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50

  李战笑着附和娘亲的话,“妈说得没错,你没做过生意,搞工厂是不是冒险了一些。房地产现在还可以,蓝天花园盖完再买块地接着盖就行了。把住质量控制住资金风险基本没问题,地产开发相对简单。”
  真不简单,但是到了李建国这里是真简单。知名军属啊,国家政策本身就有倾斜的,而且蓝天花园简直是房产良心,不但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售价还是城中心最低的,这还不算完,军属直接打九折,空军军属直接八折,甚至还送了两套给当地的两位烈属。
  可以说李建国根本就不会做生意,就算要照顾现役军人也不能这么干,可是他就这么干了,归根结底老李同志的思维还是老国营那一套。他一看利润高得吓人好几天没睡着,想尽办法都要摊薄,最后到口袋的利润比例远比其他地产公司的少,就算是这样也都还坐立不安。如果不是所谓的董事局那几位退休干部职工、老农民组成的董事们极力反对,李建国估计还要分一些出去。
  于是开盘当天蓝天花园直接就把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砸了个稀巴烂,三天之内卖掉了九成……
  蓝天花园有市第一小学的学位啊!
  这就更显的李建国不会做生意了,他根本就没想到一些人是抱着投资、炒房的目的来的,你现在卖便宜了不等于房子的价值也便宜了,蓝天花园的均价早晚是要上来的,这是市场规律。
  果不其然不到一个月二手房市场就出现蓝天花园的二手房了,直接涨了一倍。
  剩下那两栋留给两个儿子收租的李建国就怎么都不卖了,他归根结底还是把俩儿子放在第一位,以及未来的孙子。这么一来那两栋只用于出租的租金飙升,让李建国的高血压都差不多犯了。
  几个大地产公司打算找李建国麻烦,你这么干破坏市场了啊,把盘子都砸烂了大家吃什么,就准备给李建国那所谓的地产开发公司点颜色看看。第一招当然是从银行贷款入手,结果一看,嚯,人家有好几千万躺在账户里安静得不行,银行贷款也早都归还完毕。再一看工程款,地款,全部干干净净的绝无拖欠。
  然后就想搞点其他的擦边动作,造个谣啊什么的,可是一打听就都熄火了,住了不少当地现役军人的家属,市府颁发的“军地共建模范小区”的牌子就在小区大门口挂着。钱可以慢慢赚,前提是得有机会。
  最重要的是人家李建国这老头不简单,逢年过节市领导亲自到家里慰问,八一啊春节啊还要请过去和市领导、驻军领导们一块庆祝一块团拜的,相对很多人来说可以说是经常和市领导见面的。单单这一点就让许多人投鼠忌器了你还敢搞事。
  给部队添堵要收拾你就真的只是一张A4纸的事,而且部队甚至根本就不管,地方政府就给你收拾干净了。南港是驻军大市,市府对军地关系非常的重视。
  加上自去年海军开始在亚丁湾护航,部队的威望如日中天,老百姓爱军拥军的的热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想象的是,你只要搞事,网民们就能把你扒干剥净。那个地产公司不是一堆见不得人的事。
  李建国把这些事情说了之后李战就很严肃了,他在部队工作家里有些什么事都不会告诉他免得影响他工作。对李建国来说儿子永远是第一位,根本不需要选择,所以这些事情李建国和几位所谓的董事就处理了。
  其实根本不算处理,李建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即就沉默不语了好几天。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弃继续盖房子的计划,转而做实业。他原本就觉得搞房地产来钱太快太多心里不踏实,这一下更不用犹豫了。
  他想的比较简单,建国饭店上了轨道后月均盈利超过十万元,光是这一笔钱就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了,就算把蓝天花园赚的钱都亏掉,那也是有稳当后路的,况且那还要两栋在出租的十一层楼房。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老李同志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生意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都还是老国营工人的方式。
  李战基本上不费什么劲完全搞清楚了老爹的想法,对此他是举双手赞成的,他倒不是有行业歧视,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些事情当成大事。老爷子不就是要做事业嘛,当了大半辈子工人这眼看着要到退休的年龄了做生意做出了味道来人的精神都好了很多,那还有犹豫什么,干就是了。
  他说,“爸,你想开工厂开就是了。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就把好方向管好钱就行,亏了也不用心疼。做实业就算是亏了那也是在做贡献。”
  邱国豪看李战风轻云淡的样子忍不住了,说,“阿战,爸准备投资一千万。”
  “噗!”
  正在喝茶的李战直接把茶水喷了出来。
  赶紧的收拾,问,“爸,你哪来这么多钱?”
  一千万能买好几个航发了,李战对此还是有很清晰概念的。
  李建国说,“蓝天花园卖光了,按计划剩两栋,你一栋李响一栋,赚了有三千多万。”
  李战这下有些怕了,“三千多万?怎么会有这么多?”
  “这个真不多。”邱国豪解释道,“这也就是咱们爸,换个地产公司净利润起码上亿。”
  李战感慨着说,“房地产这么来钱!”
  他同时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成富二代了!
  “是啊,所以我总觉得不踏实。盖个房子卖个房子利润这么高很不正常,你爸我虽然刚入行做生意但是不代表我什么都不懂。你看看老百姓一年才赚几个钱,这房价一个月一个价两三年涨了一倍,这么下去谁买得起房子。赚这个钱我心里不踏实。”李建国沉声说。
  邱国豪说,“爸,现在哪都一样,你看各地政府都在大量的卖地,大力支持房地产行业。咱们运气好接着蓝天花园入了行有了个不错的积累,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这个时候放弃太可惜了。”
  显然这个话题没少讨论,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李建国的想法没有几个人支持,和李战谈这些显然是想得到大儿子的支持。如果李战支持他,那谁也没话说了。
  “谁愿意赚谁去赚,我是不会再做房地产了。”李建国的态度很坚决。
  李战笑了,一千万一百万在他眼里没多大区别,他只是被老爹的大手笔吓到了,老爹从来都是一个谨慎到胆小的人,所以他非常的诧异。其实在许多人看来李建国在房地产做得有声有色的时候选择转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胆小!
  “爸,我支持你。实业救国,经济的基础归根结底还是实业。你有想法了吗,打算做什么?”李战问道。
  一听这话李建国顿时松了口气,他就怕李战不答应。
  一旁的邱国豪神情古怪地说,“爸想搞农业技术开发,就是做农业。”
  李建国解释道,“我调入机械厂之前是畜牧局的事业编,那个时候你们几个还小,后来单位编制精简才调去的机械厂。你刚上小学的时候我读了个大学,专业就是农业,这方面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
  “你别逗了,你那个工农兵大学生做不的数。”叶慧华远远的戳破了李建国的“谎言”。
  李建国大声反驳:“那也是大学生!”
  李战忍不住笑,“是的,也算大学生的,我们部队还要好些领导是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爸,你把具体想法给我说说,我给你参谋参谋。”
  李建国就慢慢的说开了。
第538章
传承
  深夜,李战和应婉君搞完夜航实战训练后都没了睡意,于是就起来到了卧室阳台那里坐着说话。阳台超大,放着两把休闲藤椅和一个简易茶几。应婉君穿着毛茸茸的睡衣,李战就是体能训练服当睡衣穿。
  清明节前的南港夜里微凉,体表感觉十分的舒服,等过了清明节就会进入长达六个月的炎热季节。
  应婉君低声说,“你妈催我生孩子。”
  “哦?”李战喝了口茶,问,“你是什么想法?”
  除了第一次其余时间李战都是戴了炮管套的,应婉君毕竟还是学生,挺着个大肚子上学那画面真的很那什么。
  “我想等参加工作了再考虑。”应婉君说。
  她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如果不是学业在身,她也愿意早些生孩子。甭管学历多高,终究是南港姑娘,这方面的思想一点也不会因学历变化什么的产生很大变化的。
  李战说,“你就这么说,他们会理解的。”
  应婉君似乎有话要说,李战没注意到,继续说道,“我有个事和你商量。”
  “叔叔开工厂的事?我觉得挺好的,农业之所以第一产业是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农业没有什么夕阳产业这一说法,每年的国家的一号文件说的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情,农业现代化是国家一直在做而且还没做得很好的一个方面。”应婉君说。
  李战笑着摇头,“这个事一会儿再讨论。我正式调到了海航了,不是海南航空,是海军航空兵。这段时间忙到头晕脑胀而且新单位纪律要求比较高,所以没和你联系。”
  “我知道,你不用担心,总而言之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家里的事情我处理。”虽然还没登记,但应婉君早把自己当成李家长媳看待了。
  李战说,“新单位打算八一组织集体婚礼,部队你也知道,做事都讲究个集体,一来是因为我们当兵的时间不能由自己安排,而来也是个集体荣誉感的问题。我想要不我们干脆八一登记,参加部队的集体婚礼。”
  应婉君呆了。
  她想说而没说的就是这个事,她一个女孩子总不能主动去向李战说结婚的事,但是李战没有忘记,他心里是惦记着这个事的。
  都住进李家了没名没份的搁谁谁都不好受不是。
  应婉君想得比较多,毕竟李战都职业特殊,一年半载见不着人是常态,要是这中间有点意外情况发生,她没登记就住进李家这个事情将会成为一生当中最羞耻的事情!
  “你,你,你这算求婚吗?”应婉君的眼泪都出来了,低声问。
  李战神经大条得很,说,“不是啊,集体婚礼有求婚环节的。对了,我也参与组织,你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模式,现在就讨论讨论,一定要给你一个难忘的婚礼,一生就这一次嘛!”
  应婉君抱着膝盖哭了。
  李战久久不语,叹了口气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应婉君同志,你受苦了……”
  好一阵子应婉君才从情绪里出来,心里面最大的担忧没有了,心情顿时好了起来,笑容更好看了。
  说起老爹开工厂的事情,应婉君说道,“其实就是养牛养猪的农业公司,叔叔……”
  “改口吧,也让老爹老妈高兴高兴,明天和你回娘家,正式把这事定下来。”李战说。
  应婉君难为情地笑了,“嗯,爸,爸他的意思就是搞养殖,看着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了解过,规模养殖不简单,爸打算从育苗开始做成一条产业链。别看一千万很多,真要做起来这点钱就是杯水车薪。”
  “我刚刚也想过了,让他老人家折腾吧,你有空就帮着参谋参谋,总而言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亏了就亏了。按部就班的当了大半辈子的工人临到头了却下岗了,好不容易有实业第二春,就让他老人家好好的过把瘾。”李战说。
  应婉君也差不多是这样一个心态,实在不是不知道钱难得,而是本来就是对金钱没有很强烈欲望的人。一些像应婉君这样穷苦出身的人出了社会除了赚钱就是赚钱,因为穷怕了,想过好日子所以努力拼搏,这才是常态。
  如果没有李战,应婉君也许也会如此。到了西交大后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本身对知识就有浓厚兴趣的应婉君在不需要为一日三餐担忧的情况下,理所当然的把成为研究型技术人员当成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哦对了,你那个银行卡每个月的钱多了很多,升职加薪了?”应婉君想起李战给他的那张建行卡每个月打入的钱增加了不少,便问道。
  李战也纳闷,反问,“没有啊,还是少校正营,而且没了岗位补贴。多了很多吗?”
  应婉君说,“是,每个月多了两千多块,是定额的,肯定不是拉杆费。”
  李战奇怪地说,“不应该啊,你那张卡就是拉杆费卡,除了拉杆费还会是什么。”
  “你自己不知道啊。”应婉君说。
  李战摇头,“从来没关注过,工资卡我都好久没动了。”
  家庭事业上去之后李战就再没有往家里寄钱了,说句难听的他那点工资补贴都不够付银行贷款利息。刘贵松家也都安排好了,没有什么需要用大钱的地方。一年给空炮艇部队牺牲的战友们家里寄一次钱。然后结果就是李战不再关注工资补贴这些了,工资卡放哪估计都忘了。拉杆费的那张建行卡倒是一直在应婉君身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