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550

  随即他调整了绑在左大腿上的航图,拔出铅笔再一次确认了训练航线后放好笔,向机械师点了点头。
  机械师迅速撤离,登机梯撤离,李战紧了紧手上的白色劳保手套,关闭座舱盖,习惯性地向右看,抬起右手敬礼,信号员微微愣了一下,抬起绿色信号旗发出了可以滑出的指令。
  滑出前敬礼是空军部队的习惯,在飞鲨这里,飞行员向地勤敬礼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代表着飞行员做好了起飞准备了,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地勤完成全部起飞前准备后向起飞控制员发出信号,这个时候还不能起飞,而是必须要等到飞行员发出“准备好起飞”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飞行员向地勤敬礼。
  588号歼-15滑出,排在起飞队列的最后。他和其余三架暗藏着舰试验组的战机全部在起飞队列的最后,以便于留住最多的滞空时间。除了他们这四架战机,另外还有四架歼-15(厂家最近交付的一架正式执行训练任务)。八架战机全部出动跨昼夜,同样是要报海司批准总部备案的大行动。
  实际准备工作几天前就已经着手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的。
  随着塔台一声令下,战机一架接着一架地起飞,呼啸着冲上冬天黄昏下的天空,夕阳给战鹰和飞行员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以至于塔台下令所有飞机顺时针向东南方向转向,避开依旧刺眼的夕阳。
  李战压轴起飞,满油状态下一个干脆利落的加力垂直爬升直刺云霄,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升到四千米海高。作为他的僚机,唐磊磊却是先跟着大部队向东南飞展开常规的飞行,进入了经济专属区上空之后,他按照指令上升高度到四千五百米,在李战的前方进行警戒巡逻飞行。
  耳麦里“滴”的一声响,石陌影说话:“给训练小组注意,你们已经进入第一防空识别区,重复,你们已经进入第一防空识别区!警戒驱逐训练开始,各小组展开训练!”
  “第一小组收到!”
  “第二小组收到!”
  “第三小组收到!”
  ……
  几个训练小组确认了指令后解散大编队分开训练。
  防空识别区是我军设立有别于民航飞行情报区的基于国防防空需要单方面划定的空域,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多的防空预警时间,为及早发现、识别和拦截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其具体操作是通常由军方查证识别空域内的飞行器,而任何飞经该空域的飞行器都必须配合军方的查证识别。
  否则常态化警戒训练的战机不是吃素的。
  飞鲨跨昼夜分队起飞后向南飞行三十分钟就进入了第一防空识别区,所以这里是他们搞警戒驱逐训练最好的空域。
  李战按照计划在第一防空识别区外围的北侧空域进行常规飞行,主要是根据要求做一些常规机动,以此来重新熟悉战机和让战机重新熟悉情况。满油的情况下实际上李战做不了多少机动动作,翻个滚都提心吊胆的更别说做大过载机动了。他准备搞个负引力俯冲结果发现机身颤抖得很厉害,因此放弃了。
  歼-15和歼-11系列战机一样,一般情况下只使用机身里的油箱,这已经可以赋予战机七八百公里的作战半径了。为了获得最大一千五百公里的作战半径,歼-15必须要满油。而满油同时意味着不能满挂载,然而几架歼-15的机载雷达系统还没有火控功能,所以即使带了空空导弹也打不了,还不如航炮来得实在。
  实际上大家都不愿意带实弹的,因为知道肯定是打不了的,那么就要带弹返航。哪个都不愿意带弹着陆。扔掉是不可能扔掉的,我军是绝对不会让飞行员把实弹扔掉的,又不能随便打掉,只能带着回去重新入库存起来以后再用这样子。
  所以李战反而比其他人都要轻松了——让你们带空弹,装逼是要付出代价滴!
  各个训练小组杀进了第一防空识别区展开训练之后,该空域顿时就热闹起来了,有关的无关的,在意的不在意的,等等各种雷达都扫到了天上突然出现的几架根本没打算隐匿自己踪迹的战机。
  不过途径该海域的船只早都习惯了,头顶上是海航的重点训练区域,没有看见战斗机那是怪事。
  李战做了几个常规飞行机动之后就奉命在高空巡弋起来,他在国际航线的夹缝中巡弋,耐心地等待着大指的命令。塔台的指挥通讯半径通常是一百五十公里,超过这个距离就要交由地面指挥所来指挥。
  海航战机同样受空军指挥所管制。
  空军老二哥的地位可见一斑。
  显而易见目前的指挥机制是有问题的,在这一方面北库战术情报交互中心和北库空防基地的出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而且方向清晰的尝试。说到这里就又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功劳归于李战了,尤其是最为重要的战术情报交互中心,没有这个情报中心,空防基地对部队实现扁平化指挥就是海市蜃楼。
  老陈头偷了个巧。
  什么叫临时性模拟对抗演练,既然是临时性的那么对方双方就不应该有所准备。但是老陈头明显的是让李战在高空待命,海司的命令一到立马就杀过去搞对抗演练。这就是有所准备了,海司突然抽查的意义就打了一些折扣。
  不过基层有基层的困难,海司就算知道这个事情了也不会追究。
第532章
“涡轮增鸭”的歼-15和一个重大发现
  临时性的对抗演练任务本身就有极强的抽查意味,上级领导机关不能不管不问的直接就下来个命令要干什么要干什么完全不给基层反应时间,就算是打仗也有个备战的时间。
  因此为了更好的应对很有可能出现的临时性对抗演练,李战被要求保持在外围警戒,同时利用单反相机拍着一些训练过程的画面。这意味着他需要不断的在各个训练小组之间进行快速机动,对他们进行拍摄。
  拍摄的照片并不是用于宣传,而是作为后期跨昼夜训练评估会议的一种直观呈现方式,与飞行参数搭配使用可以给学员更加清晰的了解。
  所以李战必须趁着能见度还比较理想的时候迅速完成拍摄任务。
  他在第一防空识别区的北边稍作逗留之后就快速飞向了第一训练小组所在的空域,与他们取得联系之后贴过去准备拍摄照片。这对飞行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操纵战机又要使用相机,而且必须保证自己是在拍摄目标的航路之外,如果不小心闯进去就有发生空中碰撞的可能。
  这件任务落在李战头上的原因就在这里了。
  纵观这一次跨昼夜飞训,并无什么特别的,飞鲨部队以及集训队自成立以来除了搞短距起降训练外,其余训练内容也是有基本保证的。不能因为搞专项集训了就造成战术训练的荒废,不但不能荒废还要根据海上作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进行更加合适的训练。
  而且飞鲨部队和其他岸基海航部队不同,他们的海上作战环境是没有后方的。
  八架战机四个训练小组,唐磊磊跟着张雪阳和曹复飞先搞一阶段的训练,李战则对三个训练小组进行警戒驱逐训练的过程进行拍摄,重点在于编队情况、战机姿态以及与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
  唐磊磊模拟闯入第一防空识别区的不明飞机在四千米的高度稳稳的向西南方向飞行,在210航线上。张雪阳和曹复飞进行查证识别、警告驱逐。是一个标准的训练方式。
  张雪阳和曹复飞左右夹住了唐磊磊驾驶的10号歼-11A,常规的方式推进着。
  李战左右前后都拍摄了不少照片但是总不满意,他呼叫三人:“洞八洞沟幺洞,你们保持住姿态别动,我靠近点换个角度拍几张特写。”
  所有的对话指挥所都能听到,而指挥所呼叫任何飞行员任何人也都能听到。
  大指并不熟悉李战的风格,因此问道,“五八八,请问你要做什么?”
  空军指挥所指挥海航战机毕竟不是同一个军种,所以大指的值班指挥员很客气。
  “大指,我要靠近一些对第三训练小组拍几个特写镜头,具体做法是从他们机头前方约三十米的地方飞过,使用广角镜头从四十五度角的位置对……”
  “明白了,注意保持高度差,完毕。”大指值班指挥员打断李战的长篇大论,提醒了一句。
  李战笑着,是你问我具体做法的。
  高度差是不存在的,飞鲨部队的自由空战训练从一开始就没有高度差限制,可以说是跟北库那边学得很扎实了。警戒驱逐算是自由空战在低烈度武装冲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搞这方面的训练自然是严格遵循无高度差原则了。
  事实上大指根本就没听明白李战要做什么。
  唐磊磊模拟闯入防空识别区的不明飞机居中飞行着,张雪阳和曹复飞一左一右夹着他限制住了他的左右机动空间。三机是在同一个高度上的而且航向一致,按照李战的要求他们保持住了这个姿态。
  那么李战要从他们的前方四十五度角拍摄就要从他们的前面近距离飞过去,这个距离李战打算放在三十米,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人少有半秒钟的误差,四架飞机都会撞在一起。
  不过这对老鸟们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了。
  李战控制住战机调整好机头方向随即油门杆到底,战机就呼啸着冲向那三架战机。他计算好了提前量,当战机从那三架战机前方约三十米飞过的时候,他迅速的举起单反进行了连续拍摄,其中有好几张照片定格住了经典的四十五度角。
  唐磊磊三人只觉588号歼-15在面前一闪而过,距离之近感觉机头的空速管就要戳上去了的样子。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李战掉头回来,从三机编队的上方进入,机头方向和他们保持一致,迅速的开到前面去,然后下降高度。
  他说道,“第三训练小组,任务完成了,你们继续训练,幺洞脱离编队跟我走。”
  说完这句话,李战的左手拍了拍左边的座舱盖,在唐磊磊左翼的张雪阳看到了这个手语——想看不到都不行,白色劳保手套非常的醒目,他迅速向左掰杆,08号歼-11A翻着肚皮左转脱离了。
  李战用右手去拍右边的座舱盖,在唐磊磊右翼的曹复飞向右翻肚皮迅速脱离。
  于是就剩下了李战和唐磊磊,队形是标准的长僚机队形。唐磊磊紧紧盯着李战飞,让自己处于正确的了解位置上。在编队飞行中僚机不管导航,他们只会盯着长机的动作或者接受长机的指令。在飞行表演、空中分列式中有一个飞机叫基准机,是所有编队飞行飞机都要参考的位置基准机,以此来确保编队达到要求。
  空中队列行进与地面队列行进本质上是一致的,基准机就是地面队列里的基准兵,所有的动作以他为基准,尤其是距离。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僚机紧盯着长机飞行,始终保持相对位置不变,那么整个编队就是一个整体,永远不会发生相撞事故。一定程度上僚机要飞好并不容易。随着编队飞机数量的增加难度是翻着滚增长的。
  多年以前八一飞行表演队最让人称道的表演项目之一是大机群编队飞行表演——九机密集编队。后来这个科目取消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难度非常非常之高,危险性非常非常之大。
  李战在北库搞过密集编队低空突防,虽然编队飞机数量不少,但是不用做特技动作所以相对来说难度没有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九机密集编队特技飞行那么高。
  李战和唐磊磊进入了警戒巡航状态,他们沿着030航线向东北方向飞,深入国际空域三百公里之后调整到了180航线,与五百多公里外的海岸线呈平行线,飞行了二十分钟后转入210航线。
  这个时候大指接到了空司下达的临时性对抗演练命令,命令是由海司通过空司进行转达的,所以说大指的值班人员们只能心疼自己的航空兵部队没捞着这一次临时性对抗演练任务。
  李战接到了命令,准备多时的他给唐磊磊下达指令:“幺洞,开加力超音速,五分钟到达战场!”
  “明白!”唐磊磊干脆利落的把油门杆推到底打开了加力,然后他就看到李战的588号歼-15的两个菊花已经张到最大喷射出强大的尾焰狂奔了起来。看上去就像是火箭发射升空助推器脱落后火箭主体突然加快向太空窜!
  唐磊磊吓了一跳心里暗道一哥这么快!
  他连忙的催动战机追上去,很好的保持了一定的高度差,就是飞得比长机要高一些,他担负的角色是掩护,必要的时候他就是主攻手。可是唐磊磊突然发现自己和长机之间的距离在慢慢拉大,他心里一急连忙喊道:“五八八,你速度太快了我追不上!”
  李战已经注意到这个情况了,他惊讶地发现还有百分之七十燃油余量的歼-15的加速性能这么猛!唐磊磊驾驶的10号歼-11A也是满油,但是之前李战做的机动更多、单位时间里飞的航程更长所以唐磊磊的燃油消耗比李战的要多一些。
  战机轻了加速自然更胜一筹。
  问题在于李战敏锐地感觉到不仅仅是重量的问题,他是有丰富歼-11系列战机使用经验的,同等情况下歼-11A绝对没这么优异的加速性能,歼-11B也许都会差一些。
  李战认为是气动布局和发动机的关系,歼-15多了一对前置鸭翼,并且所采用的发动机性能更好。歼-15的短距起飞能力和强大的发动机有很重要的关系,尤其要求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的时间要更短。
  众所周知,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的时间越短加速性能越好。也许在最大飞行速度(包括巡航高度、海平面高度)这项技术指标上歼-15和歼-11差别不大,但是前者的加速性能更好。
  加速性能在空战中是几甘(多么)重要。
  简而言之,歼-15是太行的“涡轮增鸭”款。
  所以唐磊磊才明显的看到李战越来越快而他即便是加力状态下最大油门也出现了越追越远的情况,当然这是在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两机如果都达到了最大速度,理论上是不会越追越远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