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荡年华(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716

  早些时候,李一丹其实就有一直跟进,因为注意到温晓光在美国投资Uber,那么中国版的Uber她也就格外的关注。
  滴滴,程维。
  2012年的11月,滴滴还只是上线不到三个月的小孩子,当他们去拜托出租车公司可以用他们的app的时候,还在被质问,有没有交通委的红头文件。
  2012年的11月下雪了。
  一场雨、一场雪,打不到车的看到了滴滴的方便。
  2012年的国内,相关的打车软件已经多达几十家,这并非中国首创,在美国、英国、韩国早就有类似的业务模式,开展的也都不错,看到的人也不止程维一个,实际上他就是受英国公司的启发。
  温晓光想要问这个从阿里巴巴离职的小伙子一个问题。
  “几乎是和你同一时间,今年8月份,陈伟星在杭州上线了快的打车,如果你们两家竞争,你认为如何获得差异化?”
  这个屋子里李一丹也在,初步的投资合同其实早就谈好了,大概200万美元,
  这是笔大钱,但眼下国内的创投圈有泡沫,一点点钱实在不好办事。
  程维大概还是有些紧张,见温晓光的确是没想到的,脑海中组织了一下措辞,他说道:“手机打车本质上还是一种互联网服务,既然如此,用户体验是无论如何不能丢弃,从早期的互联网到现在,相同一个领域内,特别差异化的两家公司主体不太可能同时存在,大多数还是竞争,最后只剩下一家。”
  他说的没有错,但没什么出彩,
  大体上是没有想过远在杭州的那家公司,所以选择了以稳为主的答。
  温晓光稳重在上的样子,也看不出在想什么,实在是叫人不得不求稳一些。
  而温晓光,一听也就听了出来,他的目的不是要在这里杵人家难看,他还是希望给程维一点真诚的建议,“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把东西递到微拓这边来,大多是为了微信的流量,渐渐的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去阿里找资金,来微拓找流量。”
  “这本没什么大错,我们公司也是个创业刚开始的公司,没有那么多钱。而我要提醒你的是,在互联网叫车服务上,不太有什么差异化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它和外卖很像。”
  程维倒是听的很认真。
  “为什么?因为这两者服务的核心,食物的美味程度、乘车的舒适程度,并不由平台公司直接控制。你们能优化的东西很少,无非是司机态度上加些约束,以及这一类的东西,但总体上,都是可模仿的。如果梳理下来,你会很容易发现,对于用户来说,你的核心吸引力只有一个。”
  话说到此处,其实屋子里的三人全都心中有答案,而且基本是一致的。
  “价格。”
  程维对温晓光看问题的犀利程度大为佩服,三言两语间就把几年之后的事情勾勒出来了。
  “用户没什么忠诚可言,你给的补贴多,用你的,快的给的补贴多,用快的,下两个app的事,甚至于用户会在两者之中反复横跳。对于你来说,一旦接入流量固然会有大批量的用户进来,可那些都是没有忠诚的。”
  对于微信甚至都没有,
  本质上都是工具罢了,只是看这个工具需要不需要,或者哪个更便宜。
  程维也是聪明的,他说:“那所剩的时间其实很少,我得很快把业务铺开,迅速先期占领。”
  “有一点意义,但不大,快的给点红包,什么都回来了,所以你回去之后,我的建议是调整一下工作精力分配,你需要不停的寻找投资人。”
  李一丹这时候出声,“我的建议是腾逊,虽然近况有些艰难,但他还有些财力,也有意愿投资,因为他们在想方设法从各个入口进入移动互联网。”
  “可行。”温晓光明确的说:“微拓没办法给你太多的钱,这个钱撒下去就撒下去,用户拿了不会感恩戴德的。”
  他们只有流量。
  尽管如此,成为还是愿意签。
  200万美金全面启动业务,这不算少。
  重要的还是流量。
  温晓光看他此番志在必得的样子也不知是好是坏,市场上把微信的导流功能传的太神,但其实打车真不是这样,拼钱的时候更多。
  因为你抢到的流量带来的收益,很容易就不是你的了,只要对手更加便宜一块钱都能做到这点。
  温晓光更不知道这会不会改变滴滴的命途,因为这一时空支持它的那家鹅厂,不太可能承受每天4000万人民币的消耗。
  不过对于微拓来说,也还好。
  200万美金嘛。
  也怪不得程维会意气风发,见完了温晓光和李一丹这两个重量级人物,从微拓大楼走出去,哪个创业者不会畅想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里自己的公司所能到达的高度?
  哎。
  “怎样,温总有信心吗?”
  “你问我对他?”温晓光老实的讲,“一半一半吧,但应该不会亏,22%的股份不小,泡沫时代只要做的好,很容易就估值疯狂的涨。”
  李一丹失笑,“哪里那么容易,是我们做到了,才觉得容易。对了,我一直在想,我们公司已经投资了好几家企业,应该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机制,让你能和这些创始人们在一起及时交换各种想法。”
  温晓光对于这个建议有些意外,它有好有坏的。
  好处显而易见,基本的就是能让微拓了解投资的那么多企业,现在都到什么程度了,时间长不管,有的时候都忘记了还投资过。
  坏处就是这有点像是微拓要当武林盟主的意味了,也许会遭到一些其他歪曲解读。
  “你的意思是,隔断时间我就把这些人弄到一起?”
  李一丹大概是出身华尔街,习惯性的强势,因为她觉得我们出钱了,我们是股东,这点要求又不致命,没什么问题,“你对移动互联网最懂嘛,让他们来交流又没什么。而且微拓的老板有权利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企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未来的打算又是什么,这也是对微拓的股东和员工负责。”
  温晓光是要考虑负面效应的,好心办坏事,最后帮了别人还被别人说不好这事挺伤的,他想了想,说道:“以饭局的形式去做,不要搞的太正式和严肃。”
  “饭局?”
  “是,饭局,定好了时间,就说我温晓光请他们到北京吃饭。”
  交流嘛,吃饭时候也能交流。
  就看谁能有那些运气上他温晓光的这个饭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第639章
琐碎工作
  手头这么多事情真的要处理起来,也挺费时间,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温晓光就在公司忙起了这些,陈北大概要谈妥了利物浦的事,商业一个重要的点是风险分摊,‘不是资本’愿意拿出巨额资金去获得一张股权证明书,而且并不插足实际的管理,这应该是大多数老板都不会拒绝的。
  这几年国外的资产价格下跌,出海投资是很多大公司的选择,当然在国内也不能放松。
  微拓集团决定在北京新建新的总部,总面积高达3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到12亿人民币,建成之后必定又是一个区域标志性的建筑。
  然而微拓不可能自己去盖楼,拿下这个项目的是中建二局,正式开工那天,温晓光还亲临现场,与中标的陈姓书记共同预祝新项目的开始。
  预计工期是三年时间,原本是可以更快的,不过这两年北京雾霾天气特别严重,雾霾这个词也频频上新闻的头版,导致一些季节有一些建筑企业只能停工。
  温晓光本人则特别期待微拓新总部的修成,到时候也可免得公司和他总是到处‘流浪’。
  总部是品牌力的外在表现,对于人才亦有吸引力,那些全球顶尖的人才,到北京的这样一家公司任职,一定不会让他觉得丢份儿。
  不仅如此,中国不像韩国,首尔一个总部能管到全国,中国的规模之大带来的业务之复杂,必定需要一些区域总部,所以在其他的城市,未来微拓也一定会去建一个总部,
  譬如说珠三角、长三角,总要分别挑一个地方,
  也因为中国很大,选择不同的城市生活对于人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类似章小龙这种人就是喜欢广州,也有些人就是喜欢长三角,甚至于一辈子没怎么去过其他地方,微拓也不能就不要那里的人了。
  所以当微拓在一些城市都有总部之后,就会具有选择的灵活性,而不一定非得要人到北京来,因为北京雾霾的确严重,而且还很堵。
  “年会的主题,我们初步定为【超越、蝶变、成长】,前几年都没有举办,统筹起来办的话,也要总结一下之前的历程,我们公司就是从腾逊手中活下来的,我觉得这可以说,值得说,应当骄傲的说。”
  在早会上,温晓光和团队一起商讨这个问题。
  这三个词,倒是没什么问题,都是很有正能量的,但是没有说到他的心坎里。
  温晓光不说话,而是等着旁人说。
  最先有意见的施建华,“我觉得是很好的,但是好像放在其他公司身上也很合适是不是?”
  问题便是在这儿。
  “我到公司以来,细了解过‘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个愿景,在我的概念里,这种东西千万不能放在墙上,处处体现出来才好。”
  “而且,我们的年会应该也是公开的。这句话应该讲出来,是一种对外声音,也是一种自我加压。”
  CEO大概就是听取意见做最后的决策,温晓光最后要的就是回归本我的选择: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不过虚头巴脑的东西是很好办的,【超越、蝶变、成长】无非就是历数过去的辉煌,展望一下未来。
  然而真正细致的是真不太好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种主题要通过什么去展现呢?
  刘以琦来找温晓光商量。
  温晓光没说这些,他先是解释,“施建华呢,很早的时候就到国外去了,他是中国人,懂中国的人情世故,但是做事情的风格还是欧美华多一些,就事论事,直接说出来,你不要觉得他是针对你。”
  刘以琦是负责这件事的,结果唯一做出来的最后被否了,很难说完全不在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