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0/735

  4月25日傍晚,正准备离开措森总参谋部回家的赫斯曼从古德里安那里得到了巴尔克上将指挥的第48装甲军夺取沃洛科拉姆斯克的消息。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消息,因为今天已经是德军在中路发起进攻的第6天了,可是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几个突击集群,都只推进到了莫斯科西面七八十公里的地方——苏军预备方面军的防御能力,还是比德军总参谋部预料的要强大。
  而且,更加出乎德军总参谋部的预计的还有苏军中央方面军的北线集群,也就是现在再一次设立的加里宁方面军现在仍然不动如山!
  侦查显示:这个至少拥有100万士兵和数千辆坦克/强击火炮的方面军,在后路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南下和中央方面军会师的动作,反而继续就地修筑防御工事。仿佛根本没有发现德军装甲集群正从西面向莫斯科进军,很快就要威胁到他们后路似的。
  因为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不动”,联军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保卢斯集群也没有向苏军发动大举进攻。只是在继续进攻五一镇-瓦尔代一线的苏军,不过为了给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留点念想,德军的进攻并不犀利。目前只是解了瓦尔代之围,并没有攻占五一镇。
  “或许我们应该让莫德尔和保卢斯加把劲儿了。”赫斯曼说,“先打下五一镇,然后再向加里宁市的方向进攻,迫使苏联的加里宁方面军逃向莫斯科。第4装甲集团军则进行侧击,向红十月铁路线一带发起攻击。”
  古德里安眼睛转了转,突然问:“为什么不是霍特的集团军向克林方向突击呢?不过50多公里,26日或27日就有可能打下来。而2天时间,加里宁方面军的100多万人根本走不掉。”
  “包围加里宁方面军?”赫斯曼摇摇头,“不大可能成功吧?即便夺取了克林,加里宁方面军还是可以绕道撤退的。他们甚至可以撤向雅罗斯拉夫尔州……这还不如把他们辇进莫斯科呢。”
  雅罗斯拉夫尔州在莫斯科州的东北,也是森林和沼泽遍布的地方,只要加里宁方面军撤到那里,再要抓住就困难了。他们(指加里宁方面军)甚至可以一路撤向伏尔加-乌拉尔地区。
  这样未来“光复”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作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了。
  “包围加里宁方面军是有可能会成功的。”古德里安提出了不同意见,“只要苏联人自己不逃走,我们就能把他们包围起来。”
  “自己不逃?”赫斯曼瞪着眼珠子看着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耸耸肩,“实际上历史上绝大部分被包围的军队,都存在逃走的机会……自己不逃,才是被敌人包围的最大原因。所以我认为包围加里宁方面军是有可能的!”
  赫斯曼点点头,他知道古德里安说的没错——赫斯曼虽然是个“注水军神”,但并不代表他怎么多年来没有用心研究军事。事实上,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军事方面的研究。甚至还写了几本军事著作!
  他的军神是注水的,但是军事专家却是真的。所以他很清楚,大部分的可以摆到军事著作上点评的精彩战例中,一定有一方犯了极大的错误。
  如果没有人犯大错,精彩的战役是打不出来的。
  而绝大部分犯了大错的统帅,都想打出一个和他们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不匹配的大胜利。
  “你觉得苏联的想要干什么?”赫斯曼问古德里安。
  “想要决战!”古德里安说,“从4月20日至今的6天中,我们的人没有在战场上看到几辆JS-2重型坦克……我想它们一定在悄悄集中,准备在什么地方给我们来一下狠的。”
  “在克林?”
  古德里安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赫斯曼再想不通透,他这二十多年的军事也白研究了。
  “有90%的可能。”古德里安用双手做了个把人掐死的手势,“如果我是苏军总参谋长,我也会把霍特大将的装甲集群引到克林,然后豪赌一把!”
  赫斯曼想了想,问:“那么……我们赌不赌?”
  “赌!”古德里安毫不犹豫地说,“不管打成什么样,都比在莫斯科城内遇上1000或2000辆JS-2坦克要强。”
  ……
  “卡图科夫同志,你的部队情况怎么样?能承担起打击纳粹装甲集群的光荣使命吗?”
  朱可夫在4月25日深夜的时候,已经从沃洛科拉姆斯克乘车抵达了差不多被德国人的轰炸机炸成废墟的克林,他在城外的一座集体农庄总部里面见到了从加里宁市赶来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上将。
  可以当上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的人,当然是非常精通坦克战的。这位卡图科夫上将可以说是苏联最会动脑子的坦克部队指挥官!在世界革命爆发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坦克旅旅长,先是带领部队参加了利沃夫战役(和华沙战役几乎同时进行,但是激烈程度差了不少),后来又调任第1坦克军军长,在1943年1月晋升为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员,并且在当年参加了结合部会战。
  虽然他的坦克集团军在结合部会战中惨败,但是部队的损失还是比参战的其他几个集团军要少。再加上他在之前的历次作战中,总是表现的比其他同级军官更加出色,就是打了败仗也败得不是很难看。所以就被临危受命,代替瓦图京大将指挥惨败的坦克集群加入了西南方面军。
  此后又率部转战乌克兰,直到1943年深秋才率部撤退到斯大林格勒。而此时,他指挥的部队居然还有3万多人和一百多辆可以开动的坦克!
  因为有了这样的战绩,他在离开乌克兰战场后就得到了巴甫洛夫元帅的重视,被任命为新组建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司令员。
  而在即将要开始的“克林坦克会战”中,卡图科夫又被巴甫洛夫元帅点了将,担任了“北线坦克集群”(又称卡图科夫集群)总指挥。将会负责指挥从近卫第1、第2、第5、第6坦克集团军中挑选出来大批精锐进攻德军的左翼。
  “部队的情况不是很好。”面对朱可夫的提问,卡图科夫上将倒是实话实说,“加里宁方面军的4个重型坦克集团军在连续多日的战斗中都承受了一定的损失。目前可以开动的JS-2重型坦克不到800辆,可以开动的T-34/85坦克不到900辆。”
  “有1700辆……”朱可夫点点头,“应该够了。”
  和加里宁方面军的4个重坦克集团军情况不同,留在莫斯科的近卫坦克第3、第4集团军都是生力军,而且朱可夫还从别的合成集团军中抽调了许多坦克旅加强这两个集团军,现在它们也能拿出1700辆左右的JS-2和T-34/85。
  也就是说,在即将开锣的克林坦克大会战中,苏军最多可以投入3400辆JS-2和T-34/85坦克——当然,苏联坦克的完好率一向不高,现在可以开动3400辆,等真的到了战场上,打个八折是稀松平常的。不过2700多辆JS-2和T-34/85也不算少了……
  ……
  “现在有多少E-50和‘猎豹’可以开动?”
  在傍晚时和赫斯曼商量好要和苏联人赌一把的古德里安,这个时候正在和前线的曼施坦因元帅通电话。
  “E-50有670多辆。”曼施坦因回答道,“猎豹坦克歼击车有160多辆。”
  E-50A型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是曼施坦因手中的两大王牌,不过从4月20日发动进攻开始,直到今天,无论前线打得多么激烈,他都没有把E-50A和“猎豹”投入战场。
  因为王牌是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刻的!
  “有多少可以马上加入第48装甲军?”古德里安问。
  “加入第48装甲军?”曼施坦因在电话中反问,“要让巴尔克(第48装甲军军长)去打克林?”
  曼施坦因马上就猜到了古德里安的意图。
  “行不行?”古德里安在电话中问。
  “现在只有11个重装甲营和3个重坦克歼击车营可以马上加入第48装甲军。”曼施坦因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了部队的情况,“可以开动的E-50肯定没有400辆(满编440辆,完好率同样不可能达到100%),‘猎豹’最多能动110辆。
  第48装甲军最多能够集中2个装甲师和2个装甲掷弹兵师用于对克林的突击。这些部队都经过了消耗,能够开动的坦克/突击火炮/坦克歼击车总数肯定没有1500辆,总兵力不足6万人。
  另外,因为道路泥泞,部队的油料补给很难跟上,支持一场大规模坦克会战有些勉强。”
  ……
  最后说明一下罗罗的更新计划,因为罗罗要为新书准备两个计划,一个确定写唐初的写实生活文;一个是备用,准备写德二的威廉二世,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从本月底开始,以后就是一天两更,希望读者大大们能够理解。谢谢大家的支持,大罗罗拜上。
第1028章
冲向陷阱
  “油料还是不足?”
  赫斯曼是在4月26日清晨举行的总参谋部作战会议上得知第4装甲集团军正面临油料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是由于道路泥泞造成的,用于后勤运输的卡车无法正常开动,使得进攻部队的油料和补给都出现了困难。
  为了缓解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勤困难,德国空军甚至从4月23日开始就每天出动上几百架次福克42运输机空投补给和燃料。但是即便如此,重装化的第4装甲集团军还是“吃不大饱”。
  “空军还能出动更多的福克42吗?”赫斯曼首先把难题给了空军。
  空军总司令瓦尔特·韦弗尔元帅思索了一会儿,回答说:“现在每天最多能出动600架次,可以空投3000吨左右的补给、弹药和油料。不过这些空投也不能都给第48装甲军,第15装甲军、第19装甲军、第47装甲军和第58装甲军都需要空投。”
  “给第48装甲军一半的空投额度。”赫斯曼说,“其他几个装甲军可以放慢推进速度以节省油料。”
  古德里安摇摇头,“1500吨还是不够,毕竟在加强了11个重装甲营和3个重坦克歼击营后,第48装甲军拥有的坦克/突击火炮的总数超过2000辆,而且大多是重型装备。
  另外,第48装甲军中还有大量的履带式/半履带式装甲车,为了保障作战,它们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该军总共拥有的装甲车辆可能会超过4000台。”
  重装化和大消耗肯定是划等号的,第48装甲军在集中了20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后攻击能力固然无比强大,但是消耗也是个天文数字。哪怕把3000吨每天的空投额度都给他们,也不能保证“吃饱”。
  “那就把所有的中型坦克营留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赫斯曼思考了一下,做出了一个让古德里安都有点吃惊的决定,“这样就能减少6个装甲营,燃料应该就够了。”
  “帝国元帅,这样会减少大约400辆坦克。”马上就有总参谋部的高级参谋提出了异议,“第48装甲军拥有的坦克/突击火炮的总数会下降到1600辆,而第48装甲军的对手至少会出动3000辆坦克/突击火炮。”
  赫斯曼看了眼提出异议的人,是第二作战官施陶芬贝格少将。
  赫斯曼耸耸肩,“最多就是1辆德国坦克打2辆苏联坦克,这没有什么问题。”
  向来比较谨慎的赫斯曼现在却显得信心十足,不过他的信心也不是没道理的。
  因为在另外一个时空的苏德战场上,德国装甲部队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少战多。如果能有大约1:2的装甲兵力之比去和苏军作战,恐怕所有的德军将领在梦里都会笑醒的。
  而且这1600辆德国坦克/突击炮中的500多辆还是强大的E-50和“猎豹”。另外,这两种坦克/突击炮还拥有一个苏联人多半不知道的杀手锏。
  “不过总兵力还是有点少了。”赫斯曼在决定减少投入的坦克数量的同时,又决定要增加配属给第48装甲军的步兵,“步兵在4月5日开始至今的作战中,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对抗敌人的坦克。所以就增加配属给第48装甲军的步兵吧,如果抽调不出摩托化步兵,就再抽调一些伞兵和步兵。”
  赫斯曼一直很重视伞兵的建设,在42年和43年连续扩建了几个伞兵师,目前德国国防军空军已经拥有了7个伞兵师。不过这些伞兵师并不一定要从天而降,在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扮演轻步兵的角色,活跃于重装部队难以深入的地区。
  由于道路泥泞,不大适合摩托化步兵师的行动,所以曼施坦因就给霍特大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配属了3个精锐的伞兵师和2个普通的步兵军(统辖7个步兵师)。
  抽调步兵和重装甲营、重坦克歼击营去补充第48装甲军的决定很快就做出了。
  不过上千辆装甲车辆(重装甲营和重坦克歼击营也有许多履带式/半履带式装甲支援车)和几万步兵的调动却需要至少24个小时。
  27日,德国国防军第48装甲军将向克林进军!
  与此同时,苏联人也在忙着抽调部队部署防御,准备关系到共产主义事业存亡的坦克大会战。
  在将北线坦克突击集群交给了久经战阵的卡图科夫上将后,朱可夫又找到了在红军中和卡图科夫齐名的装甲坦克兵元帅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特米斯特罗夫。
  此人在世界革命爆发时也是坦克旅旅长,履历和卡图科夫差不多。不过他在战场上的运气要好的多,先是在波兰战场上打了一阵顺风仗,后来又参加了第一次明斯克保卫战(白俄罗斯战役)、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战和加里宁保卫战(就是保卢斯的第6装甲集团军在42年秋季向莫斯科进军被阻挡于加里宁市以北的战役),基本上算是苏军中少有的常胜将军。因此他在44年初得到了装甲坦克兵元帅的军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