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550

  停机坪这边,李战和聂剑锋逐个检查火箭弹发射器,说,“上次是夜里突然接到实弹射击命令,用的是歼七,打的是一样的弹药。夜里几乎没能见度,本来说好的强灯光指引后来也没了,只有虚弱的灯光提示。蒙着打,好在效果也不错。”
  “你都打过一次了?”聂剑锋颇为诧异。
  “这就是在七十三师的好处,时不时的能捞着点临时性的实弹射击任务,很考验部队的紧急出动作战能力的。”李战笑道。
  聂剑锋深以为然,点头说,“是的。一般情况下实弹射击都是提前做好周密计划的,等到了按部就班的把弹药打出去。这种临时性的实弹射击任务很贴近实战化,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我为什么强烈建议你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李战说。
  聂剑锋笑着说,“幸好做出了正确选择。我是不管齐宏师长方成河政委怎么说我了,一颗红心打定主意留在七十三师。”
  “放心吧,再有半个月就该批准下来了,不会有意外。”李战说。
  以“228”课题的名义调人,谁敢拦着。
  二人在飞行检查单上签字,又在牛耀扬递过来的弹药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每一项都没问题后登机。
  此时,27号SU-27UBK是张牙舞爪的。
  左右两翼分别挂载着两个双联装七管火箭弹发射器,进气道下方的挂架也挂了两个双联装七管火箭弹发射器。也就是说,一共挂载了十二具七管九十毫米口径火箭弹发射器,共搭载了八十四枚九十毫米航空火箭弹。
  以前SU-27系列打的火箭弹用的是当初连带着引进的苏联货,后来解决了火控代码问题之后,就改用国产航火了,用的较多的是九十毫米口径的,使用的是七管发射器。偶尔也会挂载四管发射器用于发射一百三十毫米口径的重型航火。
  各种演习里SU-27打航火对地攻击是传统保留节目了,以至于后来歼-10参加演习也继承了传统,噼里啪啦的航火打得热火朝天,倒是叫网络的键盘侠们叫苦连天哎哎哎你特么三代机不打空地导弹精确弹药居然玩航火?
  殊不知,打航火的才是自己人。
  训练继续进行,只不过27号SU-27UBK战斗教练机的去向就不再通报,而是由第二塔台单独进行指挥执行实弹射击训练任务。
  “两拐,这里是第二塔台,你听我指挥。”
  “两拐收到,听你指挥。”坐在前舱的李战回答,颇为熟练地确认各类仪表开关的状态。
  天赋强的飞行员进入情况快上手快,这一点在三百师参观上SU-30MKK模拟座舱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上午已经由聂剑锋带着飞了一趟,李战基本上已经可以把每一个操作和每一个开关位置都记牢了。数十万字的理论他都能记下来,这些简单的操作流程再简单不过的。
  “老聂,我独自来吧。”李战说。
  聂剑锋放心得很,“可以,起飞速度要拉高点,咱们满油而且接近了满载,正常起飞速度不够用了。”
  “明白。”
  只有进气道之间的重型挂架还空着。SU-27就七个挂架,比歼-11B和SU-30少了三个。SU-30MKK那种变态双座重型战轰居然有四个重型挂架,而且都是翼下挂架。
  李战小心翼翼地操纵着27号SU-27驶出停机坪上了滑行道,仔细地控制着油门,不时的点刹车,让战机的速度保持在三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往跑道滑行。
  一架SU-27UBK正在降落航线上,准备着陆了。后舱的刘枭看见27号SU-27UBK往跑道开,急得连忙呼叫塔台,“塔台!27号怎么回事!我要着陆了!”
  他非常的确定,如果两机持续前行,很有可能会发生碰撞。
  塔台快速回答,“两勾你正常降落,重复,两勾正常降落。”
  “明白!”刘枭打消了推油门拉杆复飞的打算,尽管他依然担心。
  27号SU-27在进入跑道之前刹住了车。李战没有操作失误,只是刘枭并不知道起降频率紧凑是北库场站一贯的作用。他都还没见过六机同时起飞的盛况呢。
  因为使用的是另外的保密频率,李战和聂剑锋只能和第二塔台进行联系,听不到第一塔台和其他战机之间的陆空对话,别人也呼叫不到他。从通讯上面来看,27号SU-27UBK已经被单独分了出来。
  刘枭滑出跑道沿着滑行道往停机坪开的时候,侧头看到跑道上的27号SU-27UBK挂载了火箭弹发射器。平时挂载火箭弹发射器进行飞行训练不是没有过,可是在今天这个情况下突然的搞挂载训练就显得不正常了。
  “两拐号怎么回事,火箭弹发射器都挂上了。”刘枭忍不住问了一句。
  没有人回答他,就像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话一样。
  27号SU-27UBK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然后才开始滑跑。足足滑跑了六百多米,战机才拉起,前轮离地,继续平稳爬升,后轮离地,继续平稳爬升,到了一定高度后才收起起落架。
  “肯定是实弹了。”刘枭瞬间做出了判断。
  从起飞的姿态看战机的载重很厉害,跑不了满油大挂载。从飞行员谨慎的起飞动作来看更能说明问题。通常离地后尽快收起落架减少风阻加快爬升速度,可是方才27号战机上到了一定高度后才收起落架。这显然是担心出问题迫降来不及放起落架。
  和刘枭同样目睹了这一幕的其他人也都心生疑惑,若非有纪律约束,恐怕小道消息早就传遍场站了。
  天上,后舱的聂剑锋笑着感叹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老司机呢,看看着起飞姿势,比客机都要稳。哪有半点新手的生疏。”
  李战呵呵地夸了聂剑锋一句,“你教得好啊聂教员。”
  “多飞几次恐怕我要当你学员了。老李,听说你之前在三百师参观,姚东明只是教了你一遍,你就能熟练操纵苏三零的模拟座舱了?”
  “昂。”李战说,“我以为蛮复杂其实蛮简单,说真的,三代机比二代机好开多了。就算是苏两七,只要飞控不出问题,这飞机绝对是最好开的三代机之一。”
  聂剑锋顿时瞪圆了眼睛恨不得一脚踹过去,“呸呸呸!乱讲什么!咱们这是在飞行呢!”
  “紧张什么,我还不信了真有那么准。我告诉你吧,我到了七十三师这么久从来没有遇到过险情。我也想明白了,二师就是我的伤心地啊。”李战低头看了眼便携式GPS导航仪,转向279度。
  “哦,有一次,发动机停车,就我那个洞三拐,不过老伙计很给力,硬是撑到了四转弯才停车,顺利降落没毛病。”李战说。
  聂剑锋都要吓傻了,“快别说了,你想说等执行完实弹射击训练任务安全着陆了再说,随你怎么说。”
  飞行员的忌讳蛮多,别说当兵的迷信,而是心理层次的问题,深奥到要读书读到中校才能窥一斑。正飞行呢谈论各种险情,这不是自己吓唬自己吗?
  不过聂剑锋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咦,李战说的有道理啊,在二师前前后后九个月,特等险情四次(包括抗洪抢险座舱盖飞了那一回),一般险情也遇着了两次,这个频率高得吓人。人家一个部队十几年来都没遇到过这么多险情,你是一个人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就个经历了个遍。
  你要说李战是扫把星倒霉鬼吧,可是人家到了七十三师后就没有再遇到过。问题出在哪里,除了二师和李战八字不合,好像也没别的解释了。
  天底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呢?
  这种事情似乎宁可信其有了。
  一些人会认为李战是倒霉鬼几次差点死了,一些人会认为李战是幸运星几次死里逃生,更有一些人会羡慕李战几个月搞四个一等功前无古人后估计也无来者。
  李战个人却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真心和二师八字不合罢了。
第203章
长腿苏的开场秀
  大中午的太阳光很猛烈,尤其是在七千米的高空,能够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强烈的紫外线似乎要穿过面罩。
  李战轻蹬左舵轻轻往左压了压操纵杆,战机左倾左转。聂剑锋往下看,目之所及全是光秃秃的山地荒漠没有半点绿色。往远处看的时候天地相交,感觉自己和战机就像是夹心饼干里面的夹心,稍不注意就会被天和地给夹扁掉。
  地面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飞行比较容易造成错觉,甚至有些时候你以为那是天的时候其实你正在朝地飞去。因此新飞行员被反复告诫的一句话是:不要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数据,哪怕是错的!
  任何占据的控制台中间最容易被飞行员目视捕捉的信息有三种:高度、速度、俯仰角。从理论上来讲,飞行员只要能够得到这三种数据,其他数据都可以不要,都可以安全地飞行。
  “老李,咱们这是在转圈圈?”聂剑锋看出来了,李战一直在盘旋。
  李战说,“地面靶区还没反馈,得等他们把靶区的具体方位报到塔台,塔台再给咱们下令,然后再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还蛮有意思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很考验飞行员的临场反应能力。”聂剑锋压着心中的激动,尽量淡然地说道。
  李战说,“是的,这才是实战化训练。你想啊,以后要是爆发战争了,为了缩短发现到攻击这个过程,担负空中打击的战机是肯定要先起飞,然后等地面侦察部队或者空中侦察分队确认目标,打击机群直接就过去展开攻击,免去了起飞奔赴战区这个环节,大大提高了作战的效率。”
  “没错,不过也只有苏两七才能做到这一点,当然飞豹也可以,歼十一系列也行,苏三零也行。嗯,远程重型战斗机的优势体现出来了。”聂剑锋说。
  李战道,“所以说上级为什么要测试苏两七在本地区的实弹射击性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出门动不动就是几百公里,以前开七爷的时候不挂三个副油箱都不好意思起飞的。”
  聂剑锋哈哈大笑,“苏两七这大长腿就没这个担忧了,话说你见过苏两七挂副油箱吗?当年毛子根本就没有给他研制对应的副油箱。”
  “机内载油量比七爷的最大起飞重量要都多,还挂什么副油箱。你不是最清楚吗,平时六团训练有几次是满油起飞的,我敢说机翼油箱绝对没注油。”李战说道。
  “没错。”聂剑锋说,“平时训练就装了四五吨,随随便便跑两千多公里了。一般只有远航警巡的时候才给喂饱。”
  耸了耸肩,李战再一次左转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说,“开七爷我最担心的是油量,要对燃油消耗情况保持关注,开苏两七正好相反,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油量。”
  满油状态的SU-27随便滞空三四个小时,一点问题没有。如果保持高空续航,甚至能够超过五个小时。一般的大型预警机滞空时间也就七八个小时。这是远程重型战斗机最大的优势,滞空时间长意味着持续作战能力强。
  别看美国佬的F-15吹得那么厉害,他们的早期型号撑死了也只能跑两千五百公里,后面的改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超过三千公里。至于F-15那屎一般的挂载能力就不提了。
  所以说美国佬的航电比毛子不是强一点两点,而是先进一两代,他们讲的是精准打击点穴战,毛子奉承的是“我他妈全给你覆盖了”,这种作战思想指导了各自的武器装备研发。
  曾经部署在东欧的红色装甲洪流,一个大纵深装甲突击作战理论的提出,整个欧洲都在红色铁骑下瑟瑟发抖,和毛子的作战思想有密切关系。
  我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摸着强敌的脑袋过河,因此有后发优势——雷都别人趟了,咱的路就好走一些。
  足足转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依然感觉不到战机变得轻盈了,可见长腿苏的载油量是多么的恐怖。
  “嗞嗞,两拐,指挥所呼叫两拐,收到回答。”随着轻微的电磁干扰声,第二塔台呼叫了,是薛向东的声音没错了。
  李战连忙回答,“两拐收到,请讲。”
  “先往T山西南方向飞,靶区具体方位随后通报,完毕。”薛向东说道。
  李战回答,“明白,T山西南方,靶区具体方位随后报,完毕。”
  聂剑锋忍不住问,“没引导你知道往哪飞?”
  李战把便携式GPS导航仪举起来朝后亮了亮,“我带了这个,加上航图,往哪飞都不会迷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