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82

  相比兴奋的多萝西娅,凯瑟琳就显得平静多了。麦克唐纳钢铁同样大出风头,他们生产的钢铁,成本低,质量好,正是靠着他们的技术,德国的克虏伯才制造出了那些轻便而强悍的火炮,在于奥地利人的战斗中大占上风。如今克虏伯钢铁的生意蒸蒸日上,作为重要股东的麦克唐纳家族也受益不少。而且克虏伯得到的不过是碱性转炉的技术,正真的杀手锏——平炉技术,一直都牢牢地被麦克唐纳家族抓在手里。
  如今,英国人,法国人都上门来和他们谈碱性转炉的技术转让问题。考虑到目前的高关税环境,直接出口钢铁还不是时候,那么通过转让技术来建立合资企业,也是目前获得利益的手段之一了。而且考虑到欧洲的低成本,凯瑟琳甚至都想直接到欧洲去建厂了。只是这条提议被史高治给否决了。
  法国人如今对于碱性转炉最为热衷,因为法国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就是铁矿品质差。而且找上来的是公司企业,而不是像拿小三那样的口袋里没有两个钱的穷光蛋。所以凯瑟琳最后把这个技术买了一个很不错的价钱。
  到了星期六,吃过了晚饭,就又到了每周家族成员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家族的生意的时候了。老约瑟夫夫妇很早就发现了,如今的买卖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所以这些事情,他们已经是完全的不管了的。于是吃过晚饭,老夫妇俩就到花园里去散步去了,让四个晚辈自己留在那里讨论。
  依照惯例,四个人各自就自己负责的这块这一周来发生的情况大致上讲了一下,然后其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相互讨论一番。这场家族会议也就该结束了。但在今天,当这一流程完成后,史高治却又抛出了一个新的话题。
  “明年在法国巴黎,将要举行世界博览会。这是一件大事情,全世界的各种科技,各种商品,都将在这里进行展示。对我们来说,这也是我们打开欧洲市场的一个机会。所以,我想要和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我们麦克唐纳家族该做些什么准备。”
  史高治看了看大家,说:“有关世界博览会,我让邦德他们整理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看看。”史高治将几分已经装订好了的文件交给了卡罗尔夫妇和多萝西娅。几个人就在烛光下翻看起了这些资料。
  “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我就不多说了,就以1851年英国的那一届博览会来说,那几乎就开启了一个时代。凯瑟琳你也会有印象,很多再拿出博览会中露脸了的新的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的传奇。1855年的巴黎博览会也有着相同的效果。而这一次,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劳动的历史’,在这次世界博览会的布展思想上,第一次使用了成体系的分类法。他们将展品分为十个类别,以便于参观。有关这是个类别,你们的资料里也都有。你们想想,我们如何去参加这个活动才能一炮打响。”
  大家都没有说话,房间里只听得到翻动纸张时发出的沙沙声。
  过了一会儿,多萝西娅首先开口了。
  “如果能把我们的那个铁塔之间搬过去就好了。”多萝西娅说,“那一定能比水晶宫还壮观。”
  “那个塔的原型就该在巴黎。”史高治默默的想,“只不过,是在是多年后的巴黎。不过现在有自己这一捣乱,估计什么埃菲尔铁塔什么的就要消失了。”
  “我们可以带一个模型过去。”卡罗尔说。
  “模型有什么意思。难到我们还能对观众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三百多米高的庞然大物。’”凯瑟琳说,“一个模型和水晶宫一比就差的太多了。”
  “大实验室里有几项伟大的发明正在研究中。”史高治说,“为了这两个项目,我们已经投了五十万美元进去了。现在这些项目很多已经有了结果,还有一些,也在顺利的推进当中。我想其中的一些应该可以让我们的展厅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史高治,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难道又有什么可以和电报相媲美的东西?”
  “是的,是能给黑夜带来光明的伟大发明——电灯!”
  “电灯?那是什么?”卡罗尔问道。
  ……
  的确就是电灯,想想吧,史高治上辈子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一个被用来说明“失败是成功他妈咪”,“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这类的观点的故事:爱迪生发明电灯。
  电灯这东西从原理上来说并不复杂,不过使用电流的热效应,让一段灯丝热到白炽状态,然后发出光芒而已。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有一系列的难题。首先是灯丝的选择,所有来自后世的家伙都知道,灯丝这东西应该用金属钨来做。因为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它更能承受住工作时的高温。所以据说有的穿越者像史高治一样穿到了镀金时代的美国,然后,还跑去告诉爱迪生,一定要用钨丝!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发明电灯,爱迪生做了上千次的实验,用金属钨来做灯丝材料的想法他不是没有过,只是钨非常的坚硬,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想要把钨拉成细丝,这个难度还真不是一点点的。
  所以爱迪生当年最后选择了由竹子碳化出来的碳丝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爱迪生研制电灯中遇到的第二个难题就是抽气机的效率问题。灯丝是不能暴露在有氧气中环境中的,因为温度上升后,即使是金属,也会和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所得更明白一些,就是会燃烧起来。所以爱迪生就想出了将灯泡中的空气都抽出来的想法。这样一来,灯泡中就没有氧气了,灯丝自然就不会因为氧化反应而烧坏了。可是在当时,抽气机的效率非常有限,结果导致灯泡中还是残留了很多的氧气,从而导致灯丝很快就被烧毁。事实上,爱迪生制造出的第一个实用的灯泡的使用寿命也只有四十个小时而已。这里面重要的原因就是抽气抽得不干净。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史高治到是有相应的办法。那就是先尽可能抽真空,然后再充入不会助燃的氮气,再抽空,再加入高纯度的氮气,这样循环多次之后,电灯炮里的残余的氧气自然就会非常少,少得不足以影响到灯丝的安全了。
  解决了这两个大问题,电灯的研制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起来。成为了大实验室的又一个了不起的改变了历史的发明。
  电灯的研制倒是绕过了抽真空这个麻烦,但是它的一个衍生物,却让史高治和爱迪生只能老老实实的去研究高效率的抽气机。这个衍生物叫做电子管。很多的无线电设备都要依靠这种东西的作用。如果什么时候,有了电子管,那史高治的无线电台,才能算是真正的堪称完美了。而此后的无线收音机呀什么的新媒体才能成为可能。所以,抽气机这个难题还必须攻克,因为不解决它就没法点亮后面的科技树。
  除了电灯,电话和留声机的发明也被提上了日程。相比电灯和电子管,这款两样东西,无论是电话,还是留声机,在研发难度上都小了很多。所以整个的研究也相对顺利。如今,电灯,电话的发明已经神奇了专利,留声机则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不过史高治敢肯定,到啦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时候,留声机绝对能取得专利并形成产品。只是电子管的进度就不知道了。
  “希望到那个时候,能够有可用的电子管。有了这些,我们一定能利用这次的世界博览会,造成轰动,并因此赚到数不清的钱。”史高治最后这样说。
  “啊,这是真的?”多萝西娅说。
  “当然,明天我就要再跑一套大实验室。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好呀。”多萝西娅说,“希望这些东西像你说的那样好。这样我们就能更早的装满那个地下金库了。”
第208章
75小姐
  第二天一早,史高治带着一家人来到了用史高治的话来说是麦克唐纳家族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机构——克里弗兰大学麦克唐纳分校大实验室。
  “十九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史高治这样说,“阿拉斯加的黄金总会有开采光的一天,但是这座智慧的金矿只要保养得当,却永无枯竭之时。能够在这里看到整个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最出色的一批科学家,工程师在这里为麦克唐纳家族工作,这真是太美了。”
  “你说的电灯在哪里?”多萝西娅说。
  “啊,跟我来。”史高治在这里临时当起了导游,他带着多萝西娅穿过了一条条过道,有走过了一个小花园,来到了一座黑色的铁艺大门前。
  这座大门里面的区域是整个的大实验室中最为机密的区域。整个区域都用一道三米高的,漆成绿色的围墙围了起来,而沿着围墙,还有不少的保安人员在巡视。
  “这里是绿区,整个大实验室工科部分最核心的区域,很多最为重要的机密项目就在这里研究。”史高治一边对多萝西娅说,一边带着她向那扇大门走过去。
  任何进入绿区的人都需要特别通行证,特别通行证有两种,一种是工作人员的长期的特别通行证,另一种则是临时进入使用的一次性通行证。作为很多研究项目的参与者,史高治本人有一张长期通行证,多萝西娅则只有一张临时通行证了。
  两个人向保安人员出示了通行证然后进入了绿区。
  绿区的面积其实相当的大,但其中的主体还是那栋六层的实验大楼。带着多萝西娅进了大楼,直接向右边一转,穿过一条过道,就到了电气第一实验室。
  “麦克唐纳先生,您好。”一个叫做海尔特的研究员正准备给自己加上一杯咖啡,看到史高治进来,就笑嘻嘻的和他打了个招呼,“这位美丽的女士是你夫人吗?”
  相对于体力工人,史高治对于那些所谓的“脑力劳工”在表面上要更亲热,更随和一些。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摆出老板架子,所以这些人也和史高治比较的随便。一般来说,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的行当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负责具体事务的大老板反而更容易和一线的职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古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很大原因在于阎王和一般鬼魂之间还隔了好几个管理层,所以他很容易就可以做到恩自上出而怨归小吏。而且,熟归熟,事实上剥削起这些脑力劳工起来,史高治也是一点都不会留手。那帮子满脑袋有一大半的计算能力都被高难度的研究问题长期占用了的,在平时生活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计算能力可用的家伙们,其实大多数时候,只要不涉及他们的专业,他们就比一般人都好骗。比如说,用什么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创造了多少之类的玩意儿骗他们,几乎一骗一个准。当然,爱迪生那个小子,是个例外,这家伙的脑袋的处理能力太强,空余出来的计算能力还是很不少,最近又闹着想要分点股份了。真是不让人省心。
  “是呀,海尔特,这是我妻子多萝西娅。”史高治很和蔼地说,“一大早的就喝这么多的咖啡,对身体不好的。”
  “啊,老板,没事儿的,我都习惯了。”海尔特说,“爱迪生先生在隔壁……嗯,他今天心情不太好。”
  这个时候,爱迪生从隔壁的房间里出来了,他的脸上满是沮丧。
  “托马斯,又遇到麻烦了?”史高治说。
  “哦,老板,您来了。这是夫人?”相比海尔特,爱迪生对史高治倒是更恭敬一些。
  “嗯,这是我妻子多萝西娅。”史高治向爱迪生介绍了多萝西娅,又向多萝西娅介绍爱迪生,“这是电气实验室的负责人爱迪生先生,美国最好的科学家。”
  “哪里哪里,美国最好的科学家是您,麦克唐纳先生。”爱迪生说,“很高兴见到您,美丽的女士。”
  “托马斯,听说你又遇到困难了?还是有关抽气机的问题?”史高治问到。
  “还是抽气机,现在还是无法得到足够的真空,导致试制品的稳定性非常差。”爱迪生摇了摇头。
  “那就先休息一下,”史高治说,“顺便给多萝西娅做个讲解。”
  ……
  到了下午,史高治和多萝西娅离开了大实验室,坐上马车回家。
  “史高治,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你为什么说大实验室才是最大的金矿。这里面的东西真是……真是像梦幻一样。嗯,我们全部的研究项目都在这里吗?”多萝西娅问到。
  “当然不是。”史高治回答说,“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研究项目就不在这里。比如说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和化学与医药公司的一些实验就在更为远离人群,也更为安全的地方进行。”
  “比如说阿拉斯加?”多萝西娅说。
  “哈哈,阿拉斯加是够远离人群的,但是太不方便了。我们在新墨西哥买下了一片沙漠,一些较为危险的实验项目在那里研究呢。”
  “有哪些实验项目,真的很危险吗?”
  “一些新的药品,还有一些新的武器。”史高治简单的说。
  ……
  在新墨西哥州的某个沙漠里,一系列最新的武器正在进行试验。
  “科尔!靶场那边布置好了吗?”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喊道。
  “长官,那边还没有发回信号呢。”黑水的雇佣兵科尔回答说。
  “见鬼!这些家伙总是这样磨蹭!告诉他们快一点,再不快点,我们可就开炮了!”那个军官说。
  “啊,麦斯长官,您吓不住他们的。他们知道您不敢的。”科尔并没有立刻去让高台上的通讯员摇旗语,而是这样向他的连长说。
  “什么时候,我一定要朝着他们的脑门狠狠地开上一炮!”麦斯说。
  “长官,那边来信号了,他们准备好了!”高台上的嘹望员施耐德喊道。
  “好吧!做好准备,现在实验开始……嗯,西斯菲尔德先生,请您向后退,退到安全区域去……好了,我们开始高爆炮弹的实验。”
  一个士兵,将一发高爆炮弹装填进了一门造型奇特的大炮的炮膛中。这是一门75毫米口径的大炮,采用了最为先进的液压管退式的设计,在炮身后还有长长的驻退犁。这使得这种火炮在开炮的时候,不会出现整个炮身向后猛退,每开一炮,都需要将大炮重新复位的麻烦。使得火炮射击速度飞速的提高,在此前的试验中,这门炮甚至达到过每分钟近二十发的高射速,这个射击速度甚至都超过了大部分的步枪了。
  与高射速相对应的是射程。采用了特制的增速燃烧发射药的这种火炮,在采用四十五度射角的时候,能够将12磅的炮弹发射到6英里之外。这样的打击距离和打击速度,都远远超过了现在通行的火炮,即使是刚刚结束的普奥战争中,普鲁士人所拥有的那些火炮,在性能上也和这门炮相去甚远。严格的来说,它们之间差了一个时代。
  有了超越时代的火炮,还必须有超越时代的炮弹——高爆炮弹就是这样的利器。在此前,火炮所使用的炮弹,不是彻底的一个实心的大铁球(滑膛炮)或者大号子弹(线膛炮),(按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主要使用的就是这样的实心炮弹,所谓炮弹装沙子,不会爆炸什么的,估计和这个有关)就是一个装满了小铁珠子的铁皮罐(榴霰弹)靠着在半空中抛出这些小铁珠子来杀伤有生目标。但是实心弹除非直接命中,否则威力有限,而榴霰弹呢?打击暴露目标还行,稍微有的带顶盖的工事,它就什么威力都,没有了。
  高爆弹却完全不同,它里面装有炸药和触发引信,在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和横飞的弹片都会给其他的目标造成巨大的杀伤。即使到二十一世纪,这种炮弹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最为通用的炮弹。
  随着一声炮响,一枚炮弹被发射了出去。相对于拿破仑炮所发射的炮弹的速度,这门炮发射的炮弹的速度要快得多,炮口初速高达600米每秒,所以,人们不可能指望还能像在观看拿破仑炮的射击的时候那样,还能用肉眼看到炮弹。炮弹的速度太快,已经超出了人的肉眼能看到的范围了。
  这次射击的目标并不在最大射程上,所以几秒钟之后,麦斯就观察到了炮弹命中目标爆炸后的火光和浓烟。这发炮弹装填的是苦味酸炸药,在爆炸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加强的这种炮弹的威力。
  “直接命中靶心区域,打得不错。”麦斯说。这时候,爆炸声才远远地传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