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735

  如果必要,现在轰炸土豆田的B-29就会携带上细菌炸弹去轰炸欧洲共同体的大城市!
  另外,对爱尔兰土豆田的空袭还能有效牵制德国空军的兵力。迫使德国人大量增加可以用于夜间截击的重型战机(通常是双发、双座并且带雷达)。
  而美国人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昼间大空袭同样代价高昂!在第一次千机大空袭中就有177架各型飞机没有返回。损失率超过了17%!
  这么高的损失率肯定是难以长期承受的——这等于一架飞机平均执行6次任务就会被击落——但是一想到把新阿斯巴尼亚联邦这个南美法西斯国家炸碎的可能,华莱士(他目前已经兼任了战争部长)和海军部长福莱斯特还有威廉·莱希、马歇尔、欧内斯特·金和阿诺德这几个军方的高层,就一致同意继续这种代价高昂的空袭。
  “他们的兵力也很紧张。”华莱士对肯尼迪说,“根据可靠情报,德国人已经要求奥丽加派出俄罗斯伪军的空军远征军去阿根廷参战。”
  肯尼迪有些不解,“怎么会呢?德国人有那么多的飞机,怎么可能拿不出几百架战斗机去保护布宜诺斯艾利斯?”
  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阿诺德早就知道肯尼迪会有此一问,马上解释道:“德国和法国的岸基昼间战斗机数量最多就是七八千架,虽然不少,但是要负责的战场也很大,欧洲要防守,大西洋上的许多岛屿都要布署,另外他们还向巴西的贝伦和圭亚那大量派遣飞机……那里是进犯加勒比海的基地。”
  肯尼迪明白了:“也就是说德国人将他们的岸基战斗机的主力都布署到了巴西北部和圭亚那,准备从那里进攻特立尼达岛?”
  “对,就是这样。”威廉·莱希回答道,“德国从1942年就开始布署进攻加勒比海的行动了,在圭亚那修建了许多机场和码头,控制了巴西北部的贝伦港后又大肆扩建,目前圭亚那和贝伦已知的德军大型机场就不下50座,足足可以布署5000架飞机!”
第1188章
高奇堡计划(十四)关键就是加勒比海
  “5000架?有那么多?”肯尼迪被威廉·莱希的报告吓了一跳。他虽然没有从军打仗的经历,但是这些日子为了竞选也恶补了不少军事知识,当然知道那么多战机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莱希的眉头紧紧皱着,显得非常忧虑,“德国人可以投入到圭亚那-加勒比战场上的战机还超过这个数字。因为他们还拥有许多航空母舰,大约可以搭载2000架左右的舰载飞机。”
  “那就是7000架……”肯尼迪的目光从会议室中几个穿军装的将军们身上扫过,“我们在特立尼达岛布署了多少架飞机?”
  “在特立尼达岛上有大约4000架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回答说,“在委内瑞拉、背风群岛、向风群岛、波多黎各岛、巴拿马群岛还有约6000架战机。另外,在巴西北部战场我们摆了1500架左右的战机,在巴拿马运河区还有1300架飞机,在加勒比海盗的其它岛屿上总共还有不下1200架飞机。”
  阿诺德上将报出了一连串数字,肯尼迪稍稍心算了一下,“大约14000架?好像不太够啊。”
  14000当然比7000大一倍,但是肯尼迪也知道自己这边的兵力分散,而且战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都不如对手。
  “我们还计划增加加勒比前线的兵力。”欧内斯特·金向肯尼迪保证说,“而且我们也有数量庞大的航母部队和舰载机,随时可以进行增援。”
  上一次的百慕大群岛战役中,美国的战列舰部队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但是航空母舰却没有太大损失(舰载机倒是丢了不少),而且在10月、11月和12月三个月间,又陆续服役了不少舰队航母和护航航母,目前美国航空母舰的阵容可谓是空前强大。
  舰载机飞行员的损失也在过去的3个月内得到了弥补,恢复到了4000人(指机长)以上。虽然大量补充到海军航空队的新手在技术水平和作战经验上都不如人意,但是数量还是足够的。
  海军航空队还根据百慕大群岛战役的经验调整了舰载机部队的组成。SBD和TBF系列的舰载机被大量淘汰,只保留了安装了AN/APS-20型雷达的TBM/TBF-3W型舰载雷达警戒机作为舰队的耳目。而换装上舰的,则是F4U和F6F这样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同时,F7F的舰载化工作也在全力以赴的推进,如果一切顺利,45年下半年就会有舰载型的F7F出现。
  而陆基型的F7F“虎猫”战斗机的双座型(战轰型)的研发进程更快,12月初就进行了首飞并且取得了成功。45年第一季度应该就能实试生产了,届时美国航母部队将会拥有真正强大的攻击力。
  另外,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一款非常奇怪的重型战斗机即将服役。这种飞机的研发代号是XP-82。是由北美航空公司在P-51的基础上开发的,这种飞机的脑洞非常大,北美航空提出将两具P-51的机身通过矩形的中翼段和水平尾翼连接在一起,并保留P-51的外翼段,组成了一个双机身怪物。
  因为是2架P-51“拼装”成的,所以这种飞机拥有比P-51更大的极限航程、速度和重火力。在美国陆军航空兵原本的计划中,P-82将会承担远程护航任务,掩护B-29去轰炸日本在东南亚的目标。
  不过现在形势虽然和预想中的完全不同,但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还是惊喜的发现,P-82正是他们继续的“重型远程战斗轰炸机”,它的航程、速度、火力和载弹量都超过了原本作为夜间战斗机开发的P-61。完全可以在白天承担打击德国远程轰炸机和水面舰队的任务。所以这种脑洞大开的飞机在1944年的最后2个月中得到了数额巨大的订单,而且还被列入了最优先生产的名录当中。
  在介绍了新式战机的开发计划后,阿诺德上将向肯尼迪保证:“只要F7F‘虎猫’战斗机的舰载型号和P-82‘双野马’战斗机大量服役后,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安全就能拥有足够的保障。我们将可以通过对德国远程轰炸机和水面舰队进行拦截,确保导弹不会大量的落到美国人民的头上。”
  “但是飞机的开发过程都很漫长是吗?”肯尼迪皱着眉头问,“在这两种新式飞机完成开发并且大量装备部队前,我们怎么办?”
  “我们应该全力保卫加勒比海。”威廉·莱希接过话题,“同时继续通过大轰炸和地面进攻促使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瓦解……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的最佳方案。”
  总统参谋长回答肯尼迪问题的时候稍稍有些无奈,因为通向“屈辱的和平”的大门因为罗斯福之死和11月的大选而暂时关闭了。
  所以作为总统的军事幕僚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只能做硬着头皮打下去的计划。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情况似乎比想象中好一些。
  德国人也显出了一些疲软的迹象,也许长达5年多的战争也让这些“金发碧眼的超人”们感到吃力了吧?
  “关键是保卫加勒比海,对吗?”肯尼迪对瓦解新阿斯巴尼亚联邦不抱太大希望——德国人正在向那里调集俄罗斯空中远征军!据说又要增加几百架Fw190战斗机,下一次千机大轰炸的损失率恐怕要破20%了。
  几个穿军装的上将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对!关键就是加勒比海!”
  “我们一定会守住那里的!”
  ……
  肯尼迪回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时候,德意志帝国的总参谋长赫斯曼帝国元帅带着私人秘书娜塔莉和首席副官海因茨·勃兰特上校刚刚抵达冰天雪地的彼得格勒。
  他这次“秘密到访”彼得格勒的,因此奥丽加女皇没有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所以他也得以观察一番女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的真实面目。
  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比起1943年的时候好像已经恢复了一些元气,但还是处处显出了萧条。
  城市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开门营业的商店很少。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中,赫斯曼看到许多戴着皮帽子或是裹着头巾的上了年纪的男人和女人在涅瓦斯基大街上为数不多的还在营业的店铺前排着长队——那应该是出售黑面包、人造黄油和牛奶的食品供应点。
  除了排队购买食物的人们,涅瓦斯基大街上还有许多穿着厚棉衣顶着俄罗斯的风雪步行上班的男男女女。
  到机场迎接的尤苏波夫亲王告诉赫斯曼:彼得格勒的公交车很少(整个俄罗斯都少),而且票价相对于工资太贵,大部分的人情愿多走点路去上班。
  不过赫斯曼觉得那些俄国人即便愿意花钱坐车,彼得格勒也不见得有足够的汽车可以给他们坐,因为马路上的车辆真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德国和法国生产的,几乎没有一辆俄国车——俄国的汽车工业现在几乎不存在了,苏联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战争中毁于一旦,花费巨资建成的伏尔加汽车城变成了废墟,工程师和工人也大多去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不过就算他们不走,工厂也不被拆毁,现在也生产不出什么东西。因为为汽车厂配套的工厂,绝大部分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苏联的工业体系,没有被俄罗斯帝国继承下来,而是因为战争崩溃了!
  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家指令建立起来的工厂,又非常依赖这种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工厂管理者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找市场、找材料、找技术。
  所以除了一部分实际上被德国军工部门接管的兵工厂、造船厂和油田矿山还有在俄罗斯来说万万不能停的伏特加酒厂之外,偌大的苏联就几乎没有还在正常运营的工业企业了。
  不过对现在的地位十分珍惜的俄罗斯女皇和她的政府却不敢用什么“休克疗法”把一大堆难以维持的国有企业一下子推向市场。
  俄罗斯帝国现在反而沿用了苏联的管理体制,依靠政府的有限的财力,勉强维持那些企业的运营。以便让大部分成年的俄罗斯城市居民都能有个领一份微薄薪水的去处——不过他们领到的薪水并不是很快就会贬值的卢布,而是比较让人放心的欧洲马克。
  而对普通俄罗斯人来说,赚多点钱的机会也不是没有。现在就有两个“发财”的路子摆在俄罗斯人的面前。一是去西欧打工——这需要会点技术或者能说一些德语、法语;二是参加俄罗斯远征军,去给德国人当炮灰攻打美国。
第1189章
高奇堡计划(十五)蚝雷
  汽车沿着布满欧洲风格的漂亮建筑物的涅瓦斯基大街一直开到了戒备森严的冬宫广场——现在统治俄罗斯的奥丽加小妈妈可不是个仁慈的圣母,实际上她是一个女版斯大林,根本不知道有民主这回事儿。她的政府在俄罗斯实行的是绝对的专制统治,民间的抗议被严格禁止,王朝社会党更是俄罗斯境内唯一合法的政党!
  “嗨!奥丽加!”
  当汽车驶入冬宫的时候,守卫的皇家近卫军士兵一边行抬手礼一边高呼口号。
  “费利克斯。”赫斯曼看着车窗外面穿着土黄色长大衣扛着莫辛-纳甘步枪的俄国士兵,半开玩笑地问,“待会儿见到奥丽加时,我也要行抬手礼喊口号吗?”
  “你?”尤苏波夫亲王笑了笑说,“女皇希望你吻她的脸颊,就像过去一样……这是你的特权。”
  奥丽加的那张俏脸在私下里一定有男人会去亲吻的,但是在公开场合行吻面礼的只有赫斯曼一人。
  “那可真是太荣幸了。”赫斯曼心说:看来奥丽加仍然把我当成最亲密的盟友……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汽车停在了冬宫的门厅之外,这段时间一直以戎装形象示人的奥丽加女皇已经穿着一袭露肩的白色宫廷长裙,在几个大臣和女官的陪同下冒着严寒走出了门厅。
  赫斯曼下了车,大步向她走去,和以往一样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亲吻了女皇的脸颊,然后女皇也吻了赫斯曼。
  “亲爱的奥丽加,你今天打扮得可真是迷人啊。”赫斯曼用恭维的语气对女皇说。
  “是吗?”女皇咯咯笑了几声,然后挽着赫斯曼的胳膊一起往门厅里面走去,“不过这样穿真的很冷……虽然我年轻时在冬天也不穿多少衣服,但是现在不行了,我在温暖的西欧呆太久了,几乎都不习惯俄罗斯的寒冷了。”
  一走进门厅,扑面的热气就涌向了穿着军大衣的赫斯曼,他的额头上顿时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这儿可真热啊。”赫斯曼说着话就一粒粒解开了军大衣的扣子,然后把大衣脱下交给了副官勃兰特。
  “这种温度在我统治下的俄罗斯可是奢侈品。”奥丽加仿佛自嘲地一笑,“绝大部分的人只能享用最低限度地供暖,我敢担保二月叛乱前俄罗斯的情况都比现在要好。”
  二月叛乱就是二月革命,现在沙俄复辟了,尼古拉二世和其他在革命中死难的皇室成员都成了正教圣人,推翻他们的革命也就成了万恶的叛乱。不过奥丽加女皇还是颁布敕令,赦免了所有参与二月叛乱的暴徒(革命者)的罪行。
  “情况会好转的,只要我们打败美国,拿到了赔款,俄罗斯的经济就会复苏。”
  “马上要进攻美国了?”奥丽加感兴趣地问。
  “准备的差不多了。”赫斯曼回答,“这次我来这里就是向你通报此事。”
  俄罗斯远征军是欧洲共同体远征军的主力之一,人数几乎和德意志远征军相当。而现在已经抵达巴西贝伦和圭亚那的俄军数量更高居各国远征军之首,达到了50余万。
  这么多俄军虽然都在欧共体联军大西洋战线司令部的指挥下,而且他们的军饷也是由欧共体共体承担(主要是德国和法国掏钱),但是真的要把他们送上战场还是要和奥丽加打声招呼的。
  “路德维希,你放心,他们会服从命令的!”
  赫斯曼和奥丽加两人这时走上了冬宫门厅的楼梯,到了二楼的宝座大厅。这是一间气势恢宏的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大房间,在大厅的尽头放着红色的沙皇宝座。宝座前面则摆着一张长长的橡木会议桌和两排椅子。
  在橡木会议桌的一头铺着张红色天鹅绒的桌布,上面展开了一张地图。赫斯曼扫了一眼,发现是一张加勒比海的形势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画了许多线条和箭头,还标明了一大堆部队的番号。
  “路德维希,这张图上的情况和实际相符合吗?”俄国女皇站在了地图前问。
  赫斯曼俯下身子装模作样的仔细看了看,然后点点头说:“联军部分差不多,航空兵的数量还要更多一些,我们会在那里布署6000架岸基飞机和水上飞机,加上舰载机和舰载水上飞机,总数可以达到8000架。”
  现在美欧水面舰队之间的胜负已分,无论是战列舰决战还是航母大战,优势都在德国一边——德国的机载导弹也可以攻击航母,而且舰载机的性能和舰载机飞行员的水平也都是德国这边占上风。所以决定双方命运的似乎就是岸基飞机的较量,德国的布署在圭亚和巴西北部的岸基飞机一旦击败了美国在特立尼达岛的岸基飞机,登陆作战就将开启。
  而拥有海上和空中双重优势的欧洲联军,取得登陆作战的胜利恐怕也是意料中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