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35

  “中将。”兴登堡总统的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这时快步走到了正在总统府阳台上观看远处火光的赫斯曼身后,手中捧着一个文件夹。“这是您要的东西……废除宪法中保证人身自由的紧急法令!”
  现在的德国是一个讲法律的国家,哪怕是纳粹党-容克集团想要实行独裁统治,也必须“依法独裁”,这也是赫斯曼为什么极力主张和纳粹党合作的原因。
  因为只有容克加纳粹,才有可能得到议会中的多数,议会多数再加上纳粹党在基层的力量再加上容克的武力,才能把德国牢牢控制住。否则,容克集团最多建立一个很不稳定的寡头统治,必须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内部镇压。
  而要实行内部镇压,光靠史塔西特务搞暗杀和绑架也不解决问题。史塔西毕竟是个军方情报部门,在涉及德国内部政治的特务活动上面也不能为所欲为,否则就会变成政界公敌了。
  所以史塔西的特务在大规模出动的情况下,也必须依据《魏玛宪法》。而根据这部宪法,总统有权在国家陷入紧急状态的时候,下达命令暂时停止实行宪法中保护人身自由的条款。
  奥斯卡·冯·兴登堡现在给赫斯曼弄来的就是他父亲兴登堡总统签署的停止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总统令。
  “谢谢你,奥斯卡,这回你可帮了大忙。”赫斯曼双手接过奥斯卡·冯·兴登堡递过来的文件夹,说了句感谢的话。
  “哈哈,这是我应该做的。”奥斯卡·冯·兴登堡大笑了起来,“你和库尔特要我帮忙,我怎么能拒绝?我们都是自己人啊。”
  当然不能拒绝了!赫斯曼给奥斯卡·冯·兴登堡在汉诺威邦搞到了2000公顷土地,还给了他价值100万马克的德国大公司股票——都是从“赫斯曼基金”出的钱。
  垄断着苏德易货贸易的经济促进公司,这些年赚到了很多钱。在支付了史塔西机关的绝大部分开销的同时,还攒出了个几亿马克的秘密资金,用来成立了“赫斯曼特别基金”。这个“特别基金”归赫斯曼个人支配,主要被他用来收买政客和给部下发放“特别福利”。“赫斯曼一帮”中每个人都从他们的老大,也就是赫斯曼那里领到过大笔的现金或是别的什么奖品。
  “弗里德里希。”赫斯曼打开文件夹,确认了一番后,就将自己的副官保卢斯叫到了身边,然后取出一份兴登堡签署的命令(命令一共有两份,一份给总理府,一份给总参谋部)交给他,“带去总理府交给施莱彻尔部长。”
  在国会大厦被火烧后,希特勒立即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施莱彻尔是国防部长,现在就在威廉街73号总理府参加会议。实际上就是在等兴登堡签字的这份命令。
  命令一到手,希特勒就能下达取缔布尔什维克党的命令,然后派出军警和冲锋队,去查封各地的布尔什维克党部,逮捕布尔什维克的党员。
  ……
  “快快快,快把文件烧了,都烧掉!”
  第三国际驻柏林的办事处内,这个时候壁炉的烟囱正滚滚冒出黑烟——那是在烧毁文件和电报稿!这个办事处是半公开的,没有挂出牌子打出红旗,但是柏林城内的政治家都知道这里什么地方。
  所以,敌人一旦举起“屠刀”,是不会找不到下手对象的。而在国会大厦起火之后,不少潜伏在柏林的第三国际地下工作者都给第三国际办事处打来了“暗语电话”,报告了有大批国防军士兵(包括武装党卫队)开进柏林的消息。
  这些国防军和党卫队肯定不是来救国会大厦那场火的,他们肯定是来抓人的!抓布尔什维克,可能还会向第三国际在柏林的办事处下手。
  而且,布置在第三国际办事处周围暗哨,刚刚也报告了发现军警和特务封锁了周围道路的消息。
  很明显,敌人很快就要冲上门来抓人了!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这个时候站在窗口,看着月光和路灯照耀下空无一人的街道。她猜想,赫斯曼并不想和苏联撕破脸。所以他的特务和军警一定在等待,等季米特洛夫的人把该毁灭的证据都毁灭了,再冲进来抓人。
  这说明自己和第三国际的同志并没有危险……至少在德国境内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可是被放回苏联后呢?自己这样的人大概要直接去“索罗维斯基”劳动改造了吧?
  就在娜塔莉胡思乱想的时候,大队的军警已经涌到了第三国际代表处的楼下了……
  “我是国会议员台尔曼,我受宪法保护,你们有什么权力逮捕我?”
  同一时刻,恩斯特·台尔曼刚刚回到自己的家里,还没来得及给他的同志们打个电话,邀他们前来召开会议,史塔西的特务就破门而入,将台尔曼的保镖们打翻在地,还把布尔什维克党领袖本人团团围住。
  “我是恩斯特·台尔曼!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台尔曼用愤怒的声音质问。
  他有想到过敌人可能会举起屠刀,但是国会议员的身份和这些年魏玛共和国的法治和民主还是给了他虚假的安全感。
  “台尔曼先生。”一个手里拿着枪指着台尔曼的史塔西军官笑着对他说,“我们就是来抓你的!因为你的人放火烧了国会大厦,还企图暴动推翻合法政府,已经危及到了国家安全。根据宪法第48条,总统下达法令,暂停了宪法中保护人身自由的条款。内阁也做出决定,取缔德意志布尔什维克党……你这个十一月罪人,现在我要逮捕你,你如果要反抗,那我可是求之不得!”
  “不,我会珍惜生命的。”台尔曼冷笑着说,“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为了在法庭上揭露希特勒、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之流的法西斯分子的阴谋!他们不会得逞太久,德国人民很快会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
  第三国际办事处这里,也正在抓人。不过场面要平和多了,苏德合作还在继续,无论苏联还是德国,都非常需要对方。取缔德国布尔什维克党是贯彻希特勒新政的必要手段,和苏联撕破脸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派人查封第三国际驻德国的办事处,完全是顺手而为之——第三国际这个组织在希特勒和赫斯曼看来,就是苏联政府搞乱外国内部的工具,能从德国撵走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撵走归撵走,和气还是不能伤的,像历史上那样“审判”季米特洛夫的闹剧,赫斯曼是不愿意来的——季米特洛夫这种人,除非给他来狠的,否则根本吓不倒。要上法庭去辩论,那不是自找没趣?1902年的老社会党人,讲理他怕谁的?
  所以就向带队抓人的斯托克豪斯中校下了命令,要“客客气气”的把第三国际的朋友“保护”起来。另外,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必须单独拘留——关到凯撒霍夫饭店里去。
  “列辛斯卡雅女士。”斯托克豪森见到娜塔莉,马上就笑着上去和她握了下手,“今天这个场面真让人尴尬啊,不过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伤害任何人……现在的措施,只是为了推行新政。”
第184章
希特勒新政(五)
  希特勒的新政果然是很有法西斯风范的。
  新政的第一刀砍向犹太金融寡头,排犹从纳粹党上台前就由纳粹党徒“自发”开始,砸了不少犹太人的商店和银行,然后又推出了《限制犹太人法案》,勒令犹太人全面退出德国的金融业(哪怕是荣誉雅利安人也不能掌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而且希特勒的“勒令”可不是随便说说吓唬人,纳粹党的党徒和冲锋队在《限制犹太人法案》通过的当天,就去德国各地被犹太人控制的银行砸场子!
  这样的执行能力,容克集团控制的国防军都比不了,更不用说祖国人民党了——毕竟容克集团和犹太财团的关系太密切了,就连赫斯曼身边都有一些犹太商人。
  比如现在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公司(赫斯曼夫妇的私人公司,主要做苏联宝石和工艺品出口)的总经理古辛斯基和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拉特瑙,就是赫斯曼的犹太商人朋友。
  所以“排犹”这事儿,只能让代表中下层德国人利益的纳粹党出手。同时赫斯曼这样容克军头再出面做好人,去扶植什么犹太复国主义,保护犹太科学家,再给替德国打过仗的犹太人发荣誉雅利安人证明。
  而希特勒新政的第二刀,则砍在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头上!这回容克和纳粹党倒是一致的,所以扫荡起来就更加麻利了。
  国会大厦的那把火在这个时空是1931年4月25日晚上点起来的。第二天凌晨,希特勒就宣布取缔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大逮捕便从柏林开始,迅速席卷整个德国。冲锋队、国防军和史塔西行动队配合出击,到4月26日中午,就占领了德国所有的布尔什维克党党部。随后“自由工会”(就是非纳粹党工会)被解散,同时成立官方控制的德意志劳工阵线。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报刊被禁止出版。包括布尔什维克党领袖恩斯特·台尔曼在内的1.8万名德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被捕入狱。
  可以说,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在短短两天内土崩瓦解,被连根拔起!
  这样干净利落地处理布尔什维克党问题,在纳粹党上台前是不可能的。
  因为布尔什维克党植根于德国的无产阶级之中,是一个基础广泛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容克集团在和纳粹合作之前,在底层是没有力量的,而德国的底层因为20年代初的大通胀和20年代末的大萧条变得异常庞大,已经占到了人口的多数。容克集团就算能暂时摧毁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机关,只要它的根基还在,又有苏联这个外援,想要再起并不困难。
  而纳粹党代表的也是中下层,虽然路线和布尔什维克党不一样,但是德国无产阶级的立场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往左靠也可以往右靠——从历史上德国国防军士兵在战场上展现出的斗志来看,德国大部分民众对纳粹党的路线是接受的。
  因此,在容克集团和纳粹联手摧毁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后,纳粹党是可以将一部分拥护布尔什维克党的群众争取到自己这边来的。
  就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的第三天,总理希特勒要求总统兴登堡解散议会,并且在一个星期后就举行了大选。在这场选举中,纳粹党的政治版图再次扩张,赢得了44%的席位,而纳粹党的盟友祖国人民党则拿下了18%的席位。两党相加,达到了62%,距离可以修改宪法的三分之二多数也相差无几了。修改《银行法》,将帝国银行控制起来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
  “62%!总理先生,恭喜你,有62%的德国人民已经站在我们这边了!”
  威廉街总理府的办公室里,赫斯曼一见到希特勒就立即向他表示了祝贺。这次大选不仅表明了德国民众对希特勒新政的期待,而且还表明了民众对政府和国防军清理十一月罪人是支持的……这对仍然合法存在的社会民主党也是一个严重警告。
  “没错!”希特勒重重点了下头,深凹的灰蓝色眼眸中也流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兴奋。“有了62%的民众支持,我们就能彻底摆脱被犹太国际金融寡头控制的命运,夺回自己的货币发行权了!”
  希特勒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也没有正经学过经济,但是他对目前德国国内的经济问题看得很透彻。德国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货币发行权——这也是赫斯曼一直以来所持的观点。
  但是货币发行权的夺回,却不仅仅是德国国会通过几个决议就能办成的。
  因为现在的德国货币问题被赫斯曼搞复杂了!《凯恩斯计划》并没有完全失效。不仅实物赔偿制还在部分执行,连马克挂钩英镑的金汇兑制也在继续执行——虽然在1928年、1929年时,德国和英法产生了一些争执,造成了一部分德国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英镑)被强制划转用于偿付赔款。
  但是英国人后来又发现那些英镑被划入法国、比利时等国的账户后,很有可能会加快黄金流出英国的速度。于是在麦克唐纳内阁上台后,就立即中止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所以现在德国帝国银行在英格兰银行里面还存有超过15.5亿英镑的存款。同时,德国政府在应付赔款赔款之外,还欠英国11.5亿英镑的贷款·另外,德国公司所欠的外国贷款总额也超过2.2亿英镑。
  “也就是说,我们在英国人那里还拥有1.8亿英镑的净存款,这是我们的外汇储备!”希特勒在和赫斯曼寒暄了几句后,没有和他说军事问题,而是谈起了德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
  “这相当于36亿以上的金马克,是一笔巨款!”希特勒说,“但是英国人很可能会冻结这笔巨款,至少不会乖乖把钱送回德国!”
  36亿英镑相当于8亿多美元,英格兰银行里面全部的黄金、外汇加在一起也没有8亿美元。
  “是的,所以我们很难取回这笔钱。”赫斯曼耸耸肩,“这说明了金本位制度实际上已经无法维持,相当于黄金,货币的数量太多了,哪怕是在货币极度紧缩的如今,也实在太多。”
  “所以货币不应该以黄金为基础,而是应该以生产为基础!”
  希特勒的意见其实比金本位制合理——金本位制实际上是个骗局,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黄金去兑付纸币!别说英国、德国没有,就连美国也没有那么多黄金。
  所以在金本位制的背后,实际上还是滥发纸币。而英国主张的金汇兑制更荒唐,是将根本没有足够黄金做保证的英镑当成了黄金,去充当其他国家货币的保证。
  “没错,唯一合理的是以各国的生产为依据,发行一种和生产挂钩的跨国货币。”赫斯曼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因为后世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都喜欢滥发纸币,而且货币发行根本缺乏监管。所以赫斯曼一直倾向于发行超主权货币,最好还是一种同什么东西挂钩的货币。鉴于世界上金银的数量不足,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之锚,赫斯曼就想到了GD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货币的发行,应该以GDP的一定比例为上限,比如80%或90%。
  而且,这个GDP数据不能由一国政府自己说了算,需要由一个超主权的机构,比如欧盟统计局什么的来统计。当然,发行货币的,也是类似欧洲银行这样的超主权中央银行。
  “唔,想法是很好的。”阿道夫·希特勒沉默地思索着,“将来或许可以实现。但是目前,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路德维希,你一定有别的办法吧?”
  看来希特勒很想要回那1.8亿英镑,而且对赫斯曼还非常有信心。
  “是的,我有办法。”赫斯曼说,“这个问题可以到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去谈……我会做一个可行的计划,用这笔钱发起成立一家跨越主权的特殊国有经济开发银行,用来对抗目前的大萧条。”
  “这勉强算把钱要回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希特勒目光灼灼地看着赫斯曼,“中将,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把那1.8亿英镑放进德意志帝国银行的金库,那么德国就会变成一个没有黄金外汇储备的国家。
  而我听说,工业促进委员会手中掌握着一笔巨额黄金……那是你在1917年时从俄国弄来的,是吗?”
  “是的,霍亨索伦基金,不是由工业委员会掌握的。而是由皇帝陛下本人掌握的,属于皇室财产。”
  赫斯曼说:“一开始的时候有24亿金马克,现在变成了15金马克——包括出借给波罗的共和国用于波罗的马克保证的黄金——和价值38亿马克的各种投资、债务凭证和存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