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550

  “什么办法?”唐国正问。
  李战说,“在起降航线上做文章。民航班机的不好动,但是可以改变我们战机的起降航线。”
  “怎么改?”唐国正迅速想了一遍后发现根本没办法调整,皱眉问。
  李战说,“旅游机场的一边正好压在中南场站的跑道上空,我们的战机起飞拉起后就要侵入他们的一边空域,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对吧。那么他们可以往南移动五公里,一般来说安全距离是十公里,另外五公里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补上了。但是可以通过推迟起飞拉高的时机和起飞后紧急转向来避开旅游机场的一边位置。”
  中南场站和旅游机场的跑道方向大致呈“T”型,中南场站的是南北走向,而旅游机场的是东西走向。尽管两个机场相距不远,但是所在的具体位置上每年的常风向恰好相反,因此形成了这种截然不同的跑道走向。这种情况大概只能在山区里看到。
  也就是说,中南场站的战机起飞必须要碾过旅游机场的一边。根据起降同向的原则来看,在中南场站降落不会影响到旅游机场的航班正常起降活动,但是万一战机需要复飞呢?
  李战备降的时候上级紧急叫停了旅游机场的起降活动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另一个考虑则是如果备降中南场站不成功,战机可以顺着往前飞迫降在旅游机场。
  唐国正回忆着中南场站外场的地形和旅游机场的距离等情况,凝着眉头说,“这样一来战机收起落架的时候就要紧急九十度转向了,向东转是高山,向西转也是高山,很危险。”
  “我研究过周遭的地形,向东向西都没问题,那些山峰可以避开的嘛,就是操作上可能要非常快才行。”李战笑着说,“老团长,你不觉得这反而是很好的天然的训练环境吗?”
  唐国正沉思片刻,摇着头说,“太危险了,东西都是山,而且战机刚刚拉起的当口,距离又这么近,不好办不好办。”
  又沉思了一会儿,唐国正忽然说,“要不你飞看看?飞出具体数据来再进行研究准确一些。”
  李战一喜,却道,“我还没复飞啊。”
  “那个没关系,复飞不复飞就是一句话的事。”唐国正打定了主意,“如果可行这倒是个好办法,没错,是天然的训练环境。前提是操作难度不能太高,我不能只考虑老鸟的训练啊。”
  李战说,“理论上我估计难度不是很大的。不过还得研究一下中南场站外场的风向,没几个架次不行。”
  “飞,你带着张威飞,我向师长汇报派个飞机来。”唐国正果然是行事作风干脆利落的人,还没到中南场站呢直接在车里就打电话汇报了起来。
  张威低声说,“你小子整什么幺蛾子,你欺负参谋长没去过中南场站啊,按照你说的方式起飞你觉得有几个人能做到?跑道尽头事悬崖,崖底好几百米深,左右两侧全是群山峻岭,你起飞就要钻山谷的。”
  “我说老张你这人真没意思啊,做人能不能有点追求?钻山谷怎么了,我在北库天天钻,我们鹰隼大队的飞行员全部能在北库山脉峡谷做四五百公里每小时的超低空钻山谷。”李战反驳道。
  张威一下子无话说,摇着头叹气,“你,海航模拟蓝军部队真的没说错你,你就是疯狗,南海上的疯狗。”
  “我疯起来自己都打。”
  “是啊,光击落自己了。”
  “操你几个意思!”
  “字面意思。”
  “顶你个肺。”
  “扑你个街。”
  唐国正挂了电话回过头来说,“师长同意了,明天转场一架歼十BS过来,你飞几个架子试试,师部会协调旅游机场,我们在他们起降的间隙进行。”
  李战大喜,佯作淡定,一副替二师着想的样子说,“歼十BS啊,太奢侈了吧,要不给个歼八好了,摔了也不心疼。”
  “没二代机了,过两年装备歼十的C型,替换掉使用进口发动机的B型。”唐国正说。
  李战心里顿时不平衡了,“又换飞机啊……”
  “对了,你飞过苏三五,觉得那个飞机怎么样,听到一些风声说我们会买一些,应该是装备我们师。”唐国正随口说道。
  李战心里更不平衡了,什么好飞机都紧着二师三百师,101旅要真正出人头地看样子还需要继续努力的。
  他说,“飞机是好飞机,不过如果按照厂家宣传所说的那些标准来看,是有些名不副实的。有两个方面我认为是有价值的,他们的空战决策辅助系统和发动机,前者我测试过,效果还不错,是新飞行员的好帮手。他们的117S发动机的一些关键技术也是很有价值的。”
  “整体的使用情况呢?”唐国正问。
  李战笑着简要地回答,“比歼十一好开。”
  微微愣了一下,唐国正忽然笑着说,“好像比歼十一好开就够了。”
  想起了什么来了呢?
  当然是想起了四代机。有了四代机其他的都不会是最重要的了。未来的南海巡航难道就非得Su-35吗?不见得,四代机是重型制空战斗机,一样拥有不逊色于苏霍伊系列战机的大航程和滞空时间,甚至会更加的优秀。
  在中国空军的心里面,自从四代机横空出世之后,Su-35的地位从无可取代变成了聊胜于无,归根结底是沦落到了维持编制的作用,作为一种过渡机型来使用。从这个方面看,Su-35并不比歼-11系列、歼-10系列更重要。
第445章
最危险的起飞航路
  大概是和唐国正这位参谋长的性格有关系,接下来的二师的动作十分的迅速。当然,二师之所以得到了南霸天这么一个外号,和这支部队一贯的高效是有很大关系的。
  虽然二师刚刚猎装Su-27的时候闹过很大笑话,但是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那是一支国防力量整体的悲哀。
  中南场站属于卫星场站,距离桂北场站以及驻扎在湘南省某地的某部场站都是差不多的距离。二十多年前某部换防后进来了一支战术运输机部队,所以中南场站就用不上了。战斗机尚且可以见缝插针的起降,运输机就不行了。
  二师迫切要扩大他们的训练范围,这是一支部队扩展后带来的必然的选择。世人都知道二师从来不把自己当国土防空航空兵,他们出门就是出海,对远海情有独钟,他们认为远海才是真正的战场,因此他们和海航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像驻扎在北库地区的101旅这样的部队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张威一连两天都跟着李战爬山涉水实地考察中南场站外场山头周遭的地形地貌,搜集天气数据、摸索地形地貌,晚上回来会同几位参谋埋头绘制起降航图,不断的讨论研究怎么样才能做到避开旅游机场的一边进行能够日常使用的起飞航路。
  第三天飞机到了,一架战术编号为07的歼-10S战斗教练机从粤东场站转场过来,同天抵达的还有一个地勤机务组以及相关的保障设备。中南场站没有保障歼-10战机的能力。
  战机专场地面保障人员和设备先行,那些“奶妈”设备的专场通常是很耗时耗力的工作,已经不符合现时军事形势以及部队未来发展提出的要求。因此空司已经决定对场站进行改革,北库场站就是一个非常有益和有效果的尝试。
  交接完战机后,张威这位要坐在后舱跟随李战进行起降测试的作战参谋部无紧张地对李战说,“我说一哥,咱们能不能一步步的来?经过这两天的勘察,依然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贸贸然地飞我这心里没底啊。”
  李战背着手打量着没有因为加了一个后舱而显得身材不协调的歼-10S,随即背着山风往跑道的南端走去。
  张威急步跟上来的时候,李战说道,“我飞歼十的时间不是很长,你还是担心我能不能很好的操纵飞机吧。”
  “什么意思?不是说你在大红鹰那边搞过歼十的改装了吗,之前我们师补充的那架歼十不就是你从成洛马那边开过来的吗?”张威皱眉。
  李战说,“是改装过没错,但是相对来说我更熟悉歼十一啊。”
  “那怎么办,你早说啊让参谋长给协调歼十一过来,桂北就有,何必大老远从粤东调。”张威这下真紧张了。
  他是属于空勤不合格后转地勤的。意思是说他以前也是招飞进来的,初教机后有的人转去飞运输机有的人转地勤专业,他是属于后者。飞机怎么开他知道,但是三代机怎么开他就完全抓瞎了。因此他坐后舱的话必须要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李战,如何叫他不紧张。
  李战看张威那个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说,“瞧把你吓得,老张啊,我什么人你应该很清楚,这么多大风大雨都过来了,你看看我有蹭破半点皮吗?你害怕个什么劲。”
  “飞机贵啊!”张威说,“二师看着阔气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你这还没几天就干报废了一架,再来一架歼十谁受得了?我怕什么,大不了跳伞。”
  李战说,“我纠正一下,那个飞机只是报废了一台发动机,而且那不是我的锅,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锅。再说了,要不是我果断处置飞机能不能飞回来还不一定呢。”
  “是是是,你立大功了。”张威不接这个话题了。
  这会儿二人已经走到了跑道头,前面就是悬崖,再往前是峡谷,两侧是高低不一的群山,再往前就是旅游机场的一边位置,底下恰好是数百米海拔的丘陵。
  进入冬季后刮的是西北风,但是战机必须由北向南顺风起来。因为中南场站刮东南风的时间最长,战机是要经常向南起飞的,所以要做这个起飞方向的测试。
  二师不能等到春夏季节再决定中南场站的去留。
  张威指着前面仅有五百米宽的峡谷说,“飞机起飞不拉高的话就要一头扎进峡谷里,飞不到三公里就要向东或者向西做九十度的转向,这就是直接钻进山里了。飞五公里迅速拉高爬升避开旅游机场的一边。同志哥啊,你的功底可都还在,前后八公里的航路前后不过一分钟,要完成一百多个操纵动作,什么概念?”
  李战远眺着前面险峻的地势,说,“熟能生巧,尼泊尔不是有个机场跑道只有几百米,出去就是谷底,那山谷比我们这个还要深,起降难度比咱们要大多了,不是照样运行了这么多年。况且他们还是民航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区别还是有的。你看我们的飞机,起飞距离最短的苏两起也要滑跑四五百米。跑道拢共就一千两百米,去头掐尾能用的也就七八百米。这还是标准起降,如果需要大重量起飞呢?”张威提出了自己的异议,无疑他的担忧是非常客观的。
  李战的神情忽然严肃起来,认真的问,“你说航母飞行甲板上的起飞距离是多少?一百多米?我记得瓦良格是一百零五米。歼十五要在这么短的距离上起飞,风险是不是比咱们现在的要大。”
  张威好一阵子没说话,他没有想到李战突然提起航母,微微摇了摇头说,“不一样。歼十五是专业的舰载战斗机,而且起飞甲板有十五度的滑跃角。最重要的是舰载机基本都是轻载起飞的,载重没陆基飞机的大。”
  他顿了顿,指了指前面说,“我知道你的办法是可行的,就是提高了起飞的难度了嘛。不过师里的意思是最好不要危险常态化,日常训练要求在高位流转不一定是好事。”
  李战忽然一笑,道,“那是你们的事了。我的任务是帮你们把起飞的参数包线飞出来,给你们一套操纵方案参考。”
  “你看你总是这么见外,都是自己人嘛。”张威说。
  李战却是说道,“我是101旅的,到这边来是挂职。”
  “老李你不要这样子讲话嘛,二师毕竟是你的老部队嘛。”张威说。
  李战摆摆手说,“不说这个。倒是有个问题我拿不定主意,你说抬轮后是向左转好还是向右转好?现在是冬季,刮的是西北风,向左顺风向右逆风。”
  “当然是向右。”张威说,飞行就是要逆风而行才能获得更多的升力,更何况是一架起落架轮胎刚刚离开跑道面的战斗机,在没有高度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升力至关重要。
  李战说,“可是向西北转向的话那边要穿过一线天,难度非常大。”
  “一线天?不能吧?在那之前应该能拉高到一千五百米了。”张威皱眉说。
  李战取出随身携带着的折叠了好几轮的草绘航图展开,直接蹲下在草地上铺开,手指顺着起飞航路滑动着,道,“我反复计算过,以歼十标准挂载为例,起落架离地后十一秒要转向,也就是大概在收轮的时候,向西北方向转的话通过这道峡谷后大约十一秒就是一线天。但是只能在后面三秒钟里拉高,看,这里是旅游机场的一边位置,在他们要求的安全距离和高度基础上,我们至少要留出十秒钟的余量。换言之,在通过一线天之前大多数飞行员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直飞穿过一线天。”
  一线天是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之间的缝隙,最宽处在底部,中部以上的宽度很平衡,介于六十米和八十米之间。
  勉强容纳一架重型战斗机飞过去,但其中的危险程度连李战都有些望而生畏的。区区二十来米的左右间距,稍稍一阵强烈一些的侧风就会让战机撞山上去,更何况一线天那里本身就是一个风口。
  张威相信李战的判断,问,“向左呢?向东南转,顺风会有多大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