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735

  难道民主党内关于战和的争议已经不可调和了吗?民主党该不会步了国家共和党和辉格党(美国历史上的两个大党,都因为内部分裂而瓦解)的后尘?从这些深知民主党内幕的秘书和助理们所掌握的消息来看,这是很有可能的!
  就在巴克利的助理和秘书们对民主党的前途感到忧心的时候,在巴克利参议员的办公室里面,挤满了在国会山或是美国政府里面大权在握的民主党高层。每个人都脸色铁青,巴克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又快又急的和杜鲁门还有华莱士之前的副总统约翰·南斯·加纳(他也是民主党巨头之一,因为在新政问题上和罗斯福存在分歧而被迫隐退)说着什么话。每个人都是神色万分的严重。
  他们这些人都已经知道罗斯福固执地想要在自己所剩不多的任期内结束战争。他们当然也知道形势对美国很不利,战争越早结束越好。但是他们也不能不考虑美国民主党的利益和前途,如果在大选投票前把一个民主党弄出来的烂摊子呈现在美国选民面前,而且还要给出一个选民们最反感的“政治不正确”的解决方案,还一意孤行的要执行到底。
  那么选民们就会用选票狠狠处罚民主党了,考虑到国家法西斯党的主张对南部七州的白人选民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次选举的结果很有可能会让民主党陷入根基崩溃的绝境!
  而且考虑到目前杜鲁门的支持率比杜威落后6-7个百分点,当选总统的概率不是很高。罗斯福就更不应该把这个超级大的烂摊子背起来了——这不是在替杜威总统清理盘面吗?为什么不能唱唱高调,然后把黑锅扔给共和党呢?
  “先生们,现在民主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上了年纪的前副总统加纳这时提高了嗓门,看来他和杜鲁门还巴克利已经达成了一致。“我们不能让罗斯福毁了民主党,我们必须要拯救民主党……哪怕和罗斯福总统进行相当程度的切割。在这个问题上,诸位没有异议吧?”
  “没有异议!”
  “必须挽救民主党!”
  “不能让罗斯福毁了民主党!”
  民主党的高层们纷纷表态支持前副总统加纳的建议。现在可是性命交关的时候,如果民主党在将要开始的大选中惨败,又被扣上“参战误国”和“停战卖国”两大罪名,那么大家伙的政治前途就全没了。在座的可都是政客,要是政治金饭碗被砸了,大家还能干些什么?
  加纳、杜鲁门和巴克利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巴克利接过话题说:“诸位,罗斯福总统已经决定召开国会参议院调查听证会,他和美国政府还有军方的一些高层,将会在听证会上说明目前的困境。听证会的开始的时间,将定在10月10日。这场听证会,将是关系到民主党前途命运的一次决战!我们一定不能输!”
第1159章
罗斯福之死(二十)
  美国国会听证制度是美国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致可分为立法性听证、监督性听证、审查性听证和调查性听证四个类别。一般的听证会都是由国会参议院的各个委员会主持,并且对媒体公开。
  而罗斯福总统决定召开的听证会有些特殊,是面对整个国会参议院的。而且还将包括公开听证和闭门听证两部分——因为听证会的许多内容涉及军事机密,是不能完全公开的。罗斯福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听证会,让国会和民众充分了解国家面临的困境,从而支持他的议和路线。
  不过罗斯福选择现在这个时候举行国会调查听证会,时机其实并不太好。虽然德国人的飞弹已经落在了美国东海岸大城市,但是造成的损失并不太严重。前前后后不过炸毁了几十栋房屋,杀死了一千个左右的美国人,其中的一部分还是被美国人自己的乱枪打死的。在东海岸造成的恐慌甚至还不如之前日本的细菌战。
  毕竟德国人的飞弹只能造成一次性的毁伤,没有后续的破坏,而且还是可以躲避的——德国的巡航导弹虽然很难击落,但还是可以躲防空洞的。所以造成的恐慌并不太大,倒是激怒了一大批美国人。
  不过罗斯福已经没有时间拖延下去了,因为11月初就是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选举投票的时候。等投完了票,候任总统一出来,罗斯福就是看守政府总统了。按照惯例,看守政府的总统是不能做什么大事的。如果在11月初的大选前罗斯福不能把“赔款求和”的大计定下来,到了总统大选后,他就无能为力了。
  而杜鲁门和杜威现在都把“抗德屠日”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上台以后即便想要跳票也得有个过程。这一拖延很可能就是半年一年的,到那时战局肯定比现在更糟糕。
  万一德国人拥有了可以装在导弹上发射的原子弹,那么就算美国同意赔款5000亿欧洲马克,也肯定买不到和平了。
  和平对美国而言……是会升值的!所以美国应该及早拥有,而不是一直拖延下去。
  而且,从维护未来美国总统威信的角度出发,罗斯福也必须自己承担起战败的责任。否则,未来的4年,美国就要由一位战败总统来领导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罗斯福要求举行的国会参议院调查听证会对共和党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杜威是非常有利的,他是在履行和胡佛达成的幕后交易。
  “托马斯,我们要赢了!”
  在纽约市内,托马斯·杜威的竞选总部内,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同时也是强硬的保守派领袖罗伯特·塔夫脱一听说罗斯福准备在大选投票前用一场国会调查听证会来说服议员和选民,就知道托马斯·杜威的赢面已经非常大了。
  然后他又看了眼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输给罗斯福的前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胡佛败给罗斯福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944年大选开始前才再次付出,以共和党元老的身份参与选战,之前又出面和罗斯福谈成了幕后交易,现在俨然是共和党保守派的首领之一了。
  “总统选举已经没有悬念了。”胡佛说,“我估计杜鲁门和巴克利也已经放弃了。不过民主党不会弃守国会,这是他们维护所谓新政成果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年的大选中拿下国会的多数席位,托马斯总统不好当,我们也不可能废除各项新政法案。”
  现在杜威和共和党的支持率虽然大大高于杜鲁门和民主党,但都没有过半。在总统选举中,由于选举人制度这个游戏规则的存在,杜威已经是稳操胜券了。但是议员选举的规矩不一样,靠百分之三十几不到四十的支持率,虽然可以保证共和党成为国会两院第一大党,但是却拿不下过半议席。
  由于国家法西斯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者比较集中,因此有可能拿下某些选区的众议员。所以大选之后,国会山可能会出现共和党、民主党、国家法西斯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等四党的议员。而其中的国家法西斯党和布尔什维克党又是“红旗党”,哪怕和民主党不对付,也不可能通过“反劳工运动”和“明显有利资本家”的立法。
  而议席不过半的共和党,到时就很难完成幕后金主们的嘱托——废除各项新政立法。所以共和党现在不仅要拼总统大选,而且还要拼议会过半。
  胡佛冷冷地笑了笑,接着说:“而我们现在是很有希望可以达成目标的,因为我们共和党有了一位有史以来最好的助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只要罗斯福能在投降卖国的错误道路上走下去,我们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白宫和国会山的主人。但是别的民主党人却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罗斯福把自己的政治前途毁掉,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从中作梗。
  从某种角度而言,罗斯福是我们这边的而不是一个民主党的总统了!”
  托马斯·杜威这时插话问:“胡佛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在听证会上支持罗斯福的求和路线?”
  “表面上当然是要反对的!不过只能唱唱高调,可不能来真的。”胡佛斟酌着用词,“托马斯,我想你不会认为在你当了总统以后,有办法领导美国打败欧洲共同体吗?”
  托马斯·杜威摇摇头。作为总统候选人,他早就已经开始全面了解不为美国普通民众所了解的战局了。当然知道罗斯福的求和路线是正确的。
  “那不就行了。”胡佛耸耸肩,“罗斯福已经负担起了责任,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他拯救美国的努力呢?”
  “可是5000亿欧洲马克的赔款还是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托马斯·杜威仿佛有些不甘心。
  他现在的思维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名总统候选人,而是将自己当成美国总统了。
  “北美孤立、美元贬值和美国人民的勤劳会帮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共和党参议院领袖,前总统塔夫脱的儿子罗伯特·塔夫脱接过杜威的问题,用教导的口吻说,“只要我们能够废除那些引导人们堕落的新政法案,美国一定会在你的任期中再次伟大起来。因为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天选之国,有最丰富的资源、最肥沃的土地和最为便利的交通。只要人民足够勤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而欧洲……其实已经开始堕落!纳粹党的路线和战争的胜利会让欧洲人更加堕落,所以未来还是属于美国的!”
  托马斯·杜威轻轻点了点头,不管有多难,他自己选的总统,就是流着眼泪也得当下去。
  ……
  “共和党不大可能和我们配合。”在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巴克利的办公室内,闭门会议还在继续,现在正在发言的是杜鲁门,“现在总统一定是共和党最喜欢的人了,有他在,杜威躺着不动都能进白宫!”
  他的话说得咬牙切齿,显然是恨透罗斯福了——选一次总统可不容易,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金钱、精力、人情和幕后交易。杜鲁门可以说是用尽了自己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才走到现在这一步的。而且为了选总统,杜鲁门放弃了比较有把握的参议员选举。现在因为罗斯福的缘故,他总统选不上,参议员也没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人情债不知道怎么还。跟头算是栽到了家!
  巴克利和加纳都点了点头,同意杜鲁门的说法。别看共和党的领袖们现在天天忙着批斗罗斯福,仿佛对他恨之入骨,但是真的有机会把他赶下台的话,共和党人一定舍不得。要是没了罗斯福,他们的选举能轻松取胜?托马斯·杜威不得自己去被“卖国求荣”的黑锅?这种既能助选,又能帮着背黑锅的对手,共和党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所以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阻止他……”杜鲁门思索着说,“总统的健康状况或许是个软肋。”
  “总统的健康?”加纳问,“哈里,你是指总统不久前的那次中风?”
  “对!”杜鲁门咬着牙说,“中风严重影响了总统的记忆、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得他不再适合领导美国了。”
  “有办法证明吗?”
  “有!”杜鲁门点点头,“就总统的健康问题举行参议院调查听证会。”
  “再举行一个调查听证会?”加纳皱起眉头,“总统和共和党都不会同意吧?”
  “可以把总统中风的事情透露给报纸。”巴克利参议员已经有了主意,“总统的病情是机密,人民并不知情,一旦他们知道了真相,就会对罗斯福的领导能力产生怀疑。而罗斯福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处理复杂的局面,就不得不召开听证会。”
  杜鲁门接过话题接着说:“两个听证会同时召开,至少可以达到拖延的目的……只要能拖过大选,我们就能把责任推给杜威了!”
第1160章
罗斯福之死(二十一)
  “路德维希,你听说了吗?罗斯福准备认输了。他将在10月10日开始的美国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上承认战争已经失败!”
  赫斯曼刚一走进德国总理豪华气派的办公室,就看见一个手舞足蹈的希特勒。这位纳粹党的领袖兼德意志帝国的总理快步走到赫斯曼的跟前,和他拥抱了一下,大笑着说:“这意味着我们胜利了!德意志帝国胜利了!国家社会主义胜利了!”
  真的胜利了吗?
  赫斯曼其实有点怀疑,幸福似乎来得快了一些!
  希特勒说的事情他当然知道了,而且知道的比希特勒更加详细——希特勒是通过墨索里尼得知罗斯福准备认输的(是霍普金斯亲自将这个消息告知墨索里尼的)。而赫斯曼则是通过德国中央保卫总局和军事情报局的特务得知这将要召开调查听证会说明美国面临的不利战局这一消息的。
  但是赫斯曼也知道,美国国内的主流舆论是反对屈辱和平的。包括共和党、民主党、国家法西斯党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内各党派的绝大部分参选人也都反对接受屈辱的和平条约。而且在德国发动对美国东海岸的导弹袭击后,美国国内的好战情绪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更加高涨起来了。
  看来美国人民还需要多受点教训,才能知道和平的可贵!
  另外,赫斯曼还得到报告,从昨天开始,美国国内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罗斯福总统在9月份曾经中风并且一度病危昏迷的消息!
  因为这则消息的出现,现在美国国内舆论已经开始质疑罗斯福总统的脑子有没有发昏了?似乎还有举行一场听证会以确定罗斯福仍然有能力履行总统职务的呼声。
  很显然,美国国内的某些政治势力正在策划一场换掉罗斯福总统的阴谋!其目的,应该是为了阻止和平谈判!
  不过赫斯曼也不大希望战争在目前情况下结束。因为现在德国手中还没有最大的王牌——德国现在没有将原子弹投放到美国本土的前线机场。
  所以现在议和,对美国而言是比较有利的。德国最多就是拿点钱,不可能得到加拿大和加勒比诸岛,也不可能解除美国大部分的武装。
  因此美国在战后还是可以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周边环境。在这种有利的周边环境下,德国也不大可能阻止美国在几年后开发出原子弹。因为德国在战后一定会受困于欧洲的内部事务,很难再兴师动众发起一场旨在解除美国核武装的全面战争了。
  而美国一旦拥有了原子弹,至少能在未来保全北美洲势力范围以对抗团结起来的欧洲……
  从这个角度来说,罗斯福真不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
  “终于结束了!”希特勒拉着赫斯曼的手,两人一起走到了总理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窗外是气派恢宏的柏林——历史上的1944年10月,这座德意志的首都已经挨了不少炸弹,到处都能看见废墟。而现在,这里仍然是一派繁荣兴盛。
  “我们很快就能开始建设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了!”希特勒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说,“到时候,这里将是全世界最辉煌、最伟大和最繁荣的城市!”
  日尔曼尼亚计划是希特勒政府在打败法国后提出的——虽然欧洲共同体名义上的首都将放在法德之间的欧罗巴堡(斯特拉斯堡),但是没有谁规定过未来的欧洲帝国只能有一个首都。
  “总理先生。”赫斯曼看见希特勒一副大功已经告成的得意模样,忍不住提醒说,“罗斯福总统的任期就快满了,新当选的总统可未必会承认和平谈判的结果。”
  “不,他们会承认的。”希特勒摇了摇头,非常肯定地说,“能够当上总统的人都不是傻瓜,当然知道他们打不过我们,再打下去就不是赔5000亿,而是要赔10000亿,而且连加拿大也要搭进去了。到那时,美国可就真的没救了。所以,有罗斯福替他们背了黑锅,他们又何乐不为呢?”
  希特勒看见赫斯曼仿佛心有不甘,笑了笑说:“路德维希,我们应该对雅利安种族的创造力以及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充分的信心。只要我们能够得到应得的赔偿,并且用这笔资金巩固欧洲共同体,美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未来和我们竞争的。
  而且美国国内的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和共产主义政党发展都很迅猛。如果战后美国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不排除国社和共产主义在美国进一步壮大,届时美国就有可能陷入长期的政治动荡。所以不必担心美国很快复兴起来,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赫斯曼微微点了下头,他其实是想继续打下去,至少要打到占领纽芬兰岛。但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德国并不多,哪怕在国防军的将帅们中,大部分人也对德国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所得心满意足,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