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50

  张源看了眼忙碌着的战友,又说道,“等李凤翔总工他们拿出具体的方案,不着急。”
  “那位首长是李凤翔总工?”李战好奇问。
  大校正师是绝对的首长了,齐宏和方成河现在还都是上校副师,起码要年底才能上到大校正师。
  张源说,“是的,他是军区气象中心的总工程师,常驻西县场站。咱们所在的区域里,不但有二师,还有海航的一个师,气象保障很重要。”
  难怪待遇级别这么高,原来是总工程师。
  技术干部没有行政职务,总工程师与其说是职务,不如说是技术职称。
  军区气象中心级别不算高,正团级,二师的气象台和师机关气象科是同一级别,都是正营级。这些都是行政级别,行政主官于是就应当配备正营级干部。但是这些以技术为主的部门,编制中的高级别干部通常十分多。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和团长营长级别的干部。
  李战压了压声音,说道,“张参谋,团里命令我中队接下来听你指挥,不知道你有没有和侦察科张威科长沟通过。我们中队业务上直属侦察科指导。”
  “哦?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张源很意外。
  他不知道不奇怪,二师也没几个人知道。一贯以来,囊括了电子对抗、电子侦察等在内的军事电子技术都是保密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已经胜过雷达部队,因此保密程度在军中一直是最高的。
  除了SU-27,其他飞机是没有机堡的,但是歼-8FR有,而且有专门的岗哨,别说旁人,就算是同部门的,没有张威的直接批准,是绝对不能靠近的——包括李战这些飞行员。
  他们落地后,战机直接滑入机堡,楼以望带的特别机务组立马进行保障,全程有保密干事监督。
  “我去打电话。”张源立马去了,拿起内线打给张威,很快沟通好。
  张源回来的时候,李凤翔总工在招手了,张源给李战打了个眼色,一起过去,面对着卫星云图站定。
  “李总,这位是夜鹰中队的中队长李战同志,我们师的两架歼侦八是在他负责。”张威给李凤翔介绍。
  李战立正敬礼,“首长好!李战奉命前来报到!”
  “好。”李凤翔抬手敬礼,那军礼要多不标准有多不标准,满满的技术干部风格,指了指卫星云图,李凤翔总工说道,“你们看,这是今年的十一号台风马莉,在南海西部已经形成了巨大风球。”
  他揉了揉眼眶,说,“往年,以及今年之前几个登陆本地区的台风通常是在南海西部完全形成,风力达到最高点,登陆之后会持续减弱为热带风暴,最终都会前往桂省山区的途中被完全抵消。”
  “根据卫星云图分析,马莉来势汹汹,现在的最大风力已经达到了十四级,极有可能在登陆之前加强到十六级甚至更高。我们分析了路径,马莉很有可能在粤省三角洲至穷岛一线海面登陆。”
  这个“马莉”可谓是超级强悍了。
  说到这里,李凤翔总工停下了话头。
  张源了然,接过话头说,“进入下半年,全国各地的抗洪抗台形势比较严峻,不光我们面临着超强台风的威胁,云省桂省的防汛压力也很大。这两个省的驻军已经全部进入了高度戒备,随时进行抗洪抢险救灾行动。”
  他先介绍了一些大背景情况,随即讲到了二师要负责的具体任务,他说道,“马莉如果从咱们这边登陆,极有可能会与南下的冷空气在云桂两省的上空遭遇,届时会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降雨,也就会极大地增加了云桂两省的防汛抗洪压力。但是,马莉还在南海中部,正在以每小时二十五公里的速度向这一线移动。满打满算,咱们只有四十个小时的抗台准备时间。”
  看见张源停了下来,紧锁眉头的李战忽然明白过来,眉头跳了跳,说,“要侦察台风气象?”
  “那当然不可能,你根本靠近不了。”张源摇头,语气有些沉,“我们只能被动防御,无法改变马莉的移动路径,也没能力让她减弱。现在最担心的是马莉与南下的冷空气遭遇。我们迫切需要南下冷空气的相关数据,同时根据军区气象中心要求,需要我们提供云桂二省主要河流的实时航拍图片,为当地的抗洪抢险工作提供准确的情报。”
  李战明白了,事情很复杂,但是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桂省本身就是二师的驻地之一,出动侦察航拍责无旁贷。云省的空军驻军大概是忙不过来了,他们应该也是有装备侦察机的,就算没有,搞搞航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实际上,李战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是——他需要在气候复杂天气多变的山区中飞行,而且需要在中低空甚至低低空进行航拍飞行。
  李战没有丝毫的犹豫,立正敬礼,“请首长下达命令!夜鹰中队坚决完成任务!”
  “命令还是师里下,也不用你们一个中队,只需要你一架飞机转场至桂省,这边我具体负责与桂省龙城场站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对你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张源斩钉截铁地说道,显然他们气象台已经有了很具体的方案。
  这是一次气象部门技术主导飞行部门配合的行动,李战也就明白他接下来要充当的是什么角色了。
  “抓紧时间改装飞机吧。”李凤翔说道。
  大家提了相关的设备登上通勤车,与李战一道直接前往101号战机的机堡。张威和两名保密干事已经在那里等候。
  进入机堡前,李战抬头看了一眼南边的天,湛蓝湛蓝的万里无云,哪里有半天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
  恰好,两架歼-7E正在降落,降落时速高达三百多公里的双三角翼飞机足足滑行了七百多米才慢下来离开跑道。
  嘿,于副团长果然是言出必行啊,说增加飞行时间就增加飞行时间,连台风天前的窗口时间都利用上了。
第076章
低空穿越城区
  歼-8FR本身有航拍设备,而且比一般的航拍设备更加的先进。需要加装的是气象侦察吊舱,收集区域风速风向变化,包括湿度温度等等数据,以此来综合分析区域内的气象状况以及变化趋势。
  气象台等人指导技术人员给101号歼-8FR完成了改装加挂,李战就穿着夏季飞行服直接登上了座舱,塔台确认之后,就直接滑出起飞,检测加挂的吊舱的运行情况,同时检测在加挂了气象侦察吊舱之后,战机的飞行性能是否受到影响。
  李战爬升到五千米,沿着海岸线向南巡航,随即在大陆最南端的位置左转,继续沿着海岸线飞行。当他向右侧头遥望远方,似乎能够看到排山倒海的滚滚云层在迈着坚定的步伐而来。
  他当然没法看到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台风马莉,只是心理作用罢了。不过,超强台风的气象影响范围常常有数百公里的直径,战机的颠簸已经说明了问题。派出战机对台风云层进行侦察基本不可能实现,也许还没等看到中心云层,就会在剧烈气流中坠毁。
  下高度五百向北飞行,根据塔台的指示,李战开启了航拍系统,对地面进行拍摄。也是作为检测相关系统工作状态的一个动作。在对大范围区域拍摄的时候需要上高度,如果要精确到某个小区域,则要尽量的下高度。战术侦察机干的大多是细活,比如低空高速掠过敌军阵地进行拍摄。
  当前尚没有可以连通各个作战单元的数据链,战术侦察机的高速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需要等战机落地才能取出来进行判读,意味着一旦执行任务的战术侦察机被击落,侦察所得便会化为乌有。
  再往前飞就是港城市区了,李战请示塔台,“塔台,幺洞幺请示低空飞越市区,检测侦察吊舱高速低空状态下对城区的拍摄效果。”
  于成林在塔台,是正指挥员。
  他略微思考,回答,“同意,但一定要注意速度高度和航向。”
  “明白。”李战压杆继续下高度。
  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包括即将要执行的极有可能变成洪灾区域航拍的任务,都要求战机以及飞行员具备在高楼大厦上空甚至之间穿越的技术。二师把转场支援云桂两省航拍的重任交给李战,既对他飞行技术的认可也是对他的信任,李战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正是正午时分,李战看了看时间,人们午睡的时间。
  也顾不上许多了。
  接近市区后,他目视选择了飞行路线,调整好高度速度,开始穿越市区。港城市区城市建设搞得非常好,数十层的高楼大厦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犹如钢铁森林一般,椭圆形的巨大的深水港湾泛着碧蓝色。
  他选择的路线是由东向西穿越,东面是新区,高楼不少但地旷人稀,飞越港湾之后,进入西区,高楼大厦多且密集,是很考验飞行技术的一个路线。在他转向调整航向210的时候,塔台已经和地方空管部门联系好,临时接管的空域。
  在市区上空是经常有地方的直升机飞行的,它们的飞行高度比李战现在的高度高不了多少,一个不注意就会发生空中碰撞。
  “塔台,我准备穿越了。”李战报告。
  于成林回复,“收到,注意高度速度航向。”
  他不厌其烦地提醒注意高度速度和航向,担心的还是发生碰撞事故。
  “幺洞幺明白。”李战回答。
  这一次他的飞行着装可谓是简单至极了,身上就一身夏季飞行服,连氧气面罩都没有,头盔什么都没戴,氧气面罩也没有,不过劳保手套一直揣在裤兜里所以直接戴上了。因为是低高度飞行,在三千米以下活动,氧气面罩有没有倒是无所谓的,反而因为少了头盔,李战感觉更加的轻松写意。
  歼-8FR那两台涡喷发动机迸发出强大的推力,巨大的轰鸣声轰炸着整片市区,许多午睡中的人们被震耳欲聋的巨响吵醒。中产们撑着上万元一张的床垫爬起来,揉着欲裂的脑袋走向巨大的飘窗前拉开窗帘往外张望;低产小白领们从床板上翻身起来跑向窗户边往外张望,手里的手机屏幕还停留在游戏页面;而广大劳动人民依然盯着烈日在劳作,手搭凉棚望天上看。
  滚滚如响雷的声音回荡着,却看不见任何突兀之物。
  101号歼-8FR的襟翼下斜着,以无限接近最低速度在距离地面近五十米的高度飞过,两侧是建筑高度百米以上的高楼。写字楼、住宅楼、综合商业体,比比皆是。
  有手快的,手机照相功能打开瞄准连续拍摄,只不过受限于2009年的手机像素,照片比较模糊,只是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依然依稀看到了座舱里的飞行员很帅气的侧脸。
  尽管已经是歼-8FR的最低飞行速度,但近三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对人们来说,依然是可望不可即的极速,尤其是在高楼近距离的人们,只觉眼前一架飞机一闪而过,带着巨大的呼啸声,不多会儿就只能看见越来越小的影子。
  不过四五分钟,李战便已顺利穿越了港城市区,由东向西跨越港湾,全长约莫二十公里,横穿了整个市区。港城市区面积非常大,常驻人口六百多万人,比许多一线大城市都要大都要多。这也是李战为什么要在窗口时间这么紧迫的情况下请求利用港城市区训练一番的目的。
  此次桂省前路渺茫,可以确定的是,在洪灾局势稳定之前,他是别想返回本场了,因此不会再有机会做这样的训练。于成林同样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在当前的情况下答应他的请求。
  一阵强侧风突然吹过,正在上高度的歼-8FR机身剧烈抖动了一下,李战呼叫塔台,“塔台,我要返场了。”
  “收到,直接降落吧。”于成林回答。
  李战不再继续上高度,直接在百米高空向机场疾驰,确认起落架顺利放下之后,他直接进入降落航线,娴熟无比的降落动作简直就是水上漂。减速伞放出,提供了强大的反制能量,尽管如此,歼-8FR还是滑行出去六百多米才减慢到可以离开跑道的速度。
  都是三角翼,七爷和八爷谁也不说谁,就更别去能够做到大型飞机一般降落速度的SU-27比较了。
  紧张的检修,楼以望亲自上阵,反反复复数次,然后加注航油安装减速伞,随即再一次全面检查。机务的工作紧张忙碌着。李战接到正式转场命令的时候,除了师首长和相关人员,谁也不知道,包括夜鹰中队的其他官兵。
  倒是黄晓月的消息灵通,赶过来准备和李战说几句话的时候,却看见李战的101号座机正在跑道上腾空而起,转场桂省龙城场站去了。
  她只能跺脚暗骂:“哎这小子跑挺快,等你回来再找你算账。”
  ……
第077章
声音很好听的女进近
  从西县场站到龙城场站的距离比到桂北场站还要近一些,直线距离只有三百多公里。
  之前李战遭遇本场天气突变要备降桂北场站而不是龙城场站,是因为龙城场站的另一个名字是龙城机场,那是个军民两用的机场,并且正在逐渐偏重民用。与桂北场站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不是特别危急的情况的话,部队的飞机是不会备降龙城机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