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655


“这些人为何跟七郎过不去?”
赵慷低声道:“想来是十一年前,老肃王种下的仇恨,这些人恢复元气之后,自然想着找老肃王的后人复仇。”
十一年前,赵长恭带着三千肃王卫的最后一次行动,并没有经过朝廷同意,等到三千肃王卫横扫了整个南明教之后,朝廷才反应过来,不过那时已经无可奈何了。
朝野上下也只当做是老肃王在京城受了气,拿那些可怜的南明教徒发泄。
赵睿“哦”了一声,语气平淡:“老七信里的意思,是要朕准他调动姑苏大营的兵马?”
姑苏城,是启国的重城之一,仅次于江宁城,而且位于大启的腹部,所以在姑苏城外,也有一支兵马,只有不到两万人的编制,这队人马也不是什么精锐,平日里最大的作用是用来肃清山贼以及平乱。
作用大体跟后世的防暴部队类似。
这支军队的历史并不长,是在成康八年,江南闹山贼,匪患严重,成康皇帝咬牙建起来的军队。
“区区一窝邪教,至于动用两万人?”
赵慷叩首道:“陛下有所不知,邪教人数众多,而且都是分散在各地,这个南明教光分舵就有十个,还有三十六个坛口,极为繁复,正因为如此,才能潜伏十余年不为人所知,眼下王爷虽然捉住了他们的跟脚,但是仅凭着宗卫府无法一网打尽,还需要大队人马帮忙收尾。”
“这样啊。”
赵睿摸了摸自己的短须,咳嗽了一声:“邪教蛊惑百姓,图谋不轨,居然还意图谋害国朝亲王,莫说七郎生气,就是朕也不能容它。”
成康帝思索了片刻,终于开口说话。
“据老七信中所说,这些邪教众势力颇广,又多是些江湖汉子,身手甚佳,那姑苏大营里头又没什么精锐,都是些“富贵兵”,派姑苏大营去,恐怕会误了老七的事。”
赵睿阖上了眼睛,轻声道:“这样罢,朕从临安禁军之中抽出一万,借给七郎,好让他一举荡平这个南明教。”
赵慷再次叩首:“卑职代王爷叩谢陛下恩德。”
“好了,你下去吧,两三天以后,朕会让人领着禁军开往肃州府。”
“是。”
赵慷躬身,小心翼翼的退出了凌虚阁。
这个糙汉子一直神色谦恭,直到走出皇宫之后,他的嘴角才露出笑意。
果然不出王爷所料,陛下他不可能给王爷姑苏大营的兵马。
的确,论起精锐程度,姑苏大营那些人很多都是泼皮出身,根本不可能与禁军相提并论,但是姑苏大营人马的忠诚程度,更不可能与禁军相比了。
赵睿宁愿让赵显带着一万忠诚的禁军去剿匪,也不愿意让赵显带着两万杂兵。
因为他不知道赵显会不会把那两万杂兵,变成下一支“肃王军”。
而禁军则不会有这个危险,禁军都是赵睿的嫡系,而且这次赵显并没有兵符,一旦赵显有什么“不轨”的举动,这一万禁军随时可以乱刀砍死他。
而赵显的目的是为了覆灭南明教,他要的就是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的禁军!
——
两日之后,京城禁军大营里头,被抽出了一万步卒,朝着肃州府缓缓开进,领头的都统姓萧,是萧皇后的娘家人。
就在禁军开始开赴肃州城的时候,遍布整个启国的青衣卫,不管是明卫还是暗卫,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这些人开始进入启国的各个城池之中,打探一个消息。
消息很简单。
谁是城里第一家卖茶叶蛋或者松花蛋的。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赵显即将进京,那时候他把茶叶蛋以及松花蛋这种极好挣钱的小吃交给了琴姑娘做买卖。
琴姑娘不负众望的把这些小吃交给了南明教,其后不到一个月,急需资金的南明教就在启国各地开起了卖“茶叶蛋”的小食店。
这种小店,成本低又挣钱,原本是赵显准备自己挣钱用的。
后来因缘巧合之下,被南明教拿去挣钱去了,在白家雄厚的资金操作下,这种小食店很快开遍了启国,南明教也因此聚拢了不少资金。
当时,估计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卖茶叶蛋的“小食店”,会成为南明教最大的马脚。
自古,这些喜欢造反的教派,都藏的很好,隐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他们躲在暗处,冷不丁的打朝廷一巴掌,做着无法无天的恐怖分子。
等到王朝末路了,他们就会跳出来摇旗呐喊,要拯救世界。
英雄好汉?呸!
一群见不得光的老鼠,一旦被暴露在阳光下面,见光便死!
第284章
通州
通州城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港口城,因为江南第一绸商白家就住在城东的原因,通州港每天都熙熙攘攘,只白家一家丝坊里头运出来的绸布,就足够养活码头上不知道多少苦命人。
白家的大宅子座落在通州城的安义坊,距离通州港很是有一段距离,大约隔了四五个街坊,那儿算得上是通州城的富人区,凡是住在其中的,非富即贵。
在安义坊门口的安义街,自然而然的就成了通州城最繁华的街道,每日里从天色蒙蒙亮开始,一直到日落西山,安义街上的喧哗声才会收敛下来。
大约是在成康十五年的六月份,在安义街的街头跟街尾,悄无声息的开起了两家小食店,这两家小食店卖的吃食,都是通州府以前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有一种金黄色的长条面食,还有被卤的极为入味的鸡子,以及包拢在石灰里头的透明鸡子。
开始大家伙见都没见过,后来吃得多了,见到店家挂起来的招牌,才知道这几样东西分别叫做油条,茶叶蛋以及松花蛋。
不止如此,这家店还有许多新奇的吃食,这些东西既新鲜又美味,没过多久就进入了安义坊里头各位富人的餐桌,这两家小食店也因此发了一笔横财。
时光如梭,转眼间这两家小食店已经开了八九个月,这一天正是阳光明媚的三月天,随着一声声鸡叫,笼罩在烟雨之中的安义坊慢慢苏醒过来,安义坊里头各大宅子的家丁或者丫鬟开始陆陆续续的出门,到两家小食店里购买早点。
这种情况,在通州府已经持续了半年左右。
当然,也有喜动的老爷公子们,坐在安义街的路边,夹着油条就着小食店里的蛋花汤,吃的不亦乐乎。
人群之中,几个穿着布衣的外地汉子也坐在路边的矮桌上,这几个汉子人高马大,手边还摆着几把兵刃,看起来食量颇大,吃完了两三碟油条之后,犹自拍着桌子,叫嚷道:“店家,再上一些油条上来!”
那小食店里头,足足两三个油锅翻滚,都在烹炸油条,但是仍然供不应求,那掌柜的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闻言一边催促几个帮厨动作快一点,一边朝着外头说道:“莫急,莫急,稍等等就好。”
“告诉你,哥几个可是替衙门做事的,吃过早饭,还得去衙门报道,误了衙门老爷的大事,须饶你不得!”
旁边汉子的同伴附和道:“正是,误了爷们的大事,把你这小店给砸了!”
几个大汉虽然是外地口音,但是看起来很是蛮横,不停的拍着桌子,一副要砸场子的模样。
那掌柜的也来了脾气,走到店门口,掐着腰对外面冷笑:“几个外地汉不晓得厉害,你们是给哪个衙门做事的?让衙门的官差来砸一砸小店试试!”
“不怕告诉你们这些外乡人,就算是府尊的衙门,也不敢砸我这小店!”
几个汉子听这掌柜的语气嚣张,互相对视一眼,都有些底气不足,气哼哼的坐了下来,气闷道:“你快些上吃食,哥几个饭量大。”
掌柜的不屑一笑,转身回了店里催促伙计去了。
几个大汉愤愤不平的坐了下来,随手拉过一个正在排队的本地人,在桌子上排了十几个铜钱,大声问道:“这店家什么来路?不过一个小食店而已,这般嚣张,连我等这种替衙门办差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那本地人是安义坊李家的一个家丁,正在给主家排队买早点,他素来有眼色,上下打量了一遍这几个大汉,心中就明白了个大概。
这几个汉子大抵是从外地来的,接了衙门的巡捕文书,帮着衙门巡捕匪寇的,所以才口口声声说什么替衙门办事,扯大旗而已。
这家丁眼珠子转了转,随手把桌子上的十来个铜钱收进了衣袖里,坐下来说道:“几位大哥是外地人吧?”
“不错,我等是豫州人。”
“那就难怪了,几位大哥从外地来,不晓得其中利害,这家小食店虽然店面不大,但是后面的东家可就厉害了。”
“什么东家,连官府也不放在眼里?”一个大汉皱眉问道。
“还能是谁?”
家丁瞥了一眼四周,低声说道:“当然是咱们通州的白家了,白家可是京城杨相爷的亲家,又是咱们江南一带的第一绸商,凭着白家的势力,别说典吏衙门,就算是府尊,也不敢招惹他们。”
问话的汉子脸色一变:“你如何得知,我们是给典吏衙门办事的?”
江南丝贵,因此就有许多人动了歪心眼,在两浙的各个要道,常有匪寇作乱劫道,通州府衙门想要管也力有未逮,典吏大人更是不堪重负,所以常常发一些文书,雇佣江湖上的莽汉来帮着衙门缉拿匪寇。
这小厮嘿嘿直笑:“小的在安义坊做事,人来人往的见得多了,各位大哥不穿公服却带着刀,必然是给典吏衙门做事的江湖好汉。”
说到这里,这几个汉子才放心下来,笑道:“看不出来你一个小厮,还有这样好的眼力。”
这家丁有些得意,连道不敢。
“对了,这种小食店兄弟们在别的大城里也见过,往往一条街便有许多家,怎么在这通州城里,居然只有这安义街上有两家?”
那大汉疑惑道:“这些小食做起来又不难,按理说通州府早该有人看明白做法,抢走一部分生意才是。”
“白家的生意,旁人哪里敢抢?”
这家丁冷笑道:“三四个月前,城西也有人照着白家铺子的法子,开了家小食店,不到三天就给人砸了店面,到后来连店主都不知所踪,这样一来,通州城里谁还敢在白家口里夺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