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50

  只要是有标兵二字的称号,就必定是行业内最高级的,标记的是一个最高的标准!
  爱军精武标兵已经是部队里最高一级的个人荣誉称号了,比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也是不遑多让的,尽管名称听着不那么霸气。
  难怪是军区,也只有大军区一级以上才有资格授予“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一类的顶级荣誉称号。
  冷静下来之后,谁也不会嫉妒的。
  价值上亿的战机,在所有人都认为肯定是要摔掉的情况下,李战愣是舍出一条命给开了回来,不仅开了回来,迫降的时候甚至没有造成其他损伤,经过大修后,战机重生,到现在都还是他的座机。
  空中险情的结果如果是机毁人亡,牺牲的肯定是烈士,肯定全部一等功。机毁人不亡,一等功二等功看情节,这就是撞鸟事故里李战和陈飞得到的功劳不一样的缘故。
  那么,发动机遭遇雷击起火的那起空中险情是什么概念呢?在人民空军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同等条件的情况下把飞机开回来的例子。
  一等功难以完全体现出李战的功劳,那么,再加一个个人荣誉称号,就十分的充分了。
  经过对飞参的判读,以及李战对当时情况的完整复叙,部队得到了宝贵的极端气象条件下降落的宝贵数据。也就是说,李战当时的每一个操作,都是未来空军飞行员遭遇此类状况时的操作指导!
  这样的事迹比他在训练基地提出的意见改变了训练教材从而进入空军人才库这件事情还要更具意义!
  要知道李战驾驶的是歼-7战机,至少在未来五年内,都依然是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款战斗机。
  半年时间,两次一等功,一个个人荣誉称号。
  疯了。
  “不是南海疯狗吗,上次差点搞出外交纠纷来,怎么只谈奖赏不谈处分?”张雪阳的僚机刘枭低声对张雪阳说。
  “瞎说什么,什么外交纠纷,别乱讲话。”张雪阳瞪了刘枭一眼,“别不服气,当时的情况,你能把飞机开回来,你也是功臣。”
  刘枭当然不服气,小声嘀咕着,“这才半年,摔了一架,跑废了一个发动机,算经济账的话怎么不算这笔账。”
  张雪阳低声喃喃道,“是啊,半年时间,搭进去一点五架飞机了,这个飞行员是挺费钱的……”
  “是吧,也打抱不平了吧?”刘枭轻哼着说。
  张雪阳回过神来,瞪眼,“什么打抱不平,帐不能这么算。当时的情况,李战都是在死亡的边缘,撞鸟跳伞就差那么零点五秒,发动机火灾,当时参谋长是下达了弃机跳伞的命令的。谁也不相信他能飞回来。他不但飞回来了,还落地了。你数一数,二师,整个空军航空兵,谁能做到,至少过去没有能做到的,你可以做第二个。”
  “算了吧,我要是遇到同样的险情,一定马上飞到没人的地方跳伞。不是我自夸,飞机没了可以再造,培养个能打仗的飞行员可比造飞机困难多了。说到底,咱们的命就不归自己做主。”刘枭说。
  张雪阳缓缓点头,“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那些话以后不要讲了,不利于团结,再说了,人家是拿命拼回来的,而且的的确确在不可能的情况下挽回了战机。如果这都不表彰,其他人怎么看。如果是你,你怎么看。”
  “这倒也是,我就是心里不忿,他是个新兵蛋子啊!”
  “他没那么简单,不过我也不知道,只是一种感觉。”
  “再不简单也是新兵蛋子,马上搞夜航了,他不会也能飞吧?”
  “这个不知道。”
  这话要是叫正在台上领奖的李战听了,一定会陷入沉思——风声是怎样走漏的?
第053章
这不公平
  每一年的下半年都是部队训练演练集中的阶段,上半年把基础训练都搞了,到了下半年就开始上战术训练、协同演练甚至演习,等等。
  具体到二师,白天飞战斗特技,夜里搞夜航,绝对符合一线全训部队的风格。哪怕住在营区里孩子也难得见着爸爸,为什么,正是因为常年的高强度飞行。
  李战已经有强烈的感觉——今年全师飞行员的平均飞行小时肯定会超出二百小时不少。他已经开始盘算着一年拉杆费有多少了。
  二师上上下下彻底没有人把他当新飞行员看待了,除非在进行某个训练科目的时候,突然发现李战也是个新手,这才会想起来——哦忘了这小子是新飞。
  慢慢的,师团两级领导都发现了一个他们其实早就知道的事实——李战的飞行技术一流,对飞机的操纵达到了一流水准,很多动作都做得非常好,但是许多战斗科目,比如空靶地靶的训练,就明显要生疏很多,甚至有不少科目的经验为零。
  这才是人么。
  这也正是师团两级把他排在战备值班名单里的原因。
  同时也是他要跟着其他新飞行员一块接受战斗科目训练的原因。
  歼-7系列有十几个型号,既是当前空军装备数量最大的战机,也是中国有史以来衍生改进型号最多、生命力最强的一款战机。早期的几个型号是没有夜间作战能力的,也不能打导弹,称为白天格斗型,只能用机炮进行空战,妥妥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空战模式。
  到了E型,情况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变化最大的无疑是所谓的三角翼变双三角翼,改良了低空低速和盘旋的性能,尽管相对而言依然很差。其次就是具备了夜间作战能力,不仅能打导弹了,也塞了颗搜索雷达在机头进气口那个锥套里。
  总而言之早期型号和最新的批量装备改进型E型,这中间有着二十年左右的技术差距,可以想象性能上的相差有多么大。
  李战看过了二师过去的夜航训练情况汇总后,惊讶地发现,四团的歼-7夜航训练频率是三个飞行团里最高的,然后是SU-27,五团的歼-8出动频率最少。
  这证明了歼-7夜航性能非常的靠谱,比SU-27都要靠谱了。
  临近六月,西县的地面温度是越来越高,夜间同样的酷暑难当,近似无风,星光璀璨,倒是飞行的好天气。李战穿着夏季飞行服仔细检查了一圈战机后,已经汗流浃背,不过他必须要十分谨慎,哪怕他的机务组里有楼以望这位机务大队副大队长坐镇。
  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
  航医室的医生在飞行员的检查报告里签了名字,意味着医生确定飞行员的身体情况符合飞行要求。同理,飞行员在机械检查单上签字,说明他们认可了机务组的工作结果,战机是符合飞行标准的。
  夜航最怕的是什么?
  撞鸟、机械故障、雷击、空中碰撞,也就是说,和白天一样。对飞行员来讲,首先要克服的是人类对黑夜的恐惧,对无关环境的恐惧。仪表飞行,指令飞行,盲操,这些飞行员的基础技能,在飞行学院和训练基地的时候已经搞得很扎实了,现在就是要派上用场的时候。
  晚八点,张雪阳双机编队起飞,大致呈现长机前僚机右侧后的队形,同时滑跑同时起飞,直刺夜空,省去了空中编队的环节。李战是跟着老飞们搞夜航的,因此也是要和长机聂剑锋编队起飞。
  双机编队起飞之所以不是呈纵队,是因为后机如果吸入了前机的尾气,会引起发动机震喘,容易引发空中停车。因此咱们平时看到的飞机编队都没有一架跟着一架的纵队,而是倾斜着的队形。
  编队起飞对李战来说是小菜一两碟了。
  晚八点十五分,李战和聂剑锋双机编队起飞,WP-13F发动机喷射出橘红色的尾焰,咆哮着离地,爬升后立即左转调整航向270,几分钟后就到了海面上空。
  李战看了眼抬头显示器,上面显示出空速、飞行高度、航向寥寥几种重要的飞行信息,比SU-27改进后使用的屏显简陋很多,和能够直观飞行姿态的歼-10用的屏显比就更显得落后了。
  使用的最多的时候是进行机炮射击瞄准,用的就是抬头显示器,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平行瞄准武器系统。
  不过比起其他型号歼-7,E型的人机交互是要友好太多了,哪怕此时此刻李战坐着的座舱依然充斥着一堆仪表,看上去简直七国那么乱。
  “洞三拐,我们过去。”聂剑锋的指令从无线电里传来。
  李战回答,“洞三拐收到。”
  歼-7E机头装备的是测距雷达,比她老的型号干脆没雷达,因此必须在地面雷达的协同下进行作战,否则都是菜。测距雷达要在发现目标之后进行使用,得到与目标的相对距离,至于其他数据,只能依靠地面雷达指令。
  对地搜索、火控锁定,对不起,没那功能。
  说白了,歼-7E依然具有典型的二代机特点,不具备距离作战能力。在使用空空导弹的时候,目标必须要在空空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只能由导弹的导引头对目标进行锁定,载机没有办法通过指令干扰导弹的动作。就空空导弹那个小导引头,效果可想而知。
  打的就是缘分弹。
  今晚搞的是空中对抗训练,桂西场站起飞两架歼-8充当假想敌,四团一批两架进行搜索攻击,所谓攻击就是占领攻击阵位,不看输赢,主要是通过这么一个过程锻炼飞行员的夜间作战能力。
  同样的,张雪阳双机编队也是一样的科目,不过他们是往东飞的,在粤东驻训的四团一部起飞两架歼-7充当假想敌,和他们展开对抗。这么安排是根据SU-27和歼-7的航程来定的,前者全部得到了国产化改进,航程更远了,动不动一脚油门就到了西太平洋,歼-7这小短腿根本跟不上,所以只能把歼-7安排在家门口溜达几圈。
  机场保卫者的外号就是这么来的。
  人家八爷可是有火控雷达的,而且五团用的是现役八爷中最好的D型,和海航某师装备的型号一模一样。两侧进气并且使用了性能更好的国产型号火控雷达的歼-8D,其实在部队的多年使用下来,已经形成了她的独特风格。
  防空截击大概就是八爷剩余的生命中需要做的事情了吧,当然也许也会凭借高空高速性能搞搞空中侦察。
  李战再瞧不起歼-8,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塔台刚刚向他们通报,两架歼-8正在直奔他们而来。显而易见,人家已经发现你了,而你全然不知。最要命的是,一旦进入了对方的火控雷达锁定距离,你连是否被雷达锁定都不知道。
  因为你没有雷达告警器。
  “这不公平。”李战在无线电里说。
第054章
夜航
  “有什么不公平的,我们有地面引导,他们不能有。”
  聂剑锋说。
  塔台的数据再一次传过来,地面相控阵雷达测到的目标数据无疑更加的精准的。事实上,只要歼-7不离开地面引导的范围,她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随着新式战机的陆续服役,我军实际上已经开始将歼-7和歼-8转化为专业的国土防空战斗机来使用,是国土防空体系的空中环节。至于以歼-10为代表的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则是要打出去的重要力量。空军要向攻防兼备方向发展,主力装备是基础,反过来,主力装备折射出了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战只不过是又想起了歼-10罢了,他远远看到左前方有火光,立马提醒,“我看到目标了,十点位置。”
  “开加力爬升。”聂剑锋道。
  李战已经把油门杆推到底,打开了加力,拉起操作杆,037号战机那台崭新的发动机轰鸣起来,发出响彻夜空的咆哮声,很快就突破了音速,超音速飞行的音噪覆盖大地,在家里吹空调看电视的人们都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哎开加力就开加力,你动不动就飙超音速,哪有那么多发动机给你换。”塔台的声音传来,竟是于成林,他什么时候也这么皮了。
  本来一直指挥的是张威的,估计于成林是今晚的正指挥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