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550

  看着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二人,李战却是有些不知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了。
第237章
飞豹老了别折腾了
  【劝君放爱一条生路,豹爷方得安享晚年。】
  陈家亮示意李战走到大会议桌那边,找到一份技术参数递给李战,“最大航程达到四千五百公里,最大载弹量达到十一吨,最大载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依然能够达到一千公里。三代机全权限数字电传飞控系统,歼十同款相控阵雷达,地形匹配,全球定位,真正意义上的地形跟踪能力。小李,如果四杠幺实战你开的是这个飞机……”
  “我会死。”李战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陈家亮的话,他决定直接打破他们的幻想。
  此言不虚,如果当时李战开的是毫无机动性可言的飞豹,他真的会死。
  看了看面露愕然之色的陈家亮和谈修之,李战把资料放下来,沉声说道,“没有用的,没有任何意义,真的没有任何意义。飞豹已经不具备继续改进的价值。大家对飞豹有很深的感情,我也一样,因为它在我们军工研制最困难的时候撑起了偌大个中国的脸面。可是,它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并且总体设计思想已经完全不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了。”
  李战字字诛心句句在理,撕掉了掩盖着清晰事实的那一层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掀起的蒙布。
  “从技术角度看,飞豹的总体设计已经不具备继续改进的价值,至少不再适合做这么大幅度的改进。上单翼,机身两侧进气道,单垂尾,陈参谋长,谈科长,你们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够完全满足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吗?就算勉强能做到,可以后呢?已经落后了,除非大改气动布局,可是大改气动布局不如展开全新机型的研发,不是吗?”
  “从厂家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讲,我敢肯定,沈霍伊把歼十六搞出来之日就是你们这款大改飞豹项目的流产之日!你们基本上没有可能在他们的歼十六首飞之前完成改进交付部队。就算让你赶上了,有了歼十六,谈科长,你认为飞豹在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眼里算什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罢了。那么前期那么大的投入不就打水漂了,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歼轰-7歼轰-7,当时是怎么出来的还能不知道吗?为了搞一款能替代轰五的飞机,同时具备一定空战能力,而且可以把斯贝发动机给用上,于是就有了小豹子。能把这么一款仓促之作给改到A型这个模样并且还蛮好用,已经很成功了。
  想要和歼-16争夺海空军的订单吗?
  谈修之自己都觉得是痴人说梦。过去海空军的飞行员们说飞豹好用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用过SU-30MKK!你现在再去让他们给对比结果,一百个飞行员里估计有一百零一个愿意开SU-30MKK也不愿意看飞豹一眼。多出来那个是飞行员家属。
  李战一番话说得陈家亮和谈修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这么着急地把自己请来是什么目的,李战心里大概有数了。陈家亮希望能得到一批有轰炸机属性的战机来做他的战法探索,他们轰炸机师是不可能得到SU-30MKK或者还在研制中的歼-16重型多功能战斗机的,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却可以得到名字带有“轰”字的飞豹。
  而代表着长飞厂的谈修之的目的更简单了——在沈霍伊把歼-16搞出来之前狠狠地捞一把订单。厂家看的是经济效益,他们是要赚钱的,不然后续新型号的研发经费哪里来,那么多人怎么养。
  为什么请他来,李战也有了很清醒的认识。
  一如军区一些战术研究专家给出歼-7E以及后续型号是比较合适的廉价的低空突防兵器的结论,陈家亮和长飞厂是希望能够得到“4-1”实战的执行者、“228”课题的具体执行人、航空兵部队低空突防战术之父李战同志的认可。
  别小看李战的认可。
  不管什么样的武器装备,最终是要依靠一线作战人员来使用的,首长们是不会开着飞机去和敌人交战的。作为一线作战人员最具代表性的一员以及众多战术和战训方式的开拓者,李战的意见代表着的就是一线作战人员的意见。
  他如果认为大改后的飞豹非常的适合充当远程突击的主要力量,上级一定会引起重视的。
  他们的目的在于此。
  可是好像有些晚了,谈修之皱眉眉头说,“我们已经制造出样机了,几个月前就首飞成功,做了很多次飞行试验,目前项目进展很顺利。”
  果不其然吧,不是让李战提什么意见,而是希望得到他的意见背书,这样能够更好地说服空司海司的首长们下单。
  李战却不打算再说了,已经讲得很明白。他对飞豹的感情很深,上初中的时候,能经常在期刊上看到的不是美男子就是飞豹,自然是小豹子的外形更叫人喜欢,但他不能感情用事。关系到数十亿元宝贵军费的使用,他必须要实事求是。
  “沈霍伊他们,听说他们卡在飞控这一块了,研制工作很不顺利,首飞还没有日程表。”谈修之带着一丝希望看向李战。
  李战叹了口气,说,“相信我,他们会很快克服掉的,今时不同往日,他们现在什么都不缺了,顶多一年。”
  “这……”谈修之就凌乱了,长飞厂在大改飞豹上投入了不少资源,如果流产的话将会是很大的损失。
  李战又劝了一句,“及时止损是最好的办法,真的,歼十六一旦出来,空司海司的首长根本看都不会再看飞豹一眼了。不过你们可以把技术储备起来,总而言之也是有收获的。”
  “小李,你说的太想当然了吧?挖掘老装备的潜能是我们的老传统了,你看轰六,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吗?”从深思中回过来的陈家亮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反驳依据。
  苦涩地笑了笑,李战沉声说,“陈参谋长,有句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轰六是独苗,我们是别无选择,所以才一直改一直改一直用一直用。飞豹不同啊。别说进口的苏三零和沈霍伊正在搞的歼十六,你就说成洛马搞的歼十B,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比飞豹强多了,不就是载弹少点航程短一点吗?三代机的舞台,二代机就别往上面凑了。”
  顿了顿,他说,“再说了,您看看轰六K和早期的轰六,你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型号都有人信,无论是气动外形还是里面的各种系统,都变了好几轮了。”
  眼前闪出两张图片,一张是早期有透明舱窗尾部炮塔机身臃肿的轰-6,另一张是处处透着肌肉感干脆利索且优化了气动布局改进了进气道的轰-6K,可不就是两款完全不同的飞机了吗?
  “照你这么说,就,就真的一点希望没有了?”谈修之挣扎着问。
  李战回答,“有。”
  “是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去把沈霍伊炸了。”
  ……
第238章
真的是为你们好
  【年少轻狂引冲突,老将出马来善后。】
  “白师长,你又来了。”
  薛向东苦笑着起身把白鸥给迎了进来,挥手让勤务兵出去,亲自动手给白鸥泡茶。
  这会儿已经是李战躲出去的第五天了。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薛团长,你能把他藏多久我问你?”白鸥冷冷地说道,“痛痛快快把人交出来,当面锣对面鼓的把话讲清楚。”
  薛向东陪着笑奉上茶心里暗暗道,只是把话讲清楚这么简单吗,这几天你们的人满场站的搜刮李战,虎视眈眈的拳头骨头都要捏爆了,我把人叫回来估计会被你们把肋骨都打折几根吧?
  “白师长,他真的出差去了,军区空军机关有个研讨会,讨论西部军演中空中行动部分指挥得失的若干问题。你知道的,乌指在军演里的表现差强人意。李战在这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当时乌指指挥失当差点造成误伤,如果不是李战临机反应能力很强,他很有可能被陆军炮兵部队发射的炮弹覆盖了。”薛向东耐心地解释着。
  那么大的事白鸥当然是知道的,这边的全面讨论分析已经结束了,上面对各部队的表现也都做出了结论,接下来的就是各个部队自己的讨论总结了。乌指出现了那么多失误,专题分析会是绝对少不了的。
  要开会肯定要在金城,那里是军区驻地也是蓝空机关的驻地,而且更重要的兰指就在金城。
  这个理由似乎能讲得过去,但是白鸥是不可能相信的。
  “研讨会你这个团长不去?101团是西部军演的主要空中力量组成部分,你作为指挥员不参加反而一个小小的大队长跑去参加?薛向东,你跟我不要再打马虎眼了,你以为我不知道?”白鸥冷冷地说道。
  薛向东摊着手苦笑,“白师长,我说的是真的,信不信随你吧。”
  喝了口茶点了根烟抽起来,白鸥沉声说,“李战惹出的这件事情在我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官兵和家属意见非常大。在我部与空司充分沟通之前,李战必须出面做一次详细的解释。”
  “想借驻训之名达成换防的目的,你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薛向东的忍耐也到了底限了,一屁股坐下来说道,“换防不换防的我们说了不算,他李战说了更不算甚至什么都影响不了。他这个兵我是了解的,考虑问题很直接,没有什么心机。他说是为了你们好是真的为了你们好,而不是有其他所图。就算有,那也是顺带的所图。”
  “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薛向东起身走到办公桌那边用钥匙打开抽屉取出一份右上角打着“绝密”字样的档案袋,看了眼白鸥,无奈地摇了摇头后打开袋口取出一份文件,走过去放在白鸥面前,道,“白师长,你看看这份报告,李战提交空司的,空司批阅后转回来指示再进行研究的,关于部队训练体制改革的若干想法。”
  “训练体制改革?”白鸥冷笑着拿起来翻开,“他区区一个大队长敢撰写这么大的题目?”
  薛向东笑道,“他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只不过是训练体制改革这个大题目下面的一个小方面。他重点谈了部队驻训与全地域作战能力之间的关系,角度很准确,看法很独特,观点很鲜明。”
  闻言,白鸥收起了表面的轻视,慢慢的认真看了起来。
  战术层面的理论研究是需要大量的战训实践来支撑的,搞研究的要经常往基层跑各地跑为的就是找事实依据,坐在办公室里凭想象得出的结论站不住脚。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要理论研究的优势在于实践经历丰富有大量事例依据,但是在分析研究这一方面却是短板。
  白鸥是研究过李战的履历的,从在华清大学时期到现在,有多起例子表明李战是具备了独立完成理论研究报告能力的,否则不会让他担任“228”课题的具体执行人。
  看完报告之后,白鸥对李战的认识有加深了一层。通篇都是干货,表述直指问题核心,观点清晰明确,非常清楚地把他要表达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不像一些老学究搞个报告出来能读出多种结论和观点。
  简单地概括,李战认为无论什么军兵种,都必须向全地域作战转变,这个全地域不是一般的全地域,而是广义层面的全地域。比如北库地区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是全地域。
  要具备全地域作战能力最有效且是唯一的办法就是驻训,长期的驻训,彻底摒除“家”的概念。所谓“家”就是驻地,李战认为所有的机动作战部队都不应该有固定驻地,而是应当在各个地域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训练,在哪驻训哪里就是驻地。
  过去包括现在的驻训就像是集体出差一样,部队拉出去,扎营或者利用当地的营房驻扎下来展开训练,搞个一两个月三五个月,完了部队拉回去后松了口气,可以过一过在家里的舒服日子。而且每年驻训的地域都是固定的。
  李战认为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提高部队的全面作战能力。
  “白师长,现在你总该相信了吧,李战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是非要把你们搞到这荒漠戈壁里来受苦的。这份报告我拿给你看本身就担了风险。”薛向东沉声说道。
  白鸥点了点报告,“空司不是打回来了吗?”
  “恰恰是因为空司批阅之后转回来,这说明空司对这一块引起重视了。李战是二二八课题的具体执行人,你知道大题目的内容想要扩充就是空司一句话的事。如果石沉大海无消息或者只是按照常规的返回来一个回执,反而说明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空司的注意或者说空司不认同这份报告的观点。”薛向东分析着说。
  白鸥微微点头,薛向东说的是事实,他得承认。
  “可是,归根结底李战的目的是要截留我们的歼十。”白鸥说道。
  薛向东苦笑着说,“不是他想截留,是我们七十三师想截留。你们很难理解我们对新装备的渴望。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啊,往事不堪回首,尤其是七八十年时代,我们开着歼六面对的是全世界最精锐的苏两七航空兵团。那种苦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七十三师独自撑起了西部的天空,这非常的不容易。”
  “这里没别人,薛团长你就不要给我打悲情牌了。再难有我们九十年代那十年艰难?”白鸥这种老油条自然不会因为薛向东卖几句惨就产生同情心的,“其他的不多讲了,我顶多不追究他暗示空司让我们换防这件事情,但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用这批歼十充入破坏王大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站起来,道,“让他回来把事情讲清楚,否则我找空司首长汇报。你自己选吧。”
  薛向东都后悔死了,敢情辛苦这么半天结果还是一样。
  敢让李战回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