外销方面,德国现在能得到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小了。自从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中,美国海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击败了西班牙海军之后,美国军舰的销量就大大的上升了,虽然还比不过英国,但是已经不是德国能比的了。以前德国人还好歹能从国际市场上弄到一点订单,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拿不到主力舰级别的订单了,即使是装甲巡洋舰这样的订单也已经少得可怜了。以至于德国的船厂几乎都拿不到制造万吨以上的军舰的订单了。虽然德国的造船业还可以靠着建造民船来维系,但是造民船和造军舰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长期下去的话,只怕德国的造舰技术就要进一步的落后了。
  史高治转过脸对跟着的一个工程师模样的人说:“布朗先生,麻烦您带我们去看看那条船的模型吧。”
  “好的,麦克唐纳先生,请跟我过来。”布朗先生回答说,然后他带着几个人绕过了前面的几个民用船舶的展台,来到了后面的军品展示区。
  布朗一直走到一个最大的模型前面站住了,然后回过头来很骄傲的对史高治和提尔皮兹说:“诸位请看,这就是我们正在为巴西海军建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
  布朗说这种战列舰是世界最先进的倒并不夸张。这是一条标准排水量高达两万七千吨的巨舰,比英国人现在手上最大的战列舰还要重数千吨。这条战舰装有七座二联装的12寸炮炮塔。火力上完全可以说是伤心病狂。在这条军舰前部,是背负式安置的两座炮塔,尾部则有金字塔式安防的三座炮塔,军舰中部还有两座背靠背安置着的炮塔。
  “这条船安上这么多的舰炮,这不会吧军舰拉得太长了吗?这样一来装甲的厚度恐怕也难以保障了吧。而且这样的长宽比,航行和射击的时候的稳定性不会成问题吗?我甚至怀疑它的14门炮能不能同时开火。”盯着那个模型看了半天之后,提尔皮兹立刻皱着眉头提出了他的疑问。
  “您说的有一些道理。”史高治接口回答说,“但是你要理解,不同的国家对于军舰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条船长宽比比较大,这自然影响了它的适航性,但是也使得它的航速上升了不少。它的买主是巴西人,巴西人并不需要它跑到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尤其是北海这样的地方去作战,所以适航性差一点就不是最致命的问题了。当然,如果是美国海军,那绝对是不会订购这样的船的。至于开炮射击时候的稳定性,其实也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给这条船装备了大号的减摆鳍,所有火炮向着同一侧齐射绝对不是问题。关于防御嘛,您猜得不错,这条船的防御是顶不住自身的火炮的攻击的,只能防住那些装甲巡洋舰之类的火炮的攻击。不过这点对于它的买主来说不是什么缺陷,另外这条船还有一些很大的优点,这才使得巴西人愿意订购这样的一条军舰。”
  “什么优点?”提尔皮兹问道。
  “海军大臣阁下您想一想,巴西海军要对付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对手,如果是南美其他国家的海军,这条船的防御足以对付那些国家装备的老式战列舰或者是装甲巡洋舰了。如果对上哪些国家购买的最新的一些战列舰,那么因为我们给这种军舰装备上了最新式的火炮瞄准和控制系统,使得火炮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大为上升。靠着航速优势,它也可以拉开距离,在更远的安全距离上和敌人炮战,摧毁敌人。嗯,海军大臣阁下您也知道,事实上各国出口的战列舰在防御上都比本国使用的战列舰要差很多的。12寸火炮已经足以在远距离摧毁这些目标了。
  更重要的是,这条船在战斗中有绝对的主动权,即使是面对海军大国的新锐战列舰,它也可以利用他出众的航速来与之抗衡。我们打个比方,英国人;派出一支舰队来远征巴西,如果硬碰硬的打的话,巴西海军几乎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是有了这条船就完全不同了,这条船能够跑到27节到28节的速度,英国海军中,能打的过它的船全都跑不过它,能跟得上它的船打起来却全都不是它的对手。这样,巴西人就能用这条船避开英国人的主力,而到英国人的航线上去猎杀英国人的商船队。英国人总不能给每一个商船队都配上一条战列舰来护航吧?这样一来,英国人的后勤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远征的计划自然也就行不通了。”
  史高治讲这些东西,最主要的用意倒不是要解释自己的船厂怎么建造出了这样的一条多炮塔神教的神物出来了,而是要借此向提尔皮兹灌输一种全新的军舰的理念,那就是后来一度非常流行的战列巡洋舰。
  说起来战列巡洋舰这东西在原本的历史上最初是英国人搞出来的,用来猎杀哪些执行破交任务的巡洋舰的。于是英国人就把它设计成了装甲能顶住巡洋舰的炮击,速度要比巡洋舰略快,火力要和战列舰一样的玩意儿。
  原本英国佬觉得这东西应该比战列舰便宜那么一点点,谁知道,为了实现高航速,这东西需要的动力比战列舰大多了,结果价格比战列舰都高。然后这么贵的东西,只当护航警察用,英国人又觉得不值当,就把它拿去给战列舰当前卫,编入到战列舰当中来扛正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