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735

  “嗨,哈里。”躺在病床上的美国总统朝霍普金斯无力的挥了挥手,“你来的可真快啊。”
  “是很快。”哈里·霍普金斯在一把靠近病床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因为我是坐着罗马恺撒的专机从亚历山大直飞华盛顿的。”
  埃及的亚历山大现在是罗马帝国的“东都”了,不仅得到了大量的投资进行重点建设,连罗马的恺撒和奥古斯都(原来的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经常会在亚历山大办公。
  而从亚历山大飞华盛顿的距离有9200公里之遥!中途不加油直飞可不容易!
  “哦?”罗斯福感兴趣地问,“那是架什么样的飞机?”
  “是一架SM.95运输机。”哈里·霍普金斯说,“拥有4台大功率的空冷式发动机,飞行速度很快,从亚历山大到华盛顿只花了22个小时。据罗马人说,这架飞机的航程是全世界最长的,达到了11000公里。”
  “11000公里……”罗斯福吸了口气,“连罗马人都有这样的飞机了,德国人肯定也拥有了。”
  实际上德国并没有航程超过SM.95的飞机,倒不是没有这个技术,而是SM.95本来就是墨索里尼的“争气机”,就是用来显示罗马帝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先进水平的。除了航程特别大之外,实用价值并不是很高。
  “总统先生。”霍普金斯接着说,“罗马恺撒亲口告诉我,日前德国人在百慕大群岛战役中使用的飞弹名叫‘死神’2型反舰导弹,是一种依靠电视和无线电遥控制导的飞行炸弹。不过这种导弹并不是德国人最先进的导弹,德国人还拥有一种基于火箭技术开发的弹道导弹,据说这种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高达几千公里/小时,射程高达数百公里,还可以安装超过2吨的战斗部。”
  “速度高达几千公里/小时?”罗斯福吸了口凉气,眉头深皱起来。
  关于德国火箭的情报,他早就得到不少了,而且美国国内也有一些火箭专家。虽然造不出德国人那样的十几吨重的大火箭,但是理论知识还是足够的。知道弹道导弹是怎么回事,大约能飞多快。
  所以罗斯福并没有怀疑墨索里尼在欺骗霍普金斯——而且墨索里尼现在是美国人民的老朋友和欧洲民主自由的灯塔了,是不会欺骗美国的。
  “这种武器可以投入使用了?”罗斯福问。
  “德国人一直在频繁地进行实验。”霍普金斯说,“虽然没有大量装备,但是几枚或十几枚可以实战的弹道导弹或许是有的。如果德国人能把原子弹装上去,那么东部的大城市恐怕……”
  罗斯福叹了口气,打断了霍普金斯的话:“德国人的和平条件发生变化了吗?”
  “不知道。”霍普金斯摇摇头,“罗马恺撒目前正在柏林和希特勒见面商谈。”他顿了顿,“总统先生,我们能接受之前的和平条件吗?”
  “我想……不行。”罗斯福缓缓地说,“至少现在还不行。虽然立即停战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但是国内没有那么容易接受美国被打败了这样的现实啊。
  而且……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已经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为了不影响国内的士气民心,美国政府当然不会将所有的失败和困境都一五一十告诉自己的人民。就连不久之前美国海军在百慕大群岛遭遇的惨败,在国内公开的战情通报中,也被粉饰成了平局。
  根据美国政府的通报,美国海军在百慕大群岛战役中击沉5艘德国航母,重创1艘德国战列舰,自己损失了9艘战列舰,而德国企图攻占百慕大群岛的作战被完全粉碎。
  另外,美国政府还宣布了美军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海湾和圭亚那乔治敦登陆成功。
  9条战列舰换5条航母,而且还守住了百慕大群岛,同时又反攻到了南美洲的智利和圭亚那。
  这样形势乍看上去还是不错的,怎么就要赔5000亿了呢?
  “总统。”哈里·霍普金斯问,“那么美国人民什么时候才能接受战争已经无法取胜的现实呢?”
  “或许是德国人导弹落在美国人民头上以后!”罗斯福苦苦一笑,“在我病倒之前,已经决定派出飞机轰炸冰岛了,如果还不够的话,我还会命令B-29远程轰炸机在夜间光临爱尔兰岛。”
  “总统先生……”哈里·霍普金斯有些讶异地看着罗斯福,“在目前这种困难的局面之下,您还打算轰炸欧洲本土?”
  轰炸冰岛和爱尔兰根本起不到打击德国的作用,反而会激怒欧洲,迫使在空中占有优势的欧洲采取激烈的报复手段。
  “是啊,我们会遭到报复的!”罗斯福认真地点点头,“既然这场战争注定无法取胜,那就应该在我的任期内打输!因为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有能力和决心去处理如此困难的局面了。
  杜鲁门先生不行,杜威先生更做不到。如果我不能在任内结束战争,他们中的一个会让美国在1945年或1946年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美国,也将因此永远失去在战后复兴并且再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机会。
  哈里,历史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要抓紧啊!”
  ……
  “恺撒阁下,由于百慕大群岛战役后大西洋上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就在罗斯福决心背上美奸骂名,在自己的任内结束这场持续下去可能为美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战争的同时,阿道夫·希特勒正挥舞着拳头,用志得意满的语气对来访的罗马帝国恺撒表明自己的最新立场。
  “这种优势决定了大西洋不再是保护美国的壁垒!”希特勒紧握着拳头说,“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给予美国致命的打击,我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而且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和火箭!自从我们拥有了这两种武器开始,我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制造导弹、导弹、导弹,火箭、火箭、火箭!
  我们堆积起来的导弹和火箭有山那样高!这对我们德国的人民来说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是我宁愿让这些武器存放在仓库内生锈,也不愿意将它们用来杀戮美国人民。而且我还仁慈地提出来合情合理的和平条件。可直到现在,美国人仍然没有接受我们提出的和平条件。我想现在有必要将我们拥有的最可怕的武器用在美国人头上了!”
  墨索里尼的心脏怦怦的剧烈跳动,胖乎乎的面孔上满是汗珠,五官也痛苦的扭曲着。他显然被希特勒的话给吓坏了,在他想来德国人拥有的最可怕的武器一定是将原子弹安装在导弹上发射出去轰炸纽约和华盛顿……
第1145章
罗斯福之死(六)
  “领袖,我的领袖。”墨索里尼惊恐地望着显得非常愤怒的希特勒,“您该不会是想用原子弹轰炸美国吧?”
  “对!”希特勒认真地点点头,“我正是这么想的,我要用原子弹轰炸纽约!”
  “这这这……”墨索里尼急得都有点说不出话来了,“我的领袖,领袖,您再考虑一下吧,再好好考虑一下吧,纽约有几百万人啊,其中大部分都是英裔和德裔,他们都是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啊!”
  “都是雅利安人?”希特勒明知故问。
  “对,对,对。”墨索里尼说,“我去过纽约,在街上欢迎我的都是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
  “也有黑人和犹太人。”希特勒气呼呼地说,“据我所知美国有许多黑人,这就是美国堕落的主要原因!”
  “纽约没有什么黑人,纽约都是白人……”墨索里尼说,“美国的黑人大都在南部。”
  “那就用原子弹轰炸南部!”希特勒一本正经地说,“我会让帝国保安总局去调查,选择一座黑人最多的南部沿海城市投原子弹!”
  听希特勒这么说,墨索里尼稍稍松了口气。
  不过他还是打算拯救一下美国的黑人兄弟——墨索里尼认为自己是眼下世界上的几个大国领袖中,唯一一个愿意真诚帮助黑人兄弟的好人。
  在他缔造的帝国中就有许多黑人,而为了帮助阿比尼西亚、苏丹、索马里还有肯尼亚的黑人早日过上法西斯主义的幸福生活,罗马帝国政府拨出了巨款进行投资,国家法西斯党也派遣了许多党徒去帮助那里的黑人,向他们宣传和展示法西斯主义的优越性。
  此外,墨索里尼还计划在非洲建立一百万个法西斯黑人家园,用法西斯主义真理来帮助黑人兄弟建设美好家园,想想都让人感动啊……
  “我的领袖。”墨索里尼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同时换上了一副慈悲的表情,“虽然美国南方有许多黑人,但是那里同样有很多日耳曼移民的后裔,其中的许多人还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美国国家法西斯党的支持者啊。”
  现在美国国家法西斯党在美国南方几个黑人聚集的州里面日益受到欢迎——主要原因是他们宣扬的白人至上主义正好对了美国南方白人的胃口,以及民主党因为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背离南部白人(因为南北战争的原因,美国南部原本是民主党的铁票区)。
  另外,美国布尔什维克党对美国南方黑人的争取,也让南方白人成了国家法西斯党的拥护者。
  希特勒犹疑了一会儿,有些困惑,不耐烦地耸了耸肩说:“我不想用可怕的杀人武器去屠杀任何人,也不想让这场造成了几百万人死伤的战争再没完没了持续下去了。我愿意为和平作出一切努力。但是在美国愿意承担起战败责任之前,通向和平的道路只能通过欧共体军队对美国本土的无情打击获得。其他一切都无济于事。我将仍然诚心诚意地期待着美国人在大规模毁灭爆发前表现出清醒的头脑。”
  墨索里尼听到了“大规模毁灭爆发”的话语,显得非常惶恐:“我的领袖,我想知道您对和平的期待同百慕大群岛战役前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
  希特勒看了墨索里尼一眼,“没有,目前还没有。虽然有很多人建议我提高要价,而且我也有这样的本钱。但是我仍然愿意展现出足够的善意,现在需要罗斯福和美国其他领导人拿出他们的善意……价值5000亿欧洲马克的善意!”
  墨索里尼轻轻吐了口气,只要这些日耳曼蛮族不得尺进尺加大要价的数目,他现在还是有一点把握可以说服抠门的美国佬的。
  ……
  “总统先生,您的身体还好吧?”
  “还好,我想我还能继续领导美国。”
  罗斯福的轮椅被推进了椭圆形办公室,副总统华莱士在那里等候着向他移交总统权力——在罗斯福中风昏迷的那几天中,华莱士临时代理了总统职务,接手了罗斯福丢下的超级烂摊子。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罗斯福的身体状况出现了好转,又可以重新履行总统职务了,这对根本没有能力和权威处理眼前这个烂摊子的华莱士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在1944年9月10日这天,华莱士怀着轻松的心情将总统大权交还给了罗斯福。
  “亨利。”罗斯福挤出一丝微笑,看着总是过分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副总统,“当美国总统的感觉是不是糟透了?”
  “还好吧。”亨利·华莱士苦苦一笑,“只是有许多人都想替美国总统做决定。”
  亨利·华莱士是罗斯福新政联盟的骨干,曾经参与实施了《1933年农业调整法》,在观点比较保守的传统民主党人领袖约翰·南斯·加纳(华莱士之前的副总统)和罗斯福关系破裂后,被罗斯福提拔成为了副总统——罗斯福此举当然也有培养华莱士接班的意思。
  不过启用华莱士却是罗斯福看走了眼,因为华莱士的政治路线太过激进,是个大大的“白左”,而且还特别亲苏。连罗斯福新政联盟里面的“进步人士”都受不了他。
  所以华莱士这个副总统当得非常孤立,谁都看不上他。而罗斯福本人也不支持他去参加44年的大选,而是改立了杜鲁门为“接班人”。
  而在罗斯福病倒的几天中,美国军政两界的大佬们真的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谁也无法想象美国要在华莱士这样一个亲苏的大白左领导下去和德国战斗。不过美国的法律规定了总统一旦在任内倒下,副总统就要接班。所以能说得上话的人,在这几天里都硬着头皮在教华莱士怎么做总统……
  “那么你做出什么决定了吗?”罗斯福笑着发问。
  “没有。”华莱士摇摇头,“我什么决定都没有做,因为我没有发现任何容易的选项。”
  “现在没有容易的选项了。”罗斯福说,“而什么都不做,其实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而美国人民将总统的职位交给我,就是要我去替他们做出艰难的决定。”他顿了顿,“如果这个责任真的完全交到了你的手中,你能做出艰难的决定吗?”
  “总统先生,您指得艰难的决定是什么?”
  “和平!”罗斯福说,“代价高昂的和平!”
  “总统……”亨利·华莱士吃了一惊,“现在的主流民意是反对这种和平的。”
  实际上,在德国入侵巴西后,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就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原先的“可以同欧洲讲和,但一定要干死日本”变成了“美洲人的美洲”——将美洲特别是拉丁美洲看成自己的后院是美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传统思维了。
  哪怕是孤立主义者,也是主张美国拉着南北美洲一起“孤立”,而不是美国一家孤立。
  甚至以亲德闻名的美国国家法西斯党领袖林德伯格在他的竞选纲领中也坚持“美洲人的美洲”这一立场。在林德伯格看来,美国可以给欧洲钱,哪怕给5000亿欧洲马克也行,但是不能把巴西和阿根廷让给欧洲。
  欧洲人应该拿钱走人,而不是赖在美国的后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