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2

  麦克唐纳1890式冲锋枪是专门为“自由战士”们研制的,在古巴、菲律宾以及南美非洲广泛的被那些自由战士们使用。这种枪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这种冲锋枪以二战名枪司登冲锋枪为蓝本,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其实是简化)。这样的所为改进当然让这款本来就是急就章的冲锋枪的毛病越发的明显了。像它的原型一样,麦克唐纳1890的保险非常不可靠,走火是常见的问题。以至于古巴人甚至说过诸如:“如果你的1890没有走过火,那你一定买到了假冒的产品”这样的鬼话。而相比而言,后世的司登虽然有爱走火的毛病,但是射击精度却还相当的不错,美国人在二战后,对各国主流的冲锋枪的精度进行过一个测试,方法是对100米的胸靶连射一百发,比上靶数量。结果美国佬的M3黄油枪以97分高居榜首,而英国人的司登居然以95分位列第二,超过了使用了步枪级的内堂镀铬枪管、大面积散热套和豪华的全木枪托波波沙,更远远高于德国人的MP-40。当然,能打出这样的成绩,和它相对较低的射速(只有波波沙的一半多点)有不小的关系。
  而麦克唐纳1890为了在进一步简化的基础上依旧保持一定的可靠性,就连精度也做了牺牲。依照麦克唐纳自己的测试,百米百发连射,也还能命中89发。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厂家自己测试出来的成绩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是知道的。
  所以古巴人是这样说1890的精度的:“超过60米,这种枪的命中率就完全要依靠信仰了。”
  不过事实上,大多数的“自由战士”们哪怕在十米距离上开枪,也是完全靠信仰而不是靠瞄准的。所以精度差点,对于“自由战士”们来说,真不是问题。
  陆皓东带着敢死队员们冲进总督府,一边投掷手雷,一边用冲锋枪扫射。总督府内,空间有限,卫队手里的步枪虽然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在这种环境中完全施展不开,反倒是敢死队员们手里的1890冲锋枪,火力强劲,扫射起来,压得卫兵们几乎抬不起头。而敢死队员们一边扫射,一边向着卫兵们躲藏着的墙后面,柱子后面,假山后面这类地方投出手雷,这就让卫兵们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有十多名卫兵被打死,数十名卫兵被打伤。靠着麦克唐纳1890的火力优势和威力巨大的手雷,仅仅十来分钟,只付出了五个敢死队员战死,七八个人受伤的代价,陆皓东带着敢死队就突破了卫队的拦截,冲进了两广总督居住的后院。
  不过这个时候谭钟麟已经被亲兵救走了,后院里除了一些没来得及跑的家属,并没有其他的人了。
  “陆先生,怎么办?”事情会变成这样,敢死队员们都没想到,他们也没想到冲锋枪和手雷的组合在这种战斗中竟然有这样的威力,原本他们满心都以为自己会死在冲击的过程中,却从来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结果到了这一步,他们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陆皓东想了想说:“放一把火,把总督府点起来。我们闹得越大,兄弟们撤退得越方便。”这时候,他又隐隐的有点后悔,早知道会有这样的效果,如果不撤退,所有的人奋力一搏,说不定还真能成事了呢。
  “陆先生,我是说那个狗官的家人仆人怎么办。”一个人说。
  “罪不及妻孥,算了吧。先去准备好放火的东西。”陆皓东说。
  总督府里还有在零星抵抗的卫兵,陆皓东等人一边和他们战斗,一边找来了包括洋油在内的各种引火的东西,很快就堆起了一个柴火堆,只要在上面丢下一个火把,立刻就能燃起大火来。
  “好了,我需要几个愿意死在这里的兄弟,跟我一起守在这里。”陆皓东说,“受伤的兄弟,不愿死在这里的兄弟,一会儿自己出了总督府,找地方躲起来。”
  陆皓东相信,如今整个广州的军事力量都会向这边集中,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混乱,同志们的撤退也一定会相对容易。只是这种混乱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虽然他们现在退出总督府撤退也不是完全没有脱身的可能,但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安全撤走,陆皓东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坚持一阵子,拖住清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同志成功撤离。
  “陆先生,你这是什么话?大家既然进了敢死队,哪有怕死的?”
  “陆先生,既然参加了敢死队,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还说这些干什么?”
  陆皓东环视了一下敢死队员们,他们还大多都是很年轻的人。这些人中,真正会党出身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些学生。有些人的脸上还带着稚气。
  “很好。那我们就一起守在这里!”陆皓东说,他突然记起了一件事情,从自己的衣服里摸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这面旗帜正是陆皓东设计的)对敢死队员们说:“趁着敌人援军还没来,我们到楼顶上把这面旗帜升起来。”
  ……
  孙先生这个时候已经转移进了美国领事馆了。站在领事馆的三楼的大落地窗前,可以远远的望见两广总督府,这个时候总督府方向已经传来了一阵阵爆炸声,看起来战况相当的激烈。又过了一阵子,孙先生隐隐约约的看到那边似乎升起了一面旗帜。
  “少白,你看看那里是不是升起一面旗帜了?”孙先生问。
  陈少白有近视的毛病,哪里看得到,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这眼睛,完全是看不见呀。”
  “孙先生,我这里有一个望远镜。”这时候站在他们旁边的另一个兴中会的会员说,同时将一只双筒望远镜递给了孙先生。孙先生举起望远镜望过去,他看到在硝烟中,一面青天白日旗正在总督府的屋顶上飘扬。
第437章
影响
  虽然敢死队成功的攻占了总督府,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足以改变起义失败的结果,两广总督谭钟麟很快就被送到了巡抚衙门,并且开始调集军队围攻依旧占据着总督府的起义者。
  就在陆皓东他们占领总督府并且升起青天白日旗之后大概半个小时多一点,第一批清军就出现在总督府附近,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首先封锁了道路。他们在路上放上了拒马,做出了拦截防御的姿态。在这当中,一小队清兵曾经发起过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成功的将敢死队手里原本已经不多了的手雷和子弹又消耗掉了一部分之后,就退了下去。接着战场暂时的就沉寂了下来。
  在刚才的战斗中,陆皓东他们几乎耗尽了剩下的弹药。却没能真正打倒多少清兵,这一次和突袭的时候不同,双方的交战距离更远,麦克唐纳1890冲锋枪精度不足的毛病表现得非常明显,双方相距近百米的情况下,大多数子弹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甚至于敢死队的人反而被清兵的排枪打伤了好几个。有几个清兵甚至还壮着胆子发动了一次冲锋,结果当然是被手雷教做人了,但是现在陆皓东他们手里的弹药也几乎消耗光了。好在总算是把那些清兵打退了。
  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周围的清兵越来越多,不过他们一直没有发起攻击,好像是在等着什么。又过了一阵子,陆皓东他们终于知道,那些清兵在等着什么了。他们在等的东西是——几门大炮,虽然这些大炮都是些过时的货色:当年美国政府打完了南北战争后满世界甩卖出来拿破仑炮而已。但是就算它再过时,也绝不是敢死队能够抵挡的了……
  在最后的时候,陆皓东点燃了准备好的燃料,总督府熊熊燃烧了起来,虽然清兵奋力扑救,最后总督府还是被烧掉了半边。而在这次行动的掩护下,大多数的人都成功的逃了出去。
  半个月后,孙先生也混在美国人的商队中,返回了香港。随即就离开香港,去了日本。临行前,他和陈光约定,将在不久之后,去北美拜访陈光。
  这次不成功的起义引起的影响一开始并没有孙先生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在大清国,有人造反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消息的封闭,(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封锁,当另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则是传媒业的落后。)即使是在广东,很多偏远一些的地方(县城一下)的人也根本就不知道在省城里,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至于全国,也仅仅是那些大地方的人才隐隐约约的知道一点。
  不过要说全无影响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满清政府对这次起义相当的关注,甚至颇受震动。这里面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首先,仅仅二十个乱党分子,就能攻下一座总督府,这让满清的无能再一次的暴露出来了。好吧,满清无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论是西洋人,还是东洋人,只要是洋人,都能够花样吊打我大清。不过那毕竟是外国人,我大清打中国人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我大清还是有足够的力量来镇压普通老百姓的。然而这一次对上的可也是中国人,我大清居然还是这么不堪一击,这个问题就大了。虽然历来的狗屁的史书上讲起某个朝代能得天命的缘由,大多都是什么“厚德深仁,泽被四荒,终有天下”之类的鬼话。但是归根到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政权能够屹立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它是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暴力组织。一个国家政权,如果他的暴力力量要被怀疑了,那他的统治就不可能稳定。哪怕他再“厚德深仁”。
  当然,被几个人就拿下一座城的事情,在我大清也不是没有过,许多年前,小刀会的刘丽川带着七个人就拿下了上海县城,但是那个时候的上海还是个很小的小城,完全没法和现在广州这样的省城相比。再加上那事情正发生在太平天国如日中天的时代,所以引起的关注,造成的影响也远远不能和这次的事情相比。
  第二点就是,这些乱党,居然在外国人的报纸上,用外国话发表了檄文。这固然给了清政府攻击他们里通外国的理由,但是清政府也真的非常害怕他们真的会得到外国的支持。况且这些乱党的宣传相对于当年的长毛来说,还是要高明不少的。当年长毛搞什么拜上帝教,把孔孟什么的都打成了邪魔,这使得他们和地方士绅对立了起来,后来满清能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地方士绅们组织的团练起到了最为主要的作用。如果地方士绅没有积极的加入到满清这边来,满清实际上是无力镇压太平天国的。
  而在现在的这些乱党的文告中,不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指责满清是外来的蛮夷,更是公然提出,革命后要废除八旗的各种特权,要给地方更大的权力,要实行“民主”什么的。显然,地方士绅们很容易就会将它们理解为增加他们的权利,并且把原本要划给八旗的好处划给他们来分享。如果地方士绅们真的受到了他们的蛊惑,那满清的前途就真的很暗淡了。因为现在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满清已经没有足以让天下臣服的武力了。现在他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靠地方士绅。如今乱党们的行动也使得他们的虚弱更多的暴露在那些地方士绅们面前,即使那些家伙不倒向乱党,他们也绝对会要求对权力和利益进行重新的分配。因为利益分配的原则虽然有很多条,但是最基本的一条确是暴力。
  除了这些政治上的震动之外,另外的一些东西也让满清统治者很是吸了一口凉气。那就是从战死的起义者那里拿到的武器:手雷和麦克唐纳1890冲锋枪。
  满清的大臣们在他们的奏折里是这样提到这两种武器的:
  “乱党之人,皆用花旗连珠枪,此物短小,叠之则长不盈尺,然射弹极快,有如暴风骤雨,寻常枪械,十不及一。又有手雷者,内有炸药,外包钢珠。重不过半斤,强壮者可投出百步。落地则炸,一雷落下,数十步内,皆尽糜烂,其威不亚于大炮,唯不能及远而……乱党之人,以此利器,猝然发难,则护卫虽多,亦难万全……臣以为,当晓谕夷人,不得将此等利器售于乱党,并多购置此物,以为护卫之用……”
  “晓谕夷人”之类的鬼话,当然只是自己给自己脸上抹粉而已。洋人可不会把这个满清的“晓谕”放在眼里,完全只是当他放屁而已。不过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最后还是看在我大清为皇家卫队订购了一批冲锋枪的好处上,同意不向任何非满清政府的代表的中国人出售武器。当然,这种保证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叛党头子孙文先生是拥有美国国籍的美国人。
第438章
本位之争
  1896年1月,孙文先生离开日本,和一些反清志士乘船前往美国。依据他事先和陈光的约定,在那里那些志士将接受美国黑水保安公司的为期半年的培训,此后将依据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深造”。而孙先生本人,则经过陈光的牵线,见到了麦克唐纳财团的一些高层,据后来的一些专家的考证,甚至于一直呆在鸭堡或者是大实验室里,几乎处于隐居状态的史高治也和孙先生见过面。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可靠的史料的佐证,无论是孙先生的书信,或者是史高治的回忆录里都没有相关的记录。不过此后,在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的确也可以找到麦克唐纳财团隐藏在后面的身影,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随着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此后随之而来的割据局面的形成,麦克唐纳财团的生意也随之渐渐深入中国。
  不过,说实话,中国的买卖现在还摆不到麦克唐纳财团最优先的位置,如今,在麦克唐纳财团的日程表上,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两个:货币本位问题和开辟新市场的问题。
  最近几年,经济状况一直不是特别的好。欧洲的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一场接着一场,美国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因为广袤的西部还是总能够为美国提供一些缓冲,就像后世的赤兔国,在国际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就能拿着西部大开发来解决一部分的需求不足的问题一样,美国西部也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这些年来,广袤的西部总在不断的容纳更多的新移民,这大大的缓解了美国的危机,但是随着西部逐渐的被开发出来,西部对于经济危机的缓解能力却在逐步下降。189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刚刚重创了美国经济,让美国经济付出的损失甚至比英国还大。如今,美国,更准确的说是史高治和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的有钱人都迫切的需要更大的专属于美国的市场。
  对于美国来说,南美大陆,几乎天然的就是北美大陆的附属品。如果能够将欧洲的势力从南美驱逐出去,那么整个南美的广阔的市场就足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缓解经济上的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拿下古巴就成了必须的了,因为古巴是如今欧洲国家在美洲,尤其是中美洲和南美洲这一带最重要的一个据点了。拔掉这个据点,欧洲的力量在中美南美没有好用的立足点了,在这个还盛行炮舰外交的时代,没有可靠的,距离够近的可以提供补给维护的海军基地,海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而没有强有力的海军,那还玩什么炮舰外交?
  诚然,除了古巴,欧洲人在南美还有其他的一些立足点,比如法属圭亚那,比如英国人控制的福克兰群岛。但是它们都无法和古巴相比。法属圭亚那的港口相当简陋,仅仅也就是能停靠一些普通货船而已,根本没有修船必须的各种船坞设备,也没有足以支持大规模作战舰队的大型煤库,弹药库什么的。至于福克兰,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之外,还存在太过靠南,距离中美洲地区太远的问题。所以,一旦拿下古巴,欧洲人在南美的大部分影响力就可以说要被排挤出去了。而欧洲在南美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们在美洲投射力量的能力,如果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失去美洲市场,几乎是可以立刻预见到的。
  所以,古巴不仅仅是西班牙这样的彻底的靠殖民地收税吸血,贩卖殖民地资源的吸血鬼极其重要,对于英国这样的欧洲工业国家来说也极其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巴对于英国的重要性比起它对于西班牙的重要性其实低不了多少。
  单论军事力量,美国海陆军的力量早就超过西班牙一大截了,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早就可以直接夺取古巴了。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动手,主要原因也就在于顾忌英国人。毕竟,美国人虽然宣称自己在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获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如果有人问美国佬还想不想再这样伟大一次,美国人可绝对不会愿意。对于世界老大英国佬,美国人当时还是有点怕的。
  所以要想控制整个的美洲,就必须先控制古巴,要想控制古巴,就必须先击败西班牙,要想击败西班牙,就必须先……等等等等,决不能再这样往下推导了,因为真要这样推导,那就变成十足的日本式的战略推演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一个类似于“要解决中国事变,就必须获得东南亚的石油,要获得东南亚的石油,就必须击败美国……”这样的,用一个更大的危险来替代前面的一个更小一点的麻烦的战略思路。而美国可不能走上这样的路。所以到了这最关键的一步,美国人的策略变成了“必须先等着英国佬出问题”。
  英国仅仅凭借着本土的一个小岛,控制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领土面积高达三千三百六十七万平方公里,被统治的异族多达四亿。这么大的范围,不出问题才怪呢。如今,问题已经出现了,而且越来越严重了,那就是南非问题。趁着英国人被南非牵扯住的时候,对西班牙动手将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不过在现在,就连这个问题都不是麦克唐纳财团要面对和处理的最大的问题。目前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美国货币从金银复合本位制度,改成直接的金本位。
  美国一直以来都实行金银复合本位制,也就是同时承认金银为法定货币。只要做的好处是铸币方便,比如说从1792年起,依照法律,十美元,五美元,一直到2.5美元的银币,都是金币,而一美元到五美分都是银币。一分和5厘都是铜币。(如果能继续这个规定,五美分比五毛可上档次多了。)如果使用单一的金本位,就会出现一美元到五美分的辅币太小而不便使用的问题。
  美国的法律允许自由铸币。也就是说,只要你手上有黄金或者白银,你就可以自己去铸币厂把它铸造成美元。如果黄金和白银的比价能够永远稳定,这种制度当然没问题。但是,白银和黄金的比价虽然相对稳定,但变动总是有的。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792年铸币法》规定,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15,但是到了19世纪初,俄国的金矿枯竭,而墨西哥却发现了大银矿,结果,国际市场上黄金升值,白银贬值,到1805年,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变成了1:15.75。结果,很快就出现了大批的投机者,他们先拿着美元金币,到市场上去依照1:15.75的价格购入白银,然后再将白银铸造成美元银币,然后再去银行兑换美元金币,这样的一个流程中,每一个货币单位,都能让他赚到0.75份额的白银。不仅仅是个人这么干,银行也这么干,结果就是国家黄金储备几乎一眨眼功夫就见了底,然后市面上就再也没有美元金币了。大额的商业结算就变得格外的不方便了。最后没办法,美国国会只好重新修法,将金银币的价格比值改成1:16。
  然而不过数十年之后,美国旧金山发现了大金矿,引发了淘金狂潮,结果,金价又大跌,于是上面的故事就又反了过来,银币变成了“良币”,金币变成了“劣币”。很快市场上流通的银币就越来越少,到了1850年的时候,市面上就很难看到银币了。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上街买菜什么的变得非常麻烦,因为大额的金币找不开,于是买菜的和卖菜的大妈都必须带上大量的一分一分的铜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到了1873年,国会终于痛下决心,通过了《铸币改革法》,宣布废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实行金本位。本来事情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该死的,第二年,美国就发生了经济危机,然后,更该死的是,中西部又发现了大银矿。
  于是中西部的一些家伙们立刻又开始鼓捣起要恢复金银复合本位制,他们高呼着“天诛铸币改革法,还我银币铸造权”的就闹起来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手上有了银矿,还因为如果开放银币铸造权,还将刺激市面上的价格上涨,对于欠了东部的金融财团一屁股债务的中西部本地财团而言,还有比通货膨胀更好的合法的赖账手段了吗?
  民主党的家伙们在这个问题上跳得最为积极。因为自打内战之后,民主党一直被压制得很厉害,无论是国会还是白宫,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共和党的天下。于是民主党只好在尽可能稳固南方的同时,到中西部去求发展。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中西部各州在政治版图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当中西部发现银矿之后,民主党立刻就站到中西部各州的立场上,大喊大叫起来。并且因此而在这些州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当然,这个要求对于以摩根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家来说,却不是一个好事情。这首先是因为如果重新实行金银复合本位,大量银币涌入市场,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这对于债权人而言绝对不是好事情。所以摩根他们对于这个要求自然是深恶痛疾的。
  而麦克唐纳财团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却相对中立。相比以金融为摩根财团,银币的复活对大头在矿业制造业的麦克唐纳财团冲击更小,甚至于在一定的程度上,适度的通膨对于制造业还有一定的好处。所以麦克唐纳财团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相对暧昧。甚至隐隐的还有些支持的意思。这也导致了民主党人居然借着这个机会打了个翻身仗,重新控制了国会和白宫。他们不顾摩根财团的反对,连续通过法案,想要恢复白银的地位。这严重的影响了摩根财团的利益。而摩根知道,要把这些民主党从白宫和国会山赶出去,就必须得到麦克唐纳财团的支持和谅解。所以,已经很少出门走动了的摩根亲自来到了鸭堡,要和史高治做一次长谈。
第439章
美联储的构想
  摩根被仆人领着穿过一个小花园,来到了史高治的办公室。
  “啊,亲爱的摩根先生,是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史高治站在小客厅的门口迎接他。
  “当然是贸易信风。”摩根也乐呵呵的回答说,单看这对答,不了解他们的恩怨的人真的还要以为他们是铁哥们呢。
  “贸易信风是从西向东吹的,摩根先生,您的家可在我的城堡的东北边。要是顺着信风,应该是把我吹到您那里去了。”史高治笑笑说。
  “没办法。早就想和你聊聊了。可惜你基本上不太出门。”摩根说。
  “啊,有时候我还是会出门的。就像您有时候也会乘着海盗号出门散散心一样,有时候,我也会跑到克利夫兰大实验室去散散心的。好了,摩根先生,我们进来谈吧。”
  两个人走进了小客厅,各自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史高治,你对货币的本位问题有什么想法?”摩根身子前倾,望着史高治,开门见山的问道。
  “对这个问题嘛?我没什么特别的想法。摩根先生,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更愿意先听听您的想法。”史高治笑了笑,这样回答说。
  摩根知道史高治所谓的“没有特别的想法”是什么意思。这里面的意思无非是说:“我知道你支持金本位,至于金银复合本位,对我是有一些好处,但是如果你能拿出相应的补偿,我也愿意改变态度,转而支持你们。”
  “现在,一些人提议要重新搞金银复合本位,”摩根说,“民主党人甚至通过了购银法案,要求政府每月购入并发行一定数量的银币。史高治,我不想和你绕圈子,因为我们都是聪明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不容易上当。往这个方面花时间和精力实在是效率太低。所以,我们就直接明着说吧。金银复合本位制度对我非常的不利,因为它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这会让我发放贷款的收益下降,并使得债务人的债务压力减小,对于我做很多事情都有影响。
  当然,金银复合本位制有一定的刺激消费的作用,这当然对你有利。史高治,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你才在上次的大选中给了民主党那么多的支持的吧?不过就目前来看,这样做效果有是有,但是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因为您的产业中同样包括银行和保险,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一样受到了损失。再加上白银的地位的上升实际上也意味着您手中的金矿对经济的影响力的下降。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损失。所以,支持金银复合本位制对您虽然整体上是有利的恶,但是好处其实并没有多大,史高治,我说的对吧?”
  “总体上来说,基本没错。”史高治点点头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