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荡年华(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716

  第一平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共享平台。口号嘛,当然要喊的响,但是这个共享是经过双向选择的,也就是微拓愿意接纳,对方也愿意加入。
  第二个是面向盈利企业的,它们注册企业号,寻求用户关注,在线发布产品,当时称为线下往线上转移。
  第三个是面向个人的创业平台,类似罗辑思维这样的企业,或者是创作大神个人单打独斗,都在微信上申请了各自的公众号,
  这一部分实际上让微信获益良多,为了获取各类咨询、用户打开微信的时间也大大延长。
  问题是,一篇文章的评论总是没办法做到像微博那样活跃。
  这实际上埋下了过后微信公众号衰弱的种子。
  第四个是面向政府、高校、各非盈利机构作信息发布平台。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这几个方面都有些进展,其实就是前世微信的那些功能,但温晓光用‘四个平台’把它喊出来,说的让市场和社会很震动。
  而且事实证明,这些概念都还不错。
  其中发展的最迅速的还是第二个,面向企业的营销平台,大量的开始有各类企业在注册、发布产品、广告之类的信息,还好微信规定只能允许向自家粉丝发,而且频率有限制。
  不然微信的‘绿色无污染’就被这帮想赚钱的人搞死了。
  其他三个方面也都有不俗的表现。
  这个时候的微信其实已经超脱了一个纯粹的即时通讯软件的概念,在一步步中走向了不可战胜的垄断地位。
  然而作为一家公司,脚步是不会停的,做企业是一个永远求向上的过程。
  其实问题也很多,比如微信已经显得有些臃肿、第三个平台建设始终有些不对味的感觉、用户没有养成要从微信号获取信息的习惯,所以第四个信息发布平台,发展速度也慢,没什么趣味性。
  另外一个大的问题,现在都是商家主动去拉粉丝,用户很少会自己想到要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
  即使要找,没有分类,也很难真的找到。
  除此外,带有盈利目的的人,为了博得眼球,标题党开始诞生,暴力涩情信息也不断滋生蔓延。
  要不说林长生忙呢。
  而温晓光更是设立5000万人民币的专项资金,打假、打黄、打涉政等言论,这个时候是十八大关口,整个城市的感觉都不一样了,不能胡来。
  提到城市,
  新上任的副总裁贺楠借着之前微信着力于解决城市痛点的提法,提出了一个近几年很火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什么,其实很多业内人士也不清楚,你问他具体怎么落地,他也只能说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虚的不行。
  由智慧城市向下还有一个智慧交通的概念,
  温晓光前世专业在此,还能不清楚这些么?
  他更加清楚智慧城市对技术底蕴要求特别高、周期也比较长,如果是阿里、腾逊那样的企业,分出余力也耕耘这个方向,十年后也许能结出果实。
  但实事求是的说,微拓不合适。
  这里不能作为主战场。
  主战场被定在了投资部和X事业部,也就是说温晓光是中间放微信,然后一手靠着投资移动互联网企业,获得报表上的纸面回报,一手利用今日头条获得实际的营收回报。
  可问题是就在前不久,温晓光才刚刚说过,要让城市生活更便捷。贺楠提的正好应对公司愿景。
  细枝末节的东西不去管了,但这个大问题温晓光要管。
  他把付与萱、贺楠、微拓云的王小明拉在一起,开了个小灶。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个感觉,”温晓光先以闲聊开头,“照这样下去,几年之后,公司业务规模会变得相当的庞大和复杂,甚至我都不太能完全分清楚。”
  “当然也许也不会,如果王总裁的微拓云始终做不出成熟的东西,那咱就老老实实的抱着微信这个棒棒糖,饿了舔两口。”
  这个压力其实给到了王总,他岁数也不小了,此前供职于微软研究院,老it人了。
  “我们现在新提的内容,包括微信支付的网上贷款、生活缴费、公共交通,还有贺楠说的智慧城市,这些如果没有云计算的支撑,没有学会怎么处理分析庞大的数据,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说我前一段时间强行在这方面投入。某种程度上来说,微拓是成为谷歌还是变成搜狐,有一半是取决于我们这些人努力不努力,还有一半就是取决于微拓能不能玩好‘数据’。”
  这才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
  其实往回看,就知道温晓光的决策是对的。
  如果将来失败了,那至少也努力过。
  “这话不能去说给张朝阳听啊。”温晓光还开了个玩笑,三人都乐呵笑着。
  王晓明讲:“我最后说吧,温总,我要听听他俩想要达成的效果是什么。”
  付与萱领会意思,开口道:“我还有一件题外事,我觉得微信支付这个名字得换掉,最早它是一款支撑各O2O平台的支付工具,这么叫没问题。不过我们显然是要拓展更多的领域,再使用这个名字,不太适合。”
  “对外会让人误解,对内,许多员工就是觉得我们是微信的一个子工具。然而温总的意思是借此培育出一家新的公司,所以才在微拓之外独立设个公司。”
  “批准。”温晓光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步,“所以我说我们的规模会越来越大。那改成什么名字?”
  付与萱说:“这个温总来定,或者我们拟几个给您选择。另外我也不是越俎代庖,或者想给自己抢项目,贺楠也在这,微信有些臃肿的问题已经很明显,那么新提的一些东西,显然是不适合在微信上实现。”
  “但微信支付app还很轻便,而且将来许多的事情都需要走支付这个环节,比如生活缴费,这是没有道理在微信中添加的,这个应该直接交给我们,甚至于包括你说的智慧城市一些的内容也该交给我们。”
  她的意思是,微信还是要作为一个纯粹的社交软件。
  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应该依托微信支付app。
  “本来也是这样的。”温晓光说道,“我和林总谈过,包括文博也早就和我说过,微信不适合在继续增添新的内容。当然贺楠的智慧城市建议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概念一直是有的,只是我们的实现方式具体是什么。”
  他这个老板的工作就是要协调各个人才。
  目前微信的这些人,不太有章小龙式的纯粹,不过温晓光有领导权,有什么不对劲,拦着就好了。
  这个时候,即便有想法也不好加在微信上,都要交给付与萱的。
  贺楠性格平和,他也没什么多余的想法,“我就是按照愿景提的,我认为温总那天说的‘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利的事’很精辟,再加上我自己的一点兴趣吧。”
  “我知道。”温晓光先肯定了,“智慧城市其实我了解过的。IBM在2008年提出来,之后好几个国家的城市都在尝试推进,这也涉及到万物相联的物联网,我们国家学习接受的很快,我估计过不久就会有试点城市。”
  “不过贺楠,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就是微拓这样一家技术底蕴还比较薄弱的公司,在完整的盈利模式扔在寻找的时候,不太适合去跟随这个趋势。当然我个人对此还算乐观,但我更喜欢从小处去解决。总的来说,就是咱们要关注,但是要谨慎关注。懂我意思么?”
  贺楠点点头。
  “与萱,你刚刚提的对,公司改名后呢我认为你要新加一个部门,就叫智慧生活事业部,智慧城市的概念比较大,而且硬件基础也有缺陷,但构建智慧生活的布局是需要的。”
  “所以咱们从小处着手,比如说生活缴费,还有我之前提过的公共交通实时跟踪,另外,咱不有二维码技术么?公交刷卡以后改成刷二维码,找个小城市先试嘛,这些都叫智慧生活。”
  付与萱笑了,“难怪你说公司以后的业务会太复杂,这样能不复杂么?不过这样一个一个做下去,把能做的做起来,总有一天,城市生活就会因为我们这群人而更便捷的!”
  话虽如此,但也要有一个整体框架,免得东打一耙西打一耙。
  “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协作,它还是需要一个大脑去统领,不然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王晓明讲道,“其实听下来这些都要一个计算系统去支撑,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也是构建一个系统。”
  “数据到底怎么用于城市治理?”付与萱财务出身,这么前沿的概念,她的确是难以理解。
  王晓明给她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城市的拥堵问题。咱们不是有高德地图么?高德地图现在想要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道路信息,前方多少米拥堵,走哪条道不拥堵……然而微拓又没有卫星在天上飞,也拿不到全国上百个城市那么多的监控视频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得知道路状况,并告知驾驶人员前方的拥堵不拥堵呢?”
  诶,这是个好例子。
  温晓光抿嘴笑了笑。
  付与萱也在等着答案。
  “就是靠着智能手机和数据啊,只要用户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实时的将用户的位置、轨迹数据上传至服务器,那么高德地图团队就可以获得这个数据,而有了海量的实时交通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计算处理,就可以为用户提供路况信息了。”
  付与萱皱眉,“那不是不准确么?肯定有人不使用高德地图的啊。”
  王晓明讲:“是这样的。这个本来就存在误差,其实大数据就是用海量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模式,它不是数学题说计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它是一个向正确答案趋近的过程。”
  “以高德地图为例来说,只要我们的计算能力越强、用户规模越大、数据量越充足,那么我们的计算结果就越可靠,提供的路况信息也就越准确。”
  “那应该很难吧?”
  温晓光插嘴,“你也可以理解为只要我们做成,其他对手就难以超越,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图软件,它需要云计算的支撑,需要能收集到大量数据。而且有些数据只在政府手里的,我们这样的大企业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能获得数据,可创业者上哪儿找去?”
  王晓明也比较乐观,“导航在城市生活中一定是需要的,有微信,和政府的关系也不错,所以其实数据充足反而不是问题,而是能不能处理这个大数据的问题。”
  想想就头疼。
  所以说智慧城市比较难了。
  温晓光巴巴望着王晓明,“你也别怪我天天给你压力,怪贺楠吧,他天天给我压力。”
  贺楠也明白了,这个项目啊,老板不是反对,但客观条件有约束,咱也不能像孙猴子一样说变就变出东西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