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550

  在海高一万五的时候,李战慢慢的拉平战机。如此高的速度,每一次操作动作都必须温柔,否则很容易失速。恢复平飞后,海高停留在一万两千米。关闭加力后,战机依然在顽强地加速。偶尔一阵强气流过来,战机剧烈颠簸,但姿态依然保持平稳。
  换了歼-10的飞控系统后确实不一样了,开起来更加轻松,对飞行姿态的控制可以更加的准确。确切地说不是把歼-10的整套飞控系统移植过来,而是以歼-10的飞控系统作为基础,根据歼-8FR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改动。相对而言,歼-8FR的飞控方面和歼-10比还是有差距的。
  但比SU-27SK好许多,这一点李战的感受相当明显,对侧卫早期型号的飞控认识也就更加的清晰了。
  唉,还是得换新飞机,老侧卫不行了。
  已经消耗掉大半燃油的101歼-8FR处于最利于极速飞行的状态,修长的机身犹如利箭一般刺破空气,把发动机的轰鸣声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加速度逐渐消失后,空速定格在两千二百公里每小时的位置上。随即李战惊讶地发现战机保持这个速度飞行了十几分钟。他再一次确认加力是关闭状态。这意味着歼-8FR具有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是两马赫的超音速巡航。他想要看看能够保持飞行速度多久,可是南库塔台呼叫他返航了,前面是民航的航路。不知不觉的都快飞到盆底西边边缘位置了。
  李战无奈之下准备返航,这个时候战机的速度开始明显下降了。李战并不失望,能超音速巡航十几分钟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性能了。许多现役三代机都做不到在两马赫的速度上巡航十几分钟。
  所谓超音速巡航是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战机能够以超音速持续飞行。目前只有F-22A能做到。其余所有战机要突破音障超过音速必须要开加力。
  八爷还是有值得称道的性能的。
  李战掉头返航,计算着燃油余量的飞行距离,果断地再一次打开了加力,把刚刚空速回落到亚音速的战机重新推向前再一次超音速飞行了十来分钟,随即压杆迅速下高度,一直下到地高二百米的位置,正在大漠深处。他保持高度飞行了十几分钟后,再一次打开加力,在低空把战机加速到超过一马赫的速度,低空超音速飞行……
  广阔平坦的大漠,空中美男子低空超音速飞行产生的巨大的音噪冲击着地面,一些野生动物被吓得不要命地狂奔起来,有几头直接被震晕了昏迷倒地。埋伏在不远处的偷猎者张大嘴巴惊讶地看着一架霸气侧漏的战机飞过来,巨大的声波从他们的耳朵里进去把耳膜震破,随即脑袋晕厥直接倒地不省人事。
  李战对新歼-8FR很满意,恢复了正常巡航速度返场,留下了一地鸡毛的偷猎现场。一直到森林警察到了,那几个偷猎者还不省人事。
  李战还是有分寸的,前面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有很多野生动物,所以他不能超音速飞越。
  塔台上的朱炜看着101号歼-8FR轻巧地着陆,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也不知道请老队长出马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这次侦察训练任务很重要……
第246章
侧卫给八爷开路
  下午十五时整,简易简报室里,李战认真的填写飞行日志,把日期写得很重——2010年10月30日。
  行动代号:1030;任务:长距离战术侦察实战训练;难度:极高难度。
  登机,滑出,塔台放飞后把指挥权交给了乌指。
  和往常的任何一次飞行训练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这一次是全副武装罢了。两个副油箱,一枚YJ-91反辐射导弹和两枚PL-12C中距空空导弹。因为所有的侦察器材全部融合进了机身,所以新歼-8FR没有必要再挂载侦察吊舱,机腹下的重型挂架用来挂载体积庞大的YJ-91反辐射空地导弹。至于自卫武器,除了两枚PL-12C中距空空导弹就再没有其他武器了。
  事实上需要用到空空导弹的话,任务可以判定为失败一半了。战术侦察机就是航空兵部队中的武装侦察兵,也就是特种兵中的一个细分类。特种侦察作战的最高境界是悄悄的进入悄悄的撤出,在不惊动敌军的情况下获取情报。不是能打的最厉害,而是最擅长隐藏的最厉害。
  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全程不被敌军发现完成任务是满分,搜集到情报但是被发现则勉强及格。
  对于战术侦察机来说,所携带的反辐射导弹最好也是不要派上用场的。打击任务应当交给专业战机来干,战术侦察机的专业是侦察。而所谓侦-打一体,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打”这个功能。
  朱炜是编队长机,四架歼-8FR组成菱形战术编队,李战在最后位置,长机的正后方,有一百米的高度差。编队首先往北飞,在经过北库场站空域之前,北库场站起飞了两架SU-27UBK战机,是聂剑锋、唐磊磊、韩红军、李梓辛这支战备小分队驾驶的。
  SU-27UBK双机编队在战术侦察编队到达之前转向西,往领空线方向飞去。随即,战术侦察编队在后方二十公里处跟进。聂剑锋等人并不知道身后有四架歼-8FR跟着,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警戒巡逻,只不过这一次是空司临时抽查划定了航线的检验性警戒巡逻。
  此时,两架轰油-6已经在开赴指定空域的途中。
  李战能听到聂剑锋等人无线电里的对话,歼-8FR能够搜集雷达信号、无线电信号、光电信号等,并且对无线信号具有一定的干扰阻断能力。比如此时李战可以随时切断聂剑锋等人的对话,让他们失去地面指挥所的引导。
  这是战术侦察机的可怕之处,专业的电子干扰机则更加令人心惊胆寒。
  “那边是领空线了,注意保持距离,完毕。”聂剑锋的声音。
  “两勾明白,完毕。”韩红军的声音。
  27号SU-27UBK和29号SU-27UBK,前者机组是聂剑锋和唐磊磊,后者机组是韩红军和李梓辛。和SU-30MKK这些专业战斗轰炸机不同的是,坐后舱的是机长,等同于教员的位置。
  实际上两个机组的人员应该交叉一下,采取一老一新的方式,但是李战力推此类组合,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战斗力的快速提升。
  聂剑锋等人对这次任务是心存疑惑的,飞行路线太奇怪了,而且在哪一段要在什么高度飞行等等,全都做了详细的要求,堪比民航的航路了。薛向东没有解释,他们就不能问,严格按照命令执行完成任务是第一位。
  如果他们知道有四架携带了PL-12C中距空空导弹的歼-8FR在屁股后面跟着,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飞行员都恨不得脑后长眼睛的,对他们来说,敌人在后半球出现的话,意味着自己离战死不远了。
  在现代空战方式中,要消灭敌人就必须把机头对向目标。机载雷达也好空空导弹也罢,都做不到攻击身后的敌人。苏霍伊尝试过在超级侧卫的尾椎上安装后视雷达此举让许多人将会改变空战样式的原因就在此,而头盔瞄准离轴发射能力被视为杀手锏的原因同样在此。
  “两拐,看到地标了吗,你们要在地标的西侧飞,完毕。”塔台指挥员薛向东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聂剑锋回答,“我看到地标了,西侧飞,完毕。”
  两架SU-27UBK稍稍调整了航线,往西侧去了十几公里,差不多是贴近领空线飞行了。当然,这在战备巡逻的航路上。
  “乌指,夜鹰一号呼叫,请求上高度一万二开始高空侦察训练,完毕。”朱炜呼叫乌指。
  乌指回复很快,“夜鹰可以上高度一万二,可以开始高空侦察训练,完毕。”
  战术侦察编队同时拉起爬升,高度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位置依然在聂剑锋等人的身后。他们很清楚两架SU-27UBK是在配合他们的侦察训练行动,但是那两架SU-27UBK是蒙在鼓里的。
  上级如此安排也是存了增加训练难度的心思。
  侧卫给八爷开路,这种场面倒也是少见得很。
  战术侦察机是要突入敌军纵深进行侦察活动的,执行的是高危任务,平时的训练越严格,打起仗来就越能轻松应对,可以担负更加艰巨的任务。
  四架歼-8FR战术侦察机解散了密集的战术纵队,变换成大间距的战术纵队,且按照高度差一千米呈由低到高进行排列。到了李战这里,他的海高是一万五千米,一览地球小。
  保持编队飞行了半个小时后,朱炜下达新的指令,“各机注意,纵队改横队,向右延伸,完毕。”
  第二架歼-8FR加速同时下高度与长机一致,随即是第三架,最后是李战,最终形成战术横队,像一道墙紧跟着两架SU-27UBK贴着领空线向南飞行。
  各种侦察设备器材早就开启了。
  “雷达警告!雷达警告!雷达警告!”很严肃的女声一下子充斥了座舱。
  李战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脑袋往下看了看,有厚厚的云层遮挡什么都看不到。好一阵子他才镇定下来,忘了开的是战术侦察机,要的就是地面雷达开机啊,否则怎么侦察敌军信号。
  无疑,那是地面模拟敌军目标的雷达开机了。雷达告警器报警,说明被地面火控雷达锁定了。不过李战一点儿也不担心,这是训练,不会真的有地空导弹打上来的。
  巴不得地面所有的雷达都开机呢。
  “准备进山了,各机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注意飞行安全,完毕。”朱炜下达了最新指令。
  一定要出动全部四架歼-8FR的主要原因在于此次战术侦察训练行动需要覆盖的范围很大,所经之处地形复杂且多山区,需要采取低空侦察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可以说一千多公里的长距离战术侦察训练等同于陆军的单兵综合演练科目了,是衡量单机综合作战能力的最好方式。
  四架歼-8FR散开奔赴指定空域,驾驶101号歼-8FR战术侦察机的李战负责的恰是最难的高原冰川地带,这非常的考验飞行员的功底了。
  “我是幺洞幺,我雷达告警解除了,你们注意看一下有没有漏掉的,完毕。”李战向其他人通报情况。
  朱炜回答,“夜鹰一号通报,火控雷达还锁着我,具体方位参数拿到了,我准备离开这里,完毕。”
  李战呼叫乌指,“乌指,你让战备巡逻分队的加快下速度,有点慢了,完毕。”
  “乌指收到,完毕。”
  很快,聂剑锋那边接到了乌指的指令,马上加快了飞行的速度。两架不用担心续航力问题的SU-27UBK狂奔起来,时而下高度时而爬升,跟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到某个节点后按照要求开一下机载雷达然后按照要求关闭。他们一路往前跑往南跑,地面一堆模拟敌军目标纷纷的雷达开机,无线电通讯量骤然增加乱成一锅粥……
  在后面跟进的李战笑得嘴角都要裂到耳朵那边去了,心里暗暗道,地面模拟敌军目标这帮人也是有意思得很,模拟得那是相当的像。
  其实并不是地面模拟敌军目标的人无能,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真正的目标不是前面那两架SU-27UBK,而是后面的歼-8FR。或者说他们没有想到SU-27UBK是放出来的诱饵,目的就是诱使你开机,后续跟进的歼-8FR跟进大快朵颐。
  这是很简单的战术,但十分的有效。
  如果是实战,你不开机的话SU-27UBK就会溜进去扔炸弹,你开机的话就会暴露自己,左右都是个死,除非你把歼-8FR打下来。反过来,对李战这边来说,地面不开机他们就发挥不了作用任务就完成不了,这比被打下来还要令人难受的。
  没有暴露的防空阵地才有威慑力,不管是雷达站还是地空导弹阵地。
  地面模拟敌军目标开机发现了歼-8FR后,他们应该马上识破这是诡计,目的是搜集他们的侦察他们的阵地,但是他们不知道后面跟进的战机是歼-8FR,就算能够通过雷达发射信号特征判断出是歼-8,也不可能精确判断出是战术侦察机。
  所以,李战等人居然一路顺顺利利地搜集到了所有开机的地面雷达站的位置,这个战果让人振奋不已。
  若是实战,这会儿对地打击弹药已经在路上了。地地导弹、巡航导弹、打击机群发射的防区外精确攻击弹药等,都可以用来对付雷达站这一类防空系统的眼睛。把敌军的眼睛戳瞎了,后面的作战就轻松多了。
  歼-8FR在实战中的意义就在于此。
第247章
低空照相侦察
  南方鸟语花香,此处高原冰川大部分被白雪覆盖,许多地方结了冰形成了冰川,夏季能通行的峡谷也都被冰封了起来。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许多雪山的高度在七八千米。要对地面目标进行照相需要在这些山峰之间穿行,比北库山脉更加艰险。
  这种环境下李战倾向于以目视为主大气数据系统的数据作为辅助,控制好速度和高度飞行。歼-8FR实在是不适合低空低速飞行,以至于他还是得把空速保持在三百以上以保证安全。
  冰川没什么好看的,雪山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主要是目标没在这些地方。
  高原西侧海拔陡然下降,放眼望过去是绿意盎然的丘陵平原,与高原这边的冰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战的目标在高原冰川和丘陵平原相交地带,许多模拟目标是藏匿在那里的山坳里、树林中、山坡上。有地堡,有火炮阵地,有据点,有防空导弹阵地,有野战仓库,有小型雷达站,有战备公路,等等等等,凡是能够想到的敌军目标都进行了模拟,非常的逼真。
  他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之前发生过被误击的事情,逼得他开着歼-7E玩了一次眼镜蛇机动。
  四架歼-8FR各有分工,最危险最艰难的一条分支路线划给了李战,可见上级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划给谁谁都不会畏难,上级考虑的是让谁负责才能更有把握地完成此次战术侦察训练行动,拿到最有价值的数据,为下一步实战化训练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