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550

  “你这个同学有能力,可你也有大多数年轻干部的毛病,开个飞机上天了就真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同志哥啊现在不是几十年前了,部队有部队的一摊子地方有地方的一摊子,别说你一个小干部,就算是我也不敢说轻易的就参合地方上的事情,除非有组织授权上级命令。”包冠华语重心长地说,“把飞机开好,就像你经常说的那样,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地位建设强大人民空军狠狠贡献一把力量。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多方兼顾。打个比方说,你父亲起步阶段的房地产生意交给你的话你能照顾得过来吗?对吧?你照样是分身乏术的。专心做好一件事,在我看来做好一件事比同时做完十件事更有意义。你认同不认同我的观点?”
  李战说,“认同,政委您说得很对。”
  他第一次领教到了包政委的思政教育能力,这才是大家,他那小胳膊小腿的也就喊喊口号干巴巴的,距离深入浅出的功力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好,以后做事记得三思而后行,行了,我得休息了,再见。”
  李战还有话没说呢包冠华就把电话挂了。包冠华为什么会突然选择转业这件事情李战还想好好了解了解,结果包冠华显然心知肚明没有给他发问的机会。
  长吁短叹了好一阵子李战才把情绪逐渐调整过来,自己给自己喊了几声加油之后才脱了衣服睡到了应婉君身上。
第404章
战略远程侦察机
  有点小黑眼圈的李战起床之后就接到了张威的电话,后者称于团长要请他到西县场站一聚,说是有事情商量。
  李战当即就明白了,绝对是包政委给二师打电话了,还是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参合到何俊龙的事情里面去。
  老政委用心良苦,李战甚至敢肯定如果他不听指示的话包冠华没准会跑过来当面训斥他。尤其是现在回想起过去一段时间里包冠华的动作,才发现包冠华转业的决心是早就下了的,没准薛向东牺牲后不久他就萌生了退意。在离开部队之前把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好,带最少的遗憾离开,这是包冠华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动作的背后含义。
  李战暂时别了让他有些上瘾的应婉君,跟着张威来到了西县场站,这个对他意义重大的空军场站。
  “师长不在家。”于成林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
  李战说,“哦,我想拜访拜访他呢。”
  “算了吧你。”
  张威忍着笑。
  通勤车载着三人沿着平行公路往远处的大型机停机坪去。
  下车后,于成林指着前方的轰-6笑着说道,“知道你在家待着无聊,特意请你来看个好飞机。”
  李战打量着眼前这架轰-6,还真看出点意思了。这不就是那天在工地上看到的那架轰-6吗,战术编号就是这个战术编号:2238325。
  此时近距离打量发现这不是原来见过的以轰-6平台改装出来的远程海上侦察机。原来的远程海上侦察机有两种是比较常见的,第一是图-154,第二种就是在轰-6丁的基础上加装对海侦察设备。轰-6丁是很老的机型了,被外界称为轰-6D,外形与现在用的K型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机头和机尾,K型是经过重新设计的,气动外形更加的流畅与现代化。
  眼前这架飞机不是极富历史主义风格的轰-6丁或者轰-6H,而是极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轰-6K,可又和普通的K型不同,这架飞机没有任何挂架的情况下整个机身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微微鼓起的包,最明显的是机腹下那个椭圆形的和机身融为一体的罩,明显是对面侦察设备的护罩。轰-6J那一款的下视侦察设备安装在机头下方,一个鼓起的大大的包,像肿瘤一样,特征非常明显。眼前这一架不近距离认真看的话很难发现那些与机身融为一体的侦测设备。
  这是一架在生产之前就有了总体设计方案的专业远程侦察机,也许不仅仅是对海侦察。原来的轰-6丁侦察机是利用现有的飞机进行改装,眼前这架K型明显是生产的时候就是按照设计来的,显得更加的和谐。最重要的变化是航电系统可以从一开始就针对侦察机的特点来进行调整设计。两者显然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侦察机。
  “好飞机。”李战由衷地赞了一句。
  于成林指了指已经架好的登机梯说,“上去看看。”
  “没问题?”李战忽然发现这架飞机恐怕不只是侦察机那么简单,也许有较强的电子作战能力,电子干扰什么的。
  于成林笑着说,“请你来就是干这个事的有什么问题。”
  李战带着疑问跟随于成林沿着登机梯爬进了2238325号轰-6K(电侦?)的座舱里,这一看不打紧,把李战惊得一愣一愣的,怀疑自己误入了强敌的电子侦察机机舱内部了。
  从驾驶舱到机身中部,原本的弹仓机构、投弹机构等等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排整整齐齐的显示器和各类说不出名字的仪器设备,另一侧则是直通式过道,像火车卧铺一般布局。
  再看驾驶舱,不比歼-11B、歼-10B落后多少的现代化飞行座舱,目光所及之处大多是彩色显示屏,与李战印象中轰-6那比歼-7早期型号都要乱糟糟的驾驶舱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啊。
  李战一边参观一边啧啧称奇,道,“好东西啊,有这飞机在手二师的战斗力飙升啊。”
  “想多了不是。”于成林笑着说,“独立侦察团的飞机,借用我们的场站搞搞远航训练这个意思。”
  李战并不觉得意外,这个量级的侦察机通常都是归军区一级以上直属指挥的,具体的战术行动上也不是航空兵师旅部队能安排的。歼-8FR那样的战术侦察机尚且归军区空军直接指挥,更别说这种明显是侧重战略侦察的远程侦察机了,而且还是具备了电子作战能力,更不一般了。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跟着远海转一圈?”于成林笑吟吟的问。
  李战诧异地指着自己的鼻子,“我?跟他们出海?”
  “我,张威,也都在。”于成林笑着解释道,“我们和独立侦察团的人协调了一下,跟着他们出远海见识见识场面,也熟悉熟悉这款飞机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后配合起来心里有底。”
  李战眨着眼睛,“那我也可以跟着去?我编制还在101旅的。”
  “你小子,没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的请你一起出去转转这个意思。”于成林笑着说,“实话告诉你吧,这是独立侦察团的意思。和刘团长聊起来他知道你在西县休假,于是提出来请你一道出去转转,给他们提点建议意见。大家都知道夜鹰部队是你带出来的,你对侦察部队的使用比较有经验。”
  李战明白了,也是奔他的威名来的。当年三河抗洪他使用歼-8FR战术侦察机独立完成包括气象侦察、对地侦察、炸泄洪口等任务,如果把抗洪现场换成战场,许多人会吃惊地发现歼-8FR战术侦察机表现出了远超他们想象的作战能力。而这些的前提是具备成熟的使用方式方法。
  无疑李战是最了解情况的了。
  不用说,于成林能把他请过来并且告知此事,说明独立侦察团的刘团长那边已经把手续都跑下来了,换言之李战不想去也得去。当然,他怎么可能不去呢?
  “要去哪里?”李战问。
  于成林说,“西太。”
  眉头猛跳了几下,李战问,“拉杆费是肯定没了,海补呢?”
  张威笑着插话说道,“老李,海军才有海补,咱们空军没有那个补贴项目。不过有远航补贴的,这个你是知道的。”
  略感失望之余一想到能到西太去转转也就不觉遗憾了,笑着微微点头说,“好,什么时候出发?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明天凌晨二时,到指定空域刚好看日出,我茶叶都准备好了,可以在西太上空喝口茶。”于成林意味深长地说道。
  李战嘿嘿地笑了笑同样意味深长地缓缓点头。
第405章
向西太进发
  十月五日的凌晨有一些清凉,以至于让人们暂时忘记了西县白昼能够高达三十八度的气温所带来的炙热感。
  二时整,编号为2238325的轰-6K战略侦察机在起飞线等候塔台的起飞指令,此前两个小时内地勤机务人员完成了所有一切远航所需的保障,机组人员以及随行人员全部没有带纸尿裤,因为新机型上面部署有两个卫生间。
  人性化设计是让人激动的,要知道卫生间绝对是远航的重要保障设备,比降落伞都要重要,毕竟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轰-6K的舱内增压系统与客机差不多,压力和氧气相当于海拔两千多米,因此不需要着抗荷服代偿背心什么的,也不需要戴氧气面罩,寻常着装戴个飞行墨镜就够了。
  机长是独立侦察团的团长刘长喜上校,副驾驶是团参谋长白必图中校,另外领航员是团领航主任,通讯员是团通讯股股长。这个配置可为豪华至极的了,可见上级对此次远航训练的重视程度。
  可是当李战看到了那四位不苟言笑的技术军官后,他才意识到也只有这么豪华的机组配置才配得上这个技术组了。四名技术军官有两名上校和两名挂文职军衔的副师级技术人员。
  其中一名上校是一位副团级的女干部,三十岁出头的样子,身材模样都很审美。高军衔低级别说明起点很高,极有可能是博士学位入役直接扛中校军衔正营级。也就是说那位三十来岁的女上校八成是军龄只有三四年的新人。
  另一名上校则是有些未老先衰症状的中年女干部,两鬓斑白了,资历章挂着显示是副师级,明显是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资深干部。
  这两位上校都着空军春秋常服。
  那两位文职干部就有些厉害了,一位穿陆军春秋常服挂的总参臂章,另一位则是海军春秋常服挂海军臂章,不太好判断,反正不是一般人物。
  李战感到奇怪的是这个技术组都着常服而不是迷彩服。再一看组成,空军这边的是一老一青两位女军官,另一个陆海组合则都是年纪较大的男军官。给人感觉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么一个技术组。
  一上飞他们就在机舱中段的控制台前各自落座,熟门熟路的操作各自的恶设备,那青年女上校还把外套脱了搭在真皮座椅上,就穿着个天蓝色衬衣开始工作,干净利索的范儿让李战不由的多看了两眼。
  除了这些人外就时候李战、于成林、张威这三位观光客了。
  于成林和张威在机舱中段的作战控制室里给技术组打下手,用加载了长焦镜头的相机透过仅有的几个舱窗拍拍照用纸笔记录一些什么这些。
  李战则被安排在驾驶舱里,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之间靠后的位置临时摆了一张椅子,那就是他的座位,左右两侧是领航员和通讯员的位置。不过此时领航员和通讯员都在作战控制室里充当技术设备操作员了。
  根据李战的观察,这架技术水平很高的战略侦察机的标准载员应该是十二人,驾驶舱四人,负责操作作战控制系统的应该是八个人。轰-6K的空间是不存在问题的,曾经苏联人把图-16改成客机来用,装个几十人一点问题没有。当然,在部署了大量的设备之后还要获得宽裕的空间就比较难了。
  实际上这架轰-6K自称为战略侦察机,可在李战看来其更加接近远程电子侦察巡逻机与大型电子战机的综合体。军费有限的情况下我军通常会在一个项目里做更多方向的研究,许多任务战机也都是常常多种任务兼顾。你还没那个实力把武器装备的用途细分到强敌那个庞大的体系。
  最适合作为远程电子侦察巡逻机的是低空性能好巡航力强搭载重量大的中型运输机。美军有大量的作战辅助飞机是以民用客机平台进行研制的,比如P-3“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和臭名昭著的EP-3“白羊座”电子侦察机就是从一款螺旋桨客机发展而来的,接替P-3“猎户座”的P-8“海神”反潜巡逻机和更是在著名的波音-737喷气式客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
  美国人在选择平台的时候极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当然前提是有选择。
  因此李战大概能过才到上级的想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多的研究,于是就有了这架东北乱炖一般的轰-6K战略侦察机了。
  “两两三八三两五起飞准备好,请求起飞。”刘长喜和白必图完成了起飞前最后一次交叉检查后,刘长喜请示塔台。
  塔台很快下令,“观光客可以起飞。”
  刘长喜推动油门杆,庞大的轰-6K战略侦察机那两台D-30KB-2涡扇发动机发出雄厚有力的声音推动着飞机开始滑跑,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了起飞速度抬轮起飞。
  K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老式的涡喷发动机换成了著名的D-30涡扇发动机,动力更强劲燃油经济性更好。这么说也许更直白一些,K型用的是和伊尔-76一模一样的发动机,只不过后者装载了四台。
  据说这架轰-6K的最大航程达到了一万公里,比其他K型还要远一些。毫无疑问超大航程带来的是超长的滞空时间,而持久的滞空时间是这一类飞机最重要的性能。
  大型飞机低空掠过西县城区向东飞,隆隆的发动机声音覆盖了整个城区却难以撼动人们沉睡的神经。在漆黑的凌晨夜空,在不为人所知的空间里,中国空军的将士们日以继夜地守护着祖国的领空。
  参加此次远航训练任务的八名机务人员以及三位随行人员心情都十分激动,这也许是中国空军第一次飞这么远,而且极有可能会是一个会载入史册的开端。
  但尽管如此,依然少有人能想到未来不久西太空域会成为日常训练空域,更想不到以后进出西太会像是从场站内场到外场那么简单和频繁。
  代号“观光客”的远航训练行动正式开始,迎接李战等人的将会是一片陌生的海域空域,而那里距离我方最近的机场三千多公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