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校对)第7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9/901


“施蒂芬娜夫人的名字怎么给勾去了?”
伦格带着意外的疑问惊醒了陷入深思的埃罗帕西娅,看着他拿着那份邀请名册颇为意外的表情,埃罗帕西娅若有所思的仔细打量着丈夫的脸。
“我不知道那位伯爵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我,不过之前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你的原因,”埃罗帕西娅淡淡的回答,看到丈夫疑惑的神色,她眼中闪过了一抹狡狯“而且现在我更加相信,那一定是因为你的原因。”
陪伴皇帝出巡,和陪伴皇后移居行宫,这些对罗马人来说都是让人受宠若惊的。
很多大臣即便一生也没有机会能够成为陪伴皇帝的出巡者,这是因为在罗马悠久的千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止一位皇帝在出巡的路上被他的跟随者暗杀或者背叛,这就让罗马的皇帝们变得谨慎小心了许多。
只有最值得信任的大臣才可以成为皇帝的随从,同时这些人也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保护者,他们必须一路上负责皇帝的安全,尽管罗马并不乏丝毫不需要保护,甚至有时候太过勇敢了的君主,但是能够陪伴皇帝出巡,已经成为了罗马贵族们展现身份的象征。
同样,这样的荣誉也体现在究竟有谁能够成为被皇后邀请,进入她的城堡行宫的名单上。
对于罗马的贵妇们来说,能够在圣宫中觐见皇后是一种尊贵的荣誉,不过这样的荣誉也只能说明她们有资格可以成为罗马宫廷中的一份子。
但是能够受到皇后邀请,成为她的行宫的客人,则是真正体现一位贵妇身份的证明。
在之前,除了那些如同玛蒂娜一样,永远居坐在宝座上的皇后之外,很多罗马皇后会在自己的行宫度过她们的某段美化时光,这个时候能够进出行宫的那些贵妇,无疑才会成为真正被皇后认可,可以得到她更大信任的人。
而埃罗帕西娅的那座城堡行宫,对罗马人来说,则有着更加非凡的意义。
在那座城堡里,埃罗帕西娅为皇帝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尽管后来是玛蒂娜的死才让她成为了皇后,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正是菲特琳娜的出生,才为埃罗帕西娅的皇后宝座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一座行宫对这位年轻皇后来说无疑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不论人们如何看待,埃罗帕西娅的聪明才智依然令罗马人为之自豪。
尽管对埃罗帕西娅是否能如同玛蒂娜那样承担皇后的责任感到担忧,但是依旧有很多罗马人为拥有一位睿智的皇后骄傲。
埃罗帕西娅在君士坦丁堡大学展现出的才华让许多人为之意外,他们对这位继安娜.科穆宁公主之后最为伟大的女学者充满敬仰,而对于那座在埃罗帕西娅的行宫中建造中的,可能会成为整个欧洲最为令人神往的观象台,也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这就让皇后的城堡行宫变得更加令人注意,当埃罗帕西娅不得不履行做为皇后的职责,决定邀请宫廷贵妇们的消息传出时,整座城市不禁陷入了一片纷纷扰扰之中。
无数人为能够挤进那份邀请名册大费周折,在那些贵妇和她们的丈夫看来,能够在那份名册上留名,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成为皇后身边被信任的人,而他们的地位也会在圣宫中变得令人瞩目。
同时,从这份名册和陪伴皇帝出巡的人员中,也可以猜测到,会有谁就此失去权势,黯然败落。
一时间,埃罗帕西娅的宫廷女官长和阿历克斯成了圣宫中最炙手可热的人,贵族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围拢在他们身边,试图能够抓住那难的机会。
不过,就在这样的纷扰之中,人们也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感到疑惑的事情。
汉弗雷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陪伴伦格出巡的随员中的一个,这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意外,对于这个皇帝身边的挚友,人们对他们的友谊充满了羡慕和赞美,尽管难免会有人从其中似乎看到了亚历山大和赫费斯提翁的影子,但是更多的人却依旧赞美他们之间那经历过血与火的磨难的宝贵友谊。
不过正是因为这个,一个令所有人感到颇为意外的事情就显得更加明显了,那就是在皇后邀请的名册中,居然没有汉弗雷的母亲,博特纳姆的施蒂芬娜。
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君士坦丁堡人的注意,在那些喜欢探究别人的人看来,这其中显然有着很大的秘密,而且很快的,君士坦丁堡城里就传出了关于皇后和施蒂芬娜伯爵夫人之间不合的谣言。
汉弗雷很快就感觉到了身边那种颇为奇怪的气氛,每当他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有意无意的躲开,尽管没有人怀疑他和皇帝之间牢靠的友谊,但是一想到他的母亲和皇后之间的矛盾,人们就不禁在背后议论纷纷。
汉弗雷为此感到了说不出的烦恼,他能察觉母亲和皇后之间那似乎颇为紧张的气氛,尽管他怎么也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让这她们两个人之间变成这个样子,不过他确确实实的能够感觉到,穆青似乎真的并不喜欢埃罗帕西娅。
不过让汉弗雷感到更加恼火的,还不止这件事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流传,整个君士坦丁堡正在到处传播着一个让这位年轻伯爵恨不得找人决斗的丢人谣言:
他的母亲施蒂芬娜伯爵夫人,和罗马的皇帝,似乎有那么点说不清楚的关系……
第一百二十章
汉弗雷的苦恼
微风徐徐,略带着少许暑气,却已经不是很炎热,天气很好,不过有人的心情却并不很好。
汉弗雷脸色黑黑的骑在马上,一路上一直沉默的他,看上去显得十分焦躁。这让旁边的人就不由自主的离他远了些,不过即便他的心情很好,人们还是相信这个时候不要太靠近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皇帝和施蒂芬娜夫人之间关系暧昧的传言,就开始在君士坦丁堡里流传开来,虽然始终没有人能说出这种谣言有什么样的根据,但是在君士坦丁堡这种流言蜚语的天堂里,已经足够让人们津津乐道,难以自已了。
在那些传言中,施蒂芬娜这位风韵犹存的贵族寡妇和皇帝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甚至连她在耶路撒冷之战中那令人敬佩的义举,也变成了是因为对爱人的倾慕而做出的选择。至于她和皇后埃罗帕西娅之间,那就是简单无比的相互嫉妒和怨恨了。
不能不承认的是,君士坦丁堡人的确喜欢到处传播这种风流韵事,甚至连一些位高权重的贵族,也不能摆脱这样的习惯,他们煞有介事的在一些宴会上低声议论,仔细探究,那种认真的样子,会让不知道的人误认为他们是在为罗马的未来做出什么重大决定,而事实上,他们这些人说的,不过是和罗马帝国的命运毫无关系的流言蜚语而已。
不论是贵族的花园里,还是君士坦丁堡的公共浴室,这些地方往往都是滋生和传播谣言的温床,那些谣言在这里往往很快就被流传得变了样子,甚至当谣言传回散布者自己那里时,可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夸张无比。
而且让人无奈的是,这样的谣言往往根本无法找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人们往往会用“听说呀……”“你知道吗……”“现在到处都在传呢……”这一类似是而非,却又绝对不会和他们自己有任何牵扯的话开头,然后各种各样完全是由人们自己臆造的流言,就开始在整座城市里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起来。
而更加让人们乐此不彼的,还是这些谣言与皇帝有关,对于罗马人来说,任何与皇室有关的事情都足够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而如果这位皇帝是个特立独行引人注意的人,那么流言就会变得更加丰富,至于人们喜欢什么样的话题,则往往是由这位皇帝的兴趣决定。
伦格.朱利安特.贡布雷皇帝喜欢什么呢?如果说这位有着圣子之称的皇帝还有着什么能与复兴罗马媲美的兴趣,那么就是他那丰富多彩的私人生活中的风流韵事了。
罗马人喜欢谈论别人的风流韵事,更喜欢谈论皇帝的风流韵事,如果这位皇帝又有着众多足以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那么他们会为此高兴得忘了皇帝的威严,而如果是皇帝和某位好朋友母亲之间的暧昧关系的话题,那么这种事足以让他们为之兴奋得忘了那位当儿子的就在他们的身边。
汉弗雷闷闷的骑在马上,当他看到阿历克斯从他身边经过时,他的鼻子里发出了一声低哼,可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出声招呼。
这个时候的汉弗雷已经不知道该找谁去发牢骚,他怀疑所有人都正在背后笑话他,这让他很想找人打上一架,但是却又不知道该把这样的怒火发泄在谁的身上。
米蒂戈罗斯吗?还是阿莱克修斯?从那些罗马人的眼神中,汉弗雷相信这段时间罗马元老院和特里布斯的聚会上,讨论正经话题的时间,肯定不会比议论他**的那档子事更多,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因为这个就找两位元老的麻烦。
那么还有谁?阿历克斯?他不认为找那位宫廷总督是个好主意,至于赫克托尔……一想起白化病人那张似乎总是透着讥讽笑容的脸,汉弗雷觉得即便自己的拳头狠狠砸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难道要到大街上去随便找个人狠狠教训他们?让他们知道胡乱嚼舌头的代价有多么巨大吗?想到这个的汉弗雷嘴里有些发苦,他知道如果那样,唯一能换取来的只能是更大的谣言,甚至可能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君士坦丁堡的大街上就会流传出“为了心爱男人,母子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这样匪夷所思的话题来。
“上帝呀,这座城市的人简直都发疯了,”汉弗雷心里烦闷的抱怨着,同时他用一种怀疑的眼神不时的看向队伍前面黑色十字旗下的那个背影。
这时的汉弗雷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伦格,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因为那些捕风捉影的东西与好朋友发生冲突,更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伦格。
“大人,陛下请您过去,”一个近卫兵带马来到汉弗雷面前“队伍要暂时休息一下。”
“是吗,”汉弗雷嘴里含糊的应和着,他看到附近的人有意无意的向他看来,这让他咽下了原本要回绝的话,跟在近卫兵的身后,汉弗雷来到了伦格的面前“你要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汉弗雷,看来你的精神不太好,”伦格看着骑在马上,似乎没有要下来意思的汉弗雷笑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哦,我只是不喜欢在这个季节旅行,”汉弗雷脸色沉沉的回答着,当看到伦格在一处树荫下坐下后,他无奈的从马上下来,在另外一处树荫下远远的坐下“也许我该留在君士坦丁堡,要知道我对那些农民没兴趣,只要他们肯给我种粮食就可以,其他的事情也许根本不需要我们去管。”
汉弗雷的话让正在低头整理衣服的伦格停下来,他看着眼神望向别处的汉弗雷停了一下,缓缓的说:“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的农民无法给你足提供够多的粮食,甚至他们可能会因为做不到这些而发生暴动,这不就是你应该管的了吗?”
看着汉弗雷回过头望来的眼神,伦格暗暗叹息,他知道对汉弗雷这样的贵族来说,在他们的心里往往是不会想到那些身份低下的农民的。在这样的时代,不论是法兰克还是罗马人,贵族们想的是如何让自己过的更好,而骑士们则为了荣誉和财富乐此不彼的参加着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即便是罗马公法已经开始正式在整个帝国颁布的今天,伦格依然能感受到面临的种种阻力。
对于以特里布斯为主,提高行省地位,总督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对于土地变革,那些总督们就显得不够主动。
如果不是帝国在两个南北两个边境行省所进行的变革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变化,很难想象还会有什么样更大的阻挠力量出现。
当马克西米安在北方行省接替了狄奥多之后,这位之前的国务秘书立刻展现出了他那曾经做为伦格的代理人,治理领地方面的经验。
按照新法,逐渐变得安定下来的罗斯人得到了一块以地权为抵押的土地,同时他们还廉价的得到了足以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开荒的工具,在马克西米安的授意下,罗斯人开始尝试着以几户或者是十几户的土地联合起来一起租赁那些工具,这就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逐渐出现了一种颇为简单,却已经初具规模的农庄。
很多罗斯人十分不习惯把他们的精力浪费在荒凉的土地上,他们更愿意到树林里去打猎,或者依旧有人喜欢惹是生非。
面对这种情况,在决定罗马命运时有些举棋不定的马克西米安,却很快在治理领地上展现出了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干净利落的镇压了几起暴动,在毫不留情的下令吊死所有带头闹事的人之后,他把其他人赶回了他们的土地,同时下令让农庄里的罗斯农民们负责盯着那些人。
春天的播种换取来的是秋天时的累累硕果,看着那一片片变得金黄色的麦田,即便是彪悍的罗斯人,也开始变得眷恋起他们脚下的土地。
第一次,北方行省虽然依旧需要帝国向他们投入巨大的金钱,但是却已经能够除了毛皮和矿石,能够向罗马缴纳在他们的土地上种出的粮食,这让君士坦丁堡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不能不承认新法带来的巨大变化。
和北方行省相比,小亚细亚的变化却并不明显,被调到小亚细亚的狄奥多显然还在尽力让小亚细亚不会成为罗马的累赘,不过即便如此,传来的消息依然是令人欣慰的。
和马克西米安不同,狄奥多有着常年做为行省总督的丰富经验,他知道该如何对付那些顽固不化的地主,也知道该如何让农民变得听话。
得到伦格授意的狄奥多在刚刚到达小亚细亚之后,就开始对那些贵族和地主们囤积的土地进行查处,在别人还认为这位皇后的哥哥不会有什么过大的举动时,他却出人意料的狠狠处罚了一批试图隐瞒土地数量的贵族地主。
对于刚刚来到小亚细亚的狄奥多来说,因为之前在埃罗帕西娅的事情上做过的那些事,已经引起了皇帝的不满,被调到陌生的南方成为了皇帝对他的惩罚。
而是否能够重新得到皇帝的信任,则完全取决于他在小亚细亚所能走到的一切。
狄奥多知道皇帝依然看中他的能力,这就给了他能够重新挽回一切的机会,而且他也深深的明白,皇帝在这个时候把他派遣到小亚细亚,未尝没有要利用他在对付罗斯人时的那种辛辣手段,来狠狠打击那些常年来因为地处偏远,而变得越来越骄纵狂妄的当地贵族地主的心思。
正因为这样,狄奥多就如同一柄锋利可怕的利剑般,开始向那些贵族们露出了他在冰天雪地中练就的残酷和无情,同时做为一位拥有着丰富经验的总督,他也逐渐开始领略到新法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事实上,即便是那些怨声载道的贵族地主们,也不能不在私下里承认土地的变革给他们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坏事。
按照新法,地主们并没有被剥夺向分到土地的农民收取地租的权力,这让很多地主感到意外。而和之前不同是,帝国废除了向那些租种私田的农民征收的田税,这些税赋成为了地主们的负担。
不过,农民们却变得更加勤奋努力了,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向贵族地主缴上了虽然已经沉重的佃租后,他们得到的,将是他们自己辛苦劳作的果实。
虽然依旧有人难以接受这样的变革,但是这缓慢的变化,却一点点在小亚细亚改变着多年来的陈规陋习。
“新法将尽量让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利益,而并不是只让某些人得利,”坐在阴凉里的伦格耐心的向汉弗雷解释着“很多人反对新法,只是因为他们认为那会令他们失去很多东西,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如果有一天因为他们的贪婪,而令整个罗马陷入动荡之中,那么他们还能够得到什么?”
“可是农民不就该为贵族效劳吗?要知道我们保护他们,他们就该向我们尽职,”汉弗雷闷闷的说,不知道为什么,他以前并不会为了这种事情和伦格争执,可是现在他却忍不住要挑衅似的予以反对“难道贵族们还要向农民低头吗?”
汉弗雷的话让正用一根树枝随手在地上画着什么的伦格停了下来,他抬起头看着汉弗雷的脸,在沉浸一会后,缓缓的说:“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认为我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认为自己做为贵族是上帝赐予的恩典,但是他们忘记了,上帝之所以同时赐予他们领民,那就是把同样的责任赋予了他们。”
看着汉弗雷脸上的不解,伦格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这些话在这个时候也许不会有人能够明白,这让他感到无奈的同时,又不由想起在很多年之后,罗马帝国所要面临的那一次次的内部动荡。
历史上一二零四年的十字军入侵,固然成为了罗马走向衰败的关键,但是在半个世纪之后复国的罗马的最终败亡,则是因为显然并没有在那样的浩劫当中吸取到足够多的教训。
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罗马不但承受着来自异族的不断入侵,更被内部层出不穷的动荡困扰。
而这些动荡的根源,就是那愈演愈烈的贵族地主们对土地肆无忌惮的吞并。
早在巴西尔一世的时候,那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就对当时拥有着庞大土地的地主深恶痛绝,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的皇帝也没有丝毫手软,特别是亲眼看到了那些大地主甚至盖过皇帝的威风之后,当时的巴西尔二世毫不留情的狠狠打击了那些让他感到了威胁的贵族地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9/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