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655


说到这里,赵显的神情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但是如果你这几个月里敢偷偷跑出临安城,我就让人把你的腿打折了,丢到母亲那里去,让她看着你!”
赵显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是凶神恶煞,其实他并没有开玩笑,为了赵灵儿的安全,他真的会让人把她的腿打断。
在这种时候,赵灵儿还是很怕这个兄长的,她拉着赵显的衣袖,撒娇道:“好,都听七哥的。”
说话间,兄妹两人已经走下了希夷山,两个人先后爬到赵显的马车上去,然后赵显眯起眼睛,回头看了希夷山一眼。
然后他对着驾车的赵希开口说道:“回城之后,你去一趟卫国公府,告诉林家的家里人,就说卫国公林青与本王一起去城外围猎,三天之后回来。”
赵希恭敬低头。
“卑职遵命。”
第955章
亲戚
时光荏苒。
转眼之间,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隆武七年的腊月。
临安城里大雪飘飞。
这大半年的的时间里,赵显一直做跟之前同样的事情,那就是为赵家王朝添砖补瓦。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临安朝堂全靠他这个强权人物镇着,才没有出什么事情,可是现在,他必须要让临安城的重心慢慢从肃王府转移出去,这就会导致临安朝堂的漏洞显露出来,因此赵显要亲手去填补这些漏洞。
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临安城没有他,也能够运转下去。
赵显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坐在临安城里执政,他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因此等到赵延宋成年亲政之后,他就要离开临安城,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与他本来的那个世界有什么区别。
他的弟子徐涛,已经从海外回来一年多了,这个家伙不曾娶妻,痴迷航海,这段时间在工部的船舶司里学习如何制船,在赵显的授意下,徐涛开始打造一艘巨船,等到这艘巨船能够下水,估计已经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赵显就可以真正从朝堂上脱身了。
腊月份的临安城,天气已经颇为寒冷,尤其是鹅毛大雪之下,整个临安城都变成了素白色,在这种极端天气下面,临安城城里城外都少见行人,不过今天的肃王府却极为热闹,因为今日是肃王殿下的生母姜瑶五十四岁的寿辰。
姜瑶的身份虽然没有公开,但是临安城的高层各个都心知肚明,就连林青还有王霜等人来到肃王府的时候,也会去后院给姜瑶磕个头,一个口称太妃,一个口称师娘。
姜瑶过寿,临安城的高层们自然闻风而动,不过赵显没有邀请太多人,也就把林青,谢康之类的亲近人邀请过来一起吃了顿饭而已,这些客人加在一起总共不超过十个人。
新任的皇帝赵延宋,也一大早的就爬了起来,去给祖母叩头,王妃项樱带着肃王府几个侧妃前后张罗着,忙的不亦乐乎。
而在这个时候,赵显却躲了个懒,偷偷跑到了自家的暖阁里,
在肃王府的暖阁里,几块兽炭在铜炉里熊熊燃烧,让整个暖阁里温暖如春。
兽炭是用铁木之类密度极高的木材,烧制成炭之后,磨成碳粉,辅以香料,再用模子弄成瑞兽模样,这样出来的成品不仅可以烧上几天几夜,而且燃烧的时候还会有一股异香,这种兽炭,在临安城的价格,几乎可以比得上等重的金银,可以说是顶尖的奢侈品。
不过肃王府里的这些,都是宫中送过来的贡品,倒不用花钱。
赵显在暖阁门口,摆了一张矮桌,旁边的铜炉让温度拔高了不少,赵显跪坐在上首,一边喝着滚烫的米酒,一边眯着眼睛欣赏外面的雪景,显得很是惬意。
他并非是一个人独坐,在他的左右两侧,坐了一对男女,年纪与赵显仿佛,赵显笑眯眯的放下酒杯,对着这一男一女问道:“二位表亲,来临安住了大半年了,可曾习惯一些了?”
这一男一女,一个穿黑,一个穿白,双手都是拢在衣袖里,白衣女子听了赵显的话之后,便陪着笑脸回答道:“多谢兄长挂念,临安的冬天,比起北边要暖和不少,小妹过的挺好的。”
另外一个一身黑衣的男子仰头喝了一口酒,声音有些涩然:“临安虽好,可咱们毕竟是客人。”
女子瞪了这个男子一眼,但是毕竟不敢直接说什么,只能默默低下头,不在说话。
这两个人,自然就是旧齐的天子姜无忌还有旧齐的太康帝姬姜旋了。
本来他们两个住到临安城之后,是极为低调的,平日里都是闭门不出,不见任何人,但是赵显的母亲姜瑶是他们姐弟俩的亲姑姑,姜瑶过寿,他们两个自然要来。
听到姜无忌的话之后,赵显微微摇了摇头,亲自给这个北齐的天子倒了一碗热腾腾的米酒,轻声道:“你这句话在我这里说说,倒不甚要紧,我也不会跟你计较这个,但是要是给旁人听了去,总归是要在朝堂说你坏话,不好收场。”
姜无忌呵呵一笑,接过赵显递过来的酒碗捧在手里,轻声道:“你在临安城里,一点都不像在外面那样凶戾,反倒像是一个万家生佛。”
赵显毫不在意,微笑道:“本来也是你们招惹我在先,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已经是我在尽力斡旋了,你与帝姬心里都应该明白,我就算想把姜家灭种,也不是什么费力的事情。”
姜无忌捧着酒碗的双手颤了颤,然后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你身上也有一半姜家的骨血。”
“没有人会在意这些的。”
赵显微笑着给姜旋也倒了一碗米酒,笑呵呵的说道:“再说了,我也没有让姜家血脉断绝,你这个北齐的天子,不是还好生生的活在临安城里么,你们放心,我肃王府一日没有倒下,就不会有人越过肃王府对你们下手。”
北齐燕都破灭之后,姜家人被北齐的降臣们很自觉的清洗了一遍,还没等到赵显动手的时候,姜家就已经十不存一了,后来赵显甚至一度没有办法与自己的母亲交代,所以对待姜家的态度,赵显还是很明朗的。
只要这姐弟两个不作死,赵显是愿意出钱养活他们两家人的。
姐弟两个人,听了赵显的话之后,心中固然放心了一些,但是他们两个曾经在燕都执掌乾坤,如今却只能在别人阶下求活,心中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赵显低头喝了一口甜丝丝的米酒,正要继续说话,他的妾室阿绣,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然后弯下身子说道:“王爷,谢相要见您。”
姜旋与姜无忌,都站起了身子,没有坐在原地受阿绣的礼数。
阿绣虽然只是一个肃王府的小妾,但是也可以算是赵显的妻子,也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嫂子,如今姐弟俩寄人篱下,平时的时候,都是极为小心的。
赵显咳嗽了一声,伸手拍了拍姜无忌的肩膀,轻声道:“你们能来给母亲拜寿,就代表咱们两家还是亲戚,放心在临安城生活下去就是,无人会害你们,为兄还有些事情,就先不陪你们了。”
他们两个人的身份特殊,作为客人,整个肃王府无人能够陪他们,也无人愿意陪他们,所以赵显才亲自陪他们坐了一会,以免失了礼数。
说到这里,赵显补充了一句:“回头我让宗卫府的人送你们回去,以免节外生枝。”
姜无忌默不作声,姜旋对着赵显福了一福,开口道:“谢过兄长。”
赵显洒然一笑,负手离开暖阁。
第956章
平安帝
肃王府的书房里,谢康已经等候许久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郢都破灭之后的大半年里,肃王府不再像从前那样,对政事堂严防死守,如今的政事堂权柄,比起大半年前分量要重上许多。
大半年前,政事堂里涉及到知府以上级别的文书,都要备份送进肃王府里给赵显过目,如今就不用了,除却一些朝堂大事,肃王府已经不再事无巨细的过问朝政了。
穿着亲王常服的赵显,负手走进书房,对着谢康微笑道:“表叔见过母亲了?”
今日跟姜瑶大寿,谢康是老肃王赵长恭的表弟,他理所当然应该去给自己的表嫂拜寿。
谢康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微微弯着身子,轻声笑道:“见过太妃娘娘了,太妃娘娘气色比起从前好多了。”
姜瑶一个人在燕都独居了十几年,基本见不到任何人,心里自然是有些凄苦的,现在回了临安城,儿女双全,又有一大帮孙儿在膝下承欢,这个昔日的北齐帝姬,笑容比起以前的确要多了许多。
赵显笑呵呵的在自己的主位上坐了下来,眯着眼睛说道:“表叔这么急着找本王,不知道有什么事?”
谢康也重新坐了下来,笑道:“是这样的,马上就是年关了,礼部呈交了几个年号上来,留作明年备用,下官等一时不好选择,就拿来给王爷看看。”
新帝登基的第二年,朝廷就要改元,也就是更换年号,在前周的时候,一个皇帝可以有许多年号,但是自从天下三分以来,天下变成了三个国家,如果再频繁改动年号,就会导致纪年混乱,于是从百多年前开始,每一代天子就只用一个年号。
久而久之,年号就成了一个皇帝的代名词。
比如说成康帝赵睿,天元皇帝项云都。
现在,已经是隆武七年的年底了,那位隆武皇帝已经“殡天”了大半年,等过了这个年关,就是新帝的元年了。
说着,谢康从衣袖里取出一张白纸,起身递在赵显的桌子上,赵显伸手接过,随意看了一眼,最终从十几个年号之中,选择了“平安”两个字。
太平长安。
赵显毕竟为人父母了,任何一个父母对于自己孩儿最大的期望,永远都是平平安安。
赵显用手指了指,轻声道:“就这个罢,如今天下一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再有什么纷争了,还是取个平和一些的年号为好。”
谢康恭敬低头,笑道:“下官知道了,明天下官就让政事堂把文书下发给礼部,让他们准备改元的事宜。”
就这样,新帝的年号在两个人几句话之间就定了下来,不过赵显和谢康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未来的平安帝赵延宋,将会成为有史以来,年号与事迹最不搭的皇帝……
…………………………
处理完年号的事情,赵显抬头,认真看了一眼谢康。
当初赵显刚刚进京的时候,谢康还只是一个礼部左侍郎,年纪也还不到五十岁,满头黑发让这个谢家的二郎显得颇为年轻,但是如今,十年时间过去了,谢康也在政事堂做了八年的首相,如今的谢康,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八年时间,冗杂的政务让这个颇为英俊的谢二郎弯下了腰,满头乌发几乎变得雪白,看起来苍老了不少。
尽管赵显这些年,偶尔会对谢康有一些不满,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十年时间,如果没有谢康在朝堂之上鼎力相助,肃王府的处境,将会艰难许多。
赵显轻轻叹了口气,微笑道:“这十年以来,表叔好像老了许多。”
谢康的动作为之一滞,最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摇头苦笑道:“当年在朝堂之上,看陈静之颇多不顺眼,认为这个老书生,不过是靠着从龙之功,霸占首辅之位,争权夺利,尸位素餐。”
说到这里,谢康叹了口气:“后来,下官也做到了陈静之这个位置上,才知道朝堂之间,并不是那么简单,才七八年的时间,下官就有些心力憔悴的好困,陈静之能够在这个位置上一做就是十几年,还游刃有余,能力确实超过下官良多。”
赵显微笑道:“表叔妄自菲薄了,成康朝个时候,可没有隆武朝这么多事情,我大启这么多年南征北讨,临安朝堂依旧能成为稳固的后方,这都是表叔的功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