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550

  远比滑跃起飞迅猛得多的起飞方式让飞行员信心大增,两秒钟之内把战机加速到120节的速度,飞行员承受的过载达到5个G。
  再辅以阵风M舰载战斗机极其优秀的瞬时加速性能,戴舰的地勤人员们于是一点也不担心满挂载的战机飞不起来。
  在出去后的瞬间,李战拉杆蹬舵,让机头上扬、水平尾翼大角度上扬,战机于是猛然以六十度的仰角开始爬升,引起飞行甲板上的地勤人员一阵欢呼。两台M88航空发动机喷口喷出来的淡蓝色尾焰说明此时发动机在军用推力状态下工作。
  李战回头看了一眼戴舰,再一次确认了母舰的航向之后,马上举头去寻找长机。因为是夜航,所以护目镜是收起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安装在头盔支架上的双筒微光夜视仪。呈现在李战眼前的画面微微发亮且有一层类似磨砂手机膜一样的场景,长机的航灯非常的醒目。他迅速靠过去和莫奈编队。
  在编队飞行中,尤其是夜间飞行,长机的爆闪防撞灯的时长要比僚机的长一些,如果长机的爆闪防撞灯频率是“——”,那么僚机的就会是“-”,夜间可以第一时间区分出来。
  飞机上的灯光有多种,尤其是军用飞机,各个国家的军用飞机的灯光使用规则都有差别,但是大体上是一致的,比如爆闪防撞灯通常是红色,安装在垂直尾翼的翼尖。安装在左翼尖的红色航行灯和右翼尖的绿色航行灯则是世界通用规则了,无论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简称左红有绿。
  在夜间飞行,僚机根据爆闪防撞灯来寻找长机,编队飞行的时候以长机为准,所有的编队动作以长机为基准。
  李战在莫奈的右翼稍稍落后一个机身飞行,与莫奈保持大约十米的高度差,横向距离保持在三十米,这样的距离上彼此都能够看到对方的动作,而多功能飞行手套在黑暗中可以发光,长机飞行员依然可以使用手势指挥编队飞行。
  不需要莫奈提醒的情况下李战就出现在了最佳僚机位置上,跟随飞行动作非常的及时准确,让莫奈感觉非常的舒服。就好比篮球场上控球后卫和大前锋之间的配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彼此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够迅速的完成一次战术配合的沟通,向同一个方向相互推动着对方的动作,打起来非常的舒服。
  第一项内容没有什么难度,防空警戒巡逻是航母战斗群最常用的一种预警防御手段。其实最应该弹射的是E-2C“鹰眼”舰载预警机,然后才是担负防空警戒巡逻的阵风M舰载战斗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有这样做。
  绕了十多分钟,第一项内容完成。
  “好了,好运来,接下来就有意思了,我们要找到罗斯福号,给美国人一个惊喜。”莫奈笑着说道。
  李战问,“按照计划编队行动还是分开?”
  “分开吧,看看谁先找到罗斯福号,赌一瓶波尔干红,如何?”莫奈好饮酒,尤其好饮红酒。
  李战很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
  “开始吧。”莫奈发出了解散编队的手势,李战侧飞拉起迅速抢占更多的高度,丝毫不拖泥带水。
  就算莫奈不提,李战也会想办法单独行动,只有争取单独行动才能打出水平来,而且跟随长机行动有诸多制约,他也很难继续探索阵风M舰载战斗机的实战使用情况。李战早看出来了,莫奈存了和他较量一下的心思。莫奈在法国海军舰载机部队里虽然没担任多高职务但是地位很特殊,他是总教官,连航母作战编队指挥官都要给他面子。
  因此莫奈这么决定后,戴舰的情报指挥中心只能按照他的决定来。这就是典型的空中反过来指挥地面的情况,非常的罕见。李战这样式的尚且需要无条件服从地面指挥的命令,可见反过来指挥地面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李战把高度拔到八千米后,眼前就一片亮了。把微光夜视仪推上去后,他往下看就看到了圆弧的地球表面,黑乎乎的,黑白分界线也是弧形的。若干年前人们想方设法证明地球是圆的,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飞上高空,不需要多高,一万米左右就行。有人说战斗机飞行员是在锅盖里飞行,说的就是在高空飞行的时候目之所及的环境——不是平的而是圆弧状。
  夜航的难点在于飞行员很容易出现视觉错觉,把地面海面当成天空把天空当成地面海面,然后灾难就来了。因此夜间超低空飞行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夜间超低空掠海飞行,世界上几个空军强国也没多少飞行员能随随便便完成得很漂亮。
  李战看到左右两侧有灯光,那是陆地上城镇发出的灯光。他查看了战术平显后发现已经越过了突尼斯海峡进入了地中海的东部海域。东部海域比西部海域面积更大,最宽的地方超过一千公里,东西长更是将近三千公里。
  地中海可不是小内海,而是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缝隙。
  模拟目标的第六舰队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已经跑到了深处,如果李战之前单飞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无意动作差点让第六舰队和黑海舰队火并起来,那么他至少知道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大概位置。
  可惜他不知道,所以现在只能在茫茫海空上进行搜索。
  因为挂载了很多弹药,饶是加挂了三具副油箱,阵风M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只能勉强达到1300公里,而且还必须预留着舰油量,还有第三个科目,所以李战只能在80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
  当然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肯定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但是半径800公里的海域已经大得难以想象了。
  很快,李战就无法通过目视看到莫奈了,显然莫奈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进行搜索——低高度目视搜索。也就是说莫奈对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大概位置是心里有数的。这可比使用机载雷达对海搜索靠谱多了。
  地中海上可是有许多繁忙航道的,大量的远洋轮船昼夜不息的在航行着,尤其是那些动辄十几二十万吨的油轮,从雷达看过去你根本分不清楚是油轮还是航母。
  不蒸馒头争口气,尽管没有明说,但是大家心里有数了——这就是一次中法海航飞行员之间的一次对抗比赛。
第569章
耶?遇到一帮醉驾军舰的
  大多数军人都是有荣誉感的要荣誉感的,比如丑国军人以投降为荣……
  法兰西军人还是比较骄傲的,虽然比不上宇宙强国,因此莫奈憋足了劲要争回荣光。李战在土伦军港训练基地的一鸣惊人他们就真的不当回事吗,不,只是法国人习惯了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把工作的事情彻底忘记罢了。
  可以说李战等于是狠狠的甩了法国人一巴掌——你看我第一次接触阵风战机就能飞这么好了呢!
  莫奈知道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在哪块海域活动,按照时间推算不难得出大概的范围,所以他的搜索是有的放矢的。他当然不认为这是作弊,法国人没有作弊这个概念——我能用最快最简单的办法赢了你为什么要自找罪受?
  这一点都快赶上中国人了。
  一些人认为中国人古板不懂转变,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误解!
  翻看军史看看历次战争战役战斗一切就都明白了。
  莫奈有的放矢,从情报指挥中心的雷达上看,“好运来”似乎找不着方向,好运气好像并没有加持于他,只见他往错误的方向去了。编队指挥官不由的微微笑了笑,对身边的参谋官说,“他走错了路。”
  “目前看来的确如此。”参谋官抱着胳膊笑道,“提醒他一下?”
  “莫奈会有意见的,他可是赌上了一瓶波尔干红。”编队指挥官开玩笑说。
  参谋官也就是说说而已,当即耸耸肩,“我一定要喝上一口。”
  镜头来到李战这边,他在八千米的高空径直的往东南方向去了,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在东北方向,李战的航向产生了九十度的偏差,保持下去就会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好运来”突然向左转向,航向调整到了270度,也就是说直奔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所在的海域去了。
  “他是怎么发现罗斯福号的?”编队指挥官悚然一惊,简直像有了千里眼一样。
  参谋官迅速查看了一下距离,摇头说道,“我不认为他发现了罗斯福号,他们相距五百公里,阵风战机的机载雷达没有这么远的探测距离。”
  编队指挥官皱起眉头,“运气?”
  “好运气。”参谋官摊手,“看样子好运来发挥作用了。”
  编队指挥官幽幽地说,“也许不是运气呢?”
  参谋官一愣,“那他是怎么发现你罗斯福号的?”
  李战和莫奈之间的距离已经超过了敌我识别的作战距离,所以李战已经不能通过战术平显看到长机的位置了。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不消多说。于是就奇怪了,这么远的距离上李战是怎么发现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大概位置的?
  编队指挥官和参谋官不得其解。
  事实是什么呢,李战根本没有发现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大概位置。但是也并不是运气!他只需要肯定一点就够了——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不会在他转向点的东边!
  他是向东高空高速飞行了五百公里之后才开始转向的,转向的点距离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六百公里。李战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非常简单——从比利亚东部海岸线的边境线向北延长,这条延长线距离戴舰大约五百公里。
  这够了。
  李战不相信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倾巢而出只是为了和戴舰特混编队搞协同演练。
  所以,只要从转向点向西搜索就一定能发现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简单地说他是绕了一个圈子从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东边开始向西搜索,而莫奈则是直接自西往东搜索。但是!李战认为他会比莫奈更快找到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或者说他就算绕个圈子也会比莫奈更有优势。
  原因何在?
  天亮之后李战是顺光,而莫奈是逆光!
  莫奈应该不会无耻到用敌我识别来区别雷达搜索到的目标信号,如果他这么做,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他已经输了。
  此时天色已经亮了起来,微光夜视仪已经被李战弃用了。依然保持在八千米的高空之上,他开启了阵风M舰载战斗机机头那颗小巧的作战距离有限的相控阵雷达。早期的阵风战机搭载的是一颗多普勒雷达,甚至没办法使用对地攻击弹药,当时法国派过去参加对阿富汗作战行动的阵风战机就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只能刷个存在感。后来在后续的型号上塞进去了一颗相控阵机载雷达才解决让阵风战机成为真正的全能战机。
  不过因为机头直径太小,阵风M舰载战斗机所使用的相控阵机载雷达作战距离仅有理论上的两百公里,实际上会更少。
  李战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机载雷达上,而是另辟蹊径使用了左进气口前段挂架上的攻击吊舱的被动式无线电侦测功能。这个功能大多数时候很鸡肋,因为不具备识别功能,而且没有基本的解码功能,只能做到“哦那里在发出无线电信号”这样子。
  所以许多阵风战机的飞行员根本不知道他们使用的、用于引导精确弹药的攻击吊舱还有这样一个功能,估计开发者也只是把当作一种聊胜于无的防御功能来设计。
  在八千米的高空上,方圆五百公里内的无线电信号都能被捕捉到,包括战机通讯使用的超短波信号。
  优点和缺点一样——所有无线电信号都进来了。
  于是李战从战术平显上看到了一团乱麻,他要做的就是从中把民用信号排除掉或者把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信号找出来。这种工作通常需要一个无线数据分析团队工作数个小时或者一个顶尖分析小组利用高级计算机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
  不过李战有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看通讯频率,不是波段,而是单位时间内的通讯次数。
  民用船只不会频繁的进行无线电通讯,这片海域周遭的国家都是些破落户基本上没有什么无线电设施,所以这种分析办法准确度还是蛮高的。只要有超过一半的准确度就是好办法。
  阵风战机另一处比较叼的地方就是它配套的各种吊舱,通过挂载不同的吊舱来实现不同的作战能力,这个真的很叼。
  李战没花多少时间就从一团乱麻里找出了两团频繁通讯的无线电源,于是他就犯难了,二选一?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
  况且两个无线电源的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眨眼的事情。
  他并不知道另一处稍稍没那么密集的无线电源是黑海舰队派出的由七艘舰艇组成的特混舰队,他们正在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针锋相对呢。客观地说,对双方来说一百公里是非常危险的距离,在现代海战中一百公里的交战距离和贴身肉搏没有很大区别了,尤其对航母战斗群来说。
  但是双方毕竟不是战争状态,一百公里的距离其实算是蛮远的了,他们有些时候甚至接近到目视距离相互瞪眼。
  若非如此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也没有闲心和戴舰特混编队搞联合演练。
  李战有了决定就开始行动了。因为满挂载所以他没有下降高度,而且要获得最大的对海搜索距离,必须要维持高度。另一个则是需要考虑到滞空时间的问题,他还得进行实弹射击呢,绝不能把燃油都耗在搜索罗斯福号上面。
  设定了经济续航速度之后李战开启了机载雷达开始对前半球一百公里内的海面进行搜索。航母那么大一个海上目标并不难搜索的,而且今天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所以李战很放松。
  莫奈已经距离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一百公里了,但是他还在低空飞行,选择把机载雷达的搜索精度最大化而作战距离仅有三十到五十公里。此时李战却从东边直奔罗斯福号去了,有时候飞行员的直觉相当的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