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550

  “这个你放心,绝对没问题。”戴文明说,“具体操作等技术人员到吧,明天就该到了。走吧,上去飞一圈。”
  说着就钻进了后舱,李战则进入了前舱。飞豹只有前舱有飞行操纵系统,后舱坐的是武器操作员,没有办法在前舱失能的情况下操纵战机。这一点也成了军迷们诟病的原因。
  但是大家都承认的一点是,在当年通街都是歼-7、歼-8甚至歼-6的年代,一款完全自主研制的具有部分三代机功能的新式战机的出现,对部队、对国人的意义十分重大。
  当时空军看不上飞豹,千万别以为当时穷成那个样子的时代里空军就会降低指标要求,七十年代的时候空军就敢提出研制歼-9,其指标性能在今天看来都是先进的,可见空军那颗要做全球最强空军的心是多么的坚定不移。
  因此,当时飞豹项目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关键时刻是缺乏远程空中对海打击力量的海军下了订单,开启了飞豹服役并且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顶起海军唯一空中远程打击能力的责任。
  早期的飞豹使用的是原装的斯贝发动机,后期生产的则使用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涡扇-9。这款发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省油,所以飞豹拥有与Su-27系列战机一样强悍的作战半径和最大航程。
  高达1700公里的作战半径对海军航空兵来说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在短期之内无法获得歼-11战机的情况下,飞豹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
  飞豹使用的斯贝发动机比不上AL-31F,但是胜在省油、故障率低,用在一款主要用来对地对海打击的战机上面是合适的。当然,尽管那么多年的宣传里都说飞豹是歼击轰炸机,并且部队也经常用飞豹来进行空战训练,但是都改变不了飞豹空战能力弱鸡的事实。
  未来歼-16服役后,飞豹会被逐渐替代掉,而歼-16战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直接导致了飞豹C型被束之高阁,这方面李战在长飞厂有过一次辩论。
  起飞的时候李战就明显感觉到飞豹的推力和歼-15存在很大的差距,滑跑距离更长,机动性很弱。他规规矩矩地在本场上空飞了半个多小时熟悉了操纵,然后转向出海在渤海上空做了一系列的标准飞行动作。
  两个小时飞行下来找到了感觉,到了这个时候李战才稍稍有了一些信心。接下来还要携带侦察吊舱进行第二次飞行,以求做到得心应手。
  李战滑行回到停机棚的时候,远远的看到一个熟悉的倩影。等下了飞机看清楚了样子之后惊讶万分——那倩影竟是牛军。
  “师兄!”牛军一身沙漠迷彩作训服挂着总部臂章踩着迷彩胶鞋迈着大长腿过来,笑着向李战敬礼。
  李战连忙还礼,一边摘下飞行头盔一边诧异问,“你怎么来了?你不会就是厂家的技术人员吧?”
  “当然不是,不过我是总部的技术人员,负责新型侦察吊舱的验收测试工作。”牛军得意一笑,指了指那边放在推车上的新型侦察吊舱。
  李战无奈一笑,自语道,“真是阴魂不散啊你。”
  “你说什么?”牛军问。
  李战说,“我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咱俩真有缘。”
  “是啊,接到命令的时候我都要跳起来了,怎么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哈哈!”牛军大笑。
  李战连忙介绍说,“哦,这位是我们部队长戴文明上校。”
  “你好。”牛军向戴文明敬礼。
  戴文明连忙还礼,说,“你们认识啊?”
  “原来一个学校的,她是特招的技术军官。”李战说着指了指牛军的领章,“你这个军衔怎么回事?”
  牛军挂着上校领章,那么年轻的上校,别提多扎眼。当年在北库牛军只是个少校,没可能这么快就到上校。
  “嘿嘿。”牛军得意地说,“我拿到博士学位了。”
  李战又是吃了一惊,继而竖起大拇指佩服地说道,“厉害啊!搞学问晋衔可比我们打仗的快多了,上校一步到位。”
  根据规定,有博士学位的适龄青年入伍可以直接授予少校军衔,如果是在军校期间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也可以破格授予少校军衔,如果是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直接授予中校军衔。
  牛军原本是少校,按照年限的话也差不多是中校了,现在拿了博士学位,叠加了一级,调过中校直接授予上校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她的级别还是副团级,于是就形成了上校副团这种很少见的情况。
  估计在北库搞的北库战术情报交互中心给牛军的加分不少,因为就算是拿到博士学位,想要连晋两级也是有一些难度的。
  “这可怎么办才好。”李战苦笑着摇头。
  戴文明不解问,“什么怎么办?”
  李战拿手一指牛军,“我师妹都上校了我还扛着两毛二,上哪说理去。”
  “哈哈哈!”牛军忍不住大笑。
  李战严肃起来,“牛上校,新型侦察吊舱怎么操作,请你给讲解讲解,我们马上进行挂装测试。”
  “好的,李总教员。”牛军也收起笑容,严肃地回答。
  戴文明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剩下的事情就都看李战的了,他想帮也帮不上忙,而且他马上要和其他参演的飞行员进行合练。
  李战和机务组一起围着侦察吊舱开始了学习,越先进的东西使用办法就越简单,一番讲解之后大家发现新型侦察吊舱的使用维护很简单,好伺候多了。
  牛军说,“这款侦察吊舱其实叫综合战术吊舱,是北库战术情报交互系统衍生出来的产品,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包括电子作战功能。缺点大家看到了,体型太大,小一些的飞机带不上。研究所正在做小型化研究,最终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可以被所有的现役战机使用的通用战术吊舱,甚至会发展出多个型号,比如配套给直升机用的。”
  李战说,“既然是北库战术情报交互系统的衍生物,是否意味着需要该系统作为支撑才能发挥全部作用?”
  “是这样的。”牛军点头说,“不过,综合战术吊舱本身就是一个可移动的空中中继站和小型信息处理站。只要在北斗系统的覆盖范围内,就能发挥全部作用。当然了,舰艇、飞机等都需要安装有战术情报终端,这样才能形成三点一线成网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北斗系统的覆盖范围有限,而且精度和信号都不够理想。”
  李战嗅到了这玩意的实战价值,缓缓点头,“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吊舱更多的是充当移动WiFi,保障海陆空之间的通讯,没错吧?”
  “师兄你真聪明。”牛军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李战,说,“综合战术吊舱侧重的是通讯中继,侦察引导、电子作战是次要功能。”
  显而易见,要做到所有功能都很出色是不太可能的,本身这些功能之间就存在彼此干扰的现象,因此必须要有多侧重。
  “通讯中继范围多少?”李战问。
  “XXX公里。”
  李战略显失望,“有点小。”
  牛军没好气地说,“这只是一具吊舱,有这个范围算是世界先进水平了。真正的通讯中继站需要用中大型飞机作为平台,比如美军的E-6。再往下的战场通讯中继也要飞机作为平台,比如美军的E-11A。”
  尴尬地笑了笑,李战说,“是我钻牛角尖了。这个吊舱能解决俄制飞机数据不兼容的问题吗?”
  牛军摇头,“解决不了,只支持使用国产航电系统的飞机。”
  这意味着原装进口的Su-27SK、Su-30MKK无法共享其他机型的数据,不能发送不能接受,指挥员只能通过语音通讯来指挥这些战机作战。除非把这些战机的航电系统换成国产的。
  充分了解了综合战术吊舱之后,李战对这个东西有了一个直观的评价——通讯中继功能很实用,电子干扰功能很鸡肋。甚至上面安装的高清摄像仪的意义都比电子干扰功能更有存在感。
  不过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战场通讯中继这个功能,直接拓宽了部队的作战范围而不担心失联。
  机务官兵按照牛军的指导把综合战术吊舱挂到了机腹正中间的重型挂架上,接入挂架里的电门,然后牛军指导机务官兵在前后座舱都安装上了两台平板式的操作板,就像是在汽配城加装彩色大屏中控一样,又像在出风口挂上一个硕大全屏手机一样,山寨的味道浓浓的。
  很顺利的搞掂了,显然牛军此前已经做过多次的试验。
  李战和牛军,一个前舱一个后舱,李战操作着操作板熟悉着情况,牛军在后舱站起来看着李战操作同时一边教学。
  “是了,如果不是到时候我要带个记者上去全程拍摄,我就向上级申请让你跟着我飞,你在后舱就专门测试吊舱的作战性能。可惜上级已经决定了,宣传大于天。”李战颇感无奈地说,可是语气分明透着一股轻快。
  他当然不希望牛军跟着了,有妇之夫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方方面面都要注意。
  更何况牛军还是初恋,得避嫌。
  牛军说,“是啊,我兼摄影记者啊,我可是我们单位的报道员,你看我设备都带过来了。”
  李战愕然回头一看,然后顺着牛军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好专业的相机包,就好端端的放在角落上。
  “一会儿起飞测试一下,我也熟悉一下航空摄像的操作。”牛军欢快地说。
  李战好想一头撞座舱仪表台上。
第641章
凌晨4时升空作战
  机务花了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81198号歼轰-7的参演前准备工作,主要是加装能够拍摄到任何角度的高清摄像仪以及座舱内的多角度视角,当然少不了飞行员的第一视角。
  拍摄到的素材会选出一部分用作公开报道宣传,大部分会作为教学资料累积起来。一定要让李战负责这件事情是因为上级认为他打出的射击都是可以作为教学典范的。
  除了机腹下的综合战术吊舱,两翼的里侧重型挂架挂上了两具副油箱,两翼最外侧两个挂架分别挂上了雷石激光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发射巢。再加上满内油,老飞豹差不多是满载状态了。
  李战没有空空武器,不过根据警戒巡逻要求,机务把二十三毫米口径航炮的两百发弹仓给装满了。在值班备勤的时候,就算不带空空导弹也要带机炮,机炮是最后手段,同时也是日常巡逻最可能用到的武器。驱逐外机的时候目标不听劝就打机炮过去,是为最后警告。
  海航是把飞豹当做一款纯粹的对海攻击机来用的,当年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替代强-5,后者干干前线支援的活还行,要跋涉千里突破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防御圈展开攻击是不可能的。
  当然,飞豹也勉强,所以就算用再多的时间也要把歼-16搞出来。
  (四代机都成军形成战斗力了歼-16才开始服役,当时看到文字新闻我还以为是又一款四代机,结果找图片一看,卧槽无情!双座苏两七啊!)
  24日凌晨3时整,李战等人在飞行简报室做最后准备,各有各的任务各自熟悉任务然后再交头接耳低声沟通相关的环节,或者就时间节点问题进行反复确认。那台红色电话机不时的响起来,演习指挥部的命令一道道的下来,大部分是战况通报,也就是按照时间节点把敌情背景通报给各个作战单元。
  李战检查牛军的着装。飞鲨部队没有女飞行员,牛军穿的这身飞行服是吕潇然送给李战的,李战当然不愿意要,问题是吕潇然直接寄了过来,不要都不行。正好,他就拿出来给牛军穿了。
  “咦,蛮合身的。”李战帮着牛军把飞行装具穿戴好,点着头说。
  牛军做了个扩胸动作,说,“就是这里有点紧,这衣服谁的啊,有身高但是胸围不大。”
  李战随口说,“一个学员的送的。”
  “学员送的?怎么会送你女飞行服?”牛军奇怪问道。
  李战说,“女学员啊,前段时间带了一个女飞班,这是班长代表全身送给我留作纪念的,你看到左臂的臂章没有,绣上去的,十八名女学员一针一线绣上去的。还有胸标,也是绣上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