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735

  而且除了封锁之外,德国人还在利用“导弹+夜间战斗机”的组合对特立尼达岛上的美国航空力量展开了消耗战,似乎还取得了不错的交换比。
  如果德国人的封锁战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损多补少的特立尼达岛上的美国航空兵早晚会被消耗一空。
  在取得了特立尼达岛周围的制空权后,武装到牙齿的德军和他们同样久经战阵的俄罗斯走狗就可以像潮水一样涌上特立尼达岛的滩头了。
  “如果特立尼达岛陷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联邦政府以更大的诚意寻求和平。”威廉·莱希非常郑重地对杜鲁门和华莱士说,“这也是罗斯福总统在世时决定的国策!”
  华莱士和杜鲁门当然都知道这个国策——战争可不能真的打到底,实在不行了,该赔钱还得赔,别说5000亿欧洲马克,就算再翻一倍,10000亿也得给啊!
  所以美国人的战争是有停损点的,而德国人看上去也就是要点钱好过日子而已……
  杜鲁门看来眼目前还是总统的华莱士,后者是候任的战争部长,是美国总统以下负责战争事务的最高官员。
  “我们应该延续这个政策。”华莱士虽然极端憎恨纳粹和法西斯,但是他也不能拿美利坚的存亡当赌注。“我们应该在特立尼达岛集中全力一战,如果不能取胜,相信也已经让纳粹知道了我们的厉害,应该会有更加有利的和平条件。”
  华莱士说话的时候,目光投向了威廉·莱希、马歇尔、欧内斯特·金和阿诺德他们几个军方大佬。
  “总统先生,美国军队知道自己的责任,一定会全力以赴打好特立尼达会战的。”威廉·莱希上将马上表态。
  “谁在指挥?”杜鲁门问。
  “特立尼达岛上的陆军部队司令官是乔治·巴顿上将。”马歇尔上将,“巴顿上将是收复尼豪岛和瓦胡岛的功臣,具有丰富的岛屿和丛林作战经验。”
  本来应该当坦克战专家的巴顿现在成了丛林和岛屿战专家,还在1月初被从夏威夷群岛调到了特立尼达岛,担任陆军部队司令官,同时还兼任第3集团军司令官。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上所有的陆军,除陆军航空兵之外,都归巴顿将军指挥。
  “金凯德上将负责指挥第3舰队。”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说,“整个加勒比海的海军部队,现在全都归属第3舰队指挥。他们将全力以赴支援特立尼达岛的保卫战!”
  金凯德现在已经离开了特立尼达岛,他的第3舰队司令部在1月5日时迁往了古巴的关塔纳摩基地。
  阿诺德上将补充道:“另外,目前加勒比海地区所有的陆军飞机都归杜立特中将的第8航空队指挥。”
  也就是说,现在美军在特立尼达岛战场上的主将有三个人,分别的巴顿、金凯德和杜立特,全都是无可挑剔的将才!至少杜鲁门和华莱士想不到比他们更合适的人选了。
  “兵力够吗?”杜鲁门还是有点不放心。
  他知道求和对民主党意味着什么?现在国会不在民主党手中,要让国会通过“丧权辱国”的和平条约,民主党必须要在关键问题,也就是废除新政立法的问题上和共和党进行交易。而这就意味着民主党在承担绝大部分战败责任的同时,还要失去新政受益者的支持。这些人固然不会倒向代表中上阶层利益的共和党,但却极有可能被国家法西斯党和布尔什维克党所争取。这将意味着民主党的崩溃!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杜鲁门是不会走出这一步的。在特立尼达岛和德国人大战一番,至少打个两败俱伤,才是杜鲁门的首选。
  “够了。”威廉·莱希说:“各种作战飞机有14000架;各种作战舰艇包括鱼雷快艇和潜艇在内超过1500艘;地面部队的人数超过150万,其中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上的地面部队人数就多达31万,拥有的坦克、歼击坦克和自行火炮超过2800台。
  海军在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上还修建了大量的岸防炮台,布署了超过300门大中口径的岸防火炮。另外,陆军也在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上修建了16个重炮要塞,布署了256门M1式240mm榴弹炮。”
  兵力当然是足够的,早在罗斯福生前,特立尼达岛就被看成关系到美利坚前途命运的要冲,当然要不惜代价加以保卫了。不仅布署了重兵,而且还在岛上修建了不计其数的永备和半永备工事。
  上一任特立尼达岛陆军部队总司令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就曾经在报告中指出:即便我们丧失制海和制空权,只能依托岛屿上的防御工事进行坚守,在物资耗尽之前,它也不可能沦陷。如果德国人在特立尼达岛上登陆,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都将遭遇到战争爆发以来最严重的伤亡和最漫长的苦战……
  不过对于杜鲁门和华莱士而言,克鲁格中将的报告还是不能让人放心的——实际上再多的兵力,再坚固的工事,现在都不能让杜鲁门和华莱士这两个既肩负着美国命运,又肩负着民主党未来的美国领袖人物放心。
  “我觉得还不够。”杜鲁门说:“上将,我们应该确保特立尼达战役的必胜!因为……美利坚不能再经受一场失败了。”
  “还有圣地亚哥战役!”华莱士补充道,“只要我们能够在守住特立尼达岛的同时打下圣地亚哥,美国就能非常体面的结束战争了。”
  “可是我们投入到特立尼达岛战场和圣地亚哥战场的兵力已经很多了。”威廉·莱希有些为难地说。“这两个战场都不是非常开阔,因此可以容纳的兵力是有限的……再多就摆不开了。”
  “再增加一点吧。”华莱士和杜鲁门交换了一下眼色,“人数不需要加太多,不过应该把最好的部队派去,那几个从夏威夷群岛下来的师就很好,可以派去特立尼达岛和圣地亚哥外围。”
  威廉·莱希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点了点头。杜鲁门和华莱士这两个不会打仗的政客是在直接干预参联会的指挥,不过他们的意见似乎也有道理。
  美国现在的命运不就系于特立尼达岛和圣地亚哥吗?再多派些部队,多打几分保险系数有何不可?
第1194章
高奇堡计划(二十)泛雅利安
  
1月10日,就在“高奇堡计划”的第一阶段——诱敌和欺骗阶段——实际上已经取得成功的时候,主持执行该计划的德意志帝国元帅赫斯曼正在赶往德国西部靠近荷兰的海因斯贝格县的海因斯贝格(海因斯城堡)的途中。
  海因斯贝格,或者叫海因斯城堡(德文是一个意思)是克洛伊的姓氏来源。这一代从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一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国君王)的时代开始,就是克洛伊家老祖宗的封地了。所以才以地名为姓,产生了海因斯贝格这个古老的姓氏。从那时起,海因斯贝格家族就是这里的君主,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维也纳体系建立,这里才成为普鲁士国王的领地。不过海因斯贝格伯爵的名义(现在已经升格为侯爵)仍然得以保留,海因斯贝格家族之长仍然被视为此地有名无实的领主。
  作为伯爵(侯爵)家族的族长或继承人的婚礼,按照惯例都必须在海因斯城堡举行。不过赫斯曼和克洛伊的婚礼因为协约国占领的原因,挪到了临近的荷兰的鲁尔蒙德举行。
  而赫斯曼的爵位继承人鲁道夫和艾琳娜·尤苏波娃女大公(奥丽加女皇册封她为俄罗斯帝国女大公,相当于德国的公主)的第一场婚礼将按照惯例在海因斯城堡举行。然后,这对新人还得跑去彼得格勒的尤苏波夫宫举行第二次婚礼。因为鲁道夫在娶了伊琳娜之后就是尤苏波夫家族的继承人了,他正式的姓氏也将变成尤苏波夫·海因斯贝格·赫斯曼……而且最后还将拥有海因斯贝格侯爵、腊斯登堡公爵、德意志帝国亲王和尤苏波夫亲王。真是显赫的一塌糊涂,差不多是欧洲仅次于君王的大贵族了。
  另外,尤苏波夫家族还是巨富,财产遍布俄罗斯各处,包括煤矿、铁矿、油田(巴库油田中的一部分是他们家的)、工厂以及44座各式宫殿和宅邸,还有大量的土地。现在这些财产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返还(只有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没有返还),虽然都变成了不良资产。但是有巴库的石油做后盾,盘活资产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这一切的继承人,也将是赫斯曼的长子鲁道夫!
  而在1945年1月10日下午,鲁道夫还没有迎娶俄罗斯头号“白富美”,他和老爹赫斯曼还有弟弟莱茵哈特一起被暴风雪堵在了从科隆前往海因斯城堡的路上。
  父子三人坐在一辆奔驰770K大轿车里面,前后还有三辆斯太尔指挥车,车上坐着赫斯曼的私人秘书娜塔莉和几个副官还有保镖。
  一个赫斯曼的副官从被风雪堵塞的公路前方跑步到了赫斯曼的汽车旁,隔着玻璃窗报告说:“帝国元帅,前面倒了棵大树堵了一条车道,再加上风雪天气,所以通行速度有些慢了。”
  赫斯曼摇下了车窗,伸出脑袋往公路上看去,只见一条车道上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其中大部分是汽车,马车的数量并不多。这样的情景在过去几年的战争期间可不多见,因为从1939年开始,石油供应就一直非常紧张,除非必须,民间的运输都只能依靠牲畜进行。
  不过这样的情况到了1944年底就开始大幅改观了,因为《苏俄和平协定》的签署,高加索石油产区和第二巴库油田完好无损的落入了白俄政权之手。从1944年第4季度开始,俄罗斯帝国就从石油输入国变成了输出国,每个月的输出量都超过150万吨!
  另外,中东油田的产量也在1944年下半年攀上了高峰,从42年下半年开始的大规模投资,现在终于可以发挥全部的作用了。
  中东石油的产量在1944年12月时,月产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400万吨,折算成年成年产量接近5000万吨!
  中东石油加上俄罗斯石油再加上罗马尼亚、波兰、小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欧洲其他地方的小油田,还有合成汽油的产量,预计1945年欧洲共同体可以拥有的石油(包括合成汽油)总产量将会超过1亿吨。
  而且由于罗马帝国和美国议和,使得欧共体不必再负担罗马的石油消费,因此所有的一亿多吨石油都是可供欧共体自由支配的。
  这个数字虽然不能和美国支配的2.6亿吨石油相比,但还是让欧共体(不包括俄罗斯)的民间石油消费在1944年底恢复到了战争爆发前的水平。这不仅意味着公路上可以看到大量的汽车,而且还意味着欧洲的民用工业生产也全面复苏,随着而来的就是消费品供应的改善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
  虽然英国和俄罗斯还没有摆脱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大萧条,但是在莱茵区这个西欧最核心的地区,看看公路上汽车的数量,也能知道经济正处于一片繁荣之中。
  而在赫斯曼看来,这种繁荣仅仅是个开始!因为莱茵区是欧洲最适合发展工业化的地区,又有先发优势。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体化的欧洲合众国的工业中心!
  赫斯曼把脑袋从缩回了温暖的汽车里面,摇上了车窗,笑着对两个儿子说:“经济一旦开始繁荣,堵车问题就随之而来,看来不久之后,欧洲共同体就要迎来一个大规模基础建设的高潮了。”
  赫斯曼的次子,和赫斯曼年轻时候几乎一模一样的莱茵哈特从副驾驶座上转过身,对父亲笑了笑说:“父亲,今天可是特殊情况,平时可不怎么堵车。而且现在的经济也算不得繁荣,倒是来了许多俄罗斯人,他们……”
  提到俄罗斯人,莱茵哈特脸上若有若无的显出嫌弃的表情。他的哥哥,就要成为半个俄罗斯人的人生赢家鲁道夫马上打断了弟弟的话:“莱茵哈特,俄罗斯人和我们一样,都是雅利安人,虽然血统不纯,但仍然是我们的亲人。”
  把俄罗斯人归入雅利安人是德国皇帝威廉三世的观点——他的儿子将来要当沙皇的,所以俄罗斯人必须属于雅利安种族!同时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防军和祖国党的支持。希特勒虽然在内心深处不认同将俄罗斯人归入雅利安民族的种族观,但是现在他可不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元首,而是“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宰相”,是拧不过皇帝和军方的。
  而且把斯拉夫人归入雅利安种族的好处也很明显,在德意志帝国境内就没有日耳曼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波希米亚人等等的区分,身份证上都是雅利安人了。再加上德语作为第一官方语言进行推广和波兰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波希米亚人等等的长相(好多金发碧眼),要不了两代人,就能统统雅利安化了。这可是做大德意志基本盘的捷径啊!
  另外,这样的划分其实也合乎后来的基因检测,俄罗斯人的父系基因群是R1a,就是所谓的阿尔泰/印欧东支基因。而西欧这边比较多的父系基因群主要是R1b,也就是西欧/印欧西支基因。所以将雅利安人(印欧人种)和斯拉夫人对等是不科学的。实际上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都雅利安人的分支,如果从血统纯度而言,斯拉夫人无疑比日耳曼人更加“雅利安”。
  而将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凯尔特人(高卢人)并列为雅利安两大分支,同时推进泛雅利安(就是以雅利安民族认同代替原有的日耳曼、斯拉夫民族认同)主义,现在正在成为欧共体的重要政策。
  不过这样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也会遇到不同意见,譬如在德国国内,如莱茵哈特这一代受到纳粹YS形态教育影响颇深的青年,就不大认同斯拉夫人了。而且现在跑到德国来的俄罗斯人大多又穷又土,干得也是脏活累活,大部分人还有酗酒的恶习,也不大相信上帝,因此很多德国人都瞧不起他们。
  “莱茵哈特。”当汽车开始前行的时候,赫斯曼对自己的次子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喜欢俄罗斯人了……不仅是因为艾琳娜,还因为你会在俄罗斯远征军团中服役。”
  “父亲。”莱茵哈特对于这个安排显得失望,“我希望能在第3装甲师中服役,那里是我见习的部队,我已经提交了申请。”
  “你的申请不会被批准的。”赫斯曼摆摆手,“你会进入俄罗斯军团,而且还会得到女皇授予的爵位和俄罗斯陆军的军衔。”他看着儿子,“这不是我的决定,而是奥丽加的要求……因为投靠她的原苏联军官都是非常看重特殊背景的,有背景的人比较受尊重,而且容易把事儿办成。所以有俄罗斯贵族血统的德国军官都会被派到俄罗斯军团中任职,而且你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第1195章
高奇堡计划(二十一)海啸弹
  鲁道夫和艾琳娜的第一次婚礼是在1945年1月16日举行的,因为是欧洲两个仅次于皇室家族的贵族世家的联姻,所以就成了欧洲最上流社会的一个节日。
  1月15日上午——就是赫斯曼父子抵达海因斯堡的次日——天气已经转好,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包括俄国女皇,德国皇太子和太子妃,英国女王和王夫弗里德里希亲王,法国总理达尔朗,罗马帝国皇太子翁贝托元帅和太子妃,匈牙利-克罗地亚王国国王奥托等等,都已经到达。
  不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并没有来,他们俩正在贝希斯特加登的鹰巢见面会谈,商量怎么早日实现和平的事儿。但是他们代表,墨索里尼的女儿埃达和女婿齐亚诺,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和希特勒的未婚妻埃娃(希特勒准备在胜利后和埃娃结婚),也都已经抵达了海因斯堡。希特勒在党内的副手和接班人鲁道夫·赫斯,还有赫斯曼的“老大哥”施莱彻尔也会在26日当天抽出时间从柏林过来海因斯堡。
  那么多的显赫人物都齐聚海因斯堡,让克洛伊非常兴奋,这可是海因斯堡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海因斯堡的女主人正在那历史悠久的厨房里做最后的检查,看到一切都准备得很妥善:汤是热的,各种蔬菜色拉已经备好,炖菜正等着开锅,羊肉和牛肉都已经腌好,还有克洛伊最喜欢的香肠和猪蹄子都冒着香气——菜肴的档次上不高的,毕竟德国人是不大讲究吃喝的。雷司令酒和伏特加还有啤酒也一箱箱的准备妥当,就等着宾客们开怀畅饮了。
  从厨房出来经过走廊的时候,克洛伊对着一面穿衣镜皱了皱眉头,她穿了一件非常合身的白色晚礼服——这件衣服的胸脯以下部分非常宽松,正好可以遮盖她丰腴的有些过头的腰腹和臀部。作为六个孩子的母亲,而且上了年纪的克洛伊现在也难免到了身材走样的时候了。不过一想到赫斯曼现在仍然像过去二十多年一样迷恋自己,克洛伊的眼眸中就闪闪发光。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赶快又去招待客人们了。
  在古老的,到处散发着历史沧桑味道的大客厅里面,克洛伊的丈夫帝国元帅赫斯曼正和法国总理达尔朗还有亲家公俄罗斯帝国总参谋长尤苏波夫亲王在一个角落里面交头接耳。他们讲话的声音并不很轻,克洛伊隐约听见了“登陆”、“封锁”、“空袭”和“特立尼达岛”,应该在讨论登陆特立尼达岛的作战。
  克洛伊蹙了下秀眉,他的丈夫这一次似乎有些大意了,把登陆特立尼达岛的作战搞得人人皆知——虽然只要稍微懂一些军事,就能知道进攻北美洲的最佳路线是加勒比海,而特立尼达岛又是加勒比海的门户,可是现在这样也实在太公开了吧?
  克洛伊心里怎么想,却也没有去提醒赫斯曼,那不是她的职责,而且她也百分之百相信自己的“军神丈夫”可以打败美国。
  “两位陛下。”克洛伊发现英国小女王伊丽莎白正在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坐在壁炉旁边的两对长椅上低声交谈。于是也凑了过去,行了个屈膝礼,然后在奥丽加身边坐了下来。“能在海因斯堡见到您二位,真是太荣幸了,鲁道夫的婚礼将会因此成为一次历史事件。”
  “我们正在讨论给玛格丽特做媒的事情。”小女王伊丽莎白说。玛格丽特是伊丽莎白的妹妹,加拿大版英国的王位继承人,今年只有15岁,不过已经出落成一个比伊丽莎白更加动人的小丫头了。
  “玛格丽特公主很有可能会在不久之后成为加拿大女王。”奥丽加女皇补充道。“伊丽莎白认为她在成为女王后,应该按照欧洲王室的传统选择一个王室出身的丈夫作为加拿大王国的配君。”
  “有合适的人选吗?”克洛伊一边问一边在心里面盘算着欧洲王室中合适的人选。霍亨索伦王朝似乎没有合适的亲王,罗曼诺夫王朝现在人丁稀少,也找不出什么人。哈布斯堡王朝的奥托国王倒是个单身汉,只是32岁的大叔去和15岁的小公主订婚不合适吧?而且奥托国王也不可能离开布达佩斯去加拿大啊。
  “波拿马家族和波旁家族中都有合适的人选。”奥丽加说。
  “法国王室?”克洛伊愣了一下,不过她马上就明白伊丽莎白在打什么算盘了——她想让自己的妹妹成为一个统一的加拿大的君主,而不是一个失去了魁北克的加拿大君主。由于魁北克省是法裔占多数,法语是那里的主要语言,波旁王朝的鸢尾花至今在魁北克的省旗上。如果玛格丽特女王的丈夫姓波拿巴或是波旁,那么“美洲民族自决”就不会把魁北克给“自决”出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