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655


北齐元庆十四年春末,五十七岁的元庆皇帝最终没有抵得住深种体内的剧毒,彻底倒了下来,临终之前,这位睥睨天下许多年的北齐天子显得何格外平静,他只是静静的坐在自己的龙榻之上,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储君姜无忌。
“原本朕是指望你能够完成我大齐开国百年来列祖列宗的心愿,但是很可惜你跟朕一样,命都不太好。”
元庆帝垂下眼睑,语气平淡:“朕碰到了赵长恭,你碰到了赵宗显。”
跪在自己老父面前的姜无忌,闻言心中略有不服,但是经过上一次教训之后,这位北齐的太子殿下再也不敢造次,只是乖乖跪下低头,一言不发。
“朕知道你心中不服。”
元庆帝微微睁开眼睛,轻声道:“可这世道就是这样,由不得你不服,朕即将殡天,你以后想做什么朕也管不住你,但是身为你的父皇,朕要劝你一句。”
姜无忌以头抢地,声音中带着哭腔:“孩儿恭聆父皇圣训!”
元庆帝用手掩住嘴巴,轻轻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你掌国之后,可以去跟南人打一打,也可以想法子去报江宁的一箭之仇,但是有一件事你要切记。”
说到这里,元庆帝的声音冷了下来:“你可以派五万十万人去打南启,但是决不能过分,为了不能脑子一热就自己撸起袖子亲自上,更不能为了你的一时意气,赌上我大齐的国本,明不明白?”
“儿臣明白!”
姜无忌回答的毫不犹豫。
“你不明白。”
元庆帝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罢了,有些事情你不自己吃一次亏,是不会明白的,好在朕给你攒下了不少家底,足够你吃上几次亏。”
话说到这里,姜堰觉得自己呼吸有些不畅,他深呼吸了几口气之后仍旧有些喘不上气,于是这位北齐的皇帝陛下摇头苦笑了一声,勉强睁开眼睛对着姜无忌说道:“朕时间不多了,长话短说,你便不要插嘴了。”
姜无忌眼中流下泪来,跪在地上叩头不已。
“我大齐元庆一朝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类似于赵家赵长恭那样的强权宗室,你的几位兄弟手里也就只有一些微乎其微的职权,你登极之后,把他们手里的权柄收了去也就是了,如果可以……”
元庆帝喘了口气,继续说道:“莫要伤他们性命…”
皇家总是这样的,每一代皇子的斗争激烈程度,都远超外人想象,因此当某个皇子大获全胜,坐上那个位置之后,往往都会毫不犹豫的手起刀落,去清算那些过往的敌人。
这不是因为他们心胸狭窄,而是双方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仇恨,由不得他们手下留情。
正因为如此,历代但凡是正常嗣位,老皇帝临终之前大抵都会像元庆帝这般,交待后人几句,无非是善待兄弟云云。
但是很可惜,这个“简单”的要求一般都很难被实现。
姜无忌仍旧跪在地上,头也不抬。
元庆帝继续说道:“朕知道,这其中有许多难处,可你出宫开府毕竟没几年,手下也没有聚拢多少势力,跟你那些兄弟们怨怼不深,总还是可以和解的……”
姜无忌垂泪道:“父皇放心,儿臣继位以后,定当善待诸位兄弟,诸兄弟若不负儿臣,不负大齐,儿臣绝不会刀兵相向。”
元庆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是了解自己这个儿子的性格的,姜无忌这个人性子偏阴狠暴戾,绝不是什么信守承诺的人,但是这番话是元庆帝身为人父的责任,不管姜无忌到底会不会按照他说的去做,只要他说出来了,毕竟走的也会心安一些。
此时,眼皮子越发沉重的元庆帝,声音渐渐低了下来,他伸手摸了摸姜无忌的太子冠冕,几乎是用喃喃的声音继续叮嘱:“你大皇兄……朕已经派人去北边捉了,按…消息他已经在被押赴燕都的路上,只是这一路遥远,等他到了燕都,怕也是六七日之后的事情了……”
“楷……儿他犯下大错,朕也不想保他,等他到了燕京之后,你就……就把他杀了,一来…可以震慑燕都的文武百官…以及你那帮兄弟们,二来……”
说到这里,元庆帝说话已经有些断断续续了。
“二来…朕跟他父子一场……就再带着他去列祖列宗面前认个错,希望列祖列宗看在朕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份上,能原谅这个不肖子孙……”
姜无忌跪伏在元庆帝大腿上,泪如雨下:“父皇……儿臣定当按照您的嘱托……儿臣不孝,让父皇您操心了…”
元庆帝用最后的力气睁开眼睛,看了姜无忌一眼,然后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用力咬了咬舌头,咬的自己满口鲜血,这才勉强清醒了一些,继续含混不清的说道:“你……二叔,是朕……留下来栓住你,不让你乱来的绳子……”
元庆帝所说的二叔,是指北齐的二十四王,也就是那位刚回燕都不久的武威郡王姜小白,姜小白如今手握重权,直接领导燕都左近的一半禁军,如此之重的权柄,让身为太子的姜无忌都有些不舒服,一旦他登基称帝,第一个要解决的,恐怕就是他这个嫡亲的二叔了。
元庆帝努力睁开眼睛,死死地看着姜无忌,用甚至是有些凄厉的语气,嘶声道:“朕不管你…如何想要乾纲独断,但是在你二十五岁之前,不能…对你二叔动手,明不明白!”
这位早年因为跟元庆帝争位被放逐到雍凉的武威郡王姜小白,早年在姜家诸多皇子之中极为出彩,论起带兵打仗甚至不输给赵长恭多少,而姜堰之所以在临死之前把自己这个胞弟召回燕都来,就是为了让他扶住姜无忌这个尚且没有能力坐稳帝位的储君。
更是为了守住大齐的国本!
姜无忌脸色有些发白,他看了看自己形容恐怖的老父,尽管心中一万个不愿意,最终也还是咬牙点头:“儿…儿臣遵命!”
“好……很好……”
元庆皇帝听了这个答案之后,心中最后一口气随之散去,他长呼了一口气,直接闭上了眼睛。
这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失去意识之前的最后一句话。
仍旧是对他的儿子姜无忌说的。
“你……皇姑姑…”
“是赵…七的生母…”
第537章
曾经埋下的棋
一代雄主元庆皇帝龙驭宾天,整个北齐上下举国皆哀。
天子驾崩,这个消息自然瞒不住多久,况且地位不稳的姜无忌本就不敢隐瞒,只能立刻选择发丧,然后在元庆帝灵前即皇帝位,择日登基。
于是乎,元庆帝病逝的消息,从燕都城里飞快的传播了出去,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消息短则三天长则六天,临安城跟郢都城就会尽数知晓。
而在此时,在燕都城北郊的一处颇为隐蔽的庄园里头,几个穿着布衣的汉子正神色戒备的潜入了庄园之中。
这座庄园,乃是石家商号在燕都偷偷置办下来的产业,只不过在一个月之前,这里就被来自临安的几个大人征用,一个月之中,每日都有几个汉子偷偷摸摸潜入庄园之中,一个月下来,已经没有人说的清楚这里头到底藏了多少人。
而在这座庄园的后园大厅之中,一个身形削瘦的汉子,手里把玩着一颗青色的小巧陶制品,眯着眼睛看向坐在下首的属下们。
“可探听清楚了?”
他这话一出,一个身形有些矮小的布衣瘦子出列抱拳道:“回大统领,那队押送北齐大皇子的囚车已经到了距离燕都城二百里之外,大约还有两三天时间,就会到达燕都城下。”
这汉子的口音,是标准的南方口音,他说的也是临安话,这样一来,这座庄园里这些汉子的身份,也就不言自明。
他们来自临安的宗卫府。
而这个被他们称作“大统领”的削瘦汉子,则是赵显在月余之前就派到北齐来的宗卫府外府副大统领——赵慨。
赵慨这个人做事干净利落,而且性格各方面都极为适合做这种潜入的活计,偏偏这一次潜入干系甚大,所以赵显就把他从临安给派了出来,安插在了这燕都城左近,负责宗卫府在北齐的所有活动。
赵慨点了点头,轻声道:“本统领想了一下,动手的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最好把距离控制在距离燕都城不远不近的地方,这样即可以引起燕都百姓的轰动,也方便咱们脱身。”
这些宗卫府外府麾下的汉子闻言纷纷抱拳,对着赵慨齐声道:“请大统领吩咐!”
赵慨淡然一笑,一槌定音:“承蒙诸位兄弟看得起,那本统领就在此做个决定,咱们就把动手的时间定在明日日落,按照那队车队的行进速度,那时他们大概距离燕都城五六十里的左右,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刚好合适。”
“谨遵大统领吩咐!”
这些属下各个面露凶光。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都是宗卫府外府的人,而且身上都是多少有些艺业傍身的奇人,未曾被宗卫府收编的时候,这些人都可以算得上是江湖中人,因此此时他们要进行的任务虽然极为危险,但是这些被赵慨从宗卫府外府数万青衣卫里头遴选出来的“精锐”们,还是倍觉兴奋。
定下行动的时间之后,赵慨又仔细安排了明日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如何动手,如何撤退,如何伪装等等,等到把明日动手的细节都一一推演一遍之后,赵慨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之后,他才睁开眼睛,对着这帮属下说道:“很好,计划就这么定下来,方才本都统点到名的人,明日里就负责袭击北齐大皇子的车队,有怎么问题没有?”
“卑职等遵命!”
听到一阵整齐的雷鸣之声回应,赵慨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他轻声说道:“还有就是此次的赏钱问题,此次朝廷的奖赏暂且不提,一旦诸位不幸战死在北齐的疆土上,那肃王殿下不仅会抚恤诸位家人,还会上报朝廷免赋三年,诸位大可以放心身后之事。”
“多谢大统领!”
赵慨交代清楚明日的行动之后,又叫来了那个略显矮小的汉子,低声道:“如今燕都局势如何?”
这汉子是宗卫府内府的暗卫,被宗卫府埋在燕都已经整整十多年了,十多年来临安城一直没有用的到他的地方,如今这个赵姓的暗卫,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他低着头抱拳说道:“大统领,这几日城里都在哀悼元庆帝,并无异状…”
赵慨眯了眯眼睛,学着自家王爷的模样问道:“那位在燕都夺门之变中受了重伤的三皇子姜麋,这几天可有什么动作?”
矮瘦汉子摇头:“姜家的三皇子自从那次重伤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门,卑职也无从探听他府上的消息。”
赵慨皱了皱眉头,随即自嘲一笑。
“无从探听,那就只有硬来了……”
——————
次日,当太阳逐渐落下西山的时候,一帮扮成农夫模样的汉子,个个挑着一个装满甜枣的担子,朝着燕都城北面的官道走去。
就在太阳完全西沉之后,官道的北面走来了一队浩浩荡荡的队伍,这队人看起来有一两百个之多,大多披甲持刀,一看就是北齐的军方中人,他们护送着一辆通体玄黑色的马车,步履森严的朝着燕都城进发。
而赵慨带领着的,伪装成农夫的宗卫府青衣卫们,则是跟这队人错身而过。
随即,赵慨嘴角露出了一抹残忍的笑容。
“动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