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550

  这个时候恰好是前面战机打完射击向左转脱离的时候,其他飞行员能够通过左翼良好的视野近距离地观看李战的射击示范动作。但是没有办法做到很近的距离,安全起见,其他飞行员要和李战保持一定的距离。
  李战射击的整个过程只有于成林驾驶的歼-11BS伴随行动,后舱的飞行员负责拍摄,同时他们也是李战的保障机,从外部对17号歼-10A进行观察,以防不测。
  禁航海域顿时陷入了战火。
  两架为一组的射击小组次第进入攻击航线,他们的攻击航线都不一样,实际上模拟的是我方空中打击机群从不同方向对敌方岛屿、海面目标进行火力打击,要求快准狠。
  进入快,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撤出来快。
  禁航海域里有几个岛礁,勤务保障部队在上面设置了面目标和点目标,同时在指定海域部署了有随波逐流的移动目标。最难的莫过于随波逐流的移动目标了,有可能那只是一块几个平米大的白色布,甚至只是一条小舢板。
  要击中目标首先要发现目标。
  这个时候就达到了捶打部队的目的了,飞行员进入任务空域展开搜索,利用多种方式在茫茫大海之中找到目标。
  前面的射击都比较顺利,固定在岛礁上的目标很好找,飞行员按照航图上的航线进入攻击航线,瞄准击发,把航火倾泻出去,在转弯脱离的时候目视毁伤效果。
  和步兵打卧姿精度射击一样简单。
  李战只有一个固定目标,那就是使用LS-6弹药抛洒器对以岛礁为中心的五百米范围内进行覆盖式轰炸。紧接着他需要用航火攻击那些随波逐流的移动目标。
  不来点高难度的还真对不起拉杆小王子的美称。
  前面的战机都完成了射击,到了李战展示他那高超帅气得无以复加的飞行射击技术的时候了。
  他上下翻飞地活动着筋骨,不时的来几个桶滚让弹药和战机衔接得更加紧密,再来一个变速跑,就算是把身体活动开了。
  他呼叫塔台,“塔台,幺拐准备好,请求攻击,完毕。”
  “幺拐可以按照计划实施攻击,完毕。”滋滋的电子干扰声中,塔台指挥员的声音有了一些期待。
  大家都想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表演。
  来吧,展示。
  李战调整了飞行高度,最后定在了2300米海高,随即建立了攻击航线,机头指向岛礁。设定攻击高度非常关键,因为要扔下去的是弹药布撒器,为了保证覆盖范围的精确,战机不能像打航火那样俯冲攻击,而是采取水平轰炸的方式从目标上空飞过。所以攻击高度、飞行速度、风向风力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落点。
  李战利用射击诸元计算机计算出射击诸元来,发现心算的数据有一些误差,所以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了一些调整。这才是从会使用到善于使用这个阶段里最重要的。
  “幺拐发射弹药!重复,幺拐发射弹药!”
  在即将到达射击点的时候,李战报告了之后马上摁下了发射按钮。挂架上的LS-6弹药布撒器脱离,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飞向下落,到达了开伞高度后,降落打开,LS-6弹药布撒器稳住了姿态,随即六枚子弹头分离出来,紧接着六枚子弹头再一次分离出更多的子弹药,一层一层的裂变,到了五百米的高度时,已经有上百枚子弹药分离出现,就像是从天上撒下了一团雨,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地落下去。
  霎那间,岛礁方圆五百米的范围里所有的海水像是突然沸腾了一样,扬起无数道细细的水煮,就像是唐伯虎点秋香里朱茵往唐伯虎他老爹脸上撒了一把霹雳钢珠爆炸开来的场面。
  李战迅速转弯脱离,向下看的时候也被这个攻击效果给震了一下。这种弹药简直是敌军轻装甲部队、步兵部队的噩梦啊!
  这样的弹药也许没有很强的侵切力,也不具备攻坚能力,但是对于防护薄弱的轻装甲部队以及步兵部队,这种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弹药形成覆盖弹幕的弹药,绝对是一种噩梦的存在。
  除了李战,歼-10A分队全部返航重新补充准备进行第二轮实弹射击训练,他们已经看到了李战演示的LS-6弹药布撒器的使用方式。于成林驾驶着歼-11BS一直伴随着李战,近距离地观察到了整个过程。
  接下来李战要跟随歼-11B分队进行实弹射击,他要充当教官的角色指点部队的射击。
  歼-11B打航火的场面就没那么激动人心了,歼-10A比较灵活,进入速度比较迅猛,而歼-11B就像是老大爷遛弯一样慢吞吞的进入开火,低空低速性能方面歼-11B更加优秀的,所以常常能够打得更加准一些。再加上歼-11B机型庞大,俯冲攻击的时候能够给敌军人员很大的心理压力。
  任谁看到一架三十吨重的战机朝自己俯冲都会感到害怕。
  李战从旁指点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二师的进步,和五年前相比,二师的绝大部分飞行员都达到了李战心目中的优秀水准。还是那句话,提升战斗力的最好办法是多烧航油多打实弹,好飞行员都是用海量的航油和弹药堆砌出来的。
  很快,歼-11B分队也完成了第一轮的实弹射击开始返航,李战则继续留在禁航海域上空盘旋,等候着指令进行对海面移动目标进行攻击的指令。
  于成林要继续伴随飞行,要将李战打海面移动目标的过程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程。这是于成林让李战客串教官的主要目的。谁都相信,李战飞出来的就是标准,他打出来的就是标准,他是制定标准的超级王牌飞行员。
  各方面的工作在稳步推行着,时间逐渐的走到该到的点,对海面移动目标进行攻击环节进入了倒计时。
  那将会是一场血雨腥风啊!
第689章
我告诉你个解决逆光的办法
  勤务保障部队在广大海面部署了十几个移动目标,使用了五六条报废的百八十吨重的铁质报废渔船模拟水面船只,很是下了一番工夫。
  分配给李战的有三个目标,其余的全部要留到夜里进行夜间实弹射击训练,李战要从十几个海面移动目标里找到指定的三个,而且三个目标当中只有一个是百吨级的铁质报废渔船,其他两个都是非常小的目标,难度可谓是相当的高了。
  而且李战必须要自东向西搜索,也就是说他需要在逆光的环境下对海面进行搜索。这是要求,李战不能做任何改变。
  时间走到了下午的16时30分,前前后后已经滞空一个小时了,好在挂载了三具副油箱,不然留给李战的燃油真不多了。大航程战机的优势此时就凸显了出来,于成林那架歼-11BS根本不用在意油耗。
  塔台指挥员根据实弹射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节点给李战下达了展开实弹射击训练的指令。
  李战马上就打开了机载雷达从五千米高空以很小的角度让机头斜向下,这样可以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的准确度。歼-10A用的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功能比不上歼-10B的,差距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李战发现如果采取小角度慢速度俯冲姿态对海搜索的话,可以提高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准确度。
  这个小技巧也就在他所工作过的部队里推广开来了,此前李战开老飞豹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是有的,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这么做限制了战机的飞行姿态。
  于成林敏锐地察觉到了17号歼-10A的小动作变化,暗暗记了下来,同时密切关注17号歼-10A的搜索进程。他知道李战这么做肯定是有用意的,但是他没有往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准确度这方面想,而是以为李战心里很有把握,在搜索的时候提前做好了俯冲射击的准备。
  李战不是神,他也是有短板的,比如使用歼-10系列战机的时间就相对较短,他的歼-10系列战机飞行小时算起来仅有几十个,这还是当年在大红鹰师进行歼-10A改装训练的时候累计起来的。
  所以究竟能打成什么样,他心里是没底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歼-10是他的梦想战机,他参军的动机是因为歼-10的首飞,航校毕业后他最想飞的是歼-10。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飞歼-10的机会,好不容易逮着了改装歼-10的机会,结果在改装的时候来了一次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差点挂在山上。后面也还短暂接触过歼-10,但是这个战机就像是他眷恋已久却得不到的独角兽一样,每一次他一触碰她就会出事,像是形成了固定的化学反应一样。
  无可奈何花落去,苦练数千小时却求之不得,冤孽也不过如此了。
  从起飞升空的那一刻起,李战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个人和歼-10A之间那一段痛苦的帕拉图式恋爱。
  李战瞪大了眼睛观察海面,别说靶子了,连个鬼影都没一个。机载雷达收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反射信号,李战判断那是跃出水面的大型海洋动物。
  鲨鱼、海豚之类的海洋动物很喜欢跃出水面,成群结队的此类海洋动物是可以在水面形成较为明显的雷达发射信号的。先进的机载雷达对海搜索时会敏锐地判断出来同时视为杂波排除掉,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歼-10A的机载雷达在对海搜索的时候还做不到这样的智能程度,不过李战经验丰富,他能够很迅速的做出判断。
  李战还是想要依靠目视搜索,然而逆光的情况下哪怕有防炫目镜,也很难看清楚两三千米下的海面。靶子是没有动力,意味着不会留下显眼的白色航迹,目视搜索的难度骤然上升。
  接近傍晚的时间里,太阳在西边挂着,位置恰好是能够直接影响李战视野的。李战完全可以肯定,这个实弹射击环节是故意这么设置的,没准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尽管是老部队,可毕竟不是二师的兵了,于成林心里存点小心思很正常,比如出点难题考验考验李战,称一称他的斤两。如果能难住李战当然是最好的,这可以侧面说明二师的战斗力是到了一个程度的。
  各个部队已经把李战视为评判部队战斗力的黄金标准了。
  李战是有办法解决逆光问题的,并且当他意识到依靠机载雷达去发现海面上很小的目标不现实的时候,决定采取他的独门绝技了。
  首要问题是解决逆光的影响。
  于成林在一边伴随飞行时刻关注着,非常的期待李战能够拿出一些新的办法来。寻常人整个飞行生涯中能够发明出新的招数,那已经是足以享用一生的荣誉财富了,像李战这种不断能够出创新的战斗飞行员,那简直是旷世奇才一般难得的人。
  说他是现代空军郭兴福也不为过。
  李战来了,他开始表演了。
  他的解决办法简直丧心病狂!
  当于成林看到李战把战机倒过来飞的时候,一道灵光打在了他的脑袋上,全都想通了。
  堂堂副师长居然爆粗口:“我靠!他妈的这小子厉害啊!”
  李战解决逆光问题的办法居然是倒飞!
  倒飞之后飞行员面朝夕阳的就是下巴了,因为飞行员要昂着头去观察海面,而且还有机身作为遮挡!
  李战采取倒飞的办法把整个视野颠倒过来了!
  “真娘的天才啊!”于成林啧啧称奇。
  其他飞行员不会倒飞吗?可以这么说,任何一名战斗飞行员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战机倒飞。可是会倒飞是一回事,把倒飞运用到实战中是另一回事。不但倒飞的把握要求更高,对战术运用的目的也必须要有清晰的概念。
  战机倒飞,意味着放弃了全部的上部视野,同时战机的姿态也是处于一个不理想的情况中。这对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成林绝对不相信李战会为了攻击海面目标而放弃空中主动权,所以他敢肯定李战一定还有后招。
  倒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长时间保持,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倒飞状态下飞行员整个人是天地颠倒的,又是在海面上,非常的容易引起视觉错觉,稍有不慎就会坠机。
  航空史上发生过多次类似的空难,常常在坠毁后飞行员都没有跳伞,那是因为人的正常视觉没有恢复,非常的惨烈。
  李战自然是有把握的,否则他不会冒这个险。人一辈子不可能获得所有的成功,偶尔一两次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在战斗飞行员的字典里没有这句话,因为一旦失败意味着的是死亡!
  17号歼-10A倒着飞,高度慢慢降低,机腹朝天,航空火箭发射器朝天,进气口那里的几根加强筋也朝着天,以这种奇怪的姿态在海面上数百米的高度四处的游荡,像是倒立行走的杂技演员那样。
  二师也装备了空中实时监控系统,于成林开的歼-11BS通过摄像头拍摄训练画面,实时地传输到塔台,塔台指挥员可以随时知道部队的训练情况。
  此时大家看到17号歼-10A倒飞了起来,一个比一个吃惊,好多人都搞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塔台指挥员第一时间就急声询问了,“幺拐!飞机什么情况?完毕!”
  “一切正常,我做的机动,完毕。”李战回答。
  坐镇塔台的参谋长笑着说,“你们都没看出来,他这么做是为了解决逆光的影响,很有效很聪明也很危险的一种做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