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655


“朕污你清白?”
姜无忌阴冷一笑:“皇叔究竟知不知道,跟你一同出使临安的使团里,有多少明镜寺的人,就在昨夜,明镜寺的情报送到朕桌案上的时候,朕也觉得他们在污你清白!”
“可是今日,皇叔你一回燕都,就要朕白白送出一个江北给他赵宗显,朕才不得不信了明镜寺的说法。”
平生见识过不知道多少大风大浪的姜小白,此时心里也隐隐有些不详的预感。
“陛下……此言何意?”
姜无忌冷声喝道:“朕问你,你家中长女何在?!”
这一下,姜小白面如死灰。
第612章
瞬息万变
杀人诛心。
这句声色俱厉的话,姜小白没有办法接。
这个三十多岁的北齐亲王,狠狠喘了几口气之后,突然安静了下来,他就跪坐在地上,淡淡的看向姜小白:“陛下以为,臣是投靠了南启的赵七?”
姜无忌冷哼了一声:“投靠恐怕未必,以皇叔的身份地位,怎么也够资格跟赵七谈一谈合作了。”
姜小白淡然一笑:“既然陛下认定了臣里通外国,那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臣自请下宗人府大狱。”
姜小白的身份是北齐皇室,就算他犯下什么大罪,也轮不到北齐的朝廷来问责他,只能是姜家的宗人府来过问这件事情,不过现在他投靠南启只是一个预测,姜无忌最多只能做到软禁他,而不能当真把他打进大牢。
所以,他才要自请。
姜无忌冷眼看了几眼自己这个皇叔,最后咬了咬牙,有些愤怒的问道:“我大齐远比南启国力强横,皇叔当真就这般看不上朕,要去跟赵七沆瀣一气?”
“还是皇叔真想要坐到朕这个位置上来?”
姜小白面无表情:“事已至此,多说无用,臣就在宗人府大狱之中,静看陛下派去江北的齐军……”
“灰飞烟灭。”
“好!”
姜无忌本就不是什么善良的性子,听到姜小白这句话之后,他心中也生了怒气,冷声道:“皇叔是先帝亲自任命的辅政王,朕也答应过先帝,不会轻易对皇叔动手,但是现在皇叔有里通外国之嫌,朕也容不得你,皇叔就先在自己的雍王府上冷静一段时间,看朕如何从赵七手上夺回江北!”
“等朕收复江北,再来跟皇叔论一个对错。”
姜小白闭上眼睛:“陛下若能在江北占到便宜,臣以死谢罪。”
叔侄俩的谈话,到此结束。
执掌燕都半数禁军的姜小白,自己主动交出了燕都禁军的兵权,然后被姜无忌软禁在了雍王府之中。
而北齐的燕都禁军,再次派出了五万人,配合上江北大将田沛在庐州府附近征兵,江北齐军的数量,再次到达了二十万这个数目。
这就是大国的好处了,如果是南启遭遇了先前那般重创,至少要十几二十年才能重新恢复元气,而北齐不过是咬咬牙,就可以再度拉起来接近二十万大军。
不过这新拉起来的二十万人之中,有小半是先前败落的残军,斗志不高,里面更是掺杂着一些新兵,总体战斗力比起之前的二十万人要低上不少。
姜无忌也很清楚这一点,而且他也很是忌惮姜小白口中的那种足以毁天灭地的火炮,所以他给大将田沛的命令是固守,命令这二十万人分散到一些江北的安丰,寿州,庐州等地,这几座城池连成了一道防线,直接把切成了东西两截,只要守住这几座城,南启的军队就只可能在江北东部活动,而江北的西部则会固若金汤。
只要这样耗下去,至多一年半载,这些南启军队就会灰溜溜的退回江南去。
这件决策,由于反对者姜小白自己退出的原因,进行的很是顺利,燕都一方面开始征募新兵填充禁军,一方面再次派出五万人增援江北,同时在江北的大将田沛,也在庐州一带开始征兵,北齐这个雄心勃勃的少年皇帝,开始了对他命中宿敌的反击。
这种大规模征兵和调兵是不太瞒得住人的,庐州开始征兵不久,已经在江北拿下好几座府城的林青就把消息打探到了七七八八,在这个时候如果是相对稳重一些的王霜带兵,他大约就会暂停攻城,等候临安城下一步的指令,不过林大将军一心立功,他虽然向临安城传达了消息,但是并没有停止对江淮城池的进攻。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这种时候一支军队的决断全看主帅个人,有时候一个错误的选择就会葬送整支军队,这也是古代名将之所以宝贵的原因。
而赵显的运气就很是不错,他的那个便宜老爹赵长恭,提前给他培养出了两个具有帅才的大将军。
消息传到临安城的时候,时间已经进了十一月份,也就是说还有两个月,隆武元年就走到了尽头,这时候临安城的天气已经寒冷了下来,肃王府上下都穿上了厚重的棉服,赵显的书房里也燃起了火炉,对抗愈来愈寒的天气。
肃王府门口的后巷街上,也开始出现一些兜售木炭的商贩,毕竟寒冷刺骨的冬天,哪个大户人家都少不了火炭。
宫里进贡的银骨炭,也在内侍监陈公公的授意下,早早的送进了肃王府,不过这会儿天气还不算是大寒,整个肃王府也就是赵显的书房开始燃炭。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少年赵希穿着一身青色棉袍,守在书房门口。
一个在肃王府当差的青衣卫汉子,手捧一个竹筒,在比他小上许多岁的赵希面前弯下了腰:“统领大人,江北林大将军送来的急信。”
赵希点了点头,接过竹筒转身敲响了书房的房门。
“王爷,有江北的消息。”
里面很快传来赵显的声音:“进来。”
赵希推开房门,双手捧着竹筒,递在了赵显面前。
赵显一边拧开竹筒上封着的白蜡,一边对赵希笑着说道:“外面天渐寒了,以后你就来屋里守着吧,这屋里有碳,能暖和不少。”
赵希从十五六岁开始跟在赵显身后,到现在他也是一个十八岁的成年人了,前不久赵显还从肃王府的那些女学生里寻了一个合适的,跟赵希成了婚事,当初那个紧紧跟在赵显身后一言不发的小家伙,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而且现在,负责贴身护卫赵显的,也不再是赵希一个人,赵炳又从宗卫府内府里挑选出了几个伸手不错的少年人,交给赵希调教。
他现在是挂着宗卫府统领的位置,做着赵显的亲卫长。
赵希一直是一个很知恩的人,闻言低头道:“卑职自小习武,小时候大寒天也被父亲拉着在雪地里站一天,不怕冷的。”
“再怎么不怕冷,也不能白受冻不是,再说,冻坏了你,你家那个媳妇还不得来找本王抱怨?”
赵希连说不敢。
话说到这里,赵显已经拆开了这个被白蜡封死的竹筒,抽出里面林青的亲笔信之后,赵显脸色渐渐凝重了起来。
“本来你新婚燕尔,本王是不忍心让你离京的,但是……现在恐怕你要亲自跑一趟江北了。”
从父亲赵苍去世之后就不怎么笑的赵希,很艰难的扯出了一个笑容。
“能为王爷做事,是卑职的福分。”
第613章
表妹
这一次,是赵显计算错了。
他本以为吓一吓姜小白,或许能够让北齐皇室收缩在江北的势力,最好能把庐州城的那些齐军给“吓”出江北,退到淮河以北去,但是很显然,他错估了姜小白在燕都城的话语权。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如果姜小白在燕都的处境很好,他也不至于把自己的闺女都送到自己府上抚养。
当夜,赵希连家都没有回,只是让一个宗卫府内府的青衣卫给家里的媳妇带了个信,就连夜带着赵显的书信出了临安城,飞马朝着江北赶去。
在冬天这个季节,信鸽就不太好用了,鸟类通常怕冷,冬天的时候信鸽即便可以飞,但是准确性就要差上很多,失误率也会上升不少。
在这种关头,信息传递不能有半点失误,而赵希可以说是赵显最为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这一夜,赵显都没有怎么睡得着,他一直在书房考虑江北的情况局势,以及后续该如何动作,等到第二天天色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趴在自己的书桌上眯了一会。
一般大户人家吃饭,都是聚在一张大桌上吃,这样可以显得家族根繁叶茂,肃王府也不例外,毕竟肃王府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都是一起在偏厅用饭。
不过今天这个早上,肃王府的餐桌上多了一个新面孔,侧妃高雅儿手里牵着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一起坐在了餐桌的右侧。
小女孩的面孔对比起这些江南女子来说有些发红,她低着头,连眼皮子也不敢抬。
正妃项樱坐在左边,淡淡的瞥了一眼高雅儿,微笑道:“妹妹,王爷还没起?”
由于赵显近来经常熬夜,所以一般会睡一些懒觉,缺席早饭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雅儿愣了愣,低头道:“王爷昨天没有睡在妾身那里啊……”
项樱叹了口气,放下了手里的筷子。
“估计在书房睡了,你们先吃着,我去找找他。”
过了片刻之后,项樱把眼睛中布满血丝的赵显从书房里“牵”了过来,赵显先是去洗了把脸,然后蹲在小丫头姜珞的面前,挤出一个笑脸:“这几天在这里过的怎么样?”
小丫头低着头,死死攥着手里的面饼,不敢说话。
一旁的高雅儿放下筷子,对着赵显叹了口气:“小丫头怕生的很,刚来那天整宿整宿不睡,这两天妾身带着她,偶尔跟她说一说故事,她才能睡得着。”
赵显心里也有些感慨。
按照现在江北的局势来看,这丫头的老爹姜小白,回了燕都之后肯定没有在姜无忌手里讨到什么好,甚至很有可能已经出了事情,就算没有出事,这丫头估计这辈子也很难再见到她的家人了。
不管怎么说,这丫头算是自己正儿八经的表妹,既然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自己怎么也该用点心思照料她才是。
说起来,这几天赵显一直忙着江北战场,都没有怎么跟这个小丫头说过话。
一家人吃过早饭之后,赵显并没有如补觉,而是拉着姜珞的小手,准备拉她去项樱的房间,跟这个丫头说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