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655


“不……不用。”
成康皇帝平躺了下来,语气已经含糊不清:“朕……不想让太子看到朕……狼狈的样子…”
“老七……你说你梦里的后世,是真的……么?”
赵显眼睛一酸,点头答道:“是真的……”
“那朕下辈子,也要生在那个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的年代……朕也不当皇帝了,也去做个书生,跟老七你一样,也去……考试。”
赵显再也忍耐不住,悲声道:“大兄……!”
赵睿勉强睁开眼睛,嘴角轻轻扯出一抹弧度。
“如果朕没有记错,这是你第三次……唤朕为大兄…”
赵显平日里都是称呼赵睿为皇兄,或者陛下,称呼他为大兄的时候的确不多。
第一次是在从江宁回来,第二次是在函谷关城门楼上…
而现在,正好是第三次。
“我累了……”
成康帝闭起眼睛,喃喃呓语。
登极十六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没有自称为朕,而是自称为“我”。
在这一刻,他不再是大启的成康皇帝,只是简简单单的赵睿,
他很累了。
“老七…我交托给你的事,你尽力便好,不必像为兄这般…勉强自己…太…太辛苦了……”
说完这句话,赵睿终于闭上了眼睛。
赵显跪伏在地,泪如雨下。
成康十六年四月初十夜,帝崩于大凰宫凌虚阁,享年三十六岁。
第313章
发难
皇帝崩了。
大凰宫里连夜挂起铜钟,威武的铜钟连响一十二声,把整座皇宫甚至整座临安城都给吵醒,当夜许多临安百姓都听到了这十二响钟声,有些感念赵睿恩德的,便自发在自家门前挂上白帆,然后裁剪孝服替成康帝举哀。
大凰宫紫心殿。
说起来紫心殿才是赵睿的寝殿,只不过成康帝酷爱凌虚阁,很少呆在自己的寝宫之中而已,此时萧皇后正带着太子赵寿,跪在赵睿的棺椁旁边,萧皇后满脸泪水,而年纪小小的赵寿则是面无表情,呆呆的望着父皇的棺椁,默默无语。
后宫里的后妃们,都围在棺椁旁边,嘤嘤哭泣。
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太子殿下都还无法相信,在白日里还跟母后一起来东宫探望自己的父皇,在短短半日之后,就这么撒手而去了。
而赵显,则是在安排好了大致情况之后,退出了紫心殿,乖乖的跪在大殿门口。
到了丑时左右,政事堂的五位宰辅会同六部九卿统统赶到了皇宫里头,为首陈静之头上还缠着白布,这位老丞相刚进皇宫,还未进紫心殿,就扑通一声跪在紫心殿殿门前,哀嚎不已。
“陛下啊——”
他这么一哭,身后的一众官员自然不能不哭,于是纷纷跪在地上,朝着赵睿躺着的方向哭嚎不已。
一时间,整个大凰宫里,处处可闻哭嚎之声,不管是宫女太监,还是文武百官,个个眼角带泪,眼睛红肿。
大内官李怀手捧着一个檀木盒子,从里头捧出一张明黄圣旨,大声道:“陛下龙驭宾天,大行而去,诸公接大行皇帝遗诏!”
众人改变了一个方向,跪在李怀面前,就连赵显我不得不屈膝,跪在李怀面前。
此时,这位大太监手里拿着的这张圣旨,就是大启朝廷未来十年的蛋糕分派书,丝毫马虎不得。
李怀清了清嗓子,尖声唱道:“大行皇帝诏曰:朕以眇躬,仰承丕绪,嗣登大宝十有六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负先帝付托是惧,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虽圣智不能违顾,继统得人,亦复何憾!皇太子延寿聪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务守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任贤使能节用爱人,毋骄毋怠,申内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羞,毋禁音乐嫁娶,嗣君以继承为重,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守将,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各遣官代行。各地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天下。”
这一份是正儿八经的传位诏书,写的规规矩矩,李怀念完之后,走到谢康面前,低声道:“谢尚书,统嗣更迭,还要托付在礼部衙门身上,劳烦谢尚书多多奔忙了。”
谢康躬下身子,低声道:“臣谢康,领旨。”
朝廷统继更替,其中皇帝的丧礼,以及新君的即位仪式,都与礼部衙门脱不开关系,这一点身为礼部尚书的谢康自然责无旁贷,这个活,本就该他来接下来。
“谢尚书须连夜赶制出大行皇帝丧礼仪注,交由嗣君审定。”
谢康再次低头,郑重答道:“臣领旨。”
李怀把传位诏书,递交在谢康手里,新君嗣位还需要礼部来主持,等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这诏书才会被供奉在宗庙之中,高高挂起。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李怀转身再次走到那只檀木盒子旁边,从中有取出一道明黄圣旨。
“大行皇帝遗命,诸卿跪接圣旨!”
陈静之等人左右环顾了一番,随即再次缓缓下跪,语气恭敬:“臣等,恭迎陛下御旨。”
“诏曰:嗣君年幼,齐楚环饲,未免有主少国疑之嫌,朕克承祖宗基业,万不能以一己之私损伤大启国祚,因此特立四位顾命辅臣,分列文武,以辅佐嗣君,昌明社稷。”
李怀念到这里顿了顿,放下手里的圣旨,另取一张出来,继续开口:“加尚书左仆射陈静之,为云华殿大学士,授朱紫蟒袍,陈卿当以社稷为念,辅佐嗣君治家理国,繁盛大启。”
额头仍旧被白布包裹着的陈静之跪伏在地上,泪流满面:“老臣谢陛下恩德,此生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老大人接旨吧。”
大内官把这道圣旨交在陈静之手上,老大人涕泗纵横,含泪接下。
李怀接着取出另一张圣旨念道:“禁军大都统王象躬临禁军三十载,先后拱卫大启两代人主,功莫大焉,晋升为一等国公,望卿以社稷为念,恪守国法,护卫嗣君。”
一个遍身甲胄的中年将军,分开文官队列,单膝跪在李怀面前,低声喝道:“微臣王象,恭领陛下圣旨!”
然后他接过第二道顾命圣旨,
“肃亲王赵宗显,公忠体国,武功赫赫,特赐安亲王爵世袭罔替,望肃王以宗庙社稷为念,护持储君。”
赵显脸色平淡,跪在地上叩头道:“臣,赵宗显领旨。”
第三道圣旨名花有主。
此时,凌虚阁殿门口整整百余位官员纷纷停止哭泣,目不转睛的看着李怀手里的最后一道圣旨,其中数侍中高明玉最是上心,政事堂里头,出去陈静之以外,就数他资历最高,按着陈相之前透露出来的两个文官辅政的消息,这最后一个辅臣的位置,就极有可能是自己的。
李宴清和杨吉二人,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李怀手里的圣旨,尽管他们都知晓自己希望不大,但是这种时候,每个人都无法免俗
李怀取出圣旨,摊开之后尖声唱道:“中书令杨吉,三朝元老,功勋卓著,晋为保平殿大学士,加爵一等,杨卿当承袭旧风,与其余诸卿守望相助,扶持嗣君。”
这道圣旨之后,高明玉愣在了当场,已经满脸皱纹年过古稀的高大人闷哼一声,竟是在一瞬间失去了大半精气神。
杨吉则是春风得意,他态度翩翩的跪了下来,接过这最后一张辅臣圣旨,声音老迈苍劲:“谢陛下不弃,老臣必当鞠躬尽瘁,为大启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至此,赵睿留下来的六道明旨悉数宣读完毕,大内官李怀老态龙钟的叹了口气,转身进了紫心殿,跪伏在赵睿的棺尾部,默默流泪。
礼部尚书谢康环顾左右,轻声道:“诸公,今夜留下一些人守在宫里,家中妇人凡有三品以上的,明日里务必进宫哭临,送大行皇帝归天。”
谢康刚刚说完话,一旁的陈静之冷不丁看向了赵显,随即这位陈相老迈的声音响起:“肃王爷,陛下昨日里还好生生的,与老夫商谈国事,怎么与肃王爷你单独会面了一页,便大行而去了?这件事情,肃王殿下不准备给文武群臣一个交待吗?”
皇兄尸骨未寒,这老家伙就要对自己发难了?
赵显冷冷了看了一眼陈静之,冷哼道:“陈相若是有证据,此时喊宗人府来把本王锁了就是!如果没有证据,本王倒要告你一个诽谤之罪!”
赵显说到这里,冷笑一声:“是了,陛下大行而去,你陈静之那“一人之下”四个字终于摘了去,本王爷没了地方可以告你了。如今陈相便毫无顾忌,可以无的放矢,随便诬陷一个当朝亲王,顾命辅臣了吗?!”
第314章
晋阳公主
陈静之闻言,花白的胡子连连抖动,他不顾自己额头上的伤口,伸手指着赵显厉声喝道:“肃王休要巧言,陛下他在昨天白日里,还是好端端的模样,只在晚间召见了你,便在子时殡天,这其中干系,是你一句话便可以推脱的吗!”
赵显脸色漠然,看向了这个满脸怒容的老头,一字一句的说道:“有证据,便让宗人府来拿人,本王就在这里等着你!”
陈静之怒发冲冠:“混账!你以为你做了辅臣便没人治得了你么?按照我大启礼法,只要其余三位辅臣点头,仍旧可以废去你的辅臣之位,到时老夫奏请新君,定你一个弑君的罪过!”
“你去啊。”
赵显掸了掸自己的衣袖,静静的看着陈静之。
陈静之转头看向了大都统王象,他知道杨吉必然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只要王象点头,自己就可以趁热打铁,在今天就把赵显的辅臣之位废去,到时候再奏请萧太后,把高明玉增补进辅臣的位置,自己就可以在临安大权独揽了。
这是扳倒赵显的第一个机会。
也是试探这位禁军大都统立场的一次好机会。
毕竟昨天夜里,凌虚阁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说的清楚。要知道成康帝昨日白天还跟萧皇后一起进后宫拜谒太皇太后,巡视东宫,。在晚间就没来由的暴毙在了凌虚阁,而且当时凌虚阁里,只有赵显一个外臣,要是陈静之硬是要把这个罪过栽在赵显头上,他还真不好说清楚。
王象是一个个子并不算太高的将军,不过生的很是结实,留着短短的山羊胡子,看起来很是精神。不过毕竟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即便王象看起来很是健硕,他梳理的很是讲究的头发还是沾上了银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