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550

  实际上就是和李战之前采用的那种投弹方式,以固定间隔依次投下航弹,这么做对清除残存于水面之下的冰层比较有效果,而且不会对河堤造成承受不住的冲击。老夫一号刚才的投下的航弹的爆炸冲击力大部分被冰凌吸收了,所以没有对河堤造成影响。
  李战看着滚滚向下游流去的河水,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哪怕没有老夫二号的攻击,江城县及其周边地区也都安全了。
第550章
制定了飞鲨对面攻击的初步标准
  李战和张雪阳踩着最后的时间返航了,他们的滞空时间已经接近极限了,主起落架触地的时候燃油告警灯就亮了起来,把张雪阳吓得够呛。李战却是身经百战的样子,比这个更加危险的情况他都遇到过,这个真不算什么了。
  在飞行简报室里向老陈头汇报了炸冰行动的细节,老陈头非常高兴,让他们赶紧去饭堂吃饭,随即亲自跑到停机棚那边去了,早有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包括飞行参数。歼-15S第一次参加实战,也是歼-15家族战机第一次参加实战,对地攻击的数据可以作为未来相同的对地/海攻击方式的基准数据。
  遗憾的是没能打对地导弹,否则就完美了。
  捞一场实战射击不容易,尽管目标是地面固定目标,但是从起飞到攻击到完成攻击后的返航,这是一个完整的任务过程,对验证战机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炊事班早已经准备好,李战和张雪阳一到饭堂的小餐厅里他们就把晚餐端了出来,其实已经不算是晚餐了,称为夜宵更加贴切,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张雪阳拿起遥控器顺手把电视机打开了,挂在墙壁上的电视机正在重播新闻联播:“……我国南方大部地区普降大雨,广西、湖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最大降雨量达到220毫升……”
  两人不由的停下筷子,注意力全被新闻吸引了。这是新闻联播,说明南方大雨带来的影响很严重了,南方的汛期到了,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夏季,而那边的夏季还有一个代名词——雨季。
  镜头里频繁出现的是穿红色救生衣的老陆们,先是驻军部队上,驻军部队搞不掂的话驻在其他地区的部队就会迅速增援。不过从新闻上来看情况还不是很严重,有的乡镇县城尽管水位达到了两三米,但是因为防范措施救援机制给力,几乎没有人员伤亡。
  这样的事情几乎年年有,地方早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响应机制了,水位一过警报线,联动救灾机制就启动,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覆盖所管辖的区域。而部队也都有响应的非军事行动预案,根据各个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长期准备。
  比如驻扎江西、福建、浙江这三省的部队,他们每一支连队的库房里是有救生衣、长柄铁锹、蛇皮袋这三大抗洪利器,工化部队是装备大量冲锋舟的。一旦命令下达,先遣营可以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出发。他们不但器械齐全,而且平常是经过训练的。
  先遣部队一上去,后续的主力部队、保障部队、医疗部队会紧跟着进入,就是标准的作战进入战场的顺序,只不过手里拿着的是铁锹而不是步枪。
  李战看着镜头里那些忙碌着的老陆大头兵们心里十分的羡慕,虽然就作战价值来说步兵比不上飞行员,但是他们在抢险救灾这一块他们是直面人民群众的,也就是说从当兵的角度来看,他们最容易获得成就感。
  当兵为什么当兵为了谁,真的有时候拼死拼活赢了比武夺得桂冠比不上老百姓竖起的大拇指。
  说句题外话,当年笔者所在部队是军区蓝军部队,和某支比较凶残的兄弟部队打了一场长达半个月的实兵对抗演习,大家都累劈叉了,那真的是累到满肚子怨气,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讨这份苦吃,返回营区途中都在吐槽,因为正值九月份,十二月份退役的老兵还好,再熬一熬就回家享福了,新兵不行了,一个个意志消沉得很,真真的无法形容的累,又因为演习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情,那怨气真的是冲天的。结果到了驻地附近的镇上看到道路两侧站满了迎接群众,大部分都是自发的,看到烈日下他们开心的笑容,就那么一个瞬间你就认为这一切都值了。
  教导员指导员讲到嘴唇冒泡也顶不上老百姓一个认可的笑容。
  原本李战和张雪阳心里还有些小沾沾自喜,通过自己的手化解了一个县城的洪水危机应当骄傲的,可是看到新闻里浑身泥巴的比他们要年轻得多的大头兵们,就觉得自己做的压根不算什么了。
  “你说后续我们会不会参与抢险救灾?”李战忽然问。
  张雪阳微微摇头,“不太可能,轮不到咱们。这一次陈总为了验证歼十五S的作战能力抢来的任务,上级不太可能再让咱们上了。再说了,咱们上去了能干什么。”
  李战轻叹口气说,“雨季了,好多地区都在下大雨,看着别人忙活着抢险救灾自己却要坐在空调房里看,这感觉实在是不太好。”
  “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别想那么多,需要咱们上的时候咱们也不会拉稀。”张雪阳说,“还是把动力用在训练上吧,本场天气变化不会太大,高强度训练会继续进行。对了,我也参加建军节集体婚礼。”
  李战顿时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可以啊老张,这才几天你就把军花给俘虏了,厉害厉害。”
  “倒不如说是她把我俘虏了。”张雪阳摇头苦笑,“什么军花,没那么夸张,那么多女军人呢。”
  李战说,“可是大部分只知道于素啊,部队组织观看的除了新闻联播就是军事纪实了,于素可比军事新闻那位阿姨漂亮多了。”
  “什么阿姨啊,人家也不过三十多岁。”张雪阳笑道。
  军事新闻的女少校年纪应该不大的,但是因为新闻主持的原因整个气质是传统稳重的,给人感觉略显老气。
  就建军节集体婚礼这个事情聊了几句,吃完了晚餐两人就直奔飞参分析室了,趁热打铁马上对飞参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相当重要,感觉很重要,可能过了一夜感觉就没了。秦明早早的在飞参分析室等着了,数据一送到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解读。
  李战和张雪阳吃完晚饭赶到飞参分析室的时候解读结果已经出来了,老陈头亲自组织,直接在飞参分析室开起了讨论会。水平轰炸的实施上面很完美,基本上算是教科书式的了,至于李战最后的航炮射击就堪称经典了,参考当时的天气情况,更能凸显射手的功力。
  秦明笑着说,“小李你的航炮对地射击已经炉火纯青了,单靠技巧打不出这样的成绩来,靠感觉打的吧?”
  李战含蓄地点头了头,“现在基本上是靠感觉。”
  “这就叫人机合一。”秦明不吝赞美之词。
  老陈头摆摆手,“老秦你就不要夸他了,再夸该上天了。”
  不夸也上天,还经常上天,李战心里道。
  “先谈谈水平轰炸,机组之间的配合,先谈谈你们的感受。”老陈头示意大家落座展开讨论。
  李战和张雪阳分别进行了发言,他们现在做可以说制定了歼-15舰载战斗机对面攻击的初步标准了,意义十分重大。
第551章
战技水平触碰到了天花板
  全国人民的电视机被南方各地大雨大水的新闻刷屏的时候,飞鲨部队进入了一个高强度的训练阶段。渤海北岸的沃土海军飞训基地所在的地区转暖回春,气温升高了,万物复苏,对糊涂岛的人们来说春天姗姗迟来。
  暗舱飞行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后续进入的新学员在经过了先期的吐槽后发现暗舱飞行对阻拦着舰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当第一批新学员从暗舱飞行转入下一阶段的实机阻拦着舰训练后,总体成绩比以往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七!
  这个数据让老陈头和教员队大为惊讶,尤其是新学员第一次实机阻拦着舰训练中的第二道阻拦索比例大大提高,这让大家意识到在暗舱飞行训练基础上搞出来的针对性暗舱起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
  李战和张雪阳、唐磊磊、曹复飞这个先行小组受到了表扬,年中总结奖励肯定是少不了的了。进入了五月份之后,半年总结也就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小到班排长大到老陈头这些部队长,都开始为总结作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功受奖这一块。
  在又一次领导会议中,大家讨论了其他军务之后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一个也许建军以来都极少罕见的事实——对一位已经有了八个一等功的年轻干部,在他再一次作出突出贡献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表彰奖励。
  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规章制度来,符合哪一个级别的奖励就应当按照规定给予;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应当考虑到该干部的实际情况,作出贴合实际的决定,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应该压下来;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是在奖励时间可以往后拖一拖,这样既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也做到了照章办事的要求。
  持三种意见的部队领导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谁也都不敢拍胸脯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因为面对的是一位已经荣立八次一等功的年轻干部而不是其他人,在这种年轻干部身上,你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他的其他荣誉,比如“西部勇士”、比如“爱军精武标兵”,光是一等功就有够你数的。
  不得已,老陈头再一次和部队长莫仁安海军大校坐到一起,讨论那位有八个一等功的年轻干部的奖励问题!
  莫仁安没什么名气,但是此人是我军第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曾在法国、英国进修,后来又去了俄罗斯,可以说能接触到舰载战斗机使用经验的地方都跑遍了。他的技术也许不是最高超的,但是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他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所以,飞鲨部队的部队长就落他头上了。
  前几天他才从法国回来,在那边参加了一个军事交流。
  他比老陈头年轻几岁,所以在老陈头面前从来不摆部队长的架子,况且老陈头现在是总教员,以后是飞鲨部队政委,级别什么的大家都是一样的。
  莫仁安是五大三粗模样,个子不高但非常结实,那张脸非常的粗糙,有点紫外线过度的样子。看着比实际岁数要大很多,他早停飞了。
  抽着烟,莫仁安的眉头都拧到一块儿了,道,“这个李战还真的是难安排啊,岁数不大级别不高,但是这个功劳堆成山了。”
  老陈头无奈地说道,“关键是这小子的运气出奇的好,经常遇到险情,还都是一等特等险情。按照标准,他能把飞机开回来就得给一等功。这不,刚到飞鲨第一次暗舱飞行就遇上了特等险情。”
  莫仁安斟酌着老陈头的话,思来想去总觉得“运气好”这个结论不太对劲,可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不给嘛说不过去,不能因为他立功多了就区别对待。”莫仁安无奈地说道,“要是二等功三等功还好处理一些,这个一等功实在是让人纠结啊。”
  老陈头的手指头无意识地敲着扶手,“他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就是空军人才库成员了,享受军队特殊津贴,不说偏向,公平公正地对待他总是要的。”
  敲了敲烟灰,莫仁安说,“陈总你的意见是倾向于正常上报请功?”
  一等功必须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正师级的飞鲨部队只有二等功以下包括二等功的批准权。
  老陈头缓缓点头,“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能因为他立功多就区别对待,你也是同样的观点。我看啊,你我也不用再讨论了,正常上报吧,上级领导机关比我们有智慧,首长们会有好办法的。”
  “好,那就正常上报请功。”
  又抽了口烟,莫仁安说,“我看了一下部队现在的训练情况,整体态势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小部分人成绩非常好,但是另一部分人的成绩非常差,这中间有明显的断层。上级要求我们九月之前完成陆基训练,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做不到了。”
  这是摆在两位部队长面前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上级要求部队在九月份之前完成陆基训练,标准就是全员达到阻拦着舰降落能力,也就是说都要具备上舰能力。
  什么样的水平才能达到上舰要求?飞鲨部队里要对这项关系到飞行员能否上舰的要求标准是:连续10个飞行日100个起落中要有95次以上勾住第二道阻拦索,而且另外5次必须是勾住第三道阻拦索。
  也就是说连续的100个起落中,你只要有一次勾住第一道或者第四道阻拦索,你的成绩就是不合格,后面的不需要再进行了,打回去接着再练!
  就是这么严格!
  虽然还没有开始考核,但是在莫仁安这种超级老海鸟的眼里,哪个飞行员什么水准他一清二楚,除了李战为首的少数几位飞行员外,其他人距离标准要求还有不短的距离。而在莫仁安看来,李战、张雪阳、曹复飞、唐磊磊这些尖子学员,他们的能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标准要求,这一点从过去两周的实机阻拦着舰训练就就能看出来,以上四名学员勾住第二道阻拦索的百分比是100%。也就是说标准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出他们的技术水准了。
  莫仁安非常清楚,飞行员一旦形成了意识记忆和肌肉记忆,之前显得难于登天的阻拦着舰降落就变得家常菜那样寻常了,也就是所谓的悟透了。
  这几位非常厉害,而大部分人的水平还处于中下阶层,这就是莫仁安所说的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
  接下来的三个月哪怕不吃不喝猛搞训练,也很难达到上级“全员上舰标准”的要求了,对此莫仁安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老陈头说,“上级在制定任务的时候过于理想化了,实际上过去我们谁也不知道舰上起降是怎么回事,都在摸索着训练。九月之前全员上舰不现实,培养出一批技术水平高的尖子是没问题的。”
  “没错,我正要和你就这个事情讨论以下。”莫仁安磕了磕烟灰,说,“全员上舰在九月之前是不可能的了,与其把多余的精力放在这方面,不如集中培养一部分技术水平高的尖子,让他们再进一步,作为种子教员来进行深度培养。”
  老陈头提醒道,“但是部队的训练不能放松,不管最后能不能全员上舰,只要规定的时间没到就要咬牙坚持下去。”
  “同意,你还是抓部队正常训练,我给那几个尖子加加餐。”莫仁安说,“现在的训练对提高他们的技战水平已经没有很明显的效果了。”
  老陈头说,“你打算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