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荡年华(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盈利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要求,是一个商业理想实现的坚实基础。
而现在安迪相信他,
事实让这些人相信。
所以这个时候的微拓该估值多少?
温晓光自己没说,他是在听这些人讨论。
“通常来说,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对标美国,找到模板,做出大致的估算,不过温总算是开创先例,全球还没有哪家把社交和信息分发加在一起做。”
“短视频真的会是爆款吗?”
“我觉得550亿是要的,现在只是社交加信息分发,如果温总能把社交做出更多的想象力,750亿美元也可期。”
一句更多的想象力,就是200亿美元。
其实也有人和温晓光讨论过这个问题,原时空中,微信就估值800亿到上千亿美元,那是因为鹅厂背后完整的流量变现配套,现在微拓还相对缺乏。
人们在一起讨论公司的未来,也不仅仅是说优点。
“微拓除了基于社交去做信息分发,其余的没有尝试吗?”一个中年成功男人,端着酒杯,很认真的探讨。
他是觉得可以做些尝试。
温晓光承认,并且欢迎,这是好事。
但他相对谨慎,“原来2010年的时候,腾逊把所有的钱都赚了,成了行业公敌,我的话,还是希望走些新的路,当然,该做的尝试,我一直都是相对开放的,公司内并不禁止,要看效果,我们也开发出了一些其他的app。”
那人说:“其实手握社交,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资本非常看好,相当看好,坏处是,一旦达不到想象中的模样,整体的担忧就会爆发。所谓估值其实就是信心。”
温晓光听的很入神,“所以我要给他们信心。”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微拓非常牛逼,你们不是在给人信心,是在以奇迹的方式给人信心,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创投圈里还担心微拓的出路问题,O2O那么火,你们都没布局,最后做了个新闻app,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要是没起来,现在就不是从200亿到550亿了,而是反过来。”
只有一起做公司的人才会明白温晓光的压力。
企业就是要一路增长。
人们忍受不了下跌。
每一次的下跌也许不会致命,但都是一次重伤。
温晓光问了他的名字,“丁先生名什么?”
“摇,丁摇,以前在美国工作,主要待硅谷,现在做一些企业咨询类工作,有自己的咨询公司。”
这种人也是有的,类似顾问。
温晓光觉得他明白微拓的命门在哪儿,于是掏出名片,“丁先生,如果你有时间,我想邀请你为微拓做一次‘测评’,老话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自己看自己和外人看自己肯定不一样。一个咨询公司角度的意见我从来没有听过。”
丁摇说:“当然乐意效劳,温总有什么要求吗?”
温晓光好好想了想。
“这样,我会把我们公司的一些发展史,包括重大决策时的记录交给你,你也要亲自到公司去看,或者与重要的人物交谈,帮我们看清微拓的管理中的漏洞,我希望获得一个外人视角里的微拓的模样。”
“有几个指标,微拓为什么能在2010年到现在发展如此之快,微拓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基因以及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不同的地方。”丁摇用了这个词来高度概括。
“不错,当然这些所有问题的答案我自己心里都有一个,不过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也想听一下,一个专业的咨询公司在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丁摇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温晓光一定会有,但是他还是对这个年轻人感到佩服,“我从来没见过一个24岁的,风光正盛,企业势头良好的董事长来找我们做这样的咨询,通常,我会在那些满脸沟壑、经历过重大苦难的企业家身上看到。温总你还这样年轻,有如此忧患意识,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公司做的很好。”
“谢谢你的祝福。其实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考虑的多。小企业就怕进取心不足,大企业就怕危机感不够。在这个位置,做这个事而已,和年龄无关。”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你特别难相处。事实证明我错了。”
丁摇没有看到一个年轻气盛甚至应该带点傲慢的温晓光,这令他大为惊奇。此刻他也算是服了,因为温晓光的素养,而不是因为财富,那只能震一震穷人。
在他看来,温晓光即便失败了也不会有倾覆般的大失败,他的身上没有那些缺点,这是最叫人赞叹的。
第673章
来了一个
丁摇和温晓光握了手,暂时分开。
温老板可是个抢手的人,不仅仅是别人想要投资他,还有不少人想要他来投资的,或者干脆就是来搭话。
其中不乏一些年轻漂亮的,譬如说眼前这位微笑接近的长发微卷女孩儿,很多时候碰一杯自我介绍就可以聊上两句,大大方方的好一些。
当然了也包含温晓光现在看到的……
就是这个人,他刚刚从背后看到了好东西,待人家转过身来发现气质也不错,经人领了过来,认识一下,温晓光知道叫贝晓桐,
不是富家子弟,不是高学历,通常来说这样的人进入这个场合,总是会让人联想到靠着两腿间的那些,不过听介绍说贝晓桐是做了大项目发了小财,后来自己又做了个公司,做广告的。
温晓光听起来倒像是弱化女版自己。
所以说大概也有些共同话题,比如说他们都表现出了对这样的场合的某种不适应,没有那一类常年甚至是自小就在这里活动的人身上的那种长袖善舞。
更喜欢躲到角落里。
现在就站在角落里。
贝晓桐还有些紧张呢,便是因为不够那么的自信。
“温总,你们聊,我失陪一下。”温晓光把那人送走后,又忙着和其他人打招呼,最开始她也没说上话,是后来轻轻喊了两声温总。
“温总,这是我的名片,”
温晓光也从怀里掏了一张给她,上面都是工作电话了,并仔细看了一眼这姑娘的名片,“无边广告公司,这名字够特别的。”
“现在各种高大上的名字太多了,很难让人记住,所以我用了这个,有些怪,不过寓意很好,做广告要创意,而我们想象无边际。”
所以他们不是竞争对手,头条是广告平台,而贝晓桐是帮助别人设计广告的,也不算直接关联方,而是他们拥有共同的客户。
那些投放广告的人,是头条的甲方,也是她的甲方。
不过通过温晓光,她可以接触到财大气粗的甲方,甚至于因为投放在头条上的广告各种各样,背后的商家各种各样,所以对于贝晓桐来说,逮着一个大的吃三年,逮着几个小的完成年度业绩都不是问题。
这其中关系,温晓光很快想清楚了,不过真的特别大的广告公司不会去找这种刚创业出具规模的,肯定也是和大企业合作。
不过作为创业人贝晓桐努力争取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微拓本身就是财大气粗的广告主,六千万拿下中国好声音赞助,各大平台的广告投入早就上亿,光吃一个微拓的单子,估摸着她就可以发个大财。
“贝总很年轻啊,刚刚听张总说也是白手起家打拼,很了不起,而且贝总还很漂亮。”
的确算得上漂亮,至少皮肤很好,洁净白皙,细致紧皱,知道她的身材也不错。
“遇见温总是小巫见大巫了,”贝晓桐这样的人,穷家小户冲出来,有这样的成就,通常是很骄傲的,但在温晓光面前没有。
从零赚到百万、千万的都很自负,觉得劳资就是社会精英,而且处处要表现出来。
反倒是温晓光这样反倒容易走出这个怪圈,因为他不需要任何外在或是特别的行为、言语来显示他的身份,往那儿一站就是钱的代名词。
所以马云穿布鞋到处溜达,那些个发了小财的则恨不能穿人民币做得鞋子。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温晓光所表现出的骄傲要比她少一些,他不需要自己抬高自己的姿态,当他放低姿态,别人就会给他抬高。
“不是小巫大巫这么比较的,像我这样的是偶然,不能自认为是实力,行了大运而已,像贝总这样的,是有很多硬实力。”
贝晓桐说:“要是方便的话,温总愿意看看我们公司做过的项目嘛?发展到现在我们都是坚持着创意为先,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敢说每个项目都完美,但都是很杰出的。”
这样直接的,也是常遇到的,温晓光轻车熟路,说道:“有好东西当然要看一看,你可以联系我,或者发到我名片上的邮箱里。”
贝晓桐一听就知道是官面推脱语,于是哪里肯放,“温总今晚有约吗?”
“贝小姐,不要着急,你总不能现在就拉着我给你介绍生意去吧?”温晓光知道这样的人具有冲劲,但是冲也不是这么冲的,把我都给冲了怎么能行。
“当然不是,不好意思、”贝晓桐再骄傲,对温晓光还是没办法的,她们依靠已经有的财富来支撑着内心的自我价值认同,当然也就更加认同温晓光的价值。
“没事,先品尝一下这里的东西吧,贝总经常来吗?”
“嗯……来的不算少吧,不过我每次来都不会有心思去吃什么,都是晚上,不敢吃。”
温晓光说:“你已经很瘦了,不必减肥。”
“也不全是这些,我在这边很难放松,所以吃不下,如果可以换个地方,我请温总好好吃一顿。”
温晓光端着杯子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种盛情诚意,真是叫人不好拒绝。
“今晚不行了,我要把我的姐姐送回去,她没有开车过来,明晚吧?”
贝晓桐也算掌握分寸,没有再说找人送她回去,免得令人生厌,她点头了,抿着乖巧的笑容,“那我明天给您去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