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550

  每四架战机为一组,连续起飞,同时进行第一次单飞训练。李战本来希望八架战机全部上去的,一次性八个架次,可以把时间的利用率提高一倍。但是被薛向东和林浩东果断地否决了。放单飞本是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的事情,一切以安全为前提,八名新手开着八架战机在上面转悠,出点什么事地面根本控制不来。反复讨论后各让一步,四架同时进行。
  第一组是杨锦山、马风、南亮红和林飞,也是学得最好的一组,都是经验很丰富的老飞了。林飞之前一直是三大队(教导队)的教员,只不过开的是歼教-6和歼-6。后来被李战选入了狂魔大队开了歼-7,表现很出色,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在改装SU-27的时候成了先进者,此时被编入第一组。
  李战寄希望于第一组的老鸟们给今天的单飞日开个好头,鼓舞一下其他年轻同志。
  警报灯黄转红,但没有蜂鸣。
  李战立即下令,“第一组出发!”
  他带着第一组冲出去跳上通勤车风驰电掣地赶到了停机坪,八架SU-27SK重型战斗机已经整装待发,机务组早已经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在机头右侧整齐列队等候。
  四人迅速前往各自的座机,马上和机务组进行战机的交接工作。
  此时是上午的八点四十五分。
  李战来到了停机坪后面的斜坡小平台上面,脖子挂着望远镜,一只手提着飞行头盔一只手捏着手持无线电对讲,白色劳保手套却是装进了口袋。除非准备握杆,否则他不会戴上赖以生存的白色劳保手套。
  他不会再回飞行简报室了,又不能到塔台去,只能在这里观察部下的飞行情况这样子。
  四架战机排着队滑行到了起飞位置,未得到起飞允许的战机全部在滑行道等候,像民航机场组织起降一样。
  上午九时整,杨锦山接到起飞指令,他把发动机转速提升到百分之六十,随即松开刹车,SU-27那庞大的身躯开始滑跑,速度达到二百六后,他果断缓缓拉杆,机头抬起,前后起落架接连离地,稳稳起飞,姿态非常标准。
  李战的目光跟着战机往天上看,晴朗的天万里无云,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都非常的适合飞行。
  一直到杨锦山驾驶的战机成了小点点后,第二架由马风驾驶的战机才接到了允许起飞的命令。以较大的时间间隔,连续起飞了四架战机。
  李战手里的手持无线电对讲接入了塔台和战机的通话频道,能够听到对话,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紧急通话功能介入对话。不过一般情况下,在地面指挥员失能之前,他是不能随意介入对话的。
  对战机的指挥是地面指挥员的绝对权力,哪怕指挥员是少校,身边站着的高阶军官也不能随意干涉指挥。
  目送一架架战机升空,李战的心情是紧张的,这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带兵第一次带兵进行改装,最后能拿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来全看今天了。
  第二组飞行员过来了,他们在停机坪那里列队等着李战训话,李战远远的摆了摆手让各自准备,他们这才纷纷到各自的战鹰那边和机务的进行飞行前的交接检查。
  “两勾,稳住姿态,转弯的时候别着急,半径大点没事。”林浩东在提醒韩红军,陆空对话很清晰。塔台那边显然是可以看到第一组的飞行姿态的,否则林浩东不会给出这样的提示。
  “两勾收到。”韩红军的声线很稳,一点也不着急。
  SU-27比歼-7要敏感得多,稍稍动一下操纵杆都会有所反应。其次,SU-27不但是双发而且推力还特别大,稍稍动一下油门杆就直接反应在推力变化和发动机转速上面。
  对开惯了歼-7这些老爷机的李战等人来说,首先要注意的是操纵动作不能再像以前那么粗暴了,大开大合的风格不适合用在三代机上。这一点对动不动就开加力动不动就大坡度爬升下降各种大过载机动的李战来说,尤为需要注意。
  第一组顺利完成单飞着陆,他们可以庆贺了,但李战的心还得继续提着。
  李战一直站在那里看着,直到最后一组顺利完成单飞,他才重重地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容。
  剩下他一个了。
  把对讲交给苗雨,李战爬上了他的01号战机。
  让李战单独飞是薛向东的主意,他始终是薛向东最放心不下的那个因素,尽管他是大队长。都领教过李战的飞行风格,包括二师的飞行教员组,尤其是曾经的长机聂剑锋。
  从林浩东手里接过指挥权,聂剑锋拿起送话器说道,“洞幺,你听我指挥,准备好可以起飞,注意控制速度,完毕。”
  “洞幺收到,正在进行飞行前检查。”李战有条不紊地检查各个系统,低声念叨着,“飞控系统,大气系统,襟翼位置,发动机……”
  “洞幺请求滑出。”李战确认各个系统正常,请示塔台。
  聂剑锋回答,“洞幺可以滑出,到跑道报。”
  “洞幺明白。”
  地面引导员竖起红旗,绿旗向停机坪外指去,李战滑出停机坪沿着滑行道来到跑道的南头。今天吹东北风,因此要从南往北起降。他倒是没有太多单飞的感觉,身后有教员在的时候他是这么飞,独自驾驶着自己的座机也是这么飞,该怎么飞怎么飞。
  第一次放单飞的时候是初教五,那种老式螺旋桨飞机在当时李战这些新兵蛋子眼里简直就是宝贝疙瘩,每天都想着能够驾驶它驰骋蓝天。后来上了歼教六,然后是歼教七,大家就果断的把初教五的情感给抛弃了。
  现如今一样一样的,有了SU-27SK,歼-7E在李战这些人眼里就是碍眼的老伙伴了,恨不得早点全给退役掉了。
  对准了跑道,李战的嘴角不由的勾起一抹发自内心的轻笑,阳光就更加灿烂了。所谓鸟枪换炮的心情大抵如此。
  “洞幺,准备好可以起飞,注意控制速度。”聂剑锋下达了指令。
  他不厌其烦地提醒李战控制速度是有原因的。李战的飞行风格本来就比较猛,经常开加力爬升什么的。以前是歼-7这些老爷机,动作大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好比开个纯机械的破轿车,离合踏板重油门重刹车可能也重,手臂力气小点恐怕连档杆都挂不动。现在是三代机了,而且是世界名机,飞控系统回馈快、敏感,控制不好就是大过载。
  李战是开歼-7E在距离地面不过十几米高的位置做过疑似眼镜蛇机动的男人,他绝对没问题的。
  “洞幺收到,我要飞了。”
  踩死刹车,油门杆到底,两发发出狂吼,转速飙升至百分之九十位置,机身在颤抖并且开始缓缓滑行起来,刹车要刹不住了,李战放了刹车,01号SU-27SK狂奔起来,滑跑不过三百多米速度已经达到了两百八,李战抬轮,战机直冲云霄。
  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旋律是航空发动机全功率运转发出的狂吼,最美好的日子是飞行日,最令人激动的场景是全弹药挂载。
  随着李战起飞,破坏王大队单飞日的最后一个起落开始了。
第210章
又挣功劳
  透过发黄了的前挡风玻璃看到了极目之处天地一线,宽敞的座舱让李战心旷神怡,两侧的视野非常好,小半个上半身能露出来,不过是几乎能从外面看到胯部的F-15战机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座舱盖应该是更换过的,但是前风挡没法换,因此座舱盖的颜色和前风挡有比较明显的色差。
  和双座的SU-27UBK相比,李战感觉SU-27SK更轻盈了一些,对他的操纵动作的回馈更加的迅速。
  “洞幺,盘旋的姿态很好,保持。”聂剑锋用望远镜盯着天上的战机看,一边提醒李战。
  李战笑得裂开了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道,“洞幺明白,准备下高度了。”
  闻言,聂剑锋不由笑了,“你不再飞会儿了吗?”
  “不能搞特殊啊。”李战笑道。
  “洞幺,你随时可以返场。”聂剑锋说道。
  “洞幺明白。”
  李战慢慢下高度,欣赏着右翼的北库山脉的四季美景。据说地方政府准备把北库山脉主峰北库山的旅游景观给开发出来,把北库地区的旅游业再往上提一把。外贸集散和旅游业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后者去年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前者。
  北库机场日益增多的航班航线已经充分说明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正在吸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
  过不了多久,独处北库山脉之下的北库场站的宁静恐怕就要被打破咯。
  匆匆忙忙跑进来一个参谋递给薛向东一张电文,低声报告了一番。薛向东迅速确认电文内容,随即道,“我接手指挥,几位教员,我这边有个紧急任务,上级要求出动两架战机为一架入境的客机提供护航,明确要求出动最先进的战机,也就是苏两七了。”
  “我和唐磊磊上吧,开双座机。”聂剑锋立马说道,“李战不用下来了,我们和他去。”
  “他能行吗?”薛向东问。
  聂剑锋很肯定地说,“绝对没问题,我甚至都怀疑那小子以前开过苏两七,非常的娴熟。”
  薛向东拿起送话器呼叫李战,“洞幺,计划有变,你调整航向270,到三号空域盘旋等待长机,你们要执行一项临时的护航任务,是否清楚?”
  “洞幺明白,航向270,三号空域盘旋等候长机,执行护航任务,完毕。”李战精神抖擞起来,有活干显然比干巴巴的飞行有意思得多。
  聂剑锋和唐磊磊马上前往停机坪登机出发。
  主要是这几天的超高强度飞行训练把教员们都搞疲惫了,林浩东和刘枭一点和聂剑锋争任务的心思都没有。过去几天对他们来说就是噩梦,但也是特殊的资本。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昂着下巴说我是每天飞行八个小时连续飞五天的男人,持久力超强!
  01号SU-27SK转向前往了三号空域盘旋等待,这边27号SU-27UBK紧急起飞开了加力往三号空域那边赶,两机编队,在地面的引导下继续向西飞到了领空线附近,随即进入了待命状态。
  长腿苏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换种战机的话,李战必须得降落加油再起飞了,或者进行空中加油。研发人员在设计SU-27的时候没有想过给它装受油管,凭借庞大的内载油,连副油箱都省了还要什么空中受油装置。后来到了SU-30,要求拥有更长的滞空时间,因此加装了受油管。而SU-33舰载战斗机加装受油管的原因在于滑跃起飞的情况下战机无法满油,因此需要以空中加油的方式来延长滞空作战时间。
  我国的歼-11A、歼-11B同样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歼-15和歼-16则是拥有完善的加受油能力的,甚至能够进行伙伴式空中加受油。
  约莫二十多分后,地面传来消息,受护航飞机已经入境,是一个由四架客货机组成的编队,走的是专用的航线。
  李战扫了一眼机身编号确认无误,频率已经调整好,用俄语开始呼叫,“莫斯科一号,我奉命为你护航,请保持航向高度,完毕。”
  “莫斯科一号收到,感谢你。”莫斯科一号的机长看着熟悉的战机外形,心头涌起一阵亲切,仿佛是回到了国内一般。那流畅庞大的机身和极具标志性的机头,都第一次让世人认识到了北极熊粗暴风格的另一面。
  01号SU-27SK在客货机编队的左翼,聂剑锋和唐磊磊驾驶的27号SU-27UBK在右翼,护卫着最前面的那一架伊尔-96-300客机继续飞行着。整个客货编队的所有飞行参数都不变,李战等人娴熟地靠上来,在规定的位置加入了编队。
  护航位置很讲究的,不能靠得太紧也不能离得太远。靠得太紧不符合规定显得不礼貌,会给人压迫感,靠得太远的话会显得不够严肃,给人疏远感。因此这个距离位置是非常讲究的。
  接下来全程没有对话,倒是塔台上的薛向东隔一阵子就会通报一下位置信息,提醒执行任务的两架战机注意把握。
  足足飞了一个半小时,薛向东下达了脱离编队的命令,“洞幺,两拐,你们的任务结束了,脱离编队返航。兄弟部队接替后续的护航。完毕。”
  李战回答,“洞幺明白。”
  随即,他呼叫莫斯科一号,“莫斯科一号,请保持航向高度,我的战友会继续为你们提供护航,欢迎你们,再见。”
  “莫斯科一号明白,非常感激!”
  李战和聂剑锋同时向外转同时下高度脱离编队,客货编队保持航向高度继续前行。前方出现两架崭新的歼-10B多用途战斗机,机翼下还挂载着空空导弹,但是不多,就四枚,既展示了护航的决心也不会让对方感到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