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282

  在这关键性的几个原则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原则是用来统一共识的,第三个原则则是专门用来提供争议性,让各州,以及那些红脖子能看出所谓的“阴谋”,并且能为民主党提供弹药,好让他们跳起来反对,然后表演一场撕逼大战的双簧来给大家看的。
  就像史高治预计的那样,这份计划一发布,立刻就引起了一片的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就在第三个原则上。
  首先史高治手中的纽约时报就带头跳出来开了第一炮:
  “我不明白,那些家伙怎么想出来让联邦政府来负责中央银行的运作的好主意的。他们难道还嫌联邦政府的权力不够大吗?想想吧,一个能够控制全国的政治、经济的怪物吧,这样的东西一旦出现了,我们还能靠什么控制住它呢?如果我们今天批准了这样的议案,那么,可以预期的是,联邦政府,或者说公权力这个怪兽,就会越来越失去控制。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力量,不断地扩张自己的权利,因为不断的扩张自己的权利是任何有权力的机构或者个人的天性。下一步,它们可能会规定我们不能再自己用黄金铸造美元;在下一步,他们也学会更进一步,干脆发行一大堆的,其实什么价值都没有的废纸票子给我们,把我们的钱全部骗走;再下一步,他们也许会更进一步的控制我们拥有武器自卫的权力,禁止我们拥有枪支,解除我们和各个州的武装,或者让我们的武装力量变得完全无法和联邦手里的军队相提并论;然后就是建立遍布全国的统一的凌驾于各州之上的警察系统,然后就是以爱国为名,开始审查我们的言论,侵害我们的言论自由,甚至用特务机构监视我们的举动,检查我们的往来信件。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一切都会被这头怪兽控制住。这头本来应该为我们服务的怪兽,变成了国家的主人,而我们这些原本的主人,却变成了怪兽控制下的奴隶。
  我们的先辈们做出的最为伟大的事业之一,就是把该死的公权力装进了一个笼子里,而现在呢?共和党的那些家伙们却想把笼子门打开,把会吃人的怪兽放出来。我们可不能指望,这头怪兽会和《一千零一夜》中的那个傻瓜妖魔那样,只要被人哄一下,就会回到魔瓶里面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封印还没有被打开的时候,制止那些试图打开魔瓶的封印的傻瓜!”
  《纽约时报》的这个观点基本上代表了民主党一派的意见。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更多的反驳文章也一篇接一篇的冒了出来。中西部的各州的报纸也纷纷表示,这样的设计,会侵害各州的主权,是绝对的不可容忍的。
  是的,用的是“侵犯主权”这样的说法。因为,和我们熟悉的一般的共和国不同,美国并不是一个共和国,而是一个合众国。说得更明确一点,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由十三个独立国家组成的邦联而已。美国各州严格的来说并不应该称为州,这只是我们习惯性的翻译错误而已。严格的说来,美国的各州都应该被翻译为“邦”或者是“国”。州权和联邦权力的斗争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都依旧存在。话说到了二十一世纪,盛产红脖子的德州还发生过州长下令州所属的国民警卫队监视正在进行军事演习的联邦军队,以防联邦军队侵略德州的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简直难以想象的故事。
  当然,共和党也不会站着挨骂不还口,他们当然也会反唇相讥。比如嘲笑民主当然杞人忧天。用他们的说法,总统是各州人民选出来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是按照各州的比例分配名额的,他们的权力本身就是源自于各州的权力的,如果人民对他们不满意,完全可以将他们选下去嘛,而且美国的政治架构是世界上最先进了三权分立的结构,如果这样的结构都不可信,那还有什么人或者机构值得信赖?民主党完全就是画了一个鬼怪来吓唬人民。
  不过,相比民主党的宣传,共和党的辩解显得相对的苍白无力。总之,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这个问题的攻防战中,民主党难得的占据了上风。各种机构进行的民意测验都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人民对于一个由联邦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还是心存顾虑。
  ……
  “爸爸,您看看,这是最新的民意测验的结果。”葛莱史东将一份文件递给史高治。
  “嗯,我看看。”史高治接过这份文件,看了起来。
  “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A计划还是很抵触的呀。”葛莱史东说,“不过他们好像把警觉都放到联邦政府身上去了。”
  “是的,我的儿子。你要记住,人性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们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被人从关键问题上引开。所以,很多时候喧嚣的,声音最大的地方往往并不是关键,反而是用来掩盖关键的手段。”史高治抓紧机会教育自己的儿子。
  “那么爸爸,现在是不是该让民主党把B计划拿出来了?”葛莱史东问道。
  “还不忙,先让共和党发起反击,然后再让民主党……”史高治回答说。
  ……
  再被民主党人嘲讽了好久之后,共和党终于发起了强力的反击,他们不再试图为自己的A计划中的问题辩解,而是反问民主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而华尔街日报自然又一次的挑起了挑起这一轮的风潮的任务。1897年10月5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篇名为《做事的人总是有错》的文章:
  “……毋庸置疑,共和党的那个方案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我到想问一声,民主党人是不是认为,美国不需要中央银行,美国还是应该像现在这样成为国际金融炒家的养猪场?而且任何时候,任何事情,挑刺总是最容易的。就是杰弗逊总统那样的伟人,也有人会从他身上挑出诸如黑人私生子之类的玩意儿出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计划。但我们难道因此就什么事情都不干了吗?
  这些天来,我们注意到共和党人一直在不断的调整,完善自己的计划,在竭尽所能的使之接近完美,而民主党人呢?除了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挑刺,他们还干了些什么呢?他们指责共和党人犯下了很多错误,这是事实。在有关如何建立中央银行,让我们的人民免受掠夺的事情上,共和党人的确犯了很多错。相形之下,民主党人清清白白,什么错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做,自然就什么都不会错。
  不过我还是要夸奖一下那些民主党人,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那就是他们非常有自知之明。他们为什么什么都不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好。他们知道,什么都不做,他们还可以在哪里装高明,一旦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情了,他们的无能就立刻会被美国人民看穿。所以他们才不会也拿出一个办法来,暴露自己呢。对于这类永远不犯错的绅士,笔者只有一句话送给他们,那就是:‘你行你上呀,不行别胡说!’”
  这篇文章一发表,当然引来了民主党人以及他们的支持者的愤怒的抗议,但是,那句“你行你上呀”,却让这些指责立刻变得软弱了起来。民主党人知道,他们要扳回局面,就必须真的拿出点东西了。
第453章
美联储
  民主党人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指责,于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位民主党议员也拿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将这套方案公布出来,而是先在民主党内部进行了讨论。这一讨论自然就有许多的修改。不过在有心人的主持下,修改来修改去,最后除了措辞的区别之外,摩根和史高治的基本想法都在这个版本的方案中体现了出来。
  这个方案和前面共和党的方案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如何组织这个中央银行方面,他们的方式却有点不同:
  依照民主党的方案,这个中央银行(为了和共和党别苗头,他们个这个银行取名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简称为美联储。)的架构被设计得很有意思。美联储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美联储主要的货币政策由联邦储备局委员和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共同参与制定。以避免政策决策权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如华盛顿和纽约)。
  为了避免货币政策被联邦政府完全操控,美联储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加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依据民主党人的说法,这样做最大限度上减少了联邦政府滥用权力的机会,因为依照方案,联邦储备局虽然有七名储备局委员,但是12个联邦储备银行还有12位主席。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同意,联邦政府是无法做出任何决定的。
  为了避免某个政党或者总统对于联邦储备局影响力过大,草案规定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必须全部由总统提名,经过国会确认后才能上任。每个执行委员的任期为14年,到任后不能连任,执行委员上任后,总统没有权利罢免这些委员。如果需要罢免他们,必须有国会2/3的成员投票通过才可以。
  另外7名执行委员的任期需要间隔两年。比如:如果第一个委员的任期从2012年开始,那么第二个委员的任期从2014年开始,第三个委员的任期从2016年开始,依此类推。因此在美国总统4年的任期内最多只有两个执行委员的任期结束,需要由总统决定新人选是谁。美联储这种任期安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对委员会的控制能力。联邦储备局的执行委员可以被总统提名为美联储主席或者副主席,每次提名任期为4年。总统提名主席和副主席后,也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上任。一旦上任,主席和副主席在任期内同样不能被总统单独罢免,必须获得国会2/3的票数才能通过。这样一来,这些委员一旦上台就几乎不需要看总统的脸色了甚至于也不需要看国会的脸色了,(国会要想达到2/3的票数可不容易),就可以独立工作了,就使得联邦政府对他的控制力下降了,但实际上,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被资本收买,并且在被收买之后在为金主服务的时候可以越发的肆无忌惮。当然,这个问题,政客和媒体都不会提。
  为了避免某个地区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设想中的美联储,这个方案规定,这12座联邦储备银行将被分散在全国的各个地区。民主党人提议,依据经济类型,开发程度,将美国分为12各大区,每个大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以保持地区平衡。
  为了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这个方案也规定,各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是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私人组织。各个地区的储备银行向他的成员银行发行股票。然而,拥有储备银行股票完全不同于拥有私营公司股票。储备银行不是为了营利而运作,根据法律拥有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是成为其系统成员的必要条件。股票不可以被出售、交易或者作为贷款抵押。
  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可以确保这些股票不会被卖给那些来自其他地区的有钱人。从而保证了地区利益。但是实际上,这种股票虽然不可交易,但是拥有这种股票的银行却是可以被交易的。只要你能拿下这些银行,拿这些股票自然就到了你的手里,而至关重要的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的位置就自然而言的落到了你的手上。而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摩根还是对于史高治都算不上困难,甚至于,他们在私下里都已经将名额分配好了。而只要控制住了这十二个名额,然后再收买一两个执行委员,基本上就能操纵国家的经济政策了。
  总的来说,这个方案对于公权力的控制是相当的严格的,至于对资本家的防范嘛?基本上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不过这里面的问题,没有一位议员会傻乎乎的提出来。不仅仅是在审核这个草案的民主党议员,甚至是在这份草案被公开出来之后,共和党的那些议员们也没有提出这样的疑问,主流的媒体也只是一个劲的讨论,这套方案是不是真的可以限制公权力,对于防范资本家,几乎一个字都没提。
  这套方案出来后,共和党的人也装模作样的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挑了不少刺,民主党当然也反唇相讥,双方又在报纸上你来我往的撕逼了差不多半个月。最后,共和党的声音越来越弱,在这个问题上民主党眼看就要胜利了。
  依照计划,民主党开始乘胜追击,正式的在国会中提出了这个草案……
  ……
  “史高治,最近国民们对这个议案的关注度太高了,以至于有些人已经看出一些问题了。”摩根在秘密会议中对史高治这样说,“我的人得到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或者是社会主义者发的传单,那里面基本上已经把这个方案留给我们的后门给揭出来了。我觉得,现在我们一方面要将这些该死的家伙们的宣传控制在小范围内,另一方面,也要让公众们的注意力从这件事情上面转移开来了……你觉得怎么样?”
  “我赞同你的看法,摩根先生。现在我们需要搞一个大新闻出来,让公众的视线转移到那件事情上去。”史高治回答说。
  “看来你已经有计划了?”摩根问,“准备好了吗?”
  “那当然没问题了。”
  ……
  古巴人和西班牙人的斗争一直断断续续的没有停止过。1892年的时候,古巴的独立运动各支力量的代表在纽约举行了会议,并组建了旨在武力驱逐西班牙人的“古巴革命党”。到了1895年,他们在古巴再次掀起起义的风潮,一开始西班牙人还表现得不错,而且还创造性的发明了“集甲并屯”造集中营,将很大范围内的老百姓都装进集中营的办法来隔离游击队和一般老百姓。(后来英国人在对付布尔人的游击战的时候,就借鉴了这一招,再到后来,日本人在东北为了对付抗联,也用了这种招数,再到后来,美国在越战的时候也学过这一招。)靠着这一手,他们还勉强能防得住。但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德兰士瓦共和国和英国的矛盾激化后,古巴的起义军突然得到了大批的军事援助,结果西班牙人立刻就悲剧了,古巴起义军节节胜利。集中营什么的几乎全被起义军解放了,西班牙军队不要说在起义军的根据地古巴东部站不住脚。就是在西部,处境也日趋艰难。到了1997年后半年,他们甚至已经沦落到了少于十个人就不敢出门的地步了。
  自从德兰士瓦共和国挫败詹森远征之后,美国人对古巴的支持就越发的肆无忌惮。他们似乎是在借此试探英国人的反应,而致力于解决南非的英国人除了发表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宣言之外,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这使得美国人的胆子更大了。甚至发展到美国海军的船只直接以“保护侨民”为借口,驶入已经被起义军控制的港口,向他们提供给养。或者是跑到还在西班牙控制下的港口里去向西班牙人示威,顺带着牵制西班牙海军。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美国海军的缅因号二级战列舰突然在哈瓦那爆炸沉没。美国因此指责西班牙发起了恐怖袭击,(就像后来美国指责傻大木支持了911袭击一样)并以此为借口向西班牙人宣战。
  而在这个时代,因为史高治的影响,二级战列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在美国海军中已经不见了,现在的缅因号,已经是一条排水量高达一万四千吨的,使用了蒸汽轮机的,速度高达24节的装甲巡洋舰了。将这样的一条船送到哈瓦那去炸掉,当然绝对会引起美国人民的愤怒,绝对会带来战争,但是该死的,和原本的历史上不一样,这条船现在被派到太平洋去了。所以想要让历史上的缅因号事件重演,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这不是问题,史高治不在乎,主也不在乎。因为美国海军还有其他军舰……
第454章
战争的喧嚣
  到了1897年底,因为古巴的局势进一步的失控,现在在哈瓦那城里已经可以不时地听到枪声了。“啪、啪”的清脆的声音那是步枪的射击声,“突突突突”的,这是冲锋枪的声音,有时候还会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甚至是大炮那沉重的咏叹。
  在这种条件下,原先在哈瓦那做买卖的商人,以及侨居在古巴的美国人开始纷纷离开古巴,回美国去。所以如今的哈瓦那港口上已经挤满了人。
  ……
  因为在制定美联储计划中立下了大功,威廉·麦金莱在总统选举的过程中得到了大笔的政治捐助,靠着超过民主党对手多达三倍的竞选资金,威廉·麦金莱在年初的时候顺利的当上了总统。而作为支持他的回报,无论是史高治还是摩根,都对他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
  “我们需要战争!”
  这个要求是不可违背的,虽然总统先生在竞选的时候公开声明: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从那个时候起,不仅仅是威廉·麦金莱总统,甚至他的竞选班子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竞选语言而已。任期内没有战争,这还算美国总统吗?
  而且显然,战争已经刻不容缓了,因为西班牙明显已经顶不住古巴起义者了。就美国政府得到的情报,西班牙人已经向古巴起义军提出了,给予古巴高度自治权的建议,依照这个建议,古巴能得到的自治权已经和德兰士瓦共和国差不太多了。但是就是这样的提议也被起义军轻蔑地拒绝了,他们引用了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回答说:“不自由,毋宁死!”表示要彻底的,不留一点残余的将殖民者从古巴赶出去。
  当然,古巴人会这样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觉得胜利已经就在眼前了。在他们看来,西班牙人的全面失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要和那些该死的西班牙人妥协?“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在这个时段,也许应该解释为:如果没有彻底的自由独立,我们宁可把你们杀光!
  所以现在美国人必须马上发动战争了,因为如果再不动手,古巴人自己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这样的话,美国人,包括史高治和摩根,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捞到的好处就少多了,只是如何发动这场战争就是个问题了。美国人发动战争的原则一向都是既要当某某,又要树牌坊。所以虽然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愿意像赵匡胤那样老老实实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一个合适的理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发起了战争。缅因号到底是怎么沉没的,一直没有个确定的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西班牙人干的。如今缅因号在太平洋呢,自然是指望不上了。所以,美国急需一个借口。
  ……
  哈瓦那港,加勒比珍珠号客船正在上客。一群群躲避战乱的人——有的是美国人,有的是西班牙人,还有的是古巴人——纷纷涌上船来。原本依照规定,只有美国侨民才能上船,不过现在想要逃离古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跑过来想要发财的西班牙人,比如和西班牙人合作过的古巴人。他们都知道,要是让那些古巴人胜利了,他们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于是他们也会想各种办法上船来。当然,加勒比珍珠号的船长呀,船员呀什么的对于这样的要求都是非常的欢迎的。只要他们能拿出钱来,他们自然也不反对顺手发点财什么的。于是大批的非国民也就上了船。
  这些人当然没有好地方可待,他们都被一股脑的塞进了底仓。(尤其是那些出钱少的古巴人)这些人拖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呀,包呀什么的,挤进了黑洞洞的底仓。然后跳板被放了下去,船只开始起锚。
  但就在这时,突然轰的一声,这条船猛地从海面上跳了起来,漆着红漆的船底,以及附着在船底上的藤壶什么的和飞溅起来的海水一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过,紧接着,这条船就断成了两截,一下子就沉入了海底。
  整个港口顿时乱成一团,原本负责保护侨民的纽约号战列舰立刻升火起锚,8门12寸口径的巨炮上面的炮衣也被退了下来,并且转动起来,指向了西班牙人的海防炮台。
  ……
  加勒比珍珠号沉没得这样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整条船上,除了几个被爆炸抛到了海里的水手之外,其余的人,近千名乘客和近百名船员全部遇难。这场灾难立刻就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一些报纸开始指责西班牙人救援不利。
  “船只是在西班牙人的港口中沉没的,船上那么多人,结果救上来的才几个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西班牙人的反应这样迟钝……”
  接着更多的“细节”就被暴露出来了:
  “西班牙人根本就没有认真的援救,他们甚至朝着沉船叫好!”太阳报首先作了这样的报道,还配上了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还露出了一点的沉船,而在照片的主体部分则是一个穿着一身港务人员制服的官员模样的家伙,正对着照相机露出一幅白痴一样的让人恶心的笑容。
  虽说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太阳报的报道要是可靠,母猪都会上树了,犹大都能被封成圣徒了。但是盖不过人家有图有真相呀。照片可是实实在在的摆在这里的。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们是不知道的,虽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能够改天换日的PS技术,但是通过几把刀子,刷子,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底片,合成一张照片出来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克利夫兰大实验室里,这种技术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
  接着各种各样的对于西班牙人不利的消息越来越多,又过了两天,纽约时报,注意了,这可是一直以重视事实,从不胡说八道而著称的纽约时报刊出了这样的一份报道,宣称,有消息灵通人士告诉他们,加勒比珍珠号是被西班牙人炸沉的!
  虽然说这种说法看起来完全不合逻辑,因为西班牙人的局面大家都看得到,他们连对付起义军的力气都没有了又怎么敢向美国挑衅呢?但是,媒体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不就是用来糊弄老百姓的嘛?要是连糊弄老百姓都做不到,那还要它们干什么?
  再说了,古今中外的老百姓都是很笨的,很容易被骗翻的。不要说十九世纪末,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不是有一大帮子的傻帽相信,一个搞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的神棍是一个和平的崇尚自由的圣人。而且谁要是试图向他说出真相,他就会朝着你大喊:“你个傻鸟,你被洗脑了!”或者是:“你这个死五毛,你有真相,可是你有良心吗?五毛拿好不谢!”当人最可耻的是,他们总是这么说,却从来没真的拿出五毛钱来,甚至连五分钱也没有。这真是,真是就像为了SU-35明明欠了我一万块钱却死不肯拿钱出来的某高层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总之,随着声誉卓著的纽约时报带头开始造谣,其他的各类报纸自然迅速跟进,于是没过多久,整个美国都只剩下了一种声音:“向西班牙人讨还公道!”事实上不是没人怀疑过这一事件,很多年后,有一位记者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就提到过这样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