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1/655


这是性格所致,也是从小到大的环境影响的,一时半会之间没有办法解决,赵显伸手把满脸泪花的高雅儿搀扶了起来,轻声笑道:“两个小孩子之间的玩闹话,这么认真做什么,你先带着康儿回去,一会儿为夫去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高雅儿低头道:“只是怕引起王爷还有姐姐的误会,妾身平日里,从来都是教育康儿要尊敬陛下,没有教过他半点大逆不道的事情。”
赵显拍了拍她的后背,轻声道:“放心,没有人会误会,你先回去。”
高雅儿擦了擦眼泪,拉着儿子,离开了肃王府的书房。
母子俩离开之后,项樱才缓缓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与赵显并肩站着,她也跟着轻叹了一口气:“从那年高家犯事之后,高家妹妹这些年过的越来越小心了,全不似我肃王府的侧妃,反倒像是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嫔一样。”
如今肃王府势大,像是项樱还有萧玲儿这些王妃,在临安城里都是很有脸面的,项樱以王妃之身母仪天下就不用说了,就连萧玲儿这种侧妃,在临安城的贵妇圈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独独这个跟了赵显挺久的高雅儿,这些年很是低调,从高家出事之后,她就一次也没有踏出肃王府了。
赵显皱了皱眉头。
“她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对于政治上的问题难免会有些敏感,当年高家做下错事,她一直耿耿于怀。”
项樱不动声色的说道:“可不是要耿耿于怀么,就高家做的那些事,如果换着别人,连她也要被跟着处死,也就是王爷你仁慈,没有牵连到她。”
当初,高家是要派人刺杀项樱,甚至一度威胁到了赵显还有小郡主赵莯的性命,引得的肃王府的雷霆之怒,导致高家族灭,如果换成是任何一个人坐在赵显的位置上,高雅儿都必然会被牵连进来,最少也是赶出肃王府的下场,也就是赵显,不会计较这些。
赵显摇了摇头。
“都过去几年时间了,便不说这些了,高家做的事情确实过分,但的的确确与雅儿无关。”
项樱轻哼了一声:“没人说跟她有关。”
说罢,这位肃王妃整理了一番头上的步摇,缓缓离开了书房。
赵显回到书房,召唤“秘书团”简单安排了一些事情之后,也离开了书房,朝着高雅儿的院子里走去。
此时,高雅儿的院子里烛火通明,见赵显来了之后,这位侧妃娘娘连忙引着赵显坐了下来,然后端上来一碗热茶,放在赵显手边,对着赵显轻声低头:“王爷,今日是康儿不懂事,妾身已经教育过他了。”
赵显低头喝了口茶,轻声道:“是要跟这孩子说一说,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宋儿的身份毕竟与从前不同了,如果不小心说出什么话,给外人听了去,总是会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赵延康以后,是要继承赵显的肃王爵的,因此他的身份就特别敏感,现在年纪幼小还小,等到他长大成人了,随便说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那些文官的话柄。
高雅儿深呼吸了一口气,咬着牙说道:“明日开始,便让他开始读史书。”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史书是很枯燥的事情,一般都是在十岁以后,才会让读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无疑是了解君君臣臣的最好教材,只要通读了史书,赵延康无论如何也不敢再对自己的兄长,说出刚才那些话。
赵显伸手把高雅儿揽进怀里,轻轻的叹了口气。
“他今年才五岁,不用这么着急,你让他注意一些,以后不要提“皇”这个字也就是了。”
说道这里,赵显伸手拔下高雅儿头上的发簪,这个侧妃娘娘的一头青丝,瞬间铺洒开来。
赵显一边解衣服,一边轻声说道。
“你呀,以后也不用活的这么小心,好像府里有人为难你一样……”
第961章
无敌铁甲船!
按照大启朝堂的规矩,年关的时候是要休沐十五天的,一直到过完元宵节,朝廷各个衙门才会开始真正上班,这一点比起后世的假期,还要长上一半。
不过这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因为朝廷接受了齐楚的土地,每时每刻都有大量事务要忙,因此谢康之类的宰辅,从年初三就开始正式上班,到元宵节这一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忙了快半个月了。
相比来说,赵显那一边就要舒服的多了,他现在不再管那些繁杂的政事,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可以安排,因此他在家里一直休息到了正月十六,才从肃王府里走出来。
而他走出肃王府之后,去的地方也不是政事堂,更不是皇城,而是位于江滨的工部船舶司。
临安是一个临湖临江的城市,而且靠着的江还是连海的,因此工部负责造船的船舶司,就没有与工部在一个地方,而且单独脱离出去。
天快要正午的时候,赵显那辆黑色的马车,才堪堪到达船舶司,船舶司说是一个官署衙门,但是其实就是一个大型船坞,赵显走进去的时候,里面叮当之声不绝。
一个脸上长了不少胡子的大汉,毕恭毕敬的对着赵显跪了下来,叩头道:“弟子徐涛,见过恩师。”
赵显伸手把他扶了起来,微笑道:“用不着这么客气,这么多年你也辛苦了。”
当初赵显的十几个学生之中,就属这个徐涛个子最高,那个时候他都吃不饱饭,就只比赵显矮上一点点,现在接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当初的少年人,变成了一个比赵显高出了大半个头的壮汉,面孔因为海风吹拂的原因,变得粗糙了许多。
如果单看面相,他看起来甚至要比赵显还年长一些。
不过这个徐涛,是很了不起的,赵显只是给他画了一个及其粗略的世界地图,这个家伙就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成功找到了美洲,并且从美洲给赵显带回来了他心心念念的辣椒种子。
只不过那些辣椒种子,都还在培育之中,长出来的每一株辣椒都极其珍贵,最起码要培育两三个周期之后,赵显才能够吃到辣椒。
徐涛微微弯着身子,走在赵显的身后,给赵显介绍船舶司的情况,他本来并不是船舶司的长官,只是因为一个肃王学生的身份,整个船舶司的官员无人敢得罪他,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徐涛在打理船舶司,现在整个船舶司的工作,都是徐涛在主事。
徐涛指着一旁一群正在敲打铁块的铁匠,对着赵显躬身道:“恩师,这就是您说的铁皮船,学生没有办法大规模弄出铁皮,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来,准备以后钉卯在船身上。”
铁皮船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工业体系,大启现在虽然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要形成体系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因此现在想要弄出铁甲船,就只能靠这些铁匠用人工的办法来。
赵显摇了摇头:“这样太过耗费人力,而且没有办法量产,做不出多少东西来的。”
徐涛低着头笑道:“弟子没有打算做多少,恩师不是准备要出海看一看么,弟子准备给恩师打造一艘座驾,只是这铁皮做起来太过麻烦,弟子打算在船身关键的部分用铁皮包着,其余地方还是木制。”
说着,徐涛把赵显引到了船舶司停船地方,只见在江边上,一个造型壮观的庞然大物,正在一群工匠的手底下缓缓成型。
这是船的龙骨。
赵显目测了一番,这条龙骨大概有一百二三十米这么长,也就是说,等到建成的时候,船身最少也有一百三十米。
赵显心中隐隐有些激动。
这已经快赶上郑和的宝船了啊,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最大的宝船,前后也就是一百四十多米。
赵显仔细的看了一遍这个龙骨,连连点头。
徐涛躬着身子,声音恭谨:“老师,这是弟子从各地征调造船的师傅,然后大家合在一起研究了几个月,才弄出的草图,按照进度的话,想要彻底弄成,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不过因为要加装铁甲,还有老师要求的……炮口,所以估计要两年多才能竣工。”
这个时代的船,都是没有炮口的,因为如今只有大启一个国家有火炮这种东西,现在赵显已经让军器监开始研制,适合放在船上的船炮,因此他提前让徐涛预留炮口的位置。
前前后后参观了一遍船舶司之后,赵显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世界虽然不能准确推算到底是什么年代,但是按照先秦来推算的话,大致可以推算出是北宋初年左右,也就是公元一千年左右,如果西方历史没有出现岔路的话,那么这个时代,那些西方人还在用破帆船打仗,美洲的土著还在蒙昧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赵显开着一辆披着铁甲,装备火炮,前后长达一百多米的庞然大物出海,那将是何等的威风……?
吓尿那些洋鬼子!
想到这里,赵显畅快一笑,伸手拍了拍徐涛的肩膀,轻笑道:“很好,你做的很不错,以后船舶司就有你来主事,需要什么就跟工部提,跟户部报,户部给不出来的,你就写条子到肃王府去,该花钱的,本王一分钱都不会少。”
徐涛恭恭敬敬的弯下身子,轻声道:“弟子多谢老师。”
说完这句话,这个大汉低头问道:“老师,您以后出海,准备带多少人?”
赵显愣了愣,然后回答道:“少则一千,多则三千。”
他以后虽然准备出海去“浪”,但是并不是要去当一个野人,最起码他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因此随身带一些护卫或者禁军,是很有必要的。
徐涛恭敬低头。
“这一艘船,大概能装下五百人左右,弟子这几年,尽力打造出十艘船出来,给恩师出海。”
说到这里,这个大汉低下了头,有些不太好意思。
“不过,这十艘船里,就只有恩师的座驾能够覆甲,其他的,弟子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第962章
春官尚书何麓
在船舶司待了一天之后,赵显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王府,临走之前还从船舶司拿了一个海船的模型,准备拿回去给家里人看一看,他的马车刚刚回到肃王府,阿绣就等在马车旁边,把他扶了下去。
此时的阿绣,已经是赵显的妾室,身份地位比起从前都大不一样了,不过她还是每天在肃王府中忙里忙外,扮演者一个大管家的角色,赵显看她自己忙的也挺开心,也就随她去了。
阿绣把赵显扶下来之后,轻声开口:“王爷,礼部的何尚书来了,现在在偏厅等着见您呢。”
赵显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轻声道:“让他去书房等我。”
这些年,六部尚书里,就属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变动的最快,从成康朝的黄晋,再到谢康,然后是隆武朝那位用死来抹黑赵显的戴浦,戴老夫子去了之后,赵显便很是生硬的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塞了一个自己人。
现如今礼部的尚书名叫何麓,是从成康十六年开始就依附肃王府的文官,早年只是礼部的一个员外郎,短短八年时间,就一路攀爬到了春官尚书的位置上,可以说是进步神速。
从某种意义上,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的首魁,也是朝廷控制舆论的关键,当年高明玉能够在朝堂上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高老头做了整整十几年的春官尚书。
赵显从马车上下来之后,找了个脸盆净了个脸,然后略做休息之后,缓缓朝着自己的书房走去。
书房里,春官尚书何麓,已经等候许久,这位何尚书今年才不到五十岁,只是由于出身高寒门的原因,显得并不是很年轻,脸上的皱纹已经隐约可见,见到赵显来了之后,何麓连忙起身,弯身拱手道:“下官何麓,见过肃王爷。”
赵显一边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一边好整以暇的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淡然道:“今天是元月十六,朝廷刚刚休沐结束,按道理来说,春官衙门应该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才是,何尚书不去处理那些事情,怎么跑到我肃王府来了?”
何麓低头道:“若非有重要的事情,下官也不敢来叨扰王爷,按照王爷在隆武六年初定下来的规矩,礼部每年春闱的时候,不止要有文考,还要有技能考,这两年时间,礼部一直都在准备这件事情,只是……受到了一些阻力,一直没能落实下去,也没有个既定的章程,今年下官准备落实下去,所以休沐的这些年,拟出了一个章程,特意送来给王爷过目。”
从隆武五年年尾,赵显便着手布置科考改制的事情,只是科考已经太过根深蒂固了,从童生试一直到县试乡试层层晋级,到最后才是礼部主持的春闱,而赵显当初提出的那个所谓的技能考试却是毫无根基,因此到现在,赵显的科考改制提出来已经两年多了,朝堂上下明面上没有人反对,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实行下去。
对于这一点,赵显也是清楚的,不过这两年他忙着清理北齐还有西楚,没有功夫把视线转到这方面来,这半年时间,他又抓着机会好好歇息了一番,也没有想起来这茬事情。
现在,何麓自己找上门来,赵显才想起来这件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