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7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735

  这个结论是华尔街做出的,并不一定对战败后的美国经济有利——而在华尔街看来,美国经济会在战后进入一个经济萎缩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时期,老百姓的日子会比较难过的。
  “那么国内经济怎么维持?”塔夫脱问,“如果美元贬值,工资却不能同步上升,消费大概会非常萎缩的吧?”
  “出口。”洛克菲勒回答道,“罗马帝国将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而且也是美国资本的最佳去处。”
  洛克菲勒提出的方法就是向罗马帝国输出工业化,一方面可以为美国资本寻找到新的,安全的,而且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市场;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扶植罗马帝国来对抗德国主导的欧洲合众国。
  “另外。”洛克菲勒又说,“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将是美国商品和资本的重要市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塔夫脱有些疑惑,“那里不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吗?”
  “那可不一定。”肯尼迪摇摇头,笑道,“那里还有几十万美军和英军,还囤积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如果,我是说如果乔治六世国王和他的政府离开加拿大前往澳大利亚,而麦克阿瑟上将和他的军队又不愿意承认失败的话……德国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德国可以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远征,但那必须要得到日本的协助。
  可是日本又为什么要帮助德国攻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呢?那只会让德国在日本帝国的后院布署重兵,对日本帝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会成为我们美国的波罗的共和国!”肯尼迪说,“如果德国人没有办法和日本就澳大利亚、新西兰问题达成一致,那么他们就只能放任不管。而我们则可以利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突破和平条约的限制。”
  利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摆脱战后条约限制的办法是罗斯福的那个心腹幕僚,现在正在家里生病等死的霍普金斯给杜鲁门和肯尼迪出的。
  在霍普金斯看来,一旦加拿大落入德国之手,美国本土就很容易被看死了。许多事情是不方便在本土做的,只有去德国鞭长莫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
  为此,美国应该设法劝说英王乔治六世带领政府去澳大利亚避难,同时在签署和平条约前尽可能加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实力。在战后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投资。可能的话,就扶植出一个强大的澳新联邦。
  “考虑的到还挺周到的。”塔夫脱点了点头,“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解决眼前这件麻烦事儿(指和平谈判)?”
  “年内应该可以解决。”肯尼迪说,“明年可是中期选举,许多事情不方便操作,还是在今年解决吧。”
  虽然民主党败局已定,但是杜鲁门和大部分民主党大佬还是希望可以挽救一下的,因此他们现在也在制定救亡之策。
  具体的办法就是两个:一是快刀斩乱麻解决和谈问题,将其对民主党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也为民主党调整政策赢得机会;二是回归南部七州铁票区,高举起白人至上的大旗,先保住南部白人的选票再说。
  “好的,好的,就这样。”塔夫脱连连点头,“共和党的要求也很简单,只要通过几个废除不合理的新政法案的决议,我们就会支持你们同德国人达成的和约。
  另外,我们两党还可以在1946年的中期选举中进行合作,一起对付法西斯党和布尔什维克党这两个美国政治的破坏者!
  我衷心希望,我们这个国家的政治可以回到20年代大萧条和新政出现之前的状态。由我们两党轮流执政,同时将一切激进的政治力量排除在主流政治之外。”
第1276章
太平洋搅屎棍
  柏林时间,1945年5月7日。根据德国总理希特勒和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下的约定,今天是世界大战大西洋战场的最后一个交战日了。不过战火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在大西洋上,在南美洲辽阔的大陆上,在加勒比海,在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几乎所有的战场都归于平静。交战各方的军队都得到了命令,不再向昔日的死敌发射弹药。和平的曙光,似乎即将要来临了!
  不过直到1945年5月7日夜晚,德国大本营会议还在为停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
  当然,现在要争论的不是大西洋战场上的停火了——大西洋方向上的战火从5月1日开始就已经实际上熄灭了,5月8日只是交战双方公开宣布停止战争的日子。
  但是在太平洋方向上,血腥的战争仍然在继续!
  德国的“盟友”(同盟关系在日本同美国单独媾和时开始,已经在法律上中止了)日本现在陷入了海陆两方面的苦战。在陆地上,远东战争一败涂地,日本在不到3个月内损失了100多万军队,还失去了经营多年的“满洲准殖民地”和资源丰富的北朝鲜。现在他们在东亚大陆上的领地只剩下了旅顺要塞和朝鲜半岛南部。
  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最糟糕的是日本这个“工业化国家”的工业正因为美国、苏联和中国的联合封锁而瘫痪。
  中俄两国的红军可以在44年底和45年初的寒冬中取得让人惊讶的胜利,除了他们自身的实力远远超过日本陆军的想象,就是因为由潜艇、破交舰队和水雷造成的长期封锁,让日本的工业陷入了瘫痪。
  而资源丰富的满洲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失去,则让日本工业雪上加霜——日本虽然拿下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但是由于美国和苏联潜艇的封锁和东南亚各国工业资源开发程度不高,因此日本的战争资源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现在这两资源采集地全部失去,日本缺乏的不仅是石油,甚至连煤炭和铁矿石都供应不足。
  所以到了1945年5月,日本的钢铁、煤炭、电力等关键工业指标产品的月产量,已经落到了和中国不相上下的地步。至于石油,名义上的产量虽然不少,但是可以实际运回本土的却非常有限,和中国人的100万吨石油相比可能还略少一点。
  至于铜、铝、钨、锰、锡、铬等关键有色金属的供应,也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军工生产,可以说完全到了瘫痪的边缘。一个工业瘫痪的“工业化强国”,打不过中俄这两个可以得到美国关键性支持——美国和苏联远东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虽然断绝,但是通过空运仍然可以提供关键性的补给,比如提供飞机发动机、高辛烷值航空汽油、各种医疗用品、各种高端的特种钢。这些东西的重量虽然不大,但是却非常关键,可以极大提升中俄军队的战斗力。
  不过因为中国和苏俄现在没有什么水面舰队,哪怕在大陆上取得了优势,也就是打到釜山把日军赶下海而已。别说解放日本,就是解放台湾都有点困难。所以日本帝国看起来也能坚持打下去!
  而美国似乎也不打算真的逼死日本,他们在向德国求和的同时,也开出了一个同日本实现和平的条件——日本从夏威夷群岛(包括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全部撤军,保证菲律宾的名义独立并规划美国在东南亚、日本本土的资产,另外再将日本占领的所有南太平洋岛屿交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如果没有德国投下的三颗原子弹,这样的和平条件肯定是快走投无路的日本乐意接受的。而现在……美国人的和平条件,从长远而言,对日本也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这些条件消除了美日之间的争议,有利于美国和日本在战后的全面和解。
  面对即将出现的欧洲合众国,不仅美国和日本不应该在冲突下去,就连中日苏也应该抱团取暖。
  只有实现美日中苏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团结,才有可能在未来对真正团结起来的欧洲。
  而对欧洲而言,自然要想尽办法拆散美日中苏澳“五国合纵”了。
  “我们不能让美国和日本轻易和解,也不能让中国、苏俄同日本和解。”赫斯曼提出自己的看法。
  早就知道历史上美日中三国潜力的赫斯曼当然不会允许“五国合纵”发生了——在另一个时空,世界上GDP最多的三个国不就是美中日吗?要是这三国消除分歧团结起来,欧洲合众国的世界霸权还能维持多久?
  “可是应该怎么做呢?”阿道夫·希特勒问。“日本似乎打不下去了,而且美国也不大可能一边和我们停止议和,一边继续打击日本吧?”
  美国倒是愿意!不过德国也不能允许美国把日本打趴下——要不然还是“五国合纵”,只是日本多了一个……哦,应该是至少3个(美中苏各派一个)太上天皇。
  “对于美日。”赫斯曼思索着说,“只能有停战不能有和约,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应该非军事化,而且美国的海军力量必须被限制。”
  “停战”和“和平”是两个概念,停战是战争喊了暂停,和平才是真正不打了,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赫斯曼心目中的美日关系在未来,就是如另一个时空的朝鲜半岛,停而不和,时时刻刻处于战争边缘!
  “非军事化?”德国国防部长施莱彻尔有些不明白,“两个群岛归谁所有?”
  “谁占的岛子就归谁,根据实际控制区进行停火。”赫斯曼说,“然后实现非军事化,双方不能驻防正规军,只能有非军事警察。”
  赫斯曼是在给美日埋雷啊!
  如果美日都可以不受限制发展海军,“非军事化”到也没什么,因为打仗打成穷鬼的日本很快会知道美利坚真不是一般的有钱,就是赔了8000亿10000亿的,也照样能在军备竞赛中碾压日本这样的国家。所以双方拼不了几年海军竞赛,日本人就会哭着交出他们占领的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岛屿的。
  但是美国偏偏是个“战败国”,它的海军肯定要受限制。而日本虽然落魄却是“战胜国”,赫斯曼准备在即将开始的“限制海军军备谈判”中给日本一个超宽松的额度,至少要他们拥有欧洲合众国80%的水面舰队吨位……
  这样海上力量膨胀的日本,是一定不会放弃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的,说不定还会更进一步占领两个群岛的美占岛屿。
  咬住就不松口可是日本帝国的传统了!
  “另外。”赫斯曼思索着说,“我们还可以调停远东战争……在中国人和苏联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之后,我想他们应该能很快得手的!”
  日本陆军在夏威夷群岛拉锯战和远东战争中损失了太多的部队及装备,虽然也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是他们却招惹了一个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口大国!
  如今的中国大约有6亿人口,人口结构非常年轻,可以动员的上限超过6000万。而且从1928年开始,这个国家的民众就开始接受逐步共产主义洗涤,现在已经有17年了,相当于另一个时空的1966年,这个精神原子弹可一点不比日本少。
  现在日本被美苏的封锁搞成了和中国肩碰肩的半工业国,在朝鲜半岛上无非就是拼人命。中国多少人?日本多少人?而且共产主义战士也不比天皇的武士差,日本人还拼什么呀?
  “我们不需要帮助日本吗?”阿道夫·希特勒有些不大确定。
  “帮?”赫斯曼摇摇头,笑道,“日本需要我们帮助吗?他们为什么要和中国打?他们两个民族是近亲,长相完全一样,文化也差不多……大约就是法国和我们德国的关系。”
  “你担心他们会联手?”希特勒问。
  “难道不应该吗?”赫斯曼耸耸肩,“他们那里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雅利安人,肯定也不说德语。在如今这样的世界中,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团结起来?所以我们要防止的不是日本被中苏打败……没有海军的中国和苏联也不可能打败他们。我们要防止的是出现一个亚洲合众国。”
  “那我们应该怎么阻止他们?”希特勒接着问。
  “我们调停,废除《中日马关条约》。”赫斯曼说,“同时实现朝鲜半岛、台湾、萨哈林岛的自治和非军事化。”
  赫斯曼的办法自然还是制造争议,通过废除《中日马关条约》,将朝鲜半岛、台湾主权归属完全改变,再把库页岛也变成争议地区。日本不可能放弃朝鲜半岛,中国也一定会努力收回台湾,而苏俄也不可能放弃库页岛。
  这样中日之间就会长期对立,而日本东面受到美国的压力,西面又被中苏威胁,如果不能大彻大悟的放弃一些利益去“亲中友美”,那就只能跪舔欧洲合众国,当一根太平洋搅屎棍。
第1277章
自由的火种
  英国首相哈利法克斯子爵是带着将要上刑场的沉重心情来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在5月8日的大西洋停战日到来后,这里再一次变成了美国总统办公的地点。
  虽然谁都知道美国必然要为了最终的和平付出巨大代价,但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人们还是长出了口气,至少原子弹不会从天而降,杀死数以千万的美国人了。
  不过对从加拿大过来的英国首相来说,大西洋停战日仿佛是一个宣判日!是宣判他背叛国家和人民的日子……
  因为美国已经放弃了战争,加拿大人民和追随英王乔治六世流亡加拿大的英军,也就没有继续对抗女王政权的兴趣了。所以在5月8日之后的几天,加拿大自治领几乎闹起了一场革命,每天都有肩负着荣誉和崇高使命的英军部队瓦解或宣布效忠女王。
  而驻防加拿大的上百万美军,对于英军的倒戈潮也无能为力,毕竟现在已经停战,美军如果进攻女王的军队就等于破坏停战,这是华盛顿方面绝对不能允许的。
  所以到了5月15日,乔治六世的首相哈利法克斯从渥太华启程前往华盛顿的时候,在整个加拿大只有首都渥太华和东部大城市温哥华的驻军(英军)仍然效忠国王了。
  不过这些还效忠国王的英军明显也不可能为了英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去作战了,即便他们愿意打,也肯定拯救不了行将灭亡的乔治六世政权。
  因此跑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来见杜鲁门的哈利法克斯子爵并不是来搬救兵的,而是想保着乔治六世国王到美国流亡。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哈利法克斯子爵都没有什么把握。美国人接受乔治六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他毕竟是女王的爹,伊丽莎白二世再狠也不会和亲爹过不去。可他自己就难说了……
  就这样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哈利法克斯在宽敞明亮的椭圆形办公室内见到了美国总统。
  “子爵,欢迎你来白宫。”杜鲁门看上去有些苍老,比他当上美国总统前老了起码有10岁,不过比起哈利法克斯子爵还是精神百倍。
  “总统,我是来请求帮助的。”哈利法克斯子爵用沙哑的嗓音说,“现在加拿大的形势非常危急,很多人都背叛了,国王和效忠国王的人们都处在危险之中,只有美国可以帮助我们。”
  杜鲁门连连点头,说:“知道了,我知道加拿大的情况……真是太遗憾了,我们没有能打败敌人,现在只能选择妥协和保持实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