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655


赵显脸色漠然。
事情进展到现在,这个陈静之已经四次三番阻拦自己掌兵,即便西陲吃紧到这个地步,他还是不肯放自己出临安城。
这种把党争摆在国事之前的文人,赵显心里已经充满了厌恶。
赵显被这个老家伙磨的失去了耐性,也懒得再跟他耍什么嘴皮子,他直接抬头看向萧太后,声音低沉:“太后娘娘,陛下,请准臣带兵西去!”
萧太后勉强一笑:“七郎,你想做的事情,哀家自然不会拦着你,只是如今是你们几个辅臣在管事情,如果陈相跟王大都统不点头,哀家便是让你西去,也没有什么作用。”
赵显冷笑:“太后,政事堂这帮文人拖拖沓沓,按照他们这样拖延下去,只怕臣弟西出临安的时候,西陈已经灭国了!”
说着,赵显从袖子里头掏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擎在手里,沉声说道:“太后娘娘,先帝遗旨在此,只要你点头,臣弟不需要另外辅臣的意见,也能够带兵出征!”
其实赵显想要掌兵,只需要拿出赵睿就给他的遗旨,就可以强行就职西陲总督,不过他不想跟文官还有萧太后彻底撕破脸破,因此迟迟没有取出圣旨。
萧太后目光复杂的看了一眼赵显手里的圣旨,轻声叹道:“哀家与先帝乃是夫妻,先帝的意思,就是哀家的意思。”
赵显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朝前走了几步,然后转过身子,面向文武百官,低声喝道:“先帝遗旨,百官跪接!”
这一下,朝堂百官也没了脾气,纷纷跪了下来,山呼道:“臣等领先帝圣旨——”
大启以孝立国,赵睿的圣旨一出,就连小皇帝赵寿,也不得不跪在软垫上,恭声说道:“儿臣接父皇圣旨——”
赵显面无表情,把手里的圣旨展开。
其实这份圣旨,他私下里看过很多遍,里面的内容早已经可以背下来了。
“制曰:朕自弱冠之年即位,战战兢兢至今已一十六年,然社稷大位非厚福之人不能久居,朕躬德薄,近来日觉疲惫,恐年命不永,朕若身死,则赵氏天下无人看护,幸赖天赐,肃王赵宗显英武骁勇,能征善战,今令肃亲王赵宗显遥领两边总督,若西陲北疆两边兴起战事,则赵宗显即刻任总督职,赴两边平乱,钦此——”
赵显面无表情读完以后,瞥眼看了一眼项少阳,冷声道:“王太子,如今西陲可起战事?”
项少阳躬身道:“双方随时可能开战,事态已经十万火急!”
赵显“哦”了一声,走到陈静之面前问道:“陈相,本王已经成为西陲总督,如今西陲大乱,那这西陲本王是去得还是去不得?”
陈静之面带寒霜。
第380章
国舅爷
其实早在西陲传来异动,林青等人的军报到临安的时候,赵显就已经可以拿出这道圣旨,就职西陲总督了,只不过如果直接拿出来,未免太过生硬,这样不管是政事堂还是萧太后,脸面上都不会太好看。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赵显想要带有五万右营禁军。
禁军是大启最为重要的战斗力,没有之一,这支军队拥有启国最好的装备,最丰厚的响银,甚至他们的训练量,与边军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在相对安逸的临安,是非常难得的。
之所以这么严格,是因为临安乃是启国的心脏,启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被敌军攻破,只要临安城不陷落,赵家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临安禁军的募兵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新兵基本都是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
在启国,要说参加江宁军,西陲军这些边军,十个人有九个人要摇头,有些人甚至会自残逃避兵役,但是要说参加禁军,只要没有断胳膊断腿的,都会挤破了脑袋参军。
只要入了禁军,一个人的响银就足够养活一家人,甚至还能剩下一些,再加上家中家人自己做做工,种种地,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富农”级别。
最关键的是,禁军是不用像边军那样直接面对敌人的,尽管禁军有卫护临安之责,但是临安城已经近百年没有受过大的动荡,京畿一带的百姓没人相信这座繁华的临安城会遭遇什么兵灾。
所以,哪怕是萧子俊刚拉起来的这十万右营禁军,也是从京畿一带数十万青壮之中遴选出来的精壮,这些人虽然还没有经过军事化训练,但是底子已经非常不错。
赵显的目标,就是把这十万右营禁军带走五万,这样加上林青麾下的那五万人,磨合上一段时间,曾经肃王府麾下的十万肃王军,说不定就会再现人间!
听了赵显咄咄逼人的问话,陈静之皱眉思索了片刻,缓声开口:“有先帝遗旨在,老夫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肃王殿下意欲动身西行,老夫也会带着满朝同僚在临安全力支持,只是有一个问题……”
赵显眯着眼睛说道:“陈相请说。”
“杨相刚刚被殿下拿下诏狱,据殿下所说他现在抱病在身,没有办法会审,殿下一旦西去,杨相该如何处理?”
赵显心中一动。
杨吉的确是一个后患,如果自己不能在离京之前搞定他,说不定他就会变成一个祸患。
按照现在的情报来看,这个在临安围观四十年的杨吉,极有可能是北齐潜伏进来,或者说私通北齐的“启奸”。
这个人,绝留不得。
赵显思索了一会,开口道:“杨吉自有国法惩治,跟本王在不在京没有关系。”
陈静之呵呵一笑:“杨吉是由三法司跟宗卫府会审,只怕殿下离开临安之后,宗卫府……”
由于是在朝堂之上,陈静之点到即止,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要赵显离开临安,宗卫府就会在杨吉的案子上失去话语权,而三法司尽是文官把持,到时候杨吉,就会脱离赵显的掌握之中。
赵显眯着眼睛看了看这个笑呵呵的首相大人,语气低沉:“说起来本王与陈相比邻已经一年有余了,至今没有机会拜访陈相,今日下朝,本王想去相府拜访拜访。”
陈静之声音同样不大:“老夫静候殿下。”
两个人的谈话到此也就告一段落,赵显转身看向萧太后,抱拳说道:“太后娘娘,臣弟受先帝嘱托,要护卫两边,今西陲大乱,臣弟不得不西去平乱,方才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太后娘娘莫要放在心上。”
这话算是给了萧太后一些面子,萧太后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先帝生前,最是器重七郎,如今家国有难,我赵家自当奋勇出力,七郎代赵家赶赴西陲,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随着萧太后的这一句话,赵显赶赴西陲就已经板上钉钉。
在场众人悉数神色复杂,其中国舅萧子俊目光看向赵显,面带羡慕之色。
他自小练武,却只能在禁军之中腾挪,至今没有见到外敌的机会。
而禁军大统领王象,也是目光闪动,对着赵显开口说道:“上次肃王殿下说,若赶赴西陲,要带走五万右营禁军,是也不是?”
赵显笑呵呵的说道:“这是当然,这事上次朝会上,太后娘娘跟几位辅臣,不是都应承下来了吗?”
“当初我们几个人确实没有反对,不过这右营禁军是萧都统亲自拉起来的,还是要过问一下萧都统的意见为好。”
说着,王象转脸看向萧子俊,笑呵呵的说道:“萧都统,肃王殿下要带走你麾下一半人马,你有什么意见?”
萧子俊面无表情,对着王象抱拳道:“回大都统,卑职虽然奉皇命组建右营,但是始终都是禁军的副都统,禁军的事情,还是由大都统您说了算。”
赵显再次眯起了眼睛。
这王象到底想干什么?
王大都统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头对着赵显说道:“肃王殿下,这右营禁军的骨干已经搭建起来,一时之间不好拆开,老夫的意思是,你要带走五万右营禁军也不是不行,但是这五万人里头自都统以下,校尉以上的军官,仍旧不动,全部跟随殿下西去,殿下以为如何?”
赵显心中微微一寒。
要知道右营禁军刚刚组建起来,其中的将官都是先前左营之中调拨出去的,也就是萧子俊的属下,如果自己带他们出去打仗,尽管指挥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打完仗以后,这五万禁军还会是禁军,绝不会变成什么肃王军!
自己这个姑父生怕自己拐走了这五万禁军啊。
正在此时,身为禁军副都统的萧子俊出列,对着王象躬身抱拳:“大都统,卑职乃是右营禁军的主将,卑职请命,随肃王殿下一同出征。”
他这话一出,不止是王象面带异色,原本坐在龙椅旁边云淡风轻的萧太后更是直接脸色大变。
“不行!”
萧太后直接开口否决。
笑话,自己这个亲弟弟,乃是下一任禁军的掌门人,也是萧家在朝堂之上立身的开端,更是自己掌握政权的依仗,在这个关口,岂能让他去这么危险的西陲去?
萧太后这两个字刚刚说出口,赵显嘴角就露出了微笑。
“大都统能让右营将官随本王出征,那是再好不过,不过萧都统你身负重任,就不好离开临安了吧?”
萧子俊英俊的脸庞露出坚毅之色,转身对着自己的亲姐姐恭敬跪下。
“太后娘娘,臣自小习武,为的就是征战沙场,为国分忧,但是出身来历把臣死死地限制在了临安,此次应该是臣征战沙场的唯一机会,请太后娘娘成全!”
第381章
一言而决宰辅生死
萧子俊这个人,赵显曾经跟他多次接触过,他生的虽然白白净净,但是却是一个很纯粹的武夫,单论个人武力来说,赵显破鼓下的那个少年赵希,估计都要逊色这位国舅爷不少。
不过赵希才十六岁,还是长力气的年纪,等到赵希二十四五岁,估计就能跟现在的萧子俊平分秋色了。
萧子俊出身的广陵萧氏,是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的大族,祖上曾经出过许多位大儒,在广陵一代算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正因为如此,当年萧太后才能直接被指婚给先帝,成为太子妃。
如今的小皇帝赵寿年幼,萧太后代为“主持”朝政,正是该萧家大富大贵的时候,也正是该萧子俊在临安发展势力的时候,可这位国舅爷,在这个时候居然主动提出要随军出征?
萧太后脸都被气的发白,她厉声道:“你出身禁军,职责是卫护临安!”
萧子俊仍旧跪在地上,语气诚挚:“临安有大都统镇守,万无一失,恳请太后娘娘……”
萧子俊话还没说完,台上的萧太后已经怒气冲冲的打断了他的说话:“哀家不想谈这个话题,今日朝会到此结束,等肃王点齐兵马之后,再议出兵事宜。”
一旁的大内官李怀尖声唱道:“散朝——”
赵显对着跪在地上的萧子俊促狭一笑,随即负手走出崇政殿,项少阳连忙跟在他身后,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出皇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