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之鹰击长空(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65

  要飞到目标区域的上空需要大约四十多分钟,乘着这个时间,瓦利亚把包着巧克力的锡纸袋拿起来,用手掌托着举到还没有关上的小窗口边。这样用不了一会儿,巧克力就能吃了。她顺便望了望自己的僚机,她看到斯科莫罗霍夫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然后就学着她的样子,也把自己的那一袋子巧克力托举到小窗边。
  行进中的装甲部队是最容易找到的目标,因为它们会在行驶的时候扬起很多灰尘,这些灰尘会生得很高,以至于从老远就能看到。
  既然装甲部队就在前面,那么敌人的战斗机部队也一定就在附近。瓦利亚抬起头,仔细地搜索着前方的天空。
  ……
  罗恩比瓦利亚他们更早发现对手。这是因为在瓦利亚一方,有一群A-20攻击机,它们比起战斗机来大了好几圈,在空中更容易发现。而一旦发现了他们,依据对苏联人战术的一些粗浅的了解,护航机一定就在他们的上方,而在那一队护航机的后上方也一定还有一个战斗机编队。于是顺藤摸瓜的仔细看看,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现了瓦利亚的编队。
  现在该怎么拦截呢?摆在美国人的面前的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度优势,首先攻击位置最高的苏联飞机,像剥洋葱皮一样首先剥开最外面的一层,再干掉位置更低一点的苏联战斗机,最后再消灭那些攻击机。
  这是对自身而言最为安全的战法。双方战斗机的数量是一样的。这样打意味着自己始终处于能量优势之中。如果只看空战交换比,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只是这种战法要到最后才去攻击敌方的攻击机,攻击机会得到一定的时间去攻击地面部队的。采取这样的战法,就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干掉敌人的护航战斗机。但考虑到对方也都是王牌,想要迅速解决谈何容易?
  第二种方法是派出一部分战斗机拖住苏联战斗机,其他战斗机优先攻击对手的攻击机。如果自己有数量优势,这倒是个很好的办法。但现在,这种做法就很难执行,因为派去对付人家的战斗机的飞机少了,就拖不住人家,如果给的飞机多了,派去攻击那些攻击机的飞机的数量就太少了,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第三种办法最简单,那就是不管不顾的仗着高空优势。直接冲着攻击机群直接扑过去,优先攻击攻击机,至于爬升的时候会遭到攻击什么的,就随他去吧。战争不可能没有损失,胜利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如果罗恩他们是德国空军,那么他们还不犹豫的就会选择第一种方案。在德国空军的条例里给了战斗机飞行员极大的自由。他们有权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作战方式,他们有权在局面不占优势的条件下选择撤退。什么?地面部队怎么办?呵呵,自求多福吧。
  可是美国陆航可没有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传统,在昨天的准备会上,大家一致反对这种最安全的方案。反而是第三种方案被更多的人支持。理由和很充分:
  开A-20的都是些菜鸟,解决掉他们要比解决那些苏联人容易得多。而且按照规则,谁胜谁败并不是看飞机的交换比,而是看是否完成了战役目标,那就是洗地的成败。其实,这不仅仅是这一场演习的规则,甚至是整个空中作战最核心的规则。交换比再高,如果不能有效地洗敌人的地,也不能阻止敌人来洗自己的地,再高的交换比,对于战争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所以,毫无疑问,第三种方法才是勇士的做法。
第一百零二章
A计划
  采取第三个方案,直接突击最底层的攻击机群其实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A-20攻击机的飞行高度比苏联人常用的IL-2要高得多。IL-2的飞行高度往往只有50米左右,俯冲攻击他们的时候很容易一头撞在地上。但美国人的A-20虽然叫攻击机,但其实更像是一种轻型轰炸机,飞行高度足有1000米,这就给了美国人充足的俯冲的空间。
  现在罗恩的机群的飞行高度比最高层的苏联战斗机还要高个两百多米。本来是有机会一层一层的剥洋葱皮的。但是这会给A-20攻击地面的机会。而且,现在罗恩手里装备的是P-51战斗机,它在高速下的操控能力当世无双。
  “执行A计划!”罗恩下达了命令,同时一个180度滚转再加上一个拉杆,他的P-51战斗机立刻呼啸而下。
  在他的身后,剩下的15架P-51也跟着俯冲了下来。
  在出战前,罗恩他们制定了两个直接攻击底层目标的计划,分别是A计划和B计划。所谓A计划,其实就是一波流。而所谓B计划,则又被叫做钓鱼计划,在这个计划里,16架P-51将分为两组,第一组首先攻击,当他们结束攻击后开始爬升,并导致速度下降的时候,苏联人一定会借这个机会冲过来攻击他们,这时候,剩下的八架还留在高处的P-51就会俯冲下来来个黄雀在后。
  如果最底下的攻击机是脸皮超厚的IL-2,罗恩肯定会选择这个计划,因为这个计划更为安稳。但现在,下面的都是A-20,而且还飞在1000米高度上,加上苏联人也采用了双层高度护航的战术,如果执行B计划,苏联人摆在最高一层上的F6F就要变成黄雀后面的弹弓了。
  不过如果选择执行A计划,苏联人的设计倒是会出现一点问题:那就是,居于最高层的苏联战斗机如果想要等俯冲下来的美国战机爬升的时候捡便宜,就必须放任16架美国战机对底下的A-20的第一轮攻击。考虑到驾驶A-20都是菜鸟,而攻击他们的却都是王牌。这样的一轮攻击,就可能让A-20损失惨重。但是如果这些F6F跟着美国佬的P-51一起冲下去,他们又会面临着在高速下操控远远不如对手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案就是看起来有点无谋的一波流的A计划。
  在重力的帮助下,即使没有螺旋桨的牵引,飞机的速度也在不断地上升。为了控制住速度,罗恩已经把节流阀收到最小了,但是飞机的速度还是迅速的达到了七百五十公里左右。
  在这个速度下,飞机开始抖动了起来,而与此同时,罗恩也看到,那些苏联人的战斗机同样也扑了下来。
  罗恩是从A-20编队的3点钟方向冲过来的,此时太阳正在他的背后。A-20的尾部机枪手虽然在疯狂开火,但是受到阳光干扰的他们,几乎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射击。
  罗恩将射击光环压在一架A-20前面一点,然后开火射击。由于飞机的抖动,此时炮弹的散布必然会比平时大很多。想要击落敌人,就需要更多地炮弹。所以罗恩一改以前只进行点射的习惯,一口气冲着目标打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炮弹。这应该可以确保击落了。
  这个时候,罗恩的战斗机也已经冲到了A-20的机群当中,他做了一个桶滚,避开了几挺正在向他们开火的自卫机枪的射击,同时也借此完成了一个转向,并且使他的战机从A-20机群中穿了过去,继续向下方冲去。
  在脱离了A-20的火力威胁范围之后,罗恩开始奋力的拉起飞机。巨大的过载将他紧紧地压在座椅上,罗恩觉得自己的肚子上面好像坐着一头大象一样。同时,他的鼻子尖开始发麻,同时眼前的景物开始变暗了,一开始只是像太阳突然被一片乌云挡住了一样,但立刻,阴暗就变成了黑暗,四周全黑了下来,只有正前方还稍微有点亮度,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一点东西。同时他的思维似乎也变得迟钝了起来,就像是被冻结住了一样。
  所有了解飞行的人都知道,这种状态叫作黑视,它是因为在大过载的状态下,飞行员身上的血液大部分被压到了腿上,致使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的。只要过载减小,很快就可以恢复。
  就像现在,罗恩眼前的黑雾正在迅速的散去。就像罗恩在开始这个大过载动作之前预计到的那样,A-20机群的毫无保护的机腹就出现在他的前上方,并且距离他越来越近。
  就在罗恩准备再次开火的时候,耳边却突然传来僚机的警告:“01,3点钟方向!”
  罗恩来不及再向那架A-20开火,甚至也来不及往3点钟方向观察,就立刻做了一个桶滚。然后,他就看见一架P-39以极高的速度,从他的前方一掠而过。
  坐在这架P-39的座舱里的飞行员正是瓦利亚。刚才她发现一架敌方战机正准备向A-20编队发起攻击。她就从斜侧方直扑过去,打算给这家伙狠狠的一击。只是由于一路俯冲下来带来的高速,她的飞机抖动得很厉害。这使得她最为拿手的精确射击变得极其艰难。她必须靠得足够近,才有把握一炮击毁对手。
  只是对手实在是太狡猾,就在瓦利亚准备开炮的时候,那家伙却突然做了一个桶滚。于是瓦利亚的这次攻击就落空了,而且由于距离太近,她也没有再次攻击的机会了,只能从旁边一掠而过。
  不过瓦利亚的攻击同样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她的攻击,罗恩也不得不放弃了继续攻击那些A-20的机会。
  这个时候,美国人的P-51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一次对A-20的攻击,然后就都和那些在他们后面俯冲下来的P-39和F6F纠缠在一起了。
  这时候的局面开始对美国人不利了,在刚才完成第一轮攻击,然后迅速拉起进行第二轮攻击的过程中,美国人的P-51损失了不少的能量,而此时俯冲下来的苏联人已经占据了能量优势。
  这些苏联人都是老手,让他们拥有了能量优势,下面的战斗就变得艰难了起来。苏联人娴熟的运用着高呦呦和低呦呦的技巧,一遍又一遍的向美国佬发起攻击。美国佬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们现在也有着不算低的速度,靠着在高速状态下无与伦比的超控性,美国佬也不是没有还击的机会。不过,在这个时候,美国佬心中的第一目标并不是苏联战斗机,他们的第一目标还是那些A-20,而苏联人的第一目标也一样不是击落美国佬,而是保住那些A-20。
  于是一种奇怪的局面出现了:有时候,苏联人犯了错误,他们由于急于求成,给了美国人反击的机会。但是,美国人却不是立马利用这个机会来反击,而是抓紧时间去攻击那些还没有抛下配重的A-20。又有一些时候,苏联人本来有绝好的机会,但是为了阻止美国飞机向A-20开火,他们不得不提前发起攻击。结果让美国佬死里逃生。
  由于场面混乱,当战斗结束后,双方对这次作战的结果如何心里都没谱,具体的结果要到所有的照相枪的照片都被洗出来,然后细细的研究之后才能得出。
  参谋部门一直忙到一个星期之后,结果才最终揭晓。在这一轮的对抗中,美国人成功的击落了全部12架A-20攻击机,其中仅仅在在第一轮攻击中,就有9架A-20被击落。另外美国人在此后和苏联人的空战中还击落了3架苏联战机。至于苏联人,他们击落了18架美国战斗机中的11架,其中瓦利亚一个人就击落了4架,差一点就成了单日王牌。
  但这样的成绩对瓦利亚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根据游戏规则,美国人获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
  不过,苏联人并没有沉浸在失败的愁苦中,至少,科京就没有。在他看来,瓦利亚这次又犯下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国内的经验,导致了对抗赛失利对他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情。虽然这个成绩可能会让上级有点不满,但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和美国人员的交流,系统的整理出了一套建设模拟敌军的流程架构。仅靠这个,上级就不可能不欣赏他。更何况,就在这几天里,他又和美国佬敲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苏联飞行员可以参加高空拦截和反拦截的训练。
  高空大规模作战一直是苏联空军的一个软肋,(谁叫苏德双方都没有好的高空轰炸机呢?)能加入到这种训练中,从而了解美国战略轰炸的细节,科京认为这对苏联的将来的防空意义深远。
  而在罗恩看来,箱型编队和战斗机紧随护航的战法其实并不是追好的战法,在他这里已经有比这要好得多的战术了。所以把即将过时的东西给苏联人看一点,其实也没个啥。毕竟,大家是盟友不是?再说了,向苏联人展示一下强大的战略空军,震慑一下对手,也不一定是坏事。
  而且,罗恩也没打算真的在美国陆航或者将来的空军里长呆下去。要不到了抗美援朝的时候怎么办?总不能带着美国空军来打志愿军吧?也许和杜利特将军一样,战争一结束就退役,然后随便跑到哪里去发发财好像都还不错。
第一百零三章
奶瓶战斗机的肌肉秀
  早在美军向苏联方面提出,邀请苏联飞行员代表团来美国友好访问的时候,苏联人就提出了相互了解对方打法,以便日后的相互配合的要求。说得更明白一点,苏联人的意思就是美国人如果想要了解苏联在低空和德国人战斗的相关经验,就要拿美国人在高空对付苏联人的经验来换。
  当时,阿诺德将军就这个问题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其中就包括李梅和罗恩。
  据说,李梅将军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这样表示的。
  “您是说让苏联人了解了我们的战法会不会在将来导致问题?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将来德国战败后,苏联人也一样能从他们俘获的那些德国佬那里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而且,我们的优势,是建立在全面的技术和国力优势上的。现在德国人对我们的战法难道就不了解吗?但他们又能怎么样呢?将来的苏联人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您问我是否支持这个交换?我不支持这个交换,当然也不反对。因为我们其实也不是很需要近距离对地攻击的经验。我们有足够多的重型轰炸机,足以把德国人直接炸回到石器时代。估计等我们登陆之后,地面部队除了抱怨我们把桥梁道路都炸烂了,干扰了他们的行军之外,就没什么大事儿可干了,因为到那个时候,他们所面对的,只不过是一支拿着石斧的部队罢了。……你问我是不是认为单靠轰炸就能打败德国?这还用问?这难道不是像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摆着的事情吗?”
  而罗恩,则是这样回答阿诺德将军的。
  “将军,我是这样看的。我们在高空的优势是难以撼动的。因为苏联人无法制造出和我们一样好的轰炸机和战斗机。他们在技术和国力上都不如我们,这个优势不是战术能撼动的。但苏联人也有能够威胁到我们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地面部队。他们的地面部队至少目前要比我们强不少。而他们的空军——说实话,我觉得他们更应该叫做陆军航空队——和陆军配合严密,能够有效地打击诸如炮群、堡垒,以及对方行军队列、集结点、物资存放转运点等战术战役目标,直接支持地面部队的推进。如果我们将来要面对这样的一支军队,我可不指望靠我们的地面部队就能顶住这些牲口……而且向他们展示一下我们在高空的优势,展示一下我们的肌肉,也有利于在战后继续保持和平。所以我认为这个交易对我们更有利。”
  最后,阿诺德将军批准了这项交流计划。因此,高空演练也就成了这次交流的重头项目。在一系列低空演练结束后,高空项目就提上了日程。
  高空项目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个项目是熟悉飞机。苏联人将驾驶美国人的适合高空作战的战斗机在高空进行一般的飞行训练。或是搭乘美国人的重型轰炸机亲身体验重型轰炸机的攻击训练过程。
  第二个项目则是战斗机和轰炸机的高空对抗。苏联飞行员们将有机会亲自驾驶飞机,来面对轰炸机密集的箱型编队。
  现在,项目一就要开始了。
  这天一早,跑道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开,一群苏联飞行员就早早的来到了机场上。这时的停机坪上停放着一排P-47战斗机。
  这种战斗机苏联人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别的不说,就前些天,他们刚到“逆十字”那会儿,就见过这种飞机。不过第一眼看到这东西,苏联人就很不喜欢它。尼玛的,这货也叫战斗机?瞧瞧这样子吧,看看那个机身,粗壮得就像一个酒桶。看看那身材,简直就像是,嗯就像是瓦利亚同志再过20年的样子。(什么?这都不明白?嗯,俄国女人的身材和可口可乐和相似,只不过,青年女子的身材像可口可乐瓶子,中年妇女的身材像可口可乐罐子)再或者说,这架飞机整个的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大奶瓶被整上了一套机翼。
  等到听到这东西的空重就高达5吨,全备质量接近9吨的时候,苏联飞行员们更是在心里摇起了头,这样重的东西,飞在空中该有多笨呀。虽然F6F的存在告诉他们,很重的东西真的不见得很笨,但F6F也没有重到这种程度呀。
  不过,那些美国佬倒是非常喜欢这种飞机。他们甚至宣称,这是美国最强的战斗机,在高空中,它就是无敌的王者。这倒是让苏联人对这种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战斗机充满了期待。
  按照预定的程序,这次体验飞行将由美国飞行员担任长机,苏联飞行员担任僚机。起飞前,罗恩把大家都召集在一起开会。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向苏联人分发过飞行手册,但罗恩还是不厌其烦的向苏联人又交代了一遍飞P-47时的注意事项。
  会议结束后,大家按照预定的编组,开始准备飞行。
  首先起飞的一组是罗恩和瓦利亚。一坐进机舱,瓦利亚就觉得大吃一惊。这架飞机机舱里的空间大得奢侈。座椅也很高,坐在上面,就像是骑在飞机上一样。不像一些飞机,飞行员仅仅只能把脑袋露出来,整个人都埋在里面。
  这种布置使得飞行员的视野显得非常的好。作为王牌高手,瓦利亚自然知道这对空战有多么重要。
  启动发动机,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跑,随着速度渐渐增加,罗恩轻轻的拉动操作杆,这架巨大的飞机开始飞离地面。
  紧跟着罗恩,瓦利亚的P-47也飞了起来。这架飞机就像瓦利亚刚开始预计到的一样,很笨拙,爬升率明显不高。而且低速下的操作响应也不是很好。
  “在低空,这家伙干不过F6F。”瓦利亚在心里暗暗的给P-47贴上了一个低空废材的标签。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爬升后,高度已经超过了5000米,瓦利亚惊讶的发现,这架飞机的爬升率几乎没有下降多少。在这个高度上,要是换了P-39,爬升率早就掉得一塌糊涂了。
  罗恩带着瓦利亚继续爬升,到了7000-8000米的时候,瓦利亚发现,这架飞机现在的表现已经完全超过了她曾驾驶过的米格-3。
  “在这样的高度上,还能有这样的表现。这真是一架了不起的机器。”
  最终罗恩带着她一口气爬到了10000米的高度上,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飞出了对流层,来到了平流层。由于百分之七十五质量的大气已经在飞机下面了,天空的颜色也开始从蔚蓝变成了近乎黑色的深蓝,阳光比在下面的时候更为强烈,但是在蓝得发黑的天幕上,却可以隐隐看到有星星在闪烁。
  “好了,现在我们来做个不掉高度的盘旋。”罗恩说。
  在这样的高空,由于空气稀薄,机翼的效率要比在低空低得多。在进行盘旋时,稍不小心,盘旋半径小了一点,就会掉高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