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550

  对他来说,四代机是可望不可及的对象,因此对她的兴趣就越发的浓厚了。从气动外形看,四代机非常的牛逼,但是不是光有个壳子加俩发动机,无人能证实。事实上现在全国人民对四代机的关注是越发的浓厚了,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出现了爬墙党,披露了更多的私密照片,掀起了网民们一浪胜过一浪的高潮。
  事实上包括李战在内的许多现役飞行员都依然没能完全接受的,以至于那是我军舆论战的一部分——弄个吓人的壳子加俩发动机上去飞几圈。冷静下来之后,李战这些专业人士是完全能够看得出四代机启动外形的先进性的,客观地说是比妇科二十二A要优异的,而且机身尺寸看上去比妇科二十二A要大一圈,这说明设计团队是有明晰的设计方向的,倒推出来的就是空军给予了厂家很具体且非常务实的设计指标要求。
  这不是随便搞个壳子出来制造舆论的做法。
  但是至今四代机对军内人士都采取了一种很严格的保密措施,以至于以李战曾服役于空炮艇部队的涉密级别都无法查询相关的情况。
  四代机出现得太突然了,人们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全世界的人们都没有。有些国家,比如饿了死,他们的五代机(等同于我国的四代机)喊了二三十年就只听见声音看到想象图,实机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而我国的四代机在公开露面之前甚至连一个粗糙的概念都没有别说设计想象图了,一些军事爱好者画的图居然还是以米格1.44为原型的。可以想象保密工作做得有多好,可以想象成洛马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们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隐姓埋名埋头苦干付出的艰辛。
  我这么努力不是为了欺负谁,而是证明我小白兔白了又白了牛了又了牛!
  ——兔子语录。
  面对好奇的小白兔之一李战,牛军很牛气地说,“我不能说。”
  绝佳的理由。
  李战立马就打消了刨根问底的念头了。他比大多数人的保密意识都要强这事一定的。
  “那黑头侧卫的航电系统可以说了吧?”李战指了指明显搭载了全新国产机载雷达的歼-11B说。
  牛军说,“这个可以说。”
  于是牛军就把情况向李战详细地介绍了一遍,主要是航电系统,其优点特点及其作战性能和在各种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的发挥,当然也存在缺点的。
  “需要注意的是BS型的电传系统是全权的,B型这一批为了赶进度只有纵向操纵采用了国产的电传系统,横向还是没有变化。”牛军说。
  说白了就是单就操纵系统来说,BS型比B型更好一些,可能技术上面更靠谱一些。
  李战很认真的听很认真的思考,未来一周里,厂家将会集中三个整天的时间对鹰隼大队的飞行员们进行此类培训,主要是介绍歼-11B和歼11A之间的技术差异。
  当然这些也都属于军中的绝密信息。
  太阳逐渐的爬到了头顶,烈日炎炎烤得钢筋混凝土地面都隐约冒着热气。李战和牛军沿着停机坪慢慢往前走,那台霸道4000在身后慢慢跟着。
  “这Shenyang的天气快赶上我们粤省的了。”李战抬头望了望无云的天,湛蓝湛蓝的能见度非常好,“不过这是很好的飞行天气。”
  牛军抹了一把流到了脖子的汗水,说,“就是比较干,南方湿度相对要高一些。幸好部队不是在沿海地区,不然还得做防盐分处理,工序得增加好几道。”
  “对。”李战举目四望,忽然发现远处一个显然很冷清的车间门口停着一架通体黄色的战机,那个颜色是无涂装的未定型号。
  李战皱起眉头来,“那是什么型号?”
  不是歼-15,李战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架战机的座舱更突一些,而且没有小鸭翼,明显是双座型号。难道是歼-11BS?
  牛军摇头说,“不知道,我没去那边看过。”
  “会不会是BS?”李战自言自语。
  牛军说,“去看看啊。”
  二人上车让司机大叔往哪边开,当然,李战对三代机的涉密级别是没问题的,牛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总装正管单位的,是参与给厂家指定技术指标的专业人员。
  下车走近了李战才发现那根本不是歼-11BS——咋一看很像很像,仔细看有两处区别,雷达罩颜色是灰色的,而歼-11BS是黑色,歼-11BS有空速管,但这个战机没有。
  “歼十六啊!”李战猛地想起来了,顿时震惊无比。
  一直只存在传闻中的歼-16是确有其机的,从购入SU-30MKK的那天起,沈霍伊飞机厂就立项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行仿制以及改头换面。沈霍伊厂被人诟病的一点是,那么多年过去了成洛马厂搞出了歼-10这种身材绝佳的三代战机,老大哥沈霍伊厂还在耕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的侧卫系列。
  现在成洛马厂把杀手锏四代机抛了出来,一下子把老大哥沈霍伊厂给单手怼到了墙角上使其双脚离地面三十公分的那种——感动吗?
  不敢动。
第348章
薛大炮要停飞
  “很奇怪吗师兄,这个项目做了很久了,我入役那一年就参与了这个项目的航电设计,今年才准备首飞已经是晚了的。”
  牛军如是说。
  李战诧异道,“不是,刚才我问你这是什么飞机你怎么说不认识?”
  牛军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是技术人员的视力,哪里比得上你飞行员的视力。那么远我就看到个模模糊糊的影子。”
  “哦,你是说歼十六今年要首飞?”李战有些惊喜。
  牛军说,“是的,定下来了,国庆后。”
  李战看着没涂装显得十分难看的歼-16原型机摸着下巴思索着,“北库地区很需要这种能够长时间滞空的战机。双座机比单座机的优势太大了,而且这是专业的战斗轰炸机,不是BS那种后天做了拉皮手术的战斗教练机能比拟的。”
  在北库战训基地也待了有一些时间了,牛军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并且因为李战的关系,她对101旅有先入为主的好感,认为全天下的好装备都应该给101旅,尤其是鹰隼大队。
  “是的,这个项目做得很艰难。师兄你别看它和原装的苏三零外形差不多,其实各个子系统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航电系统和使用的材料,比原装的好太多了。所以遇到了很多困难。”牛军神情凝重地说。
  “是啊,苏联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咱们要在短时间内吃透不容易。更何况要把自己的技术融合进去。”李战感同身受。
  牛军说,“这一次把战术情报交互终端融入歼十一B的航电系统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所幸厂家的技术人员很给力,日以继夜地找出了解决办法完成了工作。”
  李战笑着说,“我怎么听说你是首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你想出来的,师妹,我对你是刮目相看啊,你是巾帼英雄。”
  “咦,你怎么知道的?”牛军意外问。
  李战微微一笑,“你师兄我在这里也是有朋友的。”
  牛军若有所思地说道,“是胡文兵军代表吗?”
  “果然冰雪聪明。”李战说。
  他举步走向光着身子的歼-16原型机,过来个目光警惕的工人,“你好,你有事吗?”
  李战把自己的军官证递过去,“同志,我想了解一下这个飞机的情况。”
  工人很认真的看了证件,还给李战,说,“不行,这个飞机还没公开。”
  “我是空军飞行员。”李战说。
  “也不行,你要申请。”工人说。
  牛军走过来,说,“师兄走吧,我也没权限了的。”
  她原来是项目组里的,现在不在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涉密权限。
  “好,打扰了。”李战说着,恋恋不舍的一步三回头和牛军回到车上返回招待所。
  车上,牛军问,“师兄,苏联的战斗机怎么都是低着头,雷达罩向下倾斜了一定角度。苏两七如此,米格两九也如此,这种气动布局很好?”
  她是搞航电技术的,对气动布局不太了解。
  李战说,“这个和启动布局倒是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苏联的机载雷达傻大粗,塞机头上影响到了飞行员的视野,因此不得不让机头往下低垂几度避开。这是当初设计师的无奈选择,没成想若干年后去成了苏霍伊战机最典型的特征,好像还被评为最美战机。”
  “原来如此啊!”牛军惊讶极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先进的设计,居然是这个原因?”
  李战笑道,“苏两七当初设计的时候做过很多妥协的,不过苏两七绝对是个好平台,以此为基础设计的后续改进机型服役个半个世纪都没有问题。”
  牛军这一代航电专家恰好站在国内电子行业大进步大爆发的潮头上,接触到的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技术,就机载雷达而言,小巧、作战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多功能、多目标锁定跟踪,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的。关键在于分系统的研发设计要迁就总体设计,机体设计团队拿出方案来,你就按照空间位置部署你的航电系统,一般情况下不会为了分系统去改气动外形。
  所以她费解而惊讶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战说,“苏两七的气动外形是很伟大的设计,平心而论,当年的苏联设计师真的是世界顶级大师。可惜受限于及其粗糙的航电技术水平,有了不少美中不足的地方。饿了死的五代机机头就没怎么下垂,说明他们……可能航电技术是从我们国家过去的吧。”
  “中饿军事技术合作一直有的呀,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就更常见了,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牛军说,她眨着眼睛崇拜地看着李战,“师兄,你怎么什么都懂,好厉害。”
  李战说,“我是开战斗机的,不懂战斗机那还行?”
  牛军好奇宝宝似的突然问,“是了师兄,双座机可以不可以一个人开的?”
  李战猛然一愣,嘿,把他给问住了,是啊,双座机可以一个人开吗?
  两人说着话,到了地方李战就扔下牛军不要了,直接找薛向东去。
  薛向东住的是套间,有客厅有卧室,薛向东正在客厅窗户前的办公桌那里看文件。李战诧异地发现旅长居然戴上了眼镜。
  薛向东急忙把眼镜摘下藏起来的一幕恰好被李战看到,他面露愠色训斥道,“你什么情况,内务条令白学了吗?”
  李战连忙立正敬礼打报告,他已经走进来了,说,“旅长,你门开着我以为你在和谁谈话呢,怕突然报告吓到人。”
  “什么事?”薛向东飞快的从短暂的慌乱中恢复如常。
  李战想了想,走过去说,“旅长,你老花了?”
  这是大事。
  老花眼了还怎么开飞机?眼睛老花对飞行员来说意味着飞行生涯宣告结束了。可是在接装动员大会上薛向东信誓旦旦的对官兵们说他将会带头参加改装训练,以此来激励官兵们的训练热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