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550

  姚东明显然是做过充分准备的,两手放在膝盖上,平视着李战,用最简要的语言来总结汇报,“苏三零的优势在于载弹量大航程远低空低速性能好,我们做过一次大载弹量长程奔袭,在中间做了五百公里的掠海飞行,掠海高度三十米。”
  他笑了笑,“拉起高度进入攻击航线后雷达告警器才响起。”
  李战脑子里有画面了,想起了某些操着奇怪口腔讲普通话的人,当时猛地看到眼前冒出一架挂载数以吨计弹药的重型战机,八成吓得屎尿都要飙出来了。
  他忙不迭地问,“缺点呢?”
  “缺点是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姚东明无奈地说道,“我们最多挂载了八吨的弹药,冗余度差不多没有了,所有油箱满油十吨。这种状态的下的苏三零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灵活性,而且在掠海高度上,速度很难上去。”
  李战明白了。
  论速度以及加速性能,在同等百分比挂载的情况下,歼-7G肯定比SU-30MKK更快。满载重的SU-30MKK就是空中弹药车,已无机动性可言。然而这并不算什么缺点,能装能跑最重要,跑得稍慢一些问题不大。
  “做过极限测试吗?满载重最多能到几个G?”李战问。
  姚东明微微点头,“做过了,我开的,勉强能到六个G,和毛子吹嘘的过六个G有一些差距。”
  思索了一下,李战心中有数了,“沈霍伊正在搞的歼十六应该会把苏三零暴露出来的这些缺点都弥补上。”
  “进展很慢,难题不少。”姚东明沉声说,“前段时间我们去看过,沈霍伊焦头烂额,总师挺斯文的高知识分子,都给逼得要拿起落架砸人了。”
  李战皱眉,“发动机问题?”
  “反而不是。”姚东明说,“是航电,主要是飞控系统。他们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侧卫系列战机最大的隐患。可以理解的,歼十出来之后他们压力很大,肯定是想要一鸣惊人重夺老大的地位。”
  李战笑了,说,“怕是订单问题吧?看着成洛马吃香的喝辣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新生产线装配一条又一条,沈霍伊不眼红才怪。”
  笑了笑,姚东明说,“白师长也是这么说的,一针见血。”
  李战问,“在四杠幺科目里,你们遇到什么问题?有心得吗?”
  “有。”姚东明严肃起来,道,“主要还是低空突防过程中的飞行问题。长时间的掠海飞行十分困难,双座战机勉强能支撑,歼十一B跟着跑了几趟,差点发生坠海事故。”
  李战缓缓点头,“这就可以确定一个关键问题了,执行远程奔袭尤其是低空突防打击任务的战机,双座是首选。这可以为未来的战机研发确定了指标。”
  “是的,双座战机的优势非常大。”姚东明说道,“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敌人是什么情况,战场是什么态势。”
  李战说,“战场情报获知?”
  “是的。”姚东明说,“如果有预警机提供情报支撑,成功率至少能提升三成。甚至在完成了对地突袭后,我们这些歼轰立马可以变成歼击机加入空战。”
  离开了地面导引的战机就是没了线的风筝,战场的分配、战机的引导、战斗的组织,这些都需要地面指挥所来进行。受限于地球曲率,地面雷达的盲区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下,地形形成的杂波更是会淹没目标。
  把地面指挥所搬到空中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中国空军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了这个认知,海湾战争之后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拼了命地大力发展大型预警机,哪怕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几年才慢慢的形成一些战斗力。
  “我们在尝试是否可以和预警机部队建立一种长期的协同训练机制,通过正在试验的数据链,可以完成彼此的数据交互。”姚东明说。
  李战心里动了动,问道,“我的苏两七有加入数据链的条件吗?”
  “没有。”姚东明说,“主要是太老了,师父,你们那些苏两七外表光鲜还挺霸气,沙漠迷彩,非常好看,可是机体寿命已经快到极限了。你应该很清楚二师那帮人用机有多狠。”
  李战顿时失望了,叹着气说,“是啊,太老了。机务那边跟我说,顶多就再飞五六百个小时,满打满算一年时间。唉,我现在是急得不行。按照保证战斗力延续的原则,我们现在就应该改装新战机,形成战斗力之后老机退役。”
  “五六百个小时就飞一年?”姚东明吃了一惊,“师父,你们用机比二师还要狠啊!他们顶多就三百多个小时一年。”
  李战摆了摆手说,“不说这个。说回刚才的问题。你迫切要和预警机部队进行协同训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战场情报对吧?”
  “是的,四杠幺科目的要求是你制定的你最清楚啊,低空突防过程中要保持雷达静默状态,能开启的只有IRST,这个被动探测系统作用距离有限,顶多让我们从瞎子进步到近视眼。所以需要有预警机补上我们的情报获知能力。”姚东明说道。
  所谓IRST,是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不是什么新玩意儿,美国人的好些战机都不装备,却是侧卫战机一直坚持保留的,前挡那个圆圆的东西就是。红外搜索是被动探测手段,不易暴露,但是作用距离有限,和SU-30MKK那颗机载大功率雷达显然是没得比的。
  李战说,“预警机部队估计不会有多机会和你们协同训练,可以预见的几年里,他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指挥数据链的反复测试和空中指挥的训练。我建议你们换个折中的办法,比如用苏三零充当预警机,全程开启大功率雷达,上去那么几架轮流开机,保持对战场态势的掌握。”
  “这倒是个替补方案,不过总是没预警机来得好。”姚东明说。
  李战笑着说,“南库场站那边的四架歼侦八还在驻训,你知道他们捂得多严实吗?预警机只会捂得比歼侦八更严实,在完全具备战斗力之前,我认为他们是不会轻易跑出去训练的。你懂吧?”
  当然懂,对于预警机、侦察机来说,他们的秘密是他们携带的电子侦察设备,这些高端玩意儿都是有信号特征的,跑出去外面训练不就等于把衣服脱了让人家开看个够。
  以前咱们没有先进的相关电子侦察装备,强敌的电子侦察机大摇大摆地过来不怕我们收集他们的信号特征,现在咱们有这个能力了,他们还敢经常来吗?
  东边的御用摄像师拍了我们很多战机高清大图,轰-6K啊,歼-11系列啊,侧卫系列啊,飞豹老爷子啊,运-8海巡机啊,等等等等。可他们拍过KJ-2000吗?
  “年轻人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把工夫多花在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未来战争这一方面的工作上。”李战语重心长地说。
  姚东明精神一振,道,“我明白,就像师父你立足歼七战机搞出了二二八课题,搞出了航空兵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核心内容。”
  “归根结底二代机是要尽快淘汰的,改装苏两七后,我已经把课题研究的重心从歼七往苏两七转了,重点研究现役三代机的攻防战术问题。”李战凝重地说,小样儿,跟我说一大通SU-30MKK低空突防优势也是劣势甚至比不上歼-7G,不就是想说服我放弃歼-10B吗?
  就你那点道行跟我斗,你不知道谁是师父了?
  李战严肃地对姚东明说,“苏三零有很大潜能,你们完成改装也有一年了吧,要加把劲把它们的潜能挖掘出来了。”
  你们要是发挥不出SU-30MKK的十成功力,那就让我来!
  姚东明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十分的尴尬。
  明明是聊歼-10B的事,怎么把我的SU-30MKK给陷进去了?上级怎么也不可能把SU-30MKK放在北库地区的啊!
  好像也不是没可能。
  一身冷汗飙出来,姚东明惊恐地看着李战。
第233章
打倒李战!
  “太无耻了!无耻啊!简直可恨!”
  薛向东才走进三百师驻扎的院子里,就听见白鸥的办公室里爆发出怒骂,三百师好些干部面面相觑往那边看。
  姚东明从白鸥的办公室里出来满脸怒容,挥手驱散众人,“都他妈愣着干什么!报告写完了?整改措施拿出来了?该干嘛干嘛去!”
  连一向斯文和气的姚东明都爆粗口了。
  干部们吓得缩回了各自的房间里去。
  “薛团长,我们师长在等你。”姚东明强忍着怒火让自己的语气尽量保持礼貌,对薛向东说。
  薛向东微微点了点头大步走过去,干脆利落地迈入了白鸥的办公室,心里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的。
  大不了承受一顿怒火攻击。
  然而情况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客观地说,薛向东也是不知情者。
  白鸥根本就没打算照顾兄弟部队主官的脸面了,事实上他非常的愤怒,出离愤怒,以至于处于情绪化当中。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堂堂天下第一师的师长如此失态?
  白鸥拿起桌面上的文件重重地摔回桌子上,指着文件对薛向东怒目而视,“薛向东,你们想干什么?你们七十三师想干什么?啊?我告诉你不要逼人太甚!”
  这就出乎薛向东的预料了。
  他连忙说,“白师长,白师长,息怒息怒,消消火消消火。”
  走过去拿起文件快速而仔细地看了起来,越看神情越凝重越心惊。他很认真地看完,也气得不行了,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个李战太不像话了!”
  “呵!你不要耍这些把戏了!有意思吗?有意思吗?我就问你有意思吗?我一直敬重你敬重你们七十三师,可是没想到你们居然如此无耻如此下作!欺人太甚!”白鸥怒不可遏。
  薛向东明白白鸥为什么会这么生气了,也明白站在一边的是本是温和之人的姚东明为何会对他怒目而视了。
  那是一份空司转过来的函件,大意是询问三百师是否可以组织一个分队长期在北库地区进行长期的驻训,以期形成探讨部队换防过程中如何避开战斗力的空窗期。
  乍一看没什么不对,长期驻训而已,又不是没搞过。上次二师来驻训一个月,这一次三百师过来驻训一个多月以及参加西部军演。再搞一次的话只是时间长短问题罢了。
  驻训个一年两年的一点不奇怪,而且北库地区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又是极好的练兵场。
  确切地说许多部队都想要到北库地区驻训,事实上都在排队。
  因此白鸥应当高兴的,三百师应该高兴的。
  可是,这件事情放在当前这个节点上,那就不能常规解读了。李战流着哈喇子一心要把这批歼-10B给截下来,怂恿七十三师下手了。白鸥这边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化解,心里也是有了明晰的底线的——顶多给你们摸一摸,驾驶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不可能留下来。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他妈的李战以“228”课题的名义不是申请借调一些先进国产的第三代多用途战机来搞课题研究,而是明目张胆地提出在战备压力重的高威胁地区搞课题研究会更加有效果!
  就差直接说要跟三百师换防了!
  白鸥不气疯了那才叫怪事!
  无耻到极点的操作。
  如果说这些只是白鸥的分析,那么有两处细节就是铁证了,李战之心路人皆知啊!
  空司是以询问的口吻发来的函件,意思非常的含蓄,而不是命令。
  上级要求作战部队驻训会先问你意见?直接一道命令下来你人马必须按时到达否则军纪处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