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550

  “老团长你……”
第436章
土豪作风
  “渡海登岛作战历来是我军沿海部队的主要战训样式,海陆空三军没有例外。两年前陆军沿海部队尤其是东南沿海部队已经开始了战训改革,他们的战训原则从临战式转向了常态化。渡海登岛作战也从狭义向广义进行了转变。战术思维的转变带来的是战训方式的改变。”
  李战双手摁着讲台,自信地笑了笑,“简单地说,是单一作战向多样化作战进行了转变。比如我们空军航空兵部队,以前是近海空防,现在则要求向远海延伸。”
  这才是他的真正面目。
  他说道,“从国土防空到攻防兼备进行转变,我们的工作才开始,因此许多内容是需要摸索的,一边摸索一边转变。低空突防不是新科目,但是对我们大部分部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科目。”
  说到这里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对岛屿突击作战的战术理论。
  这样的字眼让人莫名兴奋,很容易的联想起驻守在某个岛屿上的老对手。
  “本来想拿一江山岛战役来讲一讲,但是这个战役已经讲了很多年,学校在讲部队也在讲平时开个战术讨论会也在讲,我本人也没有很好的新观点,因此不打算讲这个战役了。”
  李战这句话让大家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如果讲一江山岛战役那真的是老生常谈了,这个战役都被研究几万遍了,形成的结论早已经成熟并且用到了部队的作战训练体系当中去。
  “低空突防攻击的难点在于突防,这里所说的突防不是低空飞行,不是飞行动作而是战术动作。其中性质的差别相信大家是心里有数的,我不再过多强调。下面我主要讲的是低空突防攻击在实战中的难点和战术原则……”
  ……
  “具体到对岛屿的进攻,空中部队通常负责的是精确打击和火力支持,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在复杂敌情环境下通过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高威胁空域,甚至包括在无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进行强硬的突防。目前为止最行之有效的是超低空高速掠海突防。战机在离海平面极低的高度进行高速飞行,进入攻击范围之后拉起攻击,拉起攻击这个环节是最危险的,怎么样处理好咱们接下来会详细进行分析。”
  ……
  “对海上目标进行突防攻击则更为复杂。海上目标一般指的是敌军舰队。舰队是运动的,而且有极强的甚至不逊色于岛屿的空防能力。他们的空防半径能够达到五百公里,这意味着我们通常需要利用防区外弹药进行突防攻击,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是要突破他们三层的防空圈对大型水面舰艇进行目视范围的轰炸。我在北库做过几次实战测试,我战机编队突破三层防空圈对敌大型水面舰艇进行目视范围轰炸的成功率大约是百分之十七。也就是说一百架战机只有十七架战机能够成功……”
  ……
  参加培训的十二名飞行员是兴奋而自豪的,同时也是有一些骄傲的。整个团择优选出了他们这些人参加这样的培训本身就是高度的肯定是个人的荣誉。比如地方上一些所谓的作家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一会儿鲁院一会儿民干院看上去屌的不行实际上毛都学不到一点就混个还不知道有无用处的资历,实在是可笑得很。但不可否认那是上级组织对其个人能力的肯定。
  然而李战三天的理论教育课下去,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飞行员的好心情全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重和自我反省——原来自己的差距这么大。到了第五天理论教育课结束,十二名尖子飞行员一个比一个低调,那一声“李教员”叫得是真正的心甘情愿了。
  这个时候李战的第二个目标就完成了——让你们这帮下巴朝天的尖子生知道什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继而他们的好胜之心就自然而然的被激了起来,后面的教学执行起来就更加的顺畅了。
  到了这个时候唐国正才恍然大悟,李战的理论教学是一环扣一环的,不到最后无法窥其全貌。而当你看到了最后才会完全的理解他的全部用意。
  李战的政工能力是超乎人们想象的。
  到了十一月下半个月,为期十五天的实战教学开始了。第一天李战就受了一点点打击。
  这一天一大早唐国正就亲自过去把李战接上来到了外场,下车后唐国正指着那一整排崭新的歼-11B对李战说,“飞机准备好了,这些都是培训用的,你想怎么样组织教学都没问题,三架单座三架双座,不够你再说。”
  李战就被打击到了。
  土豪就是土豪啊,搞个教学培训上来就是六个飞机。一般有一架歼-11B就满足需要了,就李战一个教员你飞机再多也没有用。但是土豪性格的二师显然不是这么来考虑问题的。学员都是老鸟了不需要教员带飞很长时间,把要点带了之后齐齐上阵或者一拖三地同时开搞。
  六架飞机什么概念,一个加强的飞行中队了,部队本身就缺飞机,飞机是不够用的,所以才会出现原装的Su-27战机在十几年间被反复操纵提前报废的现象。
  五团为了这个培训班出手就是六架歼-11B,全都是新鲜出炉的批次,和101旅得到的那一批完全一致,航电系统也融入了战术情报交互系统,虽然暂时发挥不了作用。
  后续生产的飞机全部用上了有战术情报交互系统的航电系统,说明上面对未来的作战样式是有了明确的考虑的。
  李战看不惯唐国正这种阔佬作态,吃了柠檬一样说道,“飞机多没有用的,关键还是学员努力肯学。”
  “飞机多进度快。我看了你的方案,完全可以同时推进的嘛。”唐国正挥了挥手说,“我知道你赶着回北库参加大比武,完了之后你要参加飞鲨集训,我不想办法加快进度怎么办?”
  李战呵呵笑了笑,说,“老团长,咱们现在就这么点家当,还是要尽量的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的。”
  “对五团来说眼下的低空突防训练是头等大事,再说了,这对我们二师来说不算什么。”唐国正笑着说道。
  李战发现不能和土豪好好聊天。
  残酷的事实是,101旅对李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会过日子”的性格。73师升格为空防基地,101团升格为101旅,装备加速更新,经费更加充足,可是这支部队数十年以来养成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等我有钱了我要买两把新锄头换着用。”、“等我有钱了我天天吃白米饭。”大概是这么一种心理。
  因此当李战看到二师这么大手笔的支持培训班的时候会感到诧异,而对二师来说这些是很寻常的动作。君不见陆军某王牌重装机械师出动一个实弹射击训练就能打掉人家一个摩步旅一年的训练用弹药量。都是人民军队,但一些部队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
  穷啊!
  “那今天的训练计划要微调一下,可以吗?”李战很快的抛开了其他杂念,认真地问唐国正。
  唐国正问,“你说,怎么样调整?”
  李战说,“都上机跟着我飞,飞几遍就大概有个体会了。”
  原本计划是单机出动的,李战开双座机带一名学员。那是因为李战习惯性地以为只有一架双座机进行教学,而唐国正这边习惯性以为李战是知道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美丽的情况。
  唐国正看向张威,张威说,“今天没其他训练任务,不过大红鹰师这几天借用我们的七号空域搞训练,大机群出动的话我们的纵深不够。”
  “请师部联系一下湖羊师,看能不能协调十三号空域用一天。”唐国正果断地说道。
  “是!”张威跳上通勤车立马去了。
  每支部队都有划定的训练空域,未经批准和协调是不能擅入的。空军区域管制中心的存在就是维护部队飞行的有序,同时民航班机的飞行也要看空军区域管制中心的脸色,不让你飞你就绝对不能越雷池一步。
  部队有很多预案,比如战时军管预案。军队系统和地方系统基本上是对应的,地方有卫生系统部队也有自成体系的卫生系统,地方有公检法军队系统里也有公检法。再具体一些,比如空军气象部门,在战时是对应全面接管地方气象部门的。再再具体一些,北库气象台的军管预案里就明确规定要接管北库地区的气象部门,是全面的绝对接管。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军队系统是维持国家运转的备份和最后手段。
  协调附近部队请求使用规定外空域的流程很严谨环节很多,不过执行起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不到半个小时张威就火速过来报告得到了批准可以使用十三号空域。
  也就是说李战的训练计划被这么一个意外因素给改变了——向西变成了向东,而且十三号空域的地形地貌更加复杂,那里属于中南地区,天气变化莫测而且因为已经进入冬季,南下的冷空气被南岭阻挡反弹形成了强乱流区。
  不是理想的训练区域,但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毕竟有李战坐镇——至少唐国正是这么想的。
第437章
认怂了
  “洞洞拐,检查好可以起飞。”
  戴盟民再一次检查战机的各个系统,回答,“洞洞拐收到。”
  007号歼-11BS重型战斗教练机在起飞线上整装待发,前舱飞行员是学员戴盟民中校,后舱教员是李战少校。
  天气很好。
  唐国正等人在停机坪那边远远往这边看,而在他们的视界里,007号歼-11BS后面还跟着五架,呈双纵队,其中两架歼-11BS、三架歼-11B。李战带最资深的戴盟民中校飞一次,其他人跟着看一遍,然后其余人跟着飞一遍,随即其余人再飞一遍李战跟着看情况,最后再跟着李战飞一遍。两个往返两千多公里耗时四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高强度训练了。训练强度对这些老鸟来说不存在很大问题,这些人全都是有两千飞行小时打底,改装歼-11B也有一年的时间了,对战机比对老婆还熟悉。
  “学会”并不困难,难的是“精通”。若是只为了学会,二师不需要联系到空司那一层协调李战过来当教员。
  戴盟民副团长驾机起飞了,没错,他是五团的副团长……
  后面五架战机以单机起飞的方式接连起飞,紧跟着007号战机升空,在场站上空完成编队之后从六千米的海高往十三号空域飞去。到十三号空域的东段有七百公里的纵深,而且一路上都是典型的中南山区地形,十分的适合搞低空突防训练。跑一趟就是一次训练,一次往返能够得到一次远距离低空突防经验。
  而且这一路的风景如画旅游区遍布。
  进入训练空域后,李战说,“戴副团长,你直接飞,有不对的地方我给你指出来。”
  戴盟民打起十二分精神,道,“明白!”
  这是对他的高度信任了。
  李战是101旅的人,代表的是西部的空中力量,戴盟民不能让兄弟部队给小瞧了,而且之前二师曾输在鹰隼大队的手里,南霸天英名扫地很是憋屈了一段时间,这个场子无论如何也是要找回来的。
  猛地一推杆,戴盟民就是一个小俯冲下降高度,动作干净利索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飞行功底是可见一斑的。大多数飞行员都是稳扎稳打出来的,李战这样的是极少数。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赋加百分之一的汗水。
  李战微微笑着把氧气面罩摘了下来护目镜也往上推了推露出那张让全世界男人绝望跳楼希望来世长帅一些的脸,他深邃的目光在仪表盘和前方路况之间来回观察着,同时居高临下观察着戴盟民的操作动作。理论讲过了,实操搞得怎么样是一目了然的。以李战的经验,他能够非常轻易的发现瑕疵。
  提醒了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后,戴盟民的操作越发的有心得了,飞行的姿态也越来越自信——此时他们是在山谷中穿行。
  北库山脉的山谷是荒芜的,险峻的样子带着冷漠,而中南山区的山谷是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给人春天一般的温暖。从地势看,北库山脉很清高,中南山区的群山高大之中带着南方独有的秀气。
  李战发现戴盟民的操纵很稳健,便说,“戴副团长,速度再拉一下,拉到六百试试看。”
  戴盟民全神贯注地操杆,左右两翼都是群山峻岭,而下面是高低不一的谷底,偶尔会出现个把突出谷底的石头山,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减速通过了。
  此时飞行时速是每小时三百八十多公里,周遭有明显的参照物因此是飞一般的感觉了,可是李战还让加速。
  戴盟民没有提出异议,一边推杆一边说,“明白!李教员,我这个高度是不是可以拉高一些,大致于山脊线一致。”
  李战说,“没把握的话就拉高吧,第一次飞安全第一。”
  “明白。”戴盟民稍稍拉高了一下高度,与山脊线同高。
  他可不会因为李战的一句而热血往脑袋上冲。李战对此也并无意见,一回生二回熟嘛,不能指望一次就飞出一个好的标准来。事实上他要全部看过十二名学员的成绩之后才能定出适合他们的标准来,比照鹰隼大队肯定是不合适的了,那样的巅峰短期内少有部队能企及。
  低空突防的目的是减少被敌人雷达发现的几率,因此精髓是飞行高度越低越好飞行速度越大越好。比如某种掠海高度五米飞行速度三点五马赫的反舰导弹,没有哪种水面舰艇能够通过硬防御成功拦截,因此被视为杀手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