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735

  欢呼的声音顿时就响彻在红军总参谋部内(中央方面军司令部就设在这里)了。之前连续熬夜的朱可夫在昨晚得到了五一镇被解放的消息后,就回家休息去了。坐镇在总部指挥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大将,他是个精力非常旺盛的将军,连着熬了好几夜的他脸上仍然没有疲倦的神色,头脑也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和冷静。
  听到参谋们的欢呼声,他只是自言自语地说:“加里宁反击战其实已经胜利了……”
  他说的没错,拿下了利库斯拉夫尔筑垒地带就意味着莫斯科以北的防御地带又多了几十公里的纵深。而且利库斯拉夫尔一带的筑垒也可以为苏军所用,只要在那里摆上一个装备有足够数量的SU-57坦克歼击车、ZIS-2反坦克炮、ZIS-3加农炮和A-19加农炮(122mm)的集团军级战斗群,德国人打上几个星期都不一定能突破。
  “去给朱可夫元帅打电话。”罗科索夫斯基吩咐道,“把收复利库斯拉夫尔的好消息告诉他。”
  得到好消息的朱可夫立即就乘坐“莫斯科地铁2号线”,从位于地下的住处赶到了总参谋部的地下指挥中心。
  在总参谋部内,他还没有开始询问利库斯拉夫尔前线的情况,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了。
  “法军正在撤离托尔若克!”
  “乌拉!”
  总参谋部的地下指挥中心里面又是一片欢腾。托尔若克和利库斯拉夫尔相距二三十公里,也是个筑垒地带——两个筑垒地带其实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托尔若克-利库斯拉夫尔筑垒防御地带。
  现在苏军拿下了这个关键的筑垒地带,只需要摆上2个集团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短期内就很难有所突破了。
  “安德烈亚波尔的情况怎么样?”朱可夫突然问了一个让人有些灰心丧气的问题。
  “总参谋长同志,安德烈亚波尔还在德国人手里,那里的地形不利于进攻,而且守卫那里的是精锐的德国伞兵……”
  “必须拿下来!”朱可夫语气坚定地说,“必须坚决拿下安德烈亚波尔……只有拿下安德烈亚波尔,迂回集群才有可能真正巩固在五一镇和瓦尔代附近的阵地,否则迂回的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就是孤军深入,对德军(联军)侧后的阻断也是虚的。”
  “总参谋长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大将似乎有不同看法,他对朱可夫说,“安德烈亚波尔并不重要,五一镇和瓦尔代也不是关键,托尔若克-利库斯拉夫尔筑垒防御地带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意思其实还是见好就收,拿下托尔若克-利库斯拉夫尔筑垒防御地带后就转入防御。
  朱可夫看了他一眼,只是摇摇头说:“决战已经提前打响了,总书记同志已经下了决心,我们在4月30日前,必须尽全力展开反击作战,应该以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主力为目标!”
第1018章
脆弱的坦克
  1944年4月15日,安德烈亚波尔。
  苏军的又一轮炮击刚刚结束,斯科尔内兹中校立即就从一个潮湿泥泞的避弹坑里面爬了出来,然后跳上了一台毁损的BT-7型坦克开始观察前线的状况——这是昨天晚上苏军发动的一次失败的夜袭战后留下的破烂。
  而摧毁这台13.9吨重的BT-7坦克的,则是一门几乎和BT-7一样老掉牙的Pak38型50mm反坦克炮。
  而这门“老炮”现在居然装备了从来都使用最新式装备德国伞兵,不过这并不预示着德国军工生产已经到达了极限,无法供应日益庞大的军队。实际上以德国为核心的欧共体并不却产能,仅仅是德、英、法、比等四个欧共体工业国现在拥有的钢铁产能、机床数量、电解铝产量、造船能力之和,就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在伯仲之间。而一直以来限制欧洲发挥工业实力的石油瓶颈也因为中东石油产量的迅速增加而趋于缓和。
  所以德国现在并不是没有能力给最精锐的伞兵装备上昂贵的锥膛炮,而之所以将老掉牙的50mm炮交给了伞兵,是因为英国人提供的脱壳穿甲弹技术一夜之间将这门50mm反坦克炮的威力提升了大约50%。在使用脱壳穿甲弹的情况下,Pak38型50mm反坦克炮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直角穿透126mm厚的均质钢板。如果把距离拉近到250mm,这门50mm的反坦克炮可以直角140m的均质钢板,这已经可以穿透JS-2重型坦克的正面了!
  因此重量只有813公斤(如果拿掉炮盾还能减轻几十公斤)的Pak38型50mm反坦克炮在1944年就焕发了新生,配备给了德军的伞兵和山地兵,作为主要的反坦克武器。
  与此同时,德国伞兵使用的“小豹”侦察坦克同样装备有一门50mm60倍口径的坦克炮,也能发射脱壳穿甲弹,在防御作战中同样可以威胁到苏联的JS-2坦克!
  至于德国普通步兵师拥有的Pak40型75mm反坦克炮在使用脱壳穿甲弹的情况下,在800米的距离上可能确保击穿JS-2坦克的正面——理论上在1500米开外都能击穿JS-2的正面,只是脱壳穿甲弹在800米外的命中率会急剧下降,因此通常用来射击较近的目标。
  除了穿甲能力逆天的脱壳穿甲弹之外,德国(欧共体)的步兵现在还大量装备了廉价的铁拳100型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和价格昂贵一些的“洋娃娃”88mm火箭筒。
  其中铁拳100型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射程可以达到100米,破甲深度更是高达220mm!而“洋娃娃”88mm火箭筒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300米,破甲深度则达到了200mm——这个距离对一支可以单兵使用的,小小的火箭筒而言,实在是足够致命的。
  也就是说,强大苏联的JS-2坦克在800mm的距离上是使用脱壳穿甲弹的50mm、75mm反坦克炮的猎物,而当它们冲到距离德军步兵300米内的距离时,又会遭到反坦克火箭筒(铁拳100其实也是个火箭筒)的打击!
  至于装甲单薄的BT-7型坦克,现在更是成了各种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在安德烈亚波尔周围的森林和沼泽地中,现在到处都是BT-7坦克的残骸和横七竖八倒卧在地上的红军战士们的遗骸。
  持续几日的激战,让进攻的苏军损失惨重!
  不过德国人这边的损失也不小,他们的“小豹”在这几天的作战中也损失了不少,属于德国伞兵第2师的第2机降装甲营的45辆“小豹”,在几天的消耗后,还能开动的只剩下了19辆。
  在斯科尔内兹中校的右前方不到50米,就有一辆焦黑扭曲的“小豹”坦克。这辆坦克是被苏联的步兵用“红色铁拳”摧毁的!
  和德国的步兵一样,在坦克/强击火炮的数量上处于劣势的苏军同样将发展步兵反坦克武器当成了重中之中。
  除了历史上原本就有的反坦克手榴弹、反坦克步枪、反坦克燃烧瓶和反坦克地雷之外,仿造德军“铁拳”的“红色铁拳”,美国提供的“巴祖卡”火箭筒,还有同样是通过北太平洋生命线运来的美制M1型57mm反坦克炮。
  虽然没有英国提供的脱壳穿甲弹,但是美国生产的M1型反坦克炮仍然拥有不错的性能,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直角击穿112mm厚度的均质钢板。虽然不足以威胁虎式H型坦克和E-50A坦克的正面,但是对于4号坦克和3号突击炮等防御能力较弱的装甲车辆还是有致命威胁的。
  根据北方集团军群的统计,从4月5日至今的激战中,联军坦克和苏军反坦克炮(包括ZIS-57、M1-57、ZIS-3)的损失交换比率大约是1:2(在没有遇到虎式和E-50的情况下),优势虽然还在坦克一边,但是坦克无敌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
  而在步兵配合“坦克歼击营”或“坦克歼击旅”(联军的“坦克歼击营”和苏军的“坦克歼击旅”其实是一个等级的作战单位)进行防御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击退数量远多于自身的敌军装甲车辆,甚至在损失交换比率中也居于优势。
  也就是说,只要拥有少量机动且装甲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支援,步兵完全可以在防御战中抵挡住数量庞大的敌军坦克。
  从4月5日开始,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加里宁-特维尔战役”中(特维尔州是加里宁州的旧称),在勒热夫、库夫希诺夫、托尔若克、利库斯拉夫尔、安德烈亚波尔、托罗佩茨和瓦尔代等主要战场上,都出现了坦克部队和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步兵打得难解难分的场面。
  “哗啦啦啦……”
  坦克履带滚动和柴油机轰鸣的声音同时响彻了起来,斯科尔内兹知道,伞兵2团的防线,马上就要经受潮水一样的苏军坦克和步兵的考验了。
  就在斯科尔内兹准备下令临时归属他指挥的4辆“小豹”坦克顶上去充当坦克歼击车的时候,他的周围突然有人欢呼起来:“飞机!我们的飞机来啦!”
  斯科尔内兹抬起头向天空中望去,只看见8架Hs-129反坦克攻击机和8架Fw-190F8型战斗轰炸机,以贴着树梢的高度出现在了战场上,然后就向正在发情冲击的苏军坦克和步兵猛冲而去!
  首先进攻的是Fw-190F8型战斗轰炸机,这种飞机的两侧机翼下方各悬挂着一只三联装88mm火箭弹发射器,可以发射和“洋娃娃”型88mm火箭炮类似的弹药,能够摧毁300米距离内的敌方坦克,也可以用来杀伤步兵。
  在苏军的高炮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四十多枚火箭弹就拖着尾焰和白烟从空中划过,虽然这种火箭弹的精确程度并不高,但是比起俯冲轰炸机投放的炸弹还是明显具有了优势。几乎不等地面上的苏军官兵们做出有效反应,这些火箭弹就已经呼啸而至,在进攻的苏军坦克和步兵中间引发了连串的大爆炸!
  然后,挂载着威力巨大的50mm加农炮(用Pak38型改装的)的Hs-129反坦克攻击机开始发威了——这实际上就是一辆会飞的坦克,拥有远超过普通飞机的坚固装甲,可以在敌方密集的防空火力中穿梭。而那门50mm加农炮同样可以发射威力巨大的脱壳穿甲弹!
  当这架飞机从树梢高度掠过苏军坦克集群的时候,包括JS-2在内的任何一种苏军坦克,都会变得无比的脆弱。
  在日益强大的步兵和空中反坦克火力的打击下,包裹着厚重装甲的坦克,正变得越来越容易遭受打击了。
  看到前方苏军坦克和步兵集群被一团团烈火吞没,斯科尔内兹兴奋地大吼了起来:“小豹坦克进入阵地,所有的反坦克组都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
  “该死的德国飞机!”
  德国人的16架战机摇着翅膀,毫发无损地飞走的时候,崔可夫大将正在安德烈波尔前线一处苏军前沿阵地里面督战。看着前方被德军飞机炸得七零八落的苏军坦克集群,崔可夫忍不住骂了一句。
  他也算是久经战阵的悍将了,从世界革命爆发开始就在指挥机械化部队。但是却从来没有想到昔日威风凛凛的坦克,现在几乎变成了人见人欺的存在。不仅被天上的飞机炸了个稀里哗啦,连地面上的步兵随便掏出个火箭筒,丢出个反坦克手榴弹都能把包裹着钢板的坦克给一下炸翻了。
  看来安德烈波尔这块硬骨头不好啃啊!
第1019章
胜利在望了?
  4月16日-20日,在加里宁州一带,双方的战事仍然在剧烈的进行着。在该州东部的战场上面,上沃洛乔克-乌多姆利亚一带,双方的重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在布满湖泊和沼泽的泥泞土地上激烈交战。
  欧洲联军一方在这一带处于防御态势,依托着去年秋天和冬天修建的防御工事,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化步兵(装甲掷弹兵)和摩托化步兵,在Fw-190战机和Hs-129攻击机的支援下进行坚决的防御作战,抵抗苏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击,并且做出了攻击五一镇-瓦代尔一带苏军迂回部队的态势。
  苏军则摆出了孤注一掷寻求决战的态势,在不到8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投入了4个近卫坦克集团军(第1、第2、第5、第6)和大量的步兵,在16日、17日、18日和19日的夜晚连续发起强攻。试图依靠夜间德军飞机难以出动的机会,用强大的JS-2坦克和T-34/85坦克为尖刀,戳破联军的防御,彻底粉碎或驱逐联军的保卢斯集群。
  不过在累积投入了上千辆JS-2坦克、T-34/85坦克和超过15万步兵进行轮番进攻之后,苏军对上沃洛乔克和乌多姆利亚的攻击仍然遭遇了挫败,非但没有能突破联军的防御,而且还付出了500多辆坦克毁损(其中完全毁损200余辆)和3万余人伤亡、失踪的惨重代价。
  到了4月20日白天,上沃洛乔克和乌多姆利亚的两军战线和16日时候相比,几乎没有发生一点变化。
  而双方战事最激烈的地方,还是发生在加里宁州的西部(红十月铁路线以西)森林和沼泽密布的地带。
  在苏军重装部队受阻于上沃洛乔克和乌多姆利亚的同时,崔可夫大将指挥迂回集群又一次得到了加强。使得崔可夫可以组织大军围攻安德烈亚波尔的同时,又派出一个以红军第18集团军为主力的突击集群,从库夫希诺沃出击,沿着菲罗沃-奥泽尔基-瓦代尔这条线路攻击前进。菲罗沃和奥泽尔基都是红十月铁路西面的城镇,红军第18集团军如果能占领那里,就能打通和围攻瓦代尔的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的联络,这样安德烈波尔的得失就无关紧要了。
  从17日开始,红军第18集团军就开始疯狂的向北攻击前进。希望能在路面变干之前,拿下菲罗沃和奥泽尔基这两个要点。苏军的进攻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第18集团军的主力第16机械化军在18日夜间就击退了守卫菲罗沃的一个波军步兵旅,收复了该城。
  不过在第二天晚上,继续前进的第16机械化军却在靠近博洛戈耶的奥泽尔基附近遭遇了德军的附近,在公路上排出二三十公里长蛇阵的苏军车队被突然打出来的照明弹照亮,然后就遭到了埋伏在附近树林里面的4号H型坦克和“奥丽加之锤”的突袭。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就有两三百台各种车辆被打成了燃烧的火团。
  随后,双方在泥泞的公路沿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双方都动用了上百辆自行火炮和更多的可以迅速展开的轻型火炮(包括迫击炮、步兵炮、山炮和苏军部队中烂大街的ZIS-3加农炮)互相对射。双方的步兵也沿着公路互相进行着冲锋和反冲锋。在森林和公路连接的边缘地带,每一寸土地都成了“要点”,往往都是几百上千发双方的炮弹落下。双方几次反复易手之后才能决定归属!
  因为是夜间的短兵相接,伤亡从一开始就非常惨烈。德军显然在打歼灭苏军第16机械化军的主意,而苏军却打出了共产主义战士的顽强和凶猛。在遭遇突袭后马上投入反击,而且还打起了他们最善长的近战和夜战——在过去的2年间,特别是空中优势大部分被德军掌握的1943年,苏军一直在依靠夜战和德军周旋。而近战则一直都是俄国人的拿手绝活,哪怕是沙俄的步兵,也是以刺刀见红的近战而闻名欧洲的。
  所以19日晚上德军虽然伏击得手,但是显然低估了苏军的决心和夜战、近战的本事。一番苦战之后,没有能将苏军的第16机械化军击溃,最后只能在第二天凌晨2点前后撤退,还留下了一地的尸体和损毁的装备,将胜利奉送给了苏军。
  不过获胜的红军损失却更加惨重,第16机械化军伤亡过半,在长达30公里的公路上和公路两侧,都是被击毁的苏军车辆和密密麻麻的尸体。
  整个第16机械化军,几乎完全被打残,而对奥泽尔基的进攻,也不得不因此推迟。
  与此同时,安德烈亚波尔的争夺也在激烈进行之中。因为从12日开始,天气条件就允许德军飞机起飞支援作战。所以苏军对安德烈亚波尔的争夺只能放在晚上进行,而夜间又有利于德国伞兵发挥他们的反坦克火力和单兵火力——德国伞兵不仅装备了许多射程可达300米的“洋娃娃”火箭筒,而且FG42伞兵步枪更是标配。所以单兵火力和单兵反坦克火力,都远远超过苏军步兵。
  而且伞兵又素来是德军的精英兵种,根本不是苏军的普通步兵可比的。所以安德烈亚波尔一直打到4月20日,仍然牢牢掌握在德国伞兵第2师手中。
  ……
  “怎么搞的?一个小小的安德烈亚波尔到现在都打不下来!近卫第8坦克集团军是干什么吃的?一个坦克集团军居然拿不下万把个德国伞兵!”
  20日白天,坐镇在总参谋部地下指挥中心内的朱可夫元帅突然感到有些烦躁,冲着向他报告安德烈波尔战况的佩佩科夫发了脾气。
  “总参谋长同志。”佩佩科夫有些奇怪地看着自己的顶头上司,“现在北线反击作战进行的还算顺利啊,虽然安德烈亚波尔拿不下来。但是在菲沃罗-奥泽尔基一线我们打得比较顺利,预计可以在几天内夺取奥泽尔基,这样瓦代尔-五一镇一带的部队就能得到足够的支援,胜利还是可期的。”
  佩佩科夫说的“可期的胜利”当然不是指歼灭保卢斯集群,现在可不是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期,苏军完全没有可能消灭人数多达五六十万,拥有坦克/突击火炮好几千辆的保卢斯集群——虽然斯大林对此抱有幻想,但是佩佩科夫这种朱可夫倚重的参谋长不会那么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