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55


他们五个当年都是坚定的保皇派,联手把赵长恭赶出了京城,连带着打压了赵长恭代表的军方十余年,以至于到了今天,启国的军方已经没有几个能拿的出手的将军了。
即便有,也是当年出身肃王卫的赵长恭门生。
赵睿呵呵一笑:“诸位爱卿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朕提议一个,诸位爱卿议一议?”
文武百官轰然唱道:“陛下吩咐。”
赵睿用手指了指站在侧翼的赵显,轻笑道:“诸位爱卿看一看,这是朕的七弟赵宗显,年少勇武,自小熟读兵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诸卿以为他可统兵否?”
赵显在一旁听得脸色通红。
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老子哪有这么厉害……
陈静之脸色大变,跪伏在地上,颤声道:“陛下,藩王统兵之祸十年前陛下亲身体会,陛下要重蹈覆辙耶?”
赵睿神色冷漠。
“陈相这是什么话?十年前哪来的藩王之祸?朕不是好好的?”
陈静之跪伏在地上,哭叫道:“十年前赵长恭扬言要马踏临安!更是提剑入宫,险些弑君!当日情景,犹在眼前,陛下三思啊!”
剩下四位宰辅也跟着跪在地上,哭叫着陛下三思。
赵睿对跪伏在身前的五位宰相视而不见,面无表情的轻轻挥了挥手。
“大内官,宣旨。”
一旁随侍的大内官恭敬低头,翻开一早准备好的圣旨,宣唱道:“制曰:肃亲王府第七子,安国大将军,肃州牧赵宗显,骁勇善战,熟读兵法,今当国战,天家子孙亦不能免兵役,特封赵宗显为征北大将军,领五万江宁军陈兵长江,伺机伐齐。”
赵显面色严肃,跪在大内官身前,领旨谢恩。
他接下圣旨之后,有些怜悯的回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五个老人家,心中有些可怜他们。
赵显心中明白,赵睿之所以半点面子也不给这五位宰相,是因为他是想借着这件事敲打敲打政事堂,否则也不会在下旨之前,一点也不知会政事堂。
最近几年,随着赵睿身体愈发虚弱,政事堂又从皇帝手里接过了大量权力,以至于现在政事堂的权力太重了,一旦自己病逝,赵睿有些担心赵家的大权会不会旁落。
赵睿此举,就是是要在这五个老头子面前展露一下肌肉,告诉这政事堂的宰相们,这启国,仍旧是姓赵的。
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给自己的年幼儿子铺路,免得自己将来龙驭宾天之后,身为宗室的赵显斗不过这些老狐狸。
在赵睿心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赵显跟政事堂并列,然后让赵显跟这些老家伙斗的平分秋色,最后给自己的儿子争取发育的时间。
现在的赵显太弱太弱了,弱到根本无法撼动政事堂,所以赵睿不得不一边加强赵显,一边削弱政事堂。
帝王心思,无非平衡二字。
第103章
动全身
穿越到启国已经三个月有余了,赵显也花了心思研究过三国之间的形势。
首先启国的国土并不大,甚至没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南宋领土大。
南宋与金国的边界是在淮河,而启国与北齐的边界是在长江。
两条河中间隔着一个富庶的江淮地区,这片地区是被北齐强占去的,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一直是南启赵家的一块心病。
没了淮河,只能据守长江,因此启国的防线从江宁一直拉到襄阳附近,全线守势。
至于启国的西陲防线,荆楚地区也被西楚占了一半,赵显默默估算了一下,目前南启的领土大致也就跟历史上的东吴相当。
北齐跟北魏也大致相似,但是西楚就远比西蜀要强的多,不仅占了大半荆州,还一度向西扩展了数百里领土。
眼下西楚跟北齐正在凉州对峙,战事一触即发,赵显刚刚接下圣旨,就被赵睿赶出了临安城,让他动身前往江宁。
临安城出兵伐齐的消息刚刚传出,几路快马就跑出了临安城,分别朝着个个方向飞奔而去,有人向西,有人向北。
西楚郢都,皇宫之中。
胡须修的很是漂亮的皇帝项云都高坐龙椅,在西楚主殿长兴殿里,召见了他派在临安城的探子。
“陛下,南启皇帝赵睿,出兵伐齐了。”
项云都嗯了一声,放下手中的密信,抬头问道:“多少兵马,主将何人,何时出兵?”
那探子单膝跪在地上,沉声回话。
“据说是原本驻守江宁的江宁军军出兵,看情况南启并不准备擅自动手,而是在等我大楚跟齐人打起来之后,他们再伺机动手。”
项云都不以为然的笑了一声。
“南人向来懦弱,畏首畏尾并不稀奇,不是朕把长女送去临安,只怕赵睿那厮还不会愿意与朕配合。”
那探子继续说道:“陛下……此次南启带兵伐齐的主帅,似乎是世子赵宗显……”
“赵宗显?”
项云都皱了皱眉头:“是赵家的宗室?朕怎么没听说他赵家这一代还有什么出彩的人物?”
那探子小心翼翼的说道:“是赵睿的堂弟……”
“赵睿的堂弟?他的直系宗亲不是死完了么?”
项云都说到这里,突然脸色一变,沉声道:“是赵长恭剩下的那个独子?!”
赵长恭十七岁从军,征战二十多年,连败西楚六次,一度打下整个荆州,是西楚最为忌惮的人!
“是……”
“这个赵宗显今年多大了?”
“十八岁。”
“把赵宗显所有的资料,统统送到朕这里来!”
“是。”
这探子退下之后,项云都有些失神的看向南方,然后喃喃自语。
“赵长恭,你十七岁便勇猛无敌朕认了,但是朕不信你生个儿子,也能跟你一样。”
“那样你们赵家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一些!”
此时这位西楚皇帝的内心复杂,他既想着让赵宗显带领的江宁军大破北齐,又不想这个赵长恭的儿子太过优秀。
“赵长恭,你已经死了,最好你这个儿子能打伤北齐,然后战死沙场。”
“朕这一辈子,再也不想看到猩红色的肃王旗了。”
……
与此同时,赵显领兵的消息也传到了北齐燕京城。
北齐在三国之中国力最盛,皇宫也是最大,常常称启楚两国为叛逆,以中原正统自居。
北齐皇宫之中,元庆帝姜堰也在书房之中商议赵显的事情,不同的是,在他的书房之中,并没有北齐的文武大臣,而是站着四五个通体黄袍的年轻人,都在恭听姜堰的垂训。
元庆帝把手里的折子扔给了面前的长子姜重,语气平淡。
“拿去看一看,给你的弟弟们也看一看,然后商议商议,告诉朕一个章程。”
大皇子翻开折子,只见上面写着一条条来自启楚两国的军报,条条框框写的很是详细。
这份军报很是冗长,姜重只是大略看了一遍其中的意思。
西楚八万凉州军已经步步紧逼大齐国境,南启的五万江宁军也已经开到长江边上,一副随时动手的模样。
这位大皇子看完之后,把手里的密折递给了身后的兄弟,然后躬身抱拳道:“父皇,儿以为西南两贼无非是无事生非,往年也常常有之,只要我大齐坚守边陲,赵贼和项贼必然讨不到什么好处。”
元庆帝姜堰淡淡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儿子,轻声道:“你的意思无非就是坚守不出,这也算是办法?”
“贼人来犯,若只能自保,那我大齐颜面何存?”
大皇子脸色发红,垂手站在一旁,不敢再说话。
北齐虽然国强,但是也并没有强到哪里去,加上北齐的北边还有匈奴,北部边军丝毫动弹不得,因此他们做不到两线作战,除非只守不攻。
又有皇子看完了密折,上前抱拳道:“父皇,儿以为凉州是必争之地,咱应该调集兵马集中在凉州,狠狠的打项贼一顿,让他以后再不敢窥视我凉州骏马。”
元庆帝嗯了一声,继续问道:“那赵家的江宁军如果越江而来,我儿以为如何处理?”
那皇子胸有成竹,笑道:“南启国弱,就是让他们渡江又能如何?无非是打打秋风,来年打退了项贼,抽出手来再教训他们,等咱们打回江左去,赵家一样要跟咱们求和。”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就连元庆帝也动了心思,闭目沉思。
其余皇子见状,纷纷附和道:“父皇,儿臣们均以为三皇兄所言极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