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论官品,他已经是正一品的当朝太傅,再升无非是好听一些的太师,论官职的话,他先前的实职是兵部尚书,后来辞了兵部尚书,身上的职位也只剩下一个禁军右营的将军,再往上升只有两条路。
一是做禁军的大将军,就像当年的裴进一样,权掌左右二营,总揽京畿禁军,成为真正的天子剑。
再不然正一品的武官实职,大就只有都督府右都督了。
大都督府有左右两个都督,左都督的实掌大都督府,被坊间称之为大司马,这个位置一直被姬家人垄断,外人一次也没有做过。
而右都督就有不少外姓人做过,比如说当年从征北周回京的叶晟,再比如说太康初年的裴进。
这两个人被放在这个位置上,都是为了架空他们手里的权力,这个右都督的位置,可以理解为荣誉头衔。
李信刚刚帮着元昭天子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问题,天子自然不可能现在就过河拆桥,把他扔到大都督府养老,至于禁军的大将军,那就更不可能了。
这个位置,只有深得天子信任的人才能做的上去,侯敬德以从龙之功深耕禁军十几年,尚且止步于禁军左营将军,不得更进一步,李信这个与姬家有龃龉的人,更不可能被放在那个位置上了。
思来想去,天子要给李信升官,无非也就是把他这个太傅,变成太师而已。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笑道:“陛下,臣蒙先帝圣恩入朝为官,十余年时间已经位极人臣,对于官职官品,已经没有什么奢望了,此次臣之所为,实乃分内之事,不敢与陛下要什么官了。”
元昭天子对着李信眨了眨眼睛。
“朕的意思是,要不给老师,封个国公?”
大晋从开国以来,就对爵位非常吝啬,因为这玩意儿一旦给出去,就要给钱给地,如果是那种世袭的爵位,还不是给一代人,而是世世代代的给。
到了武皇帝之后,大晋一统,对于爵位的封赏就更加严谨,从武皇帝开始一直到现在,整个大晋只有陈国公叶家这么一个异姓国公,再没有第二个!
侯敬德的父亲侯老将军,早年是叶晟的先锋,在北征之中,冲锋陷阵数十次,浑身上下几乎没有一点好肉,即便如此,他回京之后受封的也只是一个终身的“忠勇侯”,不能世袭。
侯家的忠勇侯爵位,还是在侯敬德从龙之后,才得以世袭罔替。
由此可见,姬家对于爵位吝啬到了何种地步,如今元昭天子能够主动说出这句把李信晋为国公的话,已经是大反常态。
李信先是沉默了一会儿,随即笑了笑:“陛下,臣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只是抓了一些人,杀了一些人而已,臣杀这些人,将来是要背骂名的,陛下这个时候给臣升爵,将来青史之上就会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到时候就不是臣在杀人,而是陛下在杀人了。”
元昭天子脸色一僵,然后缓缓说道:“不碍事,老师做了事情,总要有些回报。”
他看向李信,开口道:“老师说,如果老师您是宗室,这个时候给您封个王爵都是应当应分的,可惜太祖皇帝异姓不可封王的祖训犹在,不然老师可以比现在光亮许多。”
天子眼珠子转了转,然后开口道:“姑母倒是宗室,不如这样,老师让表弟改个姓,这样宗府的人便说不了什么,朕便做主给他封个郡王。”
李信笑了笑。
“陛下,犬子姓名已定,况且臣当年是娶公主,不是尚公主,孩子自然随父姓。”
后世小孩跟父母姓都是可以的,李信的观念也没有说孩子非要跟自己姓,但是这个时代不一样,假如他的儿子姓了姬,他难免要被人取笑。
不过听到了元昭天子这个建议,李信倒是心里微微一动。
见李信拒绝,天子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就算李信的儿子李平改姓叫做姬平,给他封郡王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毕竟这是一个父系社会,姬家的宗室不会觉得姓姬就是姬家人,那些族老一定会强烈反对。
天子也是笃定了自己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这个,才会敢开出这个空头支票。
他跟李信闲聊了几句之后,又跟李信聊起了沈宽的家人,以及吴兴沈氏应该如何处理,简单几句以后,结果就已经出来了。
沈宽一家满门抄斩。吴兴沈氏有在朝为官者,株连罢官流放,至于沈家在吴兴的产业,也要全部充公罚没,吴兴沈家子弟终大晋一朝,不得再入官场半步。
大致商量出了结果之后,天子眼珠子转了转,装作漫不经心的说道:“老师,朕今日收到了一份来自西南的消息,消息上说,汉中的驻军跟西南蜀王府的军队打了起来,双方互有伤亡。”
他用余光看了李信一眼,然后继续说道:“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听说这件事?”
靖安侯爷的反应很是迅速,他脸上立马显出怒容,怒声道:“西南蜀王府好生放肆,当年是臣好说歹说,先帝才肯给他们这些旧南蜀遗民一条活路,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人就全不顾当年先帝的恩德,竟然敢对朝廷将士动手!”
李大侯爷义愤填膺。
“昔年臣就领兵西征过,八百里蜀川被臣领着王师一路踏破,臣请再领禁军右营西征,让这些南蜀遗民知道,什么是天威浩荡!”
元昭天子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微微叹了口气:“老师,西南本就是蜀人的西南,先帝兴亡继绝,帮着他们重立宗庙,这是好事情,本朝也不能因为一点小事,与西南再启战事,坏了先帝的一片好心。”
李信有些不甘心的点了点头。
“陛下仁德,不过这些南蜀旧人太过不知好歹,此是臣是中间人,臣回府之后,立刻写信斥骂蜀王一番,让他们向朝廷上请罪书!”
“……。”
元昭天子叹了口气,看向了李信,开口道:“老师,据汉中军副将谢敬送回来的军报,西南军的将士似乎手中都有一个名为天雷的利器,十分厉害,有开山裂石之能,丢进人堆里,重甲都有些扛不住,常人更是直接血肉模糊。”
“朕一直想不明白,这东西到底是什么,老师在西南待过,也带人打下过西南,不知道老师知不知道此物是何物?”
“臣知道。”
李信回答的很是干脆。
“太康八年臣去过一趟西南,调停朝廷与西南之间的矛盾,那时候西南的沐家送了臣几个小玩意儿,说是可以炸开。”
“那东西臣留了两三个,现在还放在家里,陛下想看?”
第二百九十一章
给陛下放个焰火
天雷这个东西,虽然在太康二年就已经问世,已经存在了八九年时间,但是这东西一直被李信隐藏的很好,到现在世人,或者说朝廷还不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这个物事,在太康朝末年被当做禁忌,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提起,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在李信面前提起。
从太康八年的年尾,天雷正式暴露在朝廷的视野之下,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京城里没有人与李信正面提起过这个天雷。
小皇帝是第一个提起这个事情的。
而用这种半开玩笑的语气,当着李信的面提出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李信毕竟是他的长辈,不管怎么样不能跟孩子翻脸。
这样也好试探一下自己这个老师,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听到李信的答复之后,元昭天子兴致盎然,他立刻开口道:“早先只是听说了这个物事,从来没有见过,老师能不能送朕两颗,给朕把玩把玩?”
不管天雷再怎么保密,毕竟是人世间的东西,只要能有实物参考,再加上工部那么多能工巧匠,自然可以慢慢研究出来。
靖安侯爷深深低头,开口道:“臣府上有三个,明日就可以送两个进宫献给陛下,至于剩下一个,可以用来给陛下做演示。”
元昭天子大喜,拉着李信的袖子说道:“正巧朕今日无事,不如老师今日就演示给朕看?”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接近傍晚了,李信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笑着点头:“那陛下在这里等一等,臣回府取天雷过来。”
“好。”
天子开口道:“朕在宫里的校场,等老师过来。”
李信恭敬低头,转身退出了未央宫,从永安门出宫,回了靖安侯府。
靖安侯府的后院里,的确有天雷,而且不止两三个,足足有四五十个之多。
这些是李信从锦城带出来的东西,一来是为了在路上防身,二来是……用来防止朝廷狗急跳墙。
如果朝廷要对李信不利,或者要强行把李信扣下来,这些东西可以出其不意,再加上暗处的人手配合,或许就有机会逃出京城。
五十多个陶罐,被整齐的摆在李信的书房里,此时书房里除了他以外,还有跟着他很多年的沈刚。
靖安侯爷皱眉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走出书房,没过多久搬回了一个比人头还要大出不少的酒坛,放在了书房里。
他把酒坛打开,然后伸手招呼了一下沈刚。
“来,搭把手。”
沈刚挠了挠头,蹲在了李信旁边。
“侯爷要属下做什么?”
“把这些天雷,都拆开,里面的药,倒进这个酒坛里。”
沈刚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闻言立刻开始动手,两个人一起努力之下,很快五十个天雷里的火药,最少有二三十个被倒进了这个酒坛子里。
天雷只比成人拳头大一点点,而且因为内部要用鱼胶封闭,操持密封性,所以火药并不多,二十多个天雷,勉强把这个酒坛子装满。
李信又找来一张薄纱纸,卷成了一根引线,用鱼胶密封好开口之后,起身打量了一下这个酒坛,满意的拍了拍手。
“这个东西,应该可以吓那小子一跳了。”
眼下的火药,威力还很不够,单纯的天雷只能伤人而不能杀人,但是几十个天雷的火药塞在一个罐子里,再怎么也足够骇人了。
毕竟当量摆在这里。
想到这里,李信又伸手招呼了一下沈刚,两个人跑到厨房里,搬回了两个稍小一些的酒坛回来,把剩下的天雷药粉分成两份,倒进了这两个酒坛里。
不够很显然是装不满的,李信对着沈刚开口道:“去找一些草木灰,面粉,干黄土,还有葛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