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8/735

  “也许是遥控制导飞弹?”
  “几十个飞弹?”哈尔西翻了翻眼皮,这玩意儿也忒凶残了吧?
  “上将,咱们还要打吗?”卡拉汉少将有些犹豫。
  “打!”哈尔西思索了半晌,拍了下桌子,“只要控制好距离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且现在天也快黑了,除非德国人有雷达制导飞弹,否则胜利必然属于美利坚!”
第1126章
大西洋上的导弹(十五)
  “长官,空袭警报解除,美国人的飞机走了。”
  “报告损失情况。”
  “塞得利兹号又中了1枚鱼雷和2枚500磅的炸弹,失去动力,向左倾斜了15度。
  塞克特号再次被3枚炸弹命中,其中2枚是500磅炸弹,1枚是1000磅炸弹……
  普鲁士号中炸弹3枚,其中1枚是1000磅炸弹,击穿了舰舯装甲飞行甲板。
  波希米亚号中炸弹2枚,都是500磅炸弹,没有大碍。
  里希特霍芬号(凯塞林级航母)被一枚1000磅炸弹命中,机库被毁,全舰大火。
  兴登堡号战列舰中弹两枚,一枚500磅炸弹,命中水上飞机甲板,一枚1000磅炸弹,击中舰艏甲板,在士官舱内爆炸,两枚炸弹都引起了火灾,不过目前火势得到控制。
  普罗旺斯号战列舰中弹两枚,都是500磅炸弹,炸毁了舰舯主炮炮塔,引发大火……”
  听完参谋报告的损失情况,霍夫曼上将却是眉头都不皱一下。
  虽然塞得利兹号和塞克特号这两条航母多半要沉了。普鲁士号和里希特霍芬号起码是个重创,得入坞大修。普罗旺斯号战列舰也是重创,如果要入坞战争结束前都不一定能修好……还是拆掉算了。
  不过这种程度的损失对欧共体海军不算什么,凯塞林级的航母有的是!水面舰队决战则靠导弹,格奈森瑙号和威廉二世号都没事儿就行。
  “普罗旺斯号还能保持航速吗?”霍夫曼问。
  “目前还没有问题。”
  霍夫曼点点头,开始下达命令:“第21特遣舰队撤退,第401、第402航母大队跟随第21特遣舰队撤退。
  另外,准许放弃塞得利兹号和塞克特号。
  第20特遣舰队重新编组,以兴登堡号为旗舰组成战列舰战队,依次为兴登堡号、俾斯麦号、维内托号、维托里奥号、帝国号、普罗旺斯号;
  以格奈森瑙号为旗舰组成导弹战队,依次为格奈森瑙号、威廉二世号、德意志号、斯佩伯爵号、舍尔海军上将号;
  以欧根亲王号为旗舰组成巡洋舰战队,依次是欧根亲王号、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汉堡号(M41级)、法兰克福号(M41级)、汉诺威号(M41级)、旦泽号(M41级)和科隆号(M41级)、迪盖·特鲁安号、Z59、Z60;
  以维也纳号(SP41级)为旗舰,组成第一驱巡战队,依次为维也纳号、Z38、Z40号、Z41号、Z42号、Z43号、Z44号、Z45号、Z46号、Z47号、Z48号。
  以光荣号(让·加里索尼埃级轻巡洋舰)为旗舰,组成第二驱巡战队,依次为光荣号、莫加多尔号、伏尔他号、克莱贝尔号、空想号、可怖号、可畏号、大胆号、洛马林号、胜利号、鹰号。”
  霍夫曼一口气编出了5个战队,然后他顿了顿,又说道:“战列舰战队和导弹舰战队组成一列纵队,战列舰在前,导弹舰在后。居于大编队最右侧,然后向左依次为巡洋舰战队、第一驱巡战队和第一驱巡战队所组成的纵队,每个纵队之间间隔保持在5000米左右。
  4个纵队以21节的航速(这是普罗旺斯号的最大航速)迎战美国舰队!”
  ……
  “4列纵队,40-50艘,航速20节……距离多少?”
  因为天空中有F-13超远程侦察机存在,所以哈尔西在德国舰队完成编组后不久就知道对方的大致情况。
  “大约8.5万米,双方迎面航行,30分钟后可以交火。”卡拉汉少将对哈尔西说,“对方的航速较慢,可能因为普罗旺斯号,也有可能因为兴登堡号受伤减速。如果它们一直保持20节的速度,我们有机会抢到T字阵头。”
  T字阵头的位置能抢当然得抢了,现在哈尔西手里有4条依阿华级、4条苏联级和1条北卡罗莱纳级,清一色都是3座3联406mm主炮的火力,一共81门406mm的大炮,而且还有雷达火控帮助瞄准。如果拿到T字阵头,这81门大炮就能集中射击一个目标。最多3轮就是一个跨射,5轮差不多就能命中,打上10轮说不定就能打沉一艘兴登堡级了。
  “T字阵头可以抢一下。”哈尔西说,“不过战列舰编队之间的交战距离应该保持在30000米左右。”
  对于防御目视遥控制导的飞弹而言,30公里应该足够远了!再远的话,雷达就很难探测到对手了——因为地球曲率的影响,超过40公里舰载雷达就很难看见了。
  “另外还要注意德国佬的雷击编队。”哈尔西想了想,又补充道,“在战列舰编队旁边安排两个……不,安排三个我们自己的雷击编队,总之不能让敌人靠近战列舰。我们就在30000以上的距离进行炮击!”
  “是,长官。”
  在美国第30特混舰队的主力完成炮击编队后不久,兴登堡号战列舰上的雷达已经发现了40公里外的美国舰队的先头。与此同时,空中的Bv138D水上飞机也向舰队旗舰格奈森瑙号发去了同样的报告。
  “长官,40000米!”
  梅耶尔少将扭头看着霍夫曼上将,“死神2型飞弹很快就可以发射了。”
  “飞弹加注燃料!”霍夫曼说。
  舰队的枪炮参谋马上拿起电话,传达了司令官的命令。在格奈森瑙号和威廉二世号两艘导弹舰的左右两舷的导弹甲板上,早就戴上防毒面具,穿上了防化军服(导弹燃料是剧毒的)在等待命令的一组组导弹兵们立即打开了导弹发射管的后盖,其中两半个身子钻了进去。用手动的方式打开了加注燃料的两个阀门,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分的燃料被迅速加入了导弹燃料罐内。等到阀门上的仪表显示燃料加注完毕后,导弹兵又手动拧上了阀门。
  还有一些导弹兵顺着焊死在导弹发射管上的梯子爬到了导弹发射管的发射口,手工取下了发射口的盖子,然后又打开了导弹头部的摄像装置和无线电收发装置的开关。
  在完成了一连串的发射前准备作业后,导弹兵们纷纷撤离了导弹甲板,回到了导弹甲板下方的导弹库。在那里还有20枚备弹(格奈森瑙号和威廉二世号都有20枚备弹)等待他们进行检测和装配。
  与此同时,两艘导弹舰的导弹发射指挥中心内,20台CRT显示器(就是黑白电视)已经全部打开,显示出的图像都是一片暗白色的天空,正是20枚“死神”2型飞弹上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场面。
  每台显示器前,都端坐着一个飞弹操作员,他们将会通过几个按钮和一个手柄,以及一套拥有几个特定频率(可以实行跳频)的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将遥控信号传输给“死神”2型飞弹上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然后这些信号又会被转化为机械指令控制飞弹机翼上的升降舵和尾翼上的方向舵。这样飞弹就能在空中改变航向,从而实现精确打击了。
  就是这么一套在后世看来绝对算是低级的遥控操纵和信号传播技术,在1944年绝对算得上是可以改变战争进程的黑科技了!
  如果德国没有掌握这门黑科技,那么这场百慕大群岛大海战的胜利者毫无疑问将是美国的哈尔西上将。
  在1944年9月6日下午4点30分的时候,哈尔西还不知道德国人的黑科技已经黑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所以坐镇在“依阿华”号战列舰司令塔内的哈尔西此时非常确定自己很快就要成为美国英雄和自由世界的捍卫者了。
  现在德国人的4列舰艇纵队和“依阿华”号战列舰的距离已经不足40000米了。不仅雷达可以探测到对方的位置,双方的水上飞机也都弹射上了天空,开始抵近观察敌方舰艇的队列和位置。
  而水上飞机抵近观察的结果,又给哈尔西上将增添了几分信心——不知道是导弹舰还是重雷舰的两条德国大型水面舰艇被摆在了6艘德国战列舰的背后,很显然德国人是想利用这些战列舰掩护它们靠近美国战舰编队。
  可是哈尔西怎么可以让德国人得逞?
  “长官,38000米!”当航海参谋又一次报出双方的距离时,哈尔西上将立即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右转30度!航速增加到28节!”
  “枪炮,拉近到33000米后立即开火,齐射,不要管命中,以最快的速度对准那艘兴登堡级打5轮,由‘依阿华’号负责统一观瞄。”
  “命令第1、第2、第3雷击战队,一会儿趁战列舰战队开火的机会轮番发起冲击,向德舰编队发射鱼雷,阻止它们靠近战列舰。命令护卫战队紧跟战列舰战队,随时准备释放烟雾。”
  “是,长官!”
第1127章
大西洋上的导弹(十六)
  “长官,38000米!”
  “长官,敌主力编队开始向右转向和加速了!”
  “长官,有三支敌轻型舰艇编队正高速向我方冲击而来!”
  “格奈森瑙”号导弹战列舰的司令塔内,参谋的报告也一阵紧似一阵。
  “长官,美国人想要抢占T字阵头!”舰队参谋长梅耶尔少将马上猜到了哈尔西的意图,“同时他们还想用重巡洋舰和重雷驱逐舰扰乱我们的队形。”
  “让巡洋舰战队和第二驱巡战队去对付美国人的重巡和驱逐舰。”
  霍夫曼上将倒不怎么在意抢T字阵头的美国战列舰,不过对于美国人的三个雷击编队不敢怠慢。
  因为美国人的这种雷击编队的组成非常特殊,是一艘重巡+十多艘重雷驱逐舰的组合。是专门用来对付装备了氧气鱼雷的欧洲或是日本雷击编队的。因此不仅拥有装备了16个鱼雷发射管的“格里德利”级重雷驱逐舰,而且通常还会有一艘条约重巡压阵。
  在遭遇到装备氧气鱼雷的对手时,“格里德利”级重雷驱逐舰往往以37节以上的高速猛冲发射鱼雷,不求命中,但求扰乱对手。在鱼雷发射完毕后,这些“格里德利”级重雷驱逐舰也不会马上撤退,而是用5门127mm高平两用炮继续打炮战。
  而那艘压阵的重巡则用203mm大炮射击携带着氧气鱼雷,并且已经给鱼雷充氧的敌方重雷舰——因为充了氧的氧气鱼雷非常危险,一旦舰艇被炮弹命中十有八九会造成殉爆,然后就是船毁人亡。
  所以这套战术还真是让欧共体和日本的重雷编队吃了不少苦头!
  而且在水面舰队编队会战中,这种打法同样有效。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重雷编队的目的就不在于击沉对手,而是扰乱对手,为自己的主力编队加速转向赢得时间了。
  另外,在己方主力舰交战败落的情况下,美国重雷编队又能起到掩护撤退的作用。
  “长官,36000米了,美国主力编队再次转向,它们很快就要抢到T字阵位了。”
  航海参谋的报告再次传来。以28节高速进行转向和机动的美国战列舰编队相对于以20节航速行进的欧共体战列舰编队在抢T字头阵位上,拥有太多的优势了。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他们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转向,同时将双方之间的距离拉近到了36000米,现在又开始了第二次转向。很快,两支战列舰编队就形成了一个人字形的排列。只要美国人的战列舰编队从32000-30000米以外的距离从兴登堡堡号的舰艏穿过,它们就能抢到绝杀的T字阵头,可以将81门406mm大炮的火力,全部倾泻到德国人最强大的战列舰头上了。
  “战列舰战队开始转向!”霍夫曼这时也下达了战列舰编队转向的命令。
  “导弹舰战队开始单独行动,进入导弹发射阵位,导弹发射预备!”他接着下达命令,“第一轮10发齐射,目标敌舰编队三号、四号舰,其中格奈森瑙号的目标是敌三号舰,威廉二世号的目标是敌四号舰。”
  霍夫曼选择美国战列舰编队的3号和4号作为首先打击的目标也是多次演习和兵棋推演得出的最佳方案。因为导弹舰在导弹加注燃料后就是个漂浮的大号炸弹,只要导弹发射管被命中,绝对就是一场特大号的灾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