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655


赵显走过去,摸了摸这丫头的脑袋,轻声道:“淮河里的水鬼,这几天时间为兄已经全部清扫干净了,这一路上你要好生护着母亲安稳的到达临安城。”
赵灵儿体态轻盈的跳下马车,走到赵显身边瞪了一眼赵显:“七哥的意思是你不回临安了?”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前几天姜无忌给了为兄这么大一个惊喜,来而不往非礼也,为兄要是不还他一个,外人岂不是要说咱们赵家不懂礼数?”
这丫头瞪了一眼赵显想说些什么,可是她对于国事战事这类的东西,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再加上赵灵儿骨子里还是有些畏惧赵显的,因此她只是张了张嘴,并没有说出口。
“那你什么时候回临安?”
赵显揉了揉她的头发,轻笑道:“放心,等你跟大个子成婚的时候,为兄必然就在临安了。”
说到这里,赵显瞥了一眼不远处的马车,声音低了下来。
“记着,回了临安之后,在母亲面前不许再跟你嫂子吵架,你那三个嫂嫂,你也要帮着介绍给母亲,还有,要领着母亲去见一见祖母。”
谢太妃今年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是老人家心结解开,孙子又有出息,因此最近几年不但没有见老,反而是年轻的不少,在临安城里也是佳话。
当年姜瑶虽然嫁到了肃王府,但是由于是侧妃,谢太妃当年都没有出宫见她,因此姜瑶跟谢太妃虽然是婆媳,但是两个人是没有见过面的。
说完这些之后,赵显又叮嘱了妹妹几句,赵灵儿不耐烦的摇了摇头,撒娇道:“七哥你好啰嗦,怎么变得跟师娘一样。”
这话一说出口,赵显还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的陈清玄就微笑开口:“小师妹你说娘亲啰嗦,等师兄回了希夷山之后,非要告你一状不可。”
赵灵儿脸色有些发红,然后凶巴巴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师兄。
赵显笑了笑,不再继续说下去,而是转身看向陈清玄,轻声道:“清玄道长是跟着灵儿一起回临安,还是继续待在本王身边?”
这个瘦削道人低头想了想,然后淡然道:“既然奉父亲之命护持王爷,那这一场功德自然是要做到底的,贫道便跟在王爷身边罢。”
赵显点了点头,转身对着马车双膝跪地,恭声道:“母亲,孩儿在这淮北还有些事情要办,不能一路相随尽孝,还请母亲恕罪。”
姜瑶闻言,连忙从马车上走了下来,把赵显从地上扶了起来,有些生气的说道:“你这是做什么,显儿你现在可是一国王侯,哪有说跪就跪的道理?”
在这几天时间里,姜瑶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关于自己儿子的事情,也大致了解了赵显在启国的地位,因此才会说出刚才这番话。
赵显轻声道:“孩儿十多年未曾尽孝,本该侍奉在母亲身边才是,奈何公务缠身……”
姜瑶幽幽的叹了口气:“显儿,你老实告诉娘亲,你留在齐国,到底……”
她一句话没有问完,就自己摇了摇头:“罢了罢了,孩儿终于是长大了,反正娘亲在燕都也没了亲人,也就不管这些了…”
说到这里,姜瑶眼眶微红,轻声哽咽道:“你还有一个二舅在燕都城里,如果在战场上碰到了,不要伤了他的性命……”
几天时间下来,姜瑶多多少少也知道了一些现在的天下局势,而且从数天前的马场刺杀来看,北齐姜家似乎的确对自己儿子没了别的办法,这个时候姜瑶想起了自己那个能征善战的二弟姜小白,因此才说出了刚才那句话。
赵显脸色肃然,恭声道:“阿娘放心,便是看在您的份上,孩儿也不会伤了舅父性命。”
姜瑶擦了擦眼泪,然后伸手拉着赵显的手,幽幽一叹:“你这几年性子大变,越发像你那个好战的父亲了,这战场上刀枪无眼,要好生保重自己,不管是谁,也没有我儿性命重要……”
赵显听了这话之后,不由心中一暖。
“阿娘放心,些天底下能取走孩儿性命的人,还没有出世……”
赵显这话听起来狂妄,其实是极为合理的,他的灵魂是来自后世,比这个时代领先了近千年,这个时代能够打败他的人,还真没有出世。
母子俩在一起说了整整一柱香的话之后,赵显才把依依不舍的姜瑶送上马车。
临走之前,赵显一把拉过随行的外府大统领赵慨,声音冰冷:“如果太王妃还有公主在路上出了什么差错,本王夷你三族!”
赵显在属下人面前,向来是颇为温和的,这一句话吓得赵慨浑身冷汗,他当即跪在地上,颤声道:“王爷放心,卑职舍了性命,也会护住太王妃还有公主的安全!”
赵显闷哼一声:“前几日淮水之上的事情暂且记着,你以后要是再犯错,就两罪并罚,听明白没有?”
赵慨叩首道:“卑职谢王爷天恩!”
……
送走了母亲还有妹妹之后,赵显顿觉轻松了不少,他抖了抖自己的袍子,潇洒的伸了个懒腰,微微一笑。
“清玄道长,且随本王北上徐州去也……”
陈清玄叹了口气。
“贫道刚才往北方看了看,血色冲天啊……”
第772章
“演讲”
从淮河边上到徐州城,就算是慢悠悠的走,一两天的功夫也就到了,因此当天傍晚,赵显的马车就到了徐州城下,这一次他并没有像上一次那样刻意隐藏行迹,王霜还有秦干戚,带领着麾下数百将官,齐刷刷的等在了徐州城的南城门。
一排排火把,把城门前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在漫天火光里,赵显的马车慢悠悠的停在了距离城门口大约百多步的地方,然后赵显背负双手,缓步走下了马车。
此时赵显不再平民服色,而是穿着他平日里最喜欢的那一件蓝锻蟒袍,这蟒袍是亲王常服,凶猛的大蟒头角峥嵘,五根指爪在火光闪烁之中,显得格外狰狞。
这时候的赵显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少年人模样,虽然他的面容仍旧清秀,但是持国整整七年时间,久居上位的赵显养成了蓬勃的气场,慑人无比。
尤其是近两年他蓄了胡须,两撇不长不短的青须,让赵显显得深不可测。
当年成康年间,宰辅陈静之虽然把赵显视为大敌,但是骨子里仍旧觉得赵显只是个刚刚弱冠的少年人,如今就算陈静之再世,站在赵显面前,说不定心里也会颤上一颤。
见到赵显下车之后,站在最前面的王霜上前一步,面色肃然的单膝跪地。
“末将王霜,拜见肃王殿下!”
秦干戚紧随其后,轰然半跪在地上。
“末将秦干戚…拜见肃王殿下…”
两位将军跪了,徐州诸将自然不敢不跪,于是自王霜以下,数百武官纷纷半跪在地上,齐声呼喊。
“末将等,拜见肃王殿下!”
数百个武将齐声呼喊,已经足以声震四野,隆隆之音在夜空里四下飘荡,不时有回音传来。
赵显面色平淡,并没有被这种场面吓到半点,他淡淡的挥了挥手。
“诸位将军辛苦,都起身说话。”
启国的兵制颇为散乱,军中的官职也颇为散乱,校尉将军,散骑将军等等到处都是,此时有资格在这里迎接赵显的,最少也是执掌一营的校尉将军,所以赵显这句话,并没有错处。
王霜等纷纷起身,赵显轻轻咳嗽了一声,朗声道:“诸位将军既然都来了,那也省的本王再去召集你们,今日本王不远千里,从临安城到徐州城来,是有些话想跟诸位将军谈一谈。”
这一下,这些武将都没有下跪,而是齐齐抱拳:“末将等,恭听王爷教诲!”
赵显背负双手,缓步走上了城楼之上,面相这些启国的将军们。
自从临安的右营禁军与淮南军合兵一处之后,王霜把两支军队全部打散,然后重新组合在了一起,在座的这些将官里,有大半是从淮南军之中选出来的,只有少数是来自右营禁军,这是因为右营禁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毕竟不如淮南军久经战场,因此王霜虽然有些“偏心”,碍着淮南军的军功,这些右营禁军倒也心服口服。
不过不管是淮南军出身的武将,还是禁军之中出身的武将,都对赵显是服气的,淮南军的这些将官,大多都是成康十五年那场江宁之战里崭露头角,因此对对赵显极为佩服,禁军右营的更不必多说,这支禁军当年是萧子俊组建出来,最后被赵显亲自打散重编,军中骨干大多是左营禁军之中的“赵家子”,对赵显更是奉若神明。
因此当赵显登上城楼的时候,这些人都极为恭顺的站在原地,低头不敢直视赵显。
赵显站在城楼上,手扶城楼,语气低沉。
“诸位将军,抬起头来看着本王。”
赵显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现在是深夜,周围除了赵显之外,其余人就连大气都不敢喘,可以说是落针可闻,因此这数百将官,大多都听清楚了赵显的话。
与后世的“注目礼”不同,在古时候最忌讳“以下犯上”,尤其是面君之时,从来没有臣子敢抬起头直视君上,赵显现在虽然没有登极,但是与皇帝其实一般无二,本来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此时听到这句话之后,这些将官才敢抬起头来看着赵显。
赵显脸色肃然。
“诸位能站在本王面前,想来都是为我大启立过功,流过血的,本王代赵家,代大启上下千万臣民,谢过诸位将军。”
说着,赵显弯下了腰,朝着这些将官鞠了一躬。
此时赵显虽然站在高处,但是这礼数却是实打实的,哪怕这些将官都没有怎么读过书,也知道这样不好,许多人都惶恐不已,纷纷下跪还礼。
有人下跪,其他人纷纷跟着跪了下来,一时间包括王霜还有秦干戚两位将军在内,城楼之下乌压压跪了一片。
没有办法,这是一个尊卑有别,上下有分的时代,就算是王霜这种身负大功的大将军,也不敢平白受赵显的礼数。
赵显直起身子,沉声道:“诸位起身!”
这些武将听了这话之后,这才起身重新站了起来。
肃王殿下站在城楼上,面色肃然。
“诸位都是我大启男儿,自小也该在大启长大,应当知道从前我们启国是一个什么模样,北齐西楚动辄来犯,临安朝堂左支右绌,苦不堪言。”
“这江北大地,原是我大启故土,被这些齐人越过淮水强占了数十年不说,甚至屡屡南下,数次想要我大启国破家亡!”
说到这里,赵显伸手对着临安城方向拱了拱手,沉声道:“幸赖数十年前,先父王在我大启危难之际临危受命,这才又给我大启延续的数十年国祚,可父王去后,到了成康十三年之时,北齐仍然肆无忌惮的马踏江宁!”
“成康十五年,北齐现在的宣武皇帝,更是亲自带兵打到了江宁城下!”
身着蟒袍的赵显,站在城楼之上,字字如血,说的慷慨激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