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修仙生涯(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84


第122章
入京会试
  秦观和秦蔚见到老爹,赶紧上前见礼。
  秦彰点点头说道:“其他的事情让下人们去安排就好,你们兄弟随我去书房。”
  父子三人来到书房,秦彰坐在主位,秦观和秦蔚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父亲。
  秦彰仔细打量自己两个儿子,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其实现在他对两个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儿子秦蔚为人正直憨厚,才情虽然有限但读书却知道用功。
  二儿子秦观以前一直是他的心病,总以为以后会变成一个纨绔,可是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却接连考中秀才举人,更是在诗词一道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有了小诗仙的名头。
  妻子来信说,如今秦观也知道用功了,这几个月在家中基本上都是闭关读书。
  至于说找了一个花魁小妾的事情,年轻人谁不风流,秦彰到不觉得有什么,只要不影响学业就行。
  “今年会试时间已经公布,定于三月十八开考,时间为三天,距今虽还有三个月时间,可也转瞬即过,所以你们兄弟两在这段时间,不得随意出去玩耍,要将心思用在读书上。”
  最后一句,秦彰是看着秦观说的。
  很明显,老爹主要是在警告自己呢。
  两人赶紧应下。
  接下来秦彰开始给两个儿子讲解会试情况,他是进士出身,一些经验正好传授给两个儿子。那些要参加会试的考生,也都会找一两位进士或者曾经参加过会试的考生,了解会试方面的内容,以做到心中有数。
  “会试不同于院试、乡试,会试只考经义、策论和诗赋三项,经义五题,策论两题,诗赋各一首。所以你们主要在这三方面下工夫。”
  “经义你们都考过,以经书中文句为题阐明其义理,主要看你们对经义的掌握和理解,这方面我不多说。”
  “诗赋最看天赋才情,讲究临场发挥,这方面我也不多说。我主要和你们说说策论题。”
  “策论是什么,策论就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你们答策论时,要记住几个要点。”
  “答题时要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要赢得考官对你的注意赏识,就要多写自己的观点,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
  “当然,也要注意主考官的喜好,今次主持会试的,是曾毓曾相公,曾相公是首相,他的治国理念就是重商业发展,对茶、盐、铁、酒实行专卖。鼓励商贸流通,加强海外贸易,注重商业规则,增加财政收入。”
  “设立‘安济堂’收养鳏寡孤独者,救助了无数受苦百姓。”
  听到这里,秦观怎么听都觉得这位曾毓曾相公是一个治世能臣,秦观记得自己的秦家可是依附沈峥沈相公的,沈峥和曾毓是死对头的事情可谓尽人皆知,难道自己这边是奸臣一派的。
  可秦彰接下来的话,立马推翻了秦观的想法。
  “可曾毓此人却又为人奸诈、为官贪腐、拢官拢财、把持朝政,党羽遍布整个大赵国,如有不和着,必以狠辣手段攻讦之。”
  “年前曾毓过寿,送礼的马车堵了三条街,据说那天他收到的贺礼,价值就高达几百万贯。”
  “这些还不算,最主要的是,对于对我大赵国威胁最大的辽国,他却是主张划地求和,不主张动兵,年年纳贡称臣。而对我大赵国军方,却又各处派遣监军,严格控制军需,又令监军管控军权,致使那些打仗的将军竟无指挥之权。”
  “辽国屡屡犯边试探我国,掠走百姓粮食无数,边民民不聊生,你们可知那曾毓在朝堂上如何说,他说这不过是疥癣之疾,辽人抢了粮食过冬,也就回去了。”
  “他一个堂堂首相,竟然如此血凉,辽人掠走的可都是我大赵国的子民啊。”
  说到这里,秦彰脸上已经明显带着怒气。
  秦观今天才知道,自己这位父亲,原来还是一个愤青式的人物,秦观试探着问道:“父亲,我们秦家依附沈相公,那我们算是主战派的了。”
  秦彰看了看秦观,说道:“可以如此说,沈相公一心为公,要不是有他在朝堂上支撑,恐怕那曾毓早就将半个赵国卖给辽国了。虽然他曾毓把持文官,不过沈相公却得到所有武勋世家的支持。”
  秦观忽然明白,自己为何会有一个武勋世家出来的未婚妻了。原来根子就在这里。
  秦彰也察觉到自己说着科举的事情,现在却说到了朝廷派系纷争上,好像歪楼了,赶紧往回收。
  继续道:“今年是由曾毓主持会试,所以你们在考试的时候,如果有涉及对外用兵的策论题,答题时不要太过激烈,注意把握分寸。”
  秦蔚十分不解地问道:“父亲,难道您是让我们违背您的主张,反而去献媚支持曾毓吗?”
  听了大哥的话,秦观心里都忍不住翻白眼。
  秦彰看了看这个大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让你们献媚,而是不要太过激烈。蔚儿,父亲告诉你一句话,希望对你今后的人生有用。”
  “虚心过度就是虚伪;自信过度就是自负;礼让过度就是迂腐;舒展过度就是放纵;威严过度就是傲慢;谦卑过度就是自卑;随和过度就是媚俗;自强过度就是狂妄;精明过度就是奸诈;率真过度就是鲁莽:行走天下,能审时度势,乃是大智慧,真本事。”
  审时度势!!!
  这四个字才是重点。
  秦观算是知道了,自己这位父亲,是那种有理想主张却又不迂腐的人,不是那种为了理想就会抛头颅洒热血,不管不顾往前冲的人。
  秦观喜欢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算不得是一个纯粹的人,但可以算作是聪明人。
  秦观很欣慰。
  不过下一秒,秦彰的一句话让秦观如坠冰窟。
  “今日就算了,从明日开始,我会考校你们的功课,你们两人每天最少做一篇经义,三日一篇策论。”
  突然,秦观感觉南京的天气,是如此寒冷。
第123章
悲惨的秦二少
  一天一篇经义,三天一篇策论,秦观被老爹这个要求吓到了。
  从院试之后,秦观开始努力读书,到如今断断续续也有半年时间,让他单独写一篇经义策论,他也能写出来,可是水平如何秦观自己却是知道的。
  差得很远呢。
  最多也就是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已,想要做到辞藻华丽而又文字精妙,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
  他现在真的做不到。
  怎么办,秦观洗澡沐浴之后,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个问题。
  看来自己悲惨的日子要开始了。
  早上起来,秦彰给兄弟二人出了一篇经义题和一篇策论题,就穿好官服去上班了,秦观在自己的小书房独自发愁,经义题还好说,科举上千年历史,四书五经十几部典籍里面有名的句子几乎都出过考题,到了明清,还出现了很多拼接题,就是因为考题不够用。
  至于策论题,这都和时事政治有关联,几乎没有相同的题目。
  怎么办?
  没办法,现在可没有什么场外求助让他用,只能自己来。
  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拿起经义题看了看,题目是“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秦观不用翻书也知道,这是出自“中庸第二十篇”里的一句话,意思是:“比如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秦观搜了搜手机,这道题手机APP里有好几篇经义答案。
  不过秦观先放下了手机,他准备先自己试试解题,然后在对照答案修改,找出差距,这样他通过做题也可以得到提高。
  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时间,秦观才将这篇经义解完,大概写了500多字,算是不长不短。然后秦观又用了半个小时修改,忙活了近两个小时,才将这篇经义写完。
  写完之后秦观就将自己写的那篇经义放到一边,拿出手机看起手机里那些答案。
  不比不知道,这一比就知道自己有多垃圾了。
  人家的经义写的妙语连珠,对句工整,解释起来有理有据,秦观心中感叹,不愧是考上进士的人,文章做的就是好。
  不过秦观也没有完全照抄别人的东西,结合着自己文章的观点,又将自己那篇经义完善了一下。
  就这样,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
  不得不说,读书是枯燥的,可是如果你读进去,时间却是过的飞快。
  下午秦观练了一会儿剑,又开始看书,至于那篇策论,秦观只看了题目,感觉没有什么头绪,就将他放在了一边。
  晚上秦彰回来,父子三人同桌吃过晚饭,秦彰叫着秦观和秦蔚来到书房,打开他们交上来的经义查看。
  查看过秦蔚的这篇经义之后,秦彰用红笔勾了几个觉得结构不好,用词不当的地方,点评道:“中规中矩,只能算是中等,如果用这样的经义文章,怕是很难打动考官得到高分,我说过,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总是墨守成规模仿前人的解释。”
  秦蔚应了一声接过自己的经义稿。
  秦彰又拿起秦观的经义,秦观微微有些紧张,说实话,这篇经义才算是他第一篇自己写的经义,虽然也借用了其他人的文章,可是却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
  秦彰看着秦观的这篇经义,时而沉思时而皱眉,最后也没有动笔勾画,而是抬头看向秦观:“这些观点是从什么地方看来的。”
  秦观疑惑:“是我自己想的,我看到题目之后,脑子里就冒出这个观点,然后我就围绕着这个观点写释义。”
  秦彰先是仔细看了看儿子,然后感叹了一句道:“或许观儿你就是属于那种‘生而知之者’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