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50

  以前101团完成紧急拉动到战机升空需要XX分钟,现在只需要XX分钟,效率大大提高,原因就在于战机保障方式的改变。每一个停机坪都有相应的保障终端,所有战机可以同时进行保障,极大地缩短了地面保障的时间。甚至战机一次开车的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所谓战机一次开车成功率是指部队在接到拉动命令后战机发动机第一次开车成功的比例。战机不是汽车,不是钥匙一插一拧就能打着火的。原先战机发动机开车需要地面电源车的辅助,十次开车一两次不能一次成功是常有的事。
  一次开车成功率百分之百说明你这支部队平时的保障工作搞得很扎实。
  要知道战机发动机完成开车短则五六分钟长则十来分钟,一次开车不成功的话,你这架战机就无法第一波次出动,瞬息万变的战场,耽误十来分钟有可能就输掉了一场战斗。
  鹰隼大队拟定的弹种代号是独有的,从一号到三号为空空导弹,一号弹是中远程空弹,二号弹是中程空弹,三号是格斗导弹,四号弹是空地导弹,五号弹是航火。常用的是二号弹三号弹和五号弹,使用频率最低的是一号弹。
  一号弹是最新型的远程空空导弹,整个101旅还没有人打过,年前才配发下来的,据说性能超级厉害。李战申请两枚也是存了有机会就用一用的心思。老陆的模拟蓝军部队肯定会起飞靶机的,而且极有可能是高性能靶机。
  李战想着是否可以开一次101旅历史以来超远程视距外成功击落敌机的先河,尽管那只是靶机。
  不多时,弹药拖车就稳稳当当地拖着架着各种弹药的小拖车过来了。
  李战一看到那些实弹眼睛就发亮,浑身都火热了起来。
第316章
这是什么鬼空空弹能打三百公里?
  一号机库里,02号SU-27SK左翼一侧,李战、聂剑锋和牛耀扬半蹲着围着两枚修长的小长征号一般的远程空空导弹仔细打量。
  聂剑锋惊奇说,“这玩意儿也就长了一点粗了一些,能打二百公里?”
  “最大射程三百公里……”牛耀扬在看说明书,指着其中一项参数说,“三百公里,战术导弹也差不多是这个射程吧?”
  李战还在打量。
  这个新一号弹通体白色浑身没有任何的编号编码和标识,看上去像是玩具导弹。超过六米长的弹体是现役空空导弹中身材最修长的一种,弹体附上的两个进气口尤为引人注目。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李战指着进气道连带着的发动机,诧异道。
  聂剑锋顿时浑身一震,盯着附在弹体上的发动机看。
  牛耀扬把说明书递给李战,说,“上面只有操作步骤和几项主要参数,其他的一概没有。”
  接过说明书扫了一眼,李战无奈摇头。这哪里是说明书,就是两张对合起来的纸,上面简单的打印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内容,比网上购买的一百多块的电脑桌的安装说明书还要简单——人家起码有封面。
  “这是什么鬼?”李战终于忍不住了,“R77呢?霹雳十二呢?不是应该给我霹雳十二的吗?给我个不明型号又拿老子当小白鼠啊!”
  之前开歼-8FR的试验型号也是如此,开上了才知道是未定型的。把李战当战斗试飞员来用了。
  牛耀扬说,“吴铭副旅长确认过了,是这个弹没错。弹药库就两枚。”
  李战苦恼地抓了抓寸头说,“苏两七能打这个弹吗?数据接口没问题?”
  “大队长,我们的苏两七在二师的时候就做过改进的,国产弹都能打。”牛耀扬提醒说道。
  “这我知道,关键是……这玩意儿一看就是工程弹啊,人家好歹出个试验型号,这个弹保不齐还没试射过。”李战摸着弹头的位置,有些害怕地说。
  聂剑锋忍不住笑出声来,说,“所以让你试射嘛,你还会害怕啊?”
  “你看看这个战斗部,绝对比现役所有的空空导弹的战斗部都要大,如果打不出去在挂架上爆炸,老子直接就解体了尸块拼都拼不回来。”李战咬牙切齿地说道。
  牛耀扬是实诚人,不知道李战在开玩笑,他认真地说,“大队长,上级既然配发下来了,说明性能是稳定的,达到了作战标准的。”
  “老牛,老李就是那么一说,他什么时候怕过,他连屎都敢吃。”聂剑锋说道。
  李战怒起,“你含屎喷人,我绝对不敢吃屎!”
  “开个玩笑,话说这个弹……既然上级配发下来了,敢出库让你用,那肯定是没问题的。不过老李你还是要请示一下,这个弹应该怎么打。既然不是定型型号,肯定是要打出点性能来的。比如最大最小射程,比如最大过载,等等。”聂剑锋说。
  李战微微点头,“是要问清楚,不能稀里糊涂的就带上去了。”
  牛耀扬请示,“大队长,那我挂上去了?几号挂架?”
  “一号三号吧。”李战站起来。
  牛耀扬马上招呼兵们过来干活了。李战用机库的电话请示薛向东后,对聂剑锋说,“最大射程,老陆的蓝军会在三百公里外安排一架高性能靶机,我要在三百公里之外两发连射进行攻击。”
  “超视距远程空空导弹,没跑了,前些年有听说军工部门在搞这个导弹,没想到进展这么快。”聂剑锋凝重地说,“三百公里外发射,估计最大射程超过三百公里。”
  李战沉声说,“AIM-120C的出现吓坏了军工科研机构,导弹技术又是我们的强项,他们显然是不会认输的。连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都用上了……你说这个弹一枚得多少钱?”
  “估计得上千万了。”聂剑锋说。
  李战诧异,“不能吧?R77才X百万一枚。”
  “R77你打得还少啊,你不知道那弹是什么情况吗?”聂剑锋没好气地说。
  李战说,“我没打过R77。”
  “没打过?你……哦对,你还没打过,我打过两枚。”聂剑锋不由的自豪道。
  这年月有机会打空空弹的只是一部分飞行员,这里面有机会打远程空空弹的又是一小部分人。聂剑锋是完全有资格自豪的。鹰隼大队去年各种空地导弹可劲造不是常态,他们如果不是有“228”课题的加持,光靠一个模拟蓝军部队建设连空空弹都打不了几枚,更别说造价更加昂贵的空地导弹。
  动辄上百万一枚的导弹不是想打就能打的!十年前甚至有不少飞行员到停飞的那天也没打过导弹!
  按照一个大队十六名飞行员(飞行员数量比战机数量多)计算,就算每人每年打一枚空空导弹,就算按照一百万一枚计算,一年就得打掉一千六百万元钱。一个师有多少飞行员?哪怕算半数也有至少五六十号飞行员,光打空空弹就要打掉五六千万元钱!中国空军有几个歼击机师知道吗?
  什么都别干了光打空空弹就能把老陆地面部队一年的经费打掉。
  一百万一枚的空空弹已经是良心价格了,如果每一名飞行员每年都要打一枚远程空空弹,以造价三百万计算,那……
  R-77这种进口货更贵,聂剑锋打过两枚意味着他一个人亲手把几千万元钱给打了出去……
  什么私人飞机游艇豪车大别野全都是浮云,什么这个聪那个云的,再牛逼也没勇气没实力拿几千万出来烧着玩。
  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群众看到空军战机演习演练对地攻击打的都是航火,打空靶打的都是机炮,纷纷感到不满,认为部队装备不行——嗯相对而言和强敌有很大差距——实际上受限于军费部队训练不能敞开了造,我们还在发展中花钱要省着来,实际上部队的战斗力是一年比一年强的,当然客观地说,不可否认充足的弹药消耗是提升战斗力的有效办法。
  有专门手套谁愿意戴白色劳保手套?能打导弹谁愿意打航火?委屈向谁诉?穷啊!
  陆军:我们训练打了几吨远火几十万出去了。
  空军:我不是针对谁而是说在座的都是辣鸡。
  海军:呵呵。
  二炮:咳咳。
  就是这样我们的兵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战胜一切敌人的决心!
第317章
原来是试射验收
  02号SU-27SK带的全部是空空导弹,07号SU-27SK只带了两枚格斗导弹用于自卫,其他的全部是对地打击弹药,包括空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和航火。
  两架战机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挂架基本都挂满了,甚至07号SU-27SK带的航火还是双联装的发射器,比以前经常用的单联装载弹增加了一倍,火力更强悍了,持续能力更长。
  一切准备妥当,战机拖到了外面的半开放式停机棚里进入战备值班状态。机务组寸步不离就守在战机身边,搁一段时间做一次检查,确保随时可以出动。甚至燃油管接上发动机开车状态,命令到燃油管一摘就可以滑出。
  李战和聂剑锋该值班值班等候老虎分队那边的通知,或者是上级的命令。出动两架战机携带这么多实弹,上级领导机关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不过到底什么时候开练,空军这边也得等老陆的同志。
  薛向东把李战召过去,说,“导弹看到了吧,陈司令说让你把试射报告放到二二八课题里。”
  原第73歼击机师师长陈华林也焕发第二春了,正师级晋升为大校副军,意味着陈华林还可以再升。
  李战一肚子疑问,他自诩对军中在研武器装备是比较熟悉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长度达六米的怪物空空导弹。PL-12系列已经够夸张的了,能打八十公里。实际上飞行员们不太看重纸面上的数据,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在八十公里的距离上消灭敌人,那基本上是在浪费弹药。不过军工科研追求的恰恰是性能过剩,因为这反映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旅长,那到底是什么鬼空空导弹,比鹰击九一反辐射导弹长了一米多,开玩笑呢?”李战说。
  薛向东说道,“我也不知道,未定型,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工厂那边叫远程超视距空空导弹。”
  “超视距这个概念太广了,几十公里外就是超视距。”李战说,“霹雳十二不也是如此,R77不也是如此?”
  薛向东说,“AIM-120出新型号了你不知道吗,前几年就出了,现在搞到了D型,射程达一百五十公里。咱们没有任何一款空空导弹能对抗的。所以就搞了这么一个怪物出来。”
  原来搞到D型了,李战的信息落后了。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把航天火箭的技术都用上了,真够下本的了。”李战苦笑着摇头,“这俩弹怕不是要一千万了?”
  一般的空空导弹只有一个发动机,但是这个怪物空弹是双发的……动力单元是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弹体外附了一个冲压式发动机……恨不得把传说中的各种先进技术给用上去。
  “一枚两千万,如果把科研经费加上,五个亿一枚,你手上拿着十个亿呢。”薛向东笑着说。
  李战都呆了,“这个项目要是失败了,十几亿的研究经费岂不是要打水漂了?如果部队不采购,厂家不得亏死?”
  “所以就看你打得怎么样了,试射效果出色部队大量采购,数量上去了单价自然就下来了。反之……厂家也不会亏死,有补贴的嘛。”薛向东说。
  李战猛地说,“为什么让我打?试飞院那边不一堆的试飞员,他们专门干这个活的。”
  “你不愿意?”薛向东皱眉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