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655


因为如果他能够拿下北齐,至多五年之内,天下便能够一统,到时候他就能够放下这许多东西,安安生生的过几天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不过这一次北进,也并不是全靠一股冲动,赵显还是详细盘算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哪怕这一次无法攻破燕都,至少拿下黄河以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两个人说着话的功夫,眼见就要到子夜时分了,赵显抬头看了看月亮,然后再看向孔幼霜,轻声道:“孔小姐,现在要子时了,深更半夜的,你再不回去,明天恐怕就会有人说你闲话了。”
孔幼霜大方一笑:“王爷放心,我家的家人都很有规律,不似外面那些人一样多嘴多舌,王爷既然要我家明天天明之前给出答复,那小女子总要在天明之前,多问王爷几个问题才是。”
赵显面色平静,眯着眼睛看向这个样貌娇好的孔家小姐。
“趁现在本王还不是很困,孔小姐有什么问题,便抓紧问罢。”
孔幼霜微微低头,缓声道:“王爷现在即将和齐州的齐军交兵,如果此战王爷大胜,那么启国在黄河以南就再也没有能够威胁王爷的力量,到时候不用王爷多说,我曲阜也在黄河以南,自然依附临安赵氏,可是现在王爷与北齐还未交战,就来用武力逼服我孔家,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说到这里,这个孔家小妹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时我孔家低头,王爷如果未能在战场上得胜……姜家那些人,脾气向来都不是很好。”
赵显脸色冷了起来。
“白日里,本王与衍圣公已经说了,这件事没有斡旋的余地,孔家今日只有两个选择,不会再有什么观望的机会,如果孔小姐留下来是要跟本王说这些话,那就请回吧。”
事实上,孔家现在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接下来的战争,毕竟孔夫子的影响力太大了,战场上这些粗人虽然大多不读书,但是却很少有人不知道孔圣人,如果圣人后裔在临战之前倒向了敌国,那么这对姜小白所部的齐军,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孔幼霜幽幽叹了口气,然后有些哀怨的看了赵显一眼,轻声道:“那小女子能否斗胆问一问王爷,此次王爷与齐军之战,胜算几何?”
“十成。”
赵显回答的毫不犹豫:“此战我大启必胜,所差不过是战后损失多少而已,若伤亡不重,我大启便能够继续北进,如果死的人多了,暂时就只能够止步黄河。”
“本王这么说,已经给够了圣人的面子,还请孔小姐转告衍圣公,本王向来脾气也不太好,赵宗显向来崇敬圣人,可不想明日里手上沾染了圣人后裔的鲜血。”
孔幼霜缓缓从座椅上起身,对着赵显轻轻一福。
“王爷说的,小女子全部记住了,明日天明之前,我家一定会给王爷一个明确的答复。”
说着,她从食盒里捏出一枚糕点,轻轻咬了一口,然后温柔一笑:“王爷,这些梅花糕是小女子亲手做的,可没放不干净的东西。”
说完,这个孔家小妹转身离去。
第787章
背锅圣人
尽管孔幼霜这么说,但是赵显仍旧没有去动食盒里的那些吃食,他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不再是从前那个少年人,什么美人恩重,红颜知己,都比不过他自己自己重要,因为只要他或者,他身边的这些人就不会出事,所以这几年以来,赵显变得越来越惜命。
这恐怕也是古今那些王侯大多怕死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担心自己,而是一个人站得位置高了,他的存在就会影响身边一大帮人,你想要你在乎的人过的好,你就死不得。
等到孔幼霜离开之后,赵显轻轻瞥了一眼这个看起来精致无比的食盒,对着赵希微微一笑:“你也忙活了一天了,把这些吃食分下去给兄弟们吃了,咱们准备准备,明日里还要赶路。”
赵希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回头看了看自家王爷,轻声道:“王爷您就这般肯定,这个孔家会向咱们低头?末将听王师说过,读书人大多都是有骨气的,这孔家是读书人的老祖宗,未必会这样跟咱们低头。”
赵显轻轻吹了口气,在身后的铜炉里递了块碳,然后轻声道:“王霜打小练武,懂事之后就在军中厮混,他知道个屁的读书人。”
“自仲尼传世以来,到现在两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但是真正出名的又有多少人?”
赵显语气不屑:“只是有几个出彩的人物,记在了史书传记里而已,他们是读书人不假,有骨气也未必不真,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读书人都有骨气。”
古时候,有很多读书人值得钦佩,就拿赵显那个世界来说,是有不少值得称赞的人物的,例如诸葛亮,文天祥,海瑞之类,不管他们一身功业,但是在道德层面上终归是很难挑剔的,可是这并不能说明读书人就全部是好人了,就拿比例来说,历史上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是钱谦益那种人,事到临头,都会说上一句“水太凉”。
这是人性使然,不光是读书人这个团体,每个人都有一颗利己心,所以你不能说自私不对,你只能说那些真能做到无私的人很是了不起。
赵显伸手在火炉旁边暖了暖手,语气平缓:“再说了,孔家人虽然世代读书,但是归根结底,他们是一个世家,孔家的人都是孔家子,跟你理解的那些读书人不是一码事。”
古时候但凡能够长久的世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在他们眼里,是家大于国。
那些从春秋时期传承数千年的世家大族,无一没有自己的武装,长长振臂一呼,就能呼唤无数的乡勇起事,在他们眼里,王朝更迭跟他们关系不大,因为国变而家不变。
孔家作为世家里头最长寿的一家,其中固然是圣人荫庇,但是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在这种存亡的选择面前,哪怕是暂时求存,孔家人也必然会答应赵显的要求。
因为他们此时应下赵显的要求,以后哪怕赵显落败,姜家人找上门来,有圣人余荫,姜家人也未必会把孔家如何如何了,可是如果这时候他们拒绝赵显,这个手上染血无数的赵家王爷,很有可能真的会立刻狠下杀手。
倒向赵家大概率可以存活下来,如果不同意,便会立刻消亡,这个题目孔家人做起来不会有任何犹豫,至于今天晚上孔幼霜的到来,也只是为了试探一下赵显,看这件事孔家还有没有观望下去的可能而已。
现在,赵显明确的对这种可能说了不,那么明天的结果就已经很明显了。
赵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蹲在赵显旁边,学着赵显的模样捡了个木炭扔进了铜炉里,若有所思的说道:“王爷的意思是,孔家人跟读书人都怕死?”
“没有人不怕死。”
赵显瞪了赵希一眼,没好气的说道:“难道你不怕死?”
向来内向的赵希露出了一个腼腆的笑容,他低着头说道:“从前家中只有阿娘,跟在王爷身边,末将是不怕死的,因为末将知道,就算末将死了,王爷也会帮着末将照看阿娘,可是现在托王爷的福,末将在临安城也有了妻儿,如今末将在战场上,便也有些怕死了。”
赵显低哼一声:“你小子有老婆孩子两个人,便开始惜命,你想一想,孔家传承数千年,族中族人不知凡几,只这曲阜城里,十个人便走八九个是姓孔的,你说他们怕不怕死?”
说到这里,赵显拍了拍赵希的肩膀,声音有些凝重:“你现在年轻,还可以躲在王霜,躲在本王身后,但是不出意外,你以后也是要进入朝堂的,你现在看到的见到的这些东西,都要默默记在心里,暗中揣摩清楚,等你将来进了官场,这些都是大有用处的。”
赵希现在是一个六品的武将,但是他出身肃王府,算得上是“根正苗红”,加上以后还有一个师承王霜的好出身,只要他自己不犯错,将来按部就班,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坐到秦干戚现在这个位置上,所以赵显在有意无意的教赵希一些东西,希望他以后能走的更远。
毕竟赵希从十五六岁开始,一直跟他跟到现在,期间多次不惜性命也要卫护赵显,赵显也默默记在心里,对这个小兄弟,他还是颇为关照的。
赵希低头道:“王爷说的是,末将受教了。”
“好了,夜深了,明日里还有些事,本王有些困乏,要歇息了。”
赵希低头道:“末将明白。”
说着他就要躬身退出赵显的房间,就要关上房门之前,赵显瞪了他一眼:“晚上不用你在门口守门,去找几个禁军轮流值守就行了,你现在是武将,不是从前那个青衣卫了。”
赵希被赵显一句话戳破心思,脸色有些绯红,当下低头道:“末将遵命。”
就这样,赵显在圣人世家里住了一晚,等到第二天他从馨香无比的檀木床上起身的时候,孔家的家主孔元礼,已经在他的小院子里恭候了许久。
赵显简单洗漱,打理了一番头冠之后,推开房门,对着孔元礼淡然一笑:“衍圣公起的好早。”
孔元礼恭恭敬敬的对着赵显弯身行礼:“肃王殿下,我孔家在齐国多年,受了姜氏不少恩惠,老夫与族中宿老商议了一宿,本不欲背弃姜家,可昨夜圣人入梦,嘱托老夫说天命在南,今早老夫起身,见孔庙门前桧树又繁盛了不少,这才知道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挽回。”
说到这里,这个老头子对着赵显弯腰恭声道:“孔家愿意追随天命。”
赵显眯着眼睛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吐槽。
这个老货,甩锅甩到圣人头上去了。
第788章
大人物的烦恼
不管孔元礼是一个怎么样的说辞,总之这一次赵显来曲阜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所以他也就不再难为孔家,而是微笑道:“既然是圣人托梦,那自然是要听从的,我赵家自开国以来,历来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今后孔家便与我大启不分你我,能够迎圣人世家入启,想来我大启国中那些读书人,应当都会兴奋不已。”
儒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渐成儒教之势,因此那些读书人对于孔圣人已经膜拜到颇为夸张的程度,哪怕是陈静之还有谢康这种身居高位的读书人,闲来也是要拜孔子的,如果他们到了孔家,甚至还要对孔家的这个衍圣公行弟子礼,正因为孔家影响力强大,所以赵显才亲自来了一趟孔家,要把这个圣人世家从北齐的怀里强行拉到自己怀里。
孔元礼陪着笑脸,从衣袖里取出一叠熟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小凯,字体清秀。
“王爷请看,这是我孔家昨夜连夜起草的文章,名为《孔庙桧考究》,其中详细说明了孔庙门前老桧树的几兴几荣,此次桧树重新兴盛之年,王爷同年在临安捡到帝王玺,天命昭昭,令人生畏。”
赵显眯着眼睛接过孔元礼手中的一叠白纸,从前到后详细看了看,只见这张白纸上详细记述了孔庙门前那株圣人手植桧树的来历,已经数千年来兴衰枯荣的经过,前后洋洋洒洒近万字,很是巧妙的把历史上的一些大事件与那株桧树联系在了一起,通篇文采清逸,读之只觉酣畅淋漓。
不过这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篇文章把孔庙桧最后一次发枝,也就是元庆元年那一次,也给记录了进去,并且在文中提起了赵显在临安捡到传国玉玺之事。
“夫圣人手植之树,上应天心,下应民情,前周之时,九州割裂,四海难一,故圣桧树羞于见世,枯死于孔庙之前,深藏于厚土之中。成康三年时,桧树再荣,年余便枝繁叶茂,先不知何故,近偶得知时年临安肃王子赵宗显,与府中得和氏之璧,秦皇之玺,方知天数有定,未尝改也。”
“吾家自春秋以来,未尝断绝,何也?幸赖圣人荫庇也,圣人今降警示,吾辈后人敢不从之?今有龙从南方而来,降临曲阜,吾当携家眷,从祖先…”
赵显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也在暗暗感慨这些孔家人的厉害,本来这传国玉玺是赵显随口扯出来的借口,就连赵显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现在在这篇洋洋洒洒万余字的文章之下,这个理由竟然变得顺应天数了!
更让赵显惊叹的是,古时候写文章都要推敲琢磨,极耗时间,尤其是这种要传于天下的文章,每一个字都要仔细考量,这孔家人只用了一夜时间,就写出了这篇洋洋洒洒万余字的文章,别的不说,这种文字功底,也足够让人佩服了。
赵显拿着这几张熟宣,坐在椅子上仔仔细细看了半个时辰左右,这才把这几张纸放下,对着陪坐在下首的孔元礼轻轻一叹:“圣人世家,当真令人尽管,此文章文采斐然,又贯穿前后数千年,衍圣公竟然能在一夜之间写出来,真是让人钦佩。”
孔元礼脸色微红,低头道:“王爷夸奖了,这孔庙桧考,我孔家一直在做,前面诸多内容只是抄上去而已,至于后面那些…也非出自老夫之口,乃是小女代笔…”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是要脸的,不是他们写的,他们一般不会自己承认,因为如果给人拆穿出来,这一辈子就算是毁了。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笑道:“可是幼霜小姐?”
孔元礼低头道:“正是老夫的那个幼女,这孩子自小喜爱读书,到了今日我孔家上下的藏书,大多都被她看过一遍,连老夫也自愧不如,如果不是因为是女儿身,孔家下一任家主此时都已经定下来了。”
赵显点了点头,轻声道:“昨夜本王也有幸见了令爱,幼霜小姐不仅冰雪聪明,博闻广记,就连对于当今时势也颇有心得,本王是十分佩服的。”
“王爷谬赞了。”
孔元礼低头道:“王爷,大启与齐国大战在即,老夫在这里有一个不情之请。”
赵显轻轻点头:“衍圣公但说无妨。”
孔元礼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开口道:“王爷,虽然我孔家决心归附大启,但是百多年来,我孔家在大启没有半点根基,总归是旁人放心不下,今次王爷若能够大破齐军,这天下大势就基本定下,以后孔家就要在大启讨生活,因此老夫想与王爷求一个姻亲。”
赵显眯了眯眼睛,呵呵一笑:“衍圣公是想与我赵家结亲?”
孔元礼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孔家在南启没有根基是事实,就算是出仕为官,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渐渐扎根启国,想要最快的在启国有根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结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