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282

  “嗯,写的不错。很不错的报道。”史高治说,“但它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者可能会觉得这只是某些西班牙坏人的个人行为。所以他在后面的评论分析中,应该在引用一下西班牙的黑历史,让读者相信这种做法是西班牙政府的一贯的政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报道将西班牙人以及西班牙政府全都描写成贪婪凶狠的海盗。争取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让全美国人都相信,西班牙人全都是些残暴贪婪的恶棍,让他们都相信,西班牙人恨我们,他们想要对我们图谋不轨。只有这样,将来我们才好光明正大的为了保护我们的人民而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嗯,那个时候,我们的海军应该也准备好了,运河也通航了。我们就可以动手了。”
第306章
敌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丁丁在做报道的时候,一直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基本事实要是真的。不过,事实就像是一头大象,而报道事实的人就像是摸象的瞎子。至于报道的受众,则不过是连伸手摸摸大象的机会都没有的瞎子。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一条蛇,还是像一面墙,或者是一根大柱子,又或者是一根小绳子,他们只能听媒体的家伙们的报道。
  也正像盲人摸象,同一头大象,不同的盲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摸,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一个事实,不同的人来报道,报道出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丁丁报道的事件,不但全美国都看到了,甚至也被很多的欧洲报纸所引用。最后,西班牙人不得不出来澄清这一报道了。依照西班牙人的说法,那条船根本就不是什么钓鱼船,而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走私船。
  据西班牙人的说法,这条船是在向古巴的叛乱分子走私用于恐怖袭击的小型火炮,以及极不人道的白磷炮弹的时候被西班牙军舰发现的。西班牙军舰要求他们停船接受检查,他们拒不停船,还向西班牙军舰开枪射击。西班牙军舰不得不开火还击,炮弹击中了走私船的机器舱,走私船失去了动力,这才停了下来。但是船上的亡命之徒们继续一边顽抗,一边将走私的货物丢进大海。忠勇的西班牙海军在经过战斗后登上了走私船,当时船上的走私分子都已经被打死了,走私船受损严重,已经开始进水了。海军在没收了剩余的走私物品之后,就离开了那条走私船。那条船很快自己就沉没了。至于说西班牙海军抢夺蓝鳍金枪鱼的说法完全是对西班牙海军的诽谤。而且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这一段时间前后,在古巴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蓝鳍金枪鱼出售。难道海军的家伙们不知道如果鱼肉不新鲜了,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或者他们不知道这东西的昂贵,自己把这些价值不菲的东西给吃掉了?
  但是,西班牙人显然缺乏骂战的经验。骂战的经验之一就是不管你的说法多奇葩,在细节上一定要小心,不能漏出太明显的漏洞。因为一旦在细节上露出了漏洞,对手就会抓住这个细节,从此出发,直接质疑你的整个讲叙。比如说,在西班牙人的叙述中,他们也许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无辜,宣称是美国走私船首先对西班牙巡洋舰开枪的。这个细节立刻就被美国佬抓住了。《纽约太阳报》首先打开了嘲讽模式:
  “西班牙政府是把我们大家当傻瓜吗?我们要长着多奇葩的脑袋,才会相信,一条只有步枪的走私船,胆敢朝着一条巡洋舰开枪射击?他们开枪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击沉或者击伤巡洋舰,好让他们追不上来?难道西班牙造出来的巡洋舰是步枪这样的轻武器可以对付得了的吗?西班牙政府可以污蔑那些那些遇害的渔民是走私分子,但请不要污蔑他们是傻瓜好不好?而且,在西班牙军舰都已将在使用火炮‘还击’的时候了,抛掉货物还有意义吗?仅仅开枪袭击军舰的罪名,就足以让西班牙人用海盗罪把他们全都吊死了。西班牙人连这样的鬼话都敢拿出来骗人,这干得真是太没有专业精神了。拜托西班牙政府以后记着点,说谎话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把听众当傻瓜……”
  不过这其实也不是最关键的事情,最关键的事情是你的嗓门有多大。就像大街上两个女人吵架,决定胜负的不全在于谁更正确,更重要的是谁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至少在双方暂时都无力或者无意将批判的武器上升为武器的批判的时候,嗓门的大小就是最关键性的因素。
  在美洲的各种消息现在还只能靠着纽约塔才能传回欧洲。据说英国人和德国人都已经在努力的试制真空管了,但是他们也一样在抽真空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即使他们勉强造出的真空管,在性能上还是和麦克唐纳的真空管存在明显差距。再加上专利的限制,这些东西用在自家军队里倒还没问题,用在商业市场上,问题就太多了。
  至于西班牙,在工业技术上,他们早就落后于时代了。所以这样高大上的玩意儿,根本就不是西班牙人能搞得。结果,西班牙人和美国人打嘴仗的报道,居然还是要用美国的无线电台。这就等于吵架的时候要借用人家的嗓门,这怎么可能胜利?
  而且这次争吵,相比上次,美国方面的优势也更大了一些。首先,上次和西班牙人对骂的仅仅只是史高治一家旗下的媒体而已,而这一次,整个美国都被动员起来了。于是西班牙人的各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就都被挖了出来,在各种报纸上示众。
  而在这个年代里,哪个殖民国家的屁股上没有可以给人揪的尾巴呢?西班牙人的烂事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无论在亚洲还是在美洲,西班牙人搞起屠杀来,那是一点都不比后来的德三或者是打日本皇军来的差。只不过一般的时候,文明国家是不会去提这些事情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干过不少,大家大哥不说二哥。但是现在,情况有了不同,因为虽然美国的臭事也不少,但是西班牙的嗓门小,嗯,因为和法国的密切关系,而且因为现在史高治的手伸进了法国,再加上如今经济形势不是很好,所以收购媒体什么的也简单的多了,结果就是现在法国的大部分媒体也站到了美国这边,一起骂西班牙人。西班牙人的那点嗓门,无论怎么喊,都没几个人听得见。
  这就像在后世,助人为乐白头鹰,每年都要发表一个什么《XX人权白皮书》,在那里面不是说人畜无害小白兔虐待囚犯,就是说忠实可靠毛毛熊在搞电话窃听。虽说论虐待囚犯和窃听电话什么的,白头鹰认老二,就没人敢认老大,而且人畜无害小白兔也依葫芦画瓢的每年也搞一个《贼鹰人权白皮书》出来,里面满满的都是助人为乐白头鹰虐囚、窃听、警察随便打死人什么的黑账,但是小白兔的嗓门太小了,喊来喊去,全世界也没几个人听到,就算听到了,考虑一下白头鹰一贯助人为乐了良好品质,以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阿妹你看神拳,也只会装着听不见。
  总之就是,在这场比嗓门大的较量中,西班牙人完全就不是对手。宣传攻势的效果也开始显示出来了,依据美联社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接近百分之八十的美国国民对西班牙没有好感,而在西班牙裔美国人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在这个时代里,会离开西班牙移民到美洲,却又不是去西班牙控制的殖民地的人,都是在西班牙过得很艰难的,他们当然对西班牙人没什么好印象,甚至于不但没有好印象,甚至会比任何其他地方的移民更痛恨西班牙。不过在另一个民意调查上,情况却有点不同。
  这个调查是有关是不是应该和西班牙打一仗的。虽然全美国的老百姓普遍对西班牙没好印象,但在这个问题上,支持和西班牙开战的人数却连百分之五十都不到。即使是最痛恨西班牙的西班牙裔美国人,支持对西班牙开战的人数也不过刚超过三分之二。
  ……
  “看来我们的宣传要加以改进呀。”史高治对摩根说,“我们以前一直宣传西班牙人凶残,这固然能让美国人民讨厌西班牙。但是,讨厌一个凶残的家伙固然没问题,但是讨厌他,并不意味着就想要和他打一架。某种意义上,人们甚至会避免和这样的家伙发生冲突。”
  “是呀,要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最招人恨的,肯定是英国了。但是现在谁敢主动去和英国人开战呢?”摩根回答道。
  “就是这样呀!”史高治摇摇头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宣传的路数,我们不但要让美国人民讨厌西班牙人,还要让他们鄙视西班牙人。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
  史高治想起来后世的冷战。在冷战中,美国面对的可是军事力量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若干次的忠实可靠毛毛熊,虽然投鼠忌器之下,大家谁都没敢真的动手,但是在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时候,双方都是相当的认真的。因为如果谁准备得不认真,只怕冷战真的就要变成热战了。这个时候的宣传也一样,这时候的宣传也必须让国内的民众愿意真的和手握核弹的毛毛熊开战,否则,民众的战斗意愿就会成为一个可以被对手利用的大弱点。
  所以,那个时代的美国宣传,一边宣传毛毛熊是“邪恶帝国”,是无恶不作的大坏蛋,一边又用各种方式同时宣传他们是看起来强大,但其实不堪一击的大傻瓜,大笨蛋。比如那个时代有一部著名的叫做《赤色黎明》的电影,那里的毛熊军队,杀人如麻,无恶不作,但是同时愚蠢笨拙,最后被几个敢于反抗的小青年就给消灭了。再比如那个时候的电子游戏《红色警戒》更是在开场动画,以及相关情节里面加上毛熊军队屠杀和平居民,利用大脑控制技术让和平居民进行自杀冲锋这类的内容。
  当然,在宣传毛熊的凶残的同时,也要宣传毛熊的笨拙,所以在美国电影里,毛熊军队一直都是表面上气势汹汹,真打起来,却不堪一击。比如说在第一滴血系列里,兰博一个人前前后后的至少就干掉毛熊一个团。虽然现在电影还没有发明,但小说连续广播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另外,在那个时代里,还流行各种有关毛熊的政治笑话,这也大大消减了毛熊的威压。所以……
  “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广播上,报纸上讲一些玻利瓦尔或者圣马丁的各种故事。要把西班牙人描绘得凶残,贪婪,而又愚蠢得不堪一击。另外,有可能的话,还要多编写一些西班牙人的笑话,让他们成为民众的笑柄。”史高治这样说。
第307章
忠厚可靠史高治(一)
  巴拿马运河再次开工后,一直没有再传出黄热病什么的消息。每天巴拿马运河公司都会准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工程的进展。说老实话,很多媒体之所以关心运河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等待诸如黄热病爆发之类的新闻的。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悲剧,噩梦。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却是最能吸引目光的新闻了。嗯,就像是律师们希望家家都在忙着闹离婚,医生希望家家都在忙着生病,棺材铺老板希望家家都在忙着死人一样,这些记者们也在日夜期盼着能出些意外的事情。
  巴拿马运河的第二次开掘的确也出了一个大号的意外,但这却是一个大部分记者,嗯,至少是除美国和巴拿马之外的大部分记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意外。这个意外就是:这个工程一直没有发生太多的,太大的意外。
  生病的工人当然也有,但是都不是黄热病;死亡的工人也是有的,但死亡数却一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不是因为黄热病或者疟疾之类的疾病而死亡的。每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都只有一切进展正常,或者是进展速度超过预期之类的新闻。
  不过在运河这边没等到和疾病有关的新闻,但在纽约,却闹出了大新闻。
  1871年五月二十日,纽约市的各大媒体都收到了一份邀请函,这封邀请函是由大名鼎鼎的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发出的,里面的内容是,明天早上九点,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将向社会公开一项重大的发现。
  第二天一早,记者们早早就到了会场。这时候新闻发布会还没有开始,而记者们大多都相互熟识,就纷纷攀谈了起来。
  “苏比,来得早呀!”苏比刚刚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作为一个没什么影响的小报的记者,苏比的座位被安排得又远又偏,完全就在屋子的边角里。这样一来,在新闻发布会上,苏比几乎就不会有提问的机会了。不过对此,苏比早就习惯了),就有一个人向他打招呼。
  苏比回过头,看到一张胖脸正在朝着他微笑,他认得,这是和他一样供职于某个小报的叫做科利莱的记者。
  “科利莱,你好。”苏比说,“今天你又在我旁边坐?”
  “是呀!”科利莱在苏比身边坐了下来,“苏比,你说今天会是什么新闻呢?”
  “这我怎么知道。”科利莱说,“坐在最前面的那些家伙也许知道一点什么,但是他们是绝对不会和我们说的……也许是麦克唐纳又有什么划时代的新药物被发明出来了?哦,对了,前不久麦克唐纳先生不是发表论文宣称现有的杀菌药物对于那种叫做‘病毒’的东西完全没有效果吗?难道说,麦克唐纳已经发明出了可以对付‘病毒’的药物?”
  “应该没这么快吧?”苏比说,“前些时麦克唐纳先生还在他在《柳叶刀》发表的新的论文里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合理的免疫手段,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才是对付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呢。我觉得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有这样的突破吧?”
  “我也觉得是这样。”科利莱说,“那到底会是什么新闻呢?”
  “我也不知道。哦,科利莱,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从昨天下午起,在麦克唐纳药店里就买不到‘海洛因’了……”
  ……
  当了上午9点钟,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了。
  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萨哈夫先生面色阴沉的走上了讲台。他首先环顾了一下现场,然后说:
  “在公布这则新闻之前,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通告一下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一些纪律:
  一,在新闻发布的过程中,请不要提问,不要打断。
  二,在发布结束后,我们会安排一段时间的提问时间。但是在提问的时候,请保持好秩序,先举手后提问。
  三,因为时间问题,我们不可能接受所有记者的提问,请大家谅解。”
  “看来真的好像出大事了。”苏比对科利莱说。
  “嗯,你看萨哈夫先生的脸黑得那个样子,多半不是什么好事情。”科利莱回答说。
  “嘘,别说话了,萨哈夫先生开始了。”苏比小声说。
  “我被授权向各位通告这一事件。一下的内容是由公司董事长史高治·麦克唐纳先生起草,并由公司董事会全体通过的:两天前,克利夫兰大学的李特教授给我们公司发来了一封信件,信上说,他在服用过本公司出产的海洛因的动物的肝脏中,发现了吗啡。于是他又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证实,本公司出产的海洛因中的有效成分二乙酰吗啡在动物肝脏中会被还原成吗啡,因而使用海洛因和直接使用鸦片一样,都会在肝脏中被还原为吗啡。”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的发言人萨哈夫用朗读悼文一般的语气说出了上面的话。
  萨哈夫的话音刚落,整个会场里轰的一声就乱开了。所有记者都顾不上所谓的会议纪律了,纷纷议论了起来。任何人,哪怕对于技术什么的根本就不懂多少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鸦片烟会成瘾这是人人都知道,吸食鸦片会有损人的身心健康这在这些年来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识。(具有讽刺性意味的是,在反对鸦片,并推动美国立法禁止鸦片贸易的过程中,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的。)而鸦片之所以会上瘾,就是因为鸦片中还有大量的吗啡,事实上使用一定剂量的吗啡一样能造成上瘾。而一直以来,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一直宣传,“海洛因”作为吗啡的替代品,不但有着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还不会导致上瘾。但是现在看来,既然“海洛因”在肝脏中会被还原为吗啡,它就没有不会导致上瘾的可能。
  “见鬼,苏比你昨天发现了大新闻!”科利莱说。
  “见鬼!”苏比也说,“我昨天根本没把它当回事!真没想到,海洛因也会变成吗啡,但是很奇怪,我一直靠海洛因治偏头痛,怎么就没有上瘾呢?”
  “我公司收到这封信件后,立刻依照信件中提到的方法,进行了相关实验,并证实了李特教授的观点。二乙酰吗啡在动物肝脏中的确会被还原为吗啡。因而从理论上来说,二乙酰吗啡和吗啡一样具有成瘾性,大量使用,一样会对人体构成危害。”萨哈夫继续对着稿子念到。
  “‘一切为了病人的健康,一切为了病人的需要’这是我公司一向坚持的原则,所以我公司做出了如下决定:
  一、我公司从即日起将全面停止‘海洛因’的生产和销售,并面向所有销售商收回一切在销货物。
  二、所有已售药品,消费者均可持销售发票到我公司办理全额退款。
  三、所有使用过‘海洛因’并出现上瘾症状的病人,都可以得到我公司的免费‘戒断治疗’。
  我公司对于出现这样的错误,感到极度的痛心,在此我们向多年来支持我们的用户表示由衷的歉意,出现这样的错误虽然不是我们的本愿,但在这个问题上……”
  很快,萨哈夫读完了稿子,他抬起头来,带着悲哀的愧疚的就算是让老虎看了都会心软的表情向大家鞠了个九十度的躬。然后低声说:“现在大家可以提问了。”
  虽然萨哈夫的表情很让人同情,但是该提问还是要提的。一瞬间,在屋子里就举起了一片手臂的森林。
  “这位记者吧。”萨哈夫指着前排的中央位置恶一位记者说。
  “您好,我是美联社记者阿瑟。我想问,贵公司在研制‘海洛因’的时候没有进行成瘾性的实验吗?”
  这个问题很有些尖锐,也不好回答。回答说没有进行,那肯定会被追问“你们公司就是这样对待能影响无数人的健康的药品的安全的吗”这类的问题,而回答进行了,那就会被追问“为什么在试验中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你们的实验敷衍了事”之类的,然后自然就会引出“这公司怎,定体问,我陷思”之类的东西。
  “我们公司当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萨哈夫回答说,“但是因为二乙酰吗啡的药效要远远超过吗啡,所以我们每一颗药丸中需要的二乙酰吗啡的数量非常小,这样小的数量的二乙酰吗啡是不足以导致上瘾的,就像我们都知道砒霜是有毒的,但是如果剂量太小,就不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一样。我们在做相关实验的时候,甚至将使用的剂量提升到了一般剂量的六倍左右,依然没有发现实验动物出现成瘾的症状。也没能在对实验动物的解剖分析中发现吗啡。事实上,后来我们是在将实验动物的服用剂量提高到二十倍之后,才在它们的肝脏中发现吗啡存在的明显迹象的。为此,我公司已经决定从今之后,将所有药物的副作用测试时的剂量上限提高到正常剂量的三十倍。希望能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事件的发生。”
  “谢谢您的解答!”阿瑟向萨哈夫说。先不管别的,至少,萨哈夫,以及他所代表的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在对待问题时坦诚的态度,还是让人心生好感的。
第308章
忠厚可靠史高治(二)
  这一天的新闻发布会立刻就引起了一场风暴。当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几乎所有的记者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了会场。一些大报给记者准备了马车,于是他们立刻就跳上马车,向着报社跑去。至于没有专用马车享受的记者们,动作快一点的立刻就拦下了过路的公共马车,动作慢的,有的还在努力的试图拦马车,有的干脆就自己往报社方向跑,一边跑一边看有没有机会拦下一辆马车。
  苏比的座位距离门有点远,所以,当他出来的时候,当然早就没有马车可以搭乘了。苏比稍微犹豫了一下,就朝着自己报社的方向狂奔过去。科利莱跟着跑了两步,不过,他太胖了,完全跟不上苏比,只得喘着粗气,扶着一个电线杆停了下来,同时四处张望,看能不能幸运的看到一辆公共马车。
  至于苏比,他现在跑得正轻快呢,在街道上,他就像一条泥鳅一样,总能从熙熙攘攘的人流的缝隙中快速的钻过去,这是前些年苏比在当流浪汉的时候,和警察们练出来的。当然,当苏比带着耳边呼呼地风声高速的绕过一个路口,然后迎面遇到一个胖警察的时候,几乎条件反射似的,苏比就来了个急停,并且准备换个方向。不过他立刻反应过来了,现在自己已经是有身份的合法公民了,不用再看见警察就跑了。于是,苏比稍稍喘了口气,然后对着警察笑了笑,接着就朝着前方跑去。
  ……
  无论如何,苏比是跑不过马车的,所以最早刊出消息的还是那些大报纸。这个新闻实在是太轰动了,因为它所涉及的药物是这个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销量最大的药物。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东西的销售额曾达到过占所有药品市场的百分之五点几的空前高度。而在史高治的这个时代里,海洛因在世界药品市场上所占有的比例甚至要比原来的时代里更高。这是因为这种药物出现的时间更早,因而能和它竞争的药品也就更少了。再加上史高治的企业的销售手段也相对更先进,结果这种药品居然奇迹般的在整个世界药品市场上拥有了百分之十左右的份额。这个记录不但空前,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也是绝后的。即使现在在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的实验室里,还处在预研状态的几款神药,什么青霉素呀,什么链霉素呀什么的,在可能的市场份额上也是远远不能和“海洛因”相媲美的。因为“海洛因”对于任何疼痛,都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经过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多年的宣传,大家都知道,这东西绝对属于“治标不治本”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很多病症,还真的不需要治本。
  比如说最常见的病症——流感,这东西是病毒引起的,在这个时代里,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药物能真正对病毒有什么作用,所以,如果你感冒了,该几天会好,吃药不吃药都是那个时候好。只不过不吃药,你就要忍受发热、头痛、流鼻涕、咳嗽、全身酸疼等一系列的症状。而如果你服用了“海洛因”,虽然病毒在你体内该怎么繁殖照样怎么繁殖,你体内的免疫系统该怎么杀灭它们也照样怎么杀灭,但是你的一切症状度被压制了,都消失了,你不发热了,不头疼了,不流鼻涕,不咳嗽,不全身酸痛也不全身乏力了。感觉上就和完全没病没啥分别,然后舒舒服服的过了一个星期,嗯,感冒好了。这个在事实上和你吃下去感冒立刻就好了,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几乎每一家人都会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准备上一些“海洛因”,每一个医生,在对付某些让人不太舒服的疾病的时候,也都会顺手给他开上一盒子“海洛因”。可以说,在后世,需要很多药物才能处理的问题,在那个时代,全都由“海洛因”包圆了。感冒了?嗯,来一盒“海洛因”吧,早一片晚一片,远离感冒困扰;咳嗽?啊让我看看?嗯,开点磺胺吧,再给你点“海洛因”,咳嗽,请选用“海洛因”。再加上诸如这样的远远超出时代水平的广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