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550

  马风原来是101团的副参谋长,和南亮红一样,南亮红调到102旅当副参谋长了,马风就当了101旅的副参谋长,协助旅参谋长杨静山分管训练,他们俩的晋升速度反而没有吴飞快,可见鹰隼大队大队长这个职务的含金量。
  他笑着说,“一听说老大队长回来了,那帮子鹰隼们别提多激动了,为啥,拉杆费肯定多了呗。按照这个计划搞下来,我估计啊未来一个月他们的拉杆费得翻两番。”
  “翻两番能打住那叫不错的了。”杨静山苦笑着说,“方旅长说了,最多最多是平时的五倍,再多压力会很大了。”
  马风和吴飞都觉得好笑,能给领导带来这么大现实压力的也就只有李战了,他一到,各个部队的军需人员就等着呕心沥血吧。
  “不说这些了。”杨静山摆摆手,不愿意谈不开心的事了,“听说黑丝带的发动机顶得上一架歼十一,要是废了几台,李战的压力其实也不小。他是试飞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的,陈铭这位试飞大队大队长都要听他的。”
  吴飞笑着说,“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老大队长,他肯定是有办法解决的,几台发动机的事难不倒他。”
  微微点了点头,杨静山说,“说说吧,这个对抗应该怎么打,李战可是发话了,一定要抽精兵强将参与对抗,其余人员全部作为预备队。”
  “有个问题我认为要首先解决一下。”吴飞说,“我们都是歼十一,老大队长还要和歼十打,我们可没歼十。”
  马风说,“是啊,总不能让103的歼七模拟歼十吧?”
  北库地区只有103旅没有改装歼-11了,自从歼-11B定型之后,批量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北库空防基地被列为优先改装单位,所以前面两个旅的改装速度非常快。
  按照计划,整个北库地区的航空兵部队全部装备歼-11B、歼-11BS,未来极有可能包括歼-16,这个区域短时间内是不会列装歼-10这一类中型战机的。
  杨静山说,“我问过他,但是他没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既然有把握,想必是有既定方案了吧?”
  他忽然严肃起来,说道,“我们只管如何用歼十一打黑丝带,别忘了我们和歼十的对抗中是输多赢少的。黑丝带只会比歼十更难打。”
  一说起这个事,整个鹰隼大队都是一肚子气,却无可奈何。鹰隼们不管其他部队,自从成为全军的专业蓝军部队之后他们就从来没有输过。结果输在了歼-10的手下,而且还不是某一支部队,而是几乎所有装备歼-10的部队鹰隼们都很难取得完胜。
  说很难取得完胜是客气了,确切地说是输八局赢两局。甭管大家怎么样努力,这个比分很难发生变化。到最后经过好几轮到深入分析之后才总结出来,在中近距离上歼-11B面对歼-10没有优势,要想取得压倒性优势,歼-11B必须在视距外凭借巨大的载弹量用大量的超视距空空导弹对歼-10进行饱和式攻击,至少要压住阵脚把交战距离控制在三十公里之外。
  歼-10的机动性太厉害了,只要陷入近距格斗,歼-11B几乎赢不了战斗,这是有过大量对抗数据支撑的。
  这件事也就成了鹰隼们心里最大的一个梗,久久过不去。此前听说歼-11A打不过歼-10A,大家认为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歼-11A和Su-27SK是一个层次的战机,但是歼-10A至少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技术水平,更别说用了大量国产的航电系统。
  结果歼-11B依然打不过歼-10A,更别说去和航电系统更先进的歼-10B打了。
  马风比较悲观,他沉声说,“我认为应该按照常规战术来。歼十一肯定打不过黑丝带的,四代机的概念大家都知道,而且老李的目的是测试黑丝带的作战性能,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
  “老马说的有道理。”吴飞点头表示认同,“无论什么战术,面对四代机我们恐怕都没有取胜的可能。除非陆空协同作战,这样应该有机会。但是正如老马所说的,老大队长要的是看看黑丝带在空战能力方面,到底比三代机提升了多少,他要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不是战斗结果。”
  杨静山说,“你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反过来想,我们的攻击越成功是不是就越能测试出黑丝带的作战潜力?老李要的当然是黑丝带的空战能力的具体数据,但是这个数据不能是轻轻松松得出来的。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应当把黑丝带视为头号对手,好好的琢磨一下拿出一套好的作战战术来。再说了,八打一,就算是八架歼七,运气好也还是能冲到跟前照着黑丝带打上几炮的吧?”
  “老杨,关键问题不在这,而是在能不能发现黑丝带。”吴飞苦笑着摇头说。
  杨静山一愣,呢喃道,“是啊,黑丝带是隐身战机,怎样发现它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思维惯性了带来的影响了。
  马风说,“据老李说,三代机对黑丝带的最大发现距离只有XX公里,这是一个很致命的距离。我们的歼十一有什么,大航程大载弹量,但是这些优势黑丝带同样有,没准续航力我们还要强。载弹量就不用说了,人家能带八枚空空导弹。”
  “老大队长是深谋远虑的,他打的就是一枚导弹干掉我们一架歼十一的主意。”吴飞毫不客气地点出了李战的想法。
  “没错。”马风认同点头。
  杨静山顿时沉吟了下来,可见最了解李战还是他的老部下啊,尤其是吴飞,对李战的了解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从李战手里接过鹰隼大队,要保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甚至要提升,吴飞必须要对李战的战训思想进行反复的深刻的研究,对李战的了解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深刻。
  “那依你们的看法,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杨静山问。
  马风看向吴飞,说,“老吴你说说吧,我没什么好想法。”
  吴飞是有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的,“我们最大的劣势是对黑丝带的发现距离不够,但是黑丝带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是有机会和黑丝带一战的。不管是为了夺取战斗胜利还是为了让黑丝带的测试数据更贴近真实更接近极限。”
  “怎样解决?”杨静山直接问。
  吴飞干脆利落地说,“复杂地形复杂气象,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提升对黑丝带的发现距离,那么就把它对我们的发现距离缩短,至少要把差距缩小到一个被发现后还能有一仗之力的距离。”
  “北库山脉?恶劣天气?”马风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吴飞的意思,认真地打量着吴飞。
  看来当鹰隼大队大队长的人都有一股子狠劲,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
  吴飞缓缓地点头。
第713章
空军航空兵里的“李战”
  “具体怎么做,说说。”杨静山问。
  吴飞说,“我找张台长了解过未来十五天的天气情况,总体上是持续向下的这么一个形势。张源台长是老大队长的老战友,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我相信老大队长肯定有找张源台长了解过天气情况,老大队长非常善于利用天气。”
  他停顿了一下,说,“我的办法是向老大队长学,他利用天气我们也可以利用天气。复杂的、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利用北库山脉的复杂地形与黑丝带展开对抗,我八架歼十一哪怕是拼掉七架为一架掩护,只要能发现目标拉近距离形成开火的机会,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胜利,是体现我们鹰隼大队战斗力的一个标示。”
  马风说,“利用复杂气象复杂地形缩短黑丝带队我们歼十一的发现距离,从这个角度看是缩小了彼此之间的技术差距的。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我们能想到的老李他肯定也能想到。老吴,你认为他会怎么做?”
  “一对八,我们有优势兵力,老大队长肯定很清楚这一点。我认为他要寻求全歼以及反复歼灭的话,首先会利用复杂地形复杂天气,其次是一定会控制住交战距离。老大队长肯定很清楚一旦拉近交战距离,他是挡不住八架战机的围攻的。”吴飞说。
  杨静山却是沉吟了下来,慢慢想着,然后慢慢摇头,“吴飞你有些主观了,李战的战技早已经不是他当年在北库工作的时候那个水平了。空中格斗以一敌多,他真的可以做到。而且你别忘了,他现在开的是无论机动性还是其他性能都全面优于三代机的黑丝带。”
  于是吴飞就愣怔了一下,随即很快醒悟过来,拍着额头说,“是我经验主义了,我们在进步老大队长也在进步,恐怕进步速度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如此说来就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利用复杂地形复杂天气拼了。”
  “要拼也不能硬拼,得有个针对性的计划,趁还有时间把部队拉出来练习一下。”杨静山说。
  作为旅领导,杨静山考虑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黑丝带的到来意义重大,第一次作战测试放在北库,凸显了上级对北库的重视,抓住这次好机会努力表现好一些,北库这边的地位就更加的牢固了。
  最关键的还是部队战斗力,能够和李战交手,如果走狗屎运能把开黑丝带的李战打败,鹰隼大队的威望将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哪个当领导的都有这样的期望,但是杨静山也知道,打败开黑丝带的李战几乎不可能。李战是飞行天才,开歼-7的时候都能让三代机部队狼狈不堪,更别说现在驾驶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四代机。
  技术层次上的差距一旦达到了一个宽度,不是数量能够弥补的。比方说俄罗斯的T-90式主战坦克和二战时期的T-34,后者无论如何都打不穿前者,在这种差距之下数量就失去了意义。
  杨静山他们并不清楚黑丝带的作战能力,但是他们知道代差意味着什么。第一代战斗机和第二代战斗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后者使用了喷气式发动机,当年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空战模式。而注重气动外形以及追求敏捷性、能够使用视距外空空导弹的第三代战斗机的出现,再一次彻底改变了空战模式。
  新一代战斗机的出现总是会对现行的空战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大家相信四代机也毫不例外。正如李战所判断的那样,未来的主流空战模式一定是成熟的四代机指挥一群高性能的无人战斗机进行作战。有人驾驶战机大规模交战的时代是不会再回来了。
  基于这样的判断,能够延伸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作战理念是,数量已经轮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这个数量并不是指部队列装装备数量,而是指交战规模。
  未来也许几架成熟的四代机就能找回上百架无人战机完成大部分的作战任务。当然,如果遇上实力均等的对手,形势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却不属于客观理论研究的范畴了。
  李战知道鹰隼大队这边会进行积极的讨论,他带出来的部队有一股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就算明知道是个死,也要冲上去拼一把。一支部队的性格与首任军事主官有非常深刻的关系,会受到后者极大的影响。纵观我军那么多威名赫赫的部队,尽管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是你仔细分析部队性格的时候会发现与首任军事主官的个人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鹰隼大队就是空军航空兵部队里的“李战”。
  没有哪支部队会公示月度拉杆费、月度个人燃油消耗量、个人弹药消耗量这些数据的,当然这些是内部共识,毕竟属于军事机密。鹰隼大队就这么做了,尤其是公示月度拉杆费这个举措当初还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大家慢慢发现其实绝大多数人是把拉杆费这么一个具象的东西放在了一边,最看重的是拉杆费这个数据反映出来的事实。
  拉杆费的高低反应出来的是飞行时间的多少,飞得多拉杆费就多,换言之,你拉杆费高说明你训练量大,你燃油弹药消耗量大同样说明的是你训练量大。
  鹰隼大队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调动官兵们的训练积极性。有一项数据是能够说明鹰隼大队的训练量有多大训练有多刻苦的——在整个北库空防基地里,鹰隼大队是总休假时间最短的一个单位,甚至比一些营级单位都要少。
  因为大家都把自己休假的时间尽可能地压缩了,腾出来的时间全部用在训练上。
  上一年度人均飞行小时达到四百三十个小时。
  这个什么概念呢,是其他部队的两倍,这可是人均数值!按照这样的量发展下去,十年八年后,鹰隼大队会拥有二十多名飞行小时超过四千小时的超级老牌飞行员。而到那个时候大多数飞行员的年龄也只不过是三十多岁,离停飞年龄还远着呢!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鹰隼大队能够力压所有的兄弟部队,甚至面对装备歼-10A、歼-10B部队的时候,在战机航电水平相差巨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些许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支部队继承了首任军事主官的性格,只有不把自己当成人地来训练,才能在作战中交出非人的答卷。
  李战选定鹰隼大队作为黑丝带实战试飞的假想敌部队,根本原因就是他认为目前所有的飞行大队里,鹰隼大队的实力是最强的,没有之一。
第714章
1比142
  第一场战斗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进行的,李战和陈铭驾驶黑丝带分队对抗八架歼-11B战机。
  前后两个小时的对抗结束,歼-11B先返航降落,两架黑丝带最后从从容容的落地,整个北库场站陷入了诡异的氛围里。所有目睹了这一场对抗的人、参加这一场对抗的人,除了黑丝带试飞组成员外,全都被震撼到了。
  方成河拿着手里的结果第三次从头到位看了一遍,他确定没有看错,可是他依然忍不住问身边的杨静山,“结果没有差错?”
  “是的,没有。”杨静山喉咙发干,说。
  方成河大步离开塔台往停机坪那边去,到了那边之后看到的是十六名鹰隼大队飞行员列队坐在那里的小板凳上,全都是呆滞的神情。这种表情只会在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时候才会出现。
  不用问了,绝对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1比142。
  1比142!
  1比142!!
  1比142!!!
  李战驾驶的黑丝带与八架歼-11B之间的对抗结果是战损比达到了1比142!陈铭驾驶的黑丝带同样也拿下了1比103的战损比!
  这样的结果别说出乎预料了,是所有人敲碎脑袋都想不到也绝对不相信的结果,可是却血淋淋地发生了,成了残酷的无可反驳的事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